田玉
近年來,我國在海關管理上不斷結合實際情況出臺一些新的政策,大力推行海關通關一體化改革,切實推進稅費電子支付改革,實現(xiàn)稅款擔保、減免稅、商品化驗申報等無紙化,提升海關報關的效率,取消以往的報關員資格考試制度,更加注重報關員的實踐能力。在此背景之下,高職院?!秷箨P實務》課程教學也應當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革,轉變以往以分數(shù)高低作為學習有效性評價的方式,結合當前一體化改革新政,著重強化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能夠將所需知識靈活地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之中,成為現(xiàn)代報關企業(yè)真正需要的人才。
一、海關新政下高職院?!秷箨P實務》課程教學現(xiàn)狀
在海關新政影響之下,對高職院?!秷箨P實務》課程教學提出許多新的要求,這也使得以往所采用的《報關實務》課程教學方式、教學教材等需要隨之做出變化,但在當前實際的課程教學中,卻仍舊沿用以往的教學方式,使得在教學過程中表現(xiàn)出較多的問題。
1.教材更新速度滯后?!秷箨P實務》課程本身的特點決定,該課程的內容應與當下政策有較為緊密的聯(lián)系。而在實際海關監(jiān)管活動之中,為保證監(jiān)管活動具備更高的有效性,在管理政策和制度上不斷做出調整和改變。但是許多高職院校所采用的《報關實務》課程教材,在教學內容上卻沒有跟上這種調整改變速度,使得其中教學的一些報關政策、制度等存在滯后性,影響到其教學的實際價值,對學生實踐應用帶來的幫助較小。
2.教學手段單一落后。在《報關實務》課程中含有較多的知識點,且在這些知識點中,許多都是學生平時很少接觸的內容,在學習和理解上相對較為困難。尤其是在不斷變換更新的海關政策下,學習的難度也進一步提升。因此,為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還需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注意豐富教學手段,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報關實務》課程的理解。從當前《報關實務》課程的現(xiàn)狀來看,卻存在教學手段單一落后的問題。例如:許多教師在教學《報關實務》課程時,主要采用分章、分節(jié)講解的方式,對內容中的重點、難點進行著重強調。在這種教學方式下,雖然有助于學生記憶和掌握重點知識內容,但是卻并不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實踐應用,同時也使得整個學習過程顯得較為枯燥,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
3.實踐操作方面教學不足。在海關新政下,報關工作開展基本已實現(xiàn)無紙化,完全依托于相應的計算機系統(tǒng)來完成。但是當前許多高職院校在《報關實務》課程教學中,受自身教育經(jīng)費限制,沒有構建出對應的教學軟件系統(tǒng),以致在進行一些報關操作時,仍舊通過紙質合同、發(fā)票、裝箱單填報的方式來進行實踐練習。在這種實踐操作方面,顯然與當前無紙化報關不相符合,在某些方面的操作上也存在不同,而且這種實踐操作練習缺乏系統(tǒng)性和趣味性,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十分有限,而且也較容易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足的情況。
4.教師專業(yè)素質欠缺。當前高職教師在《報關實務》課程教學中表現(xiàn)出專業(yè)素質欠缺的現(xiàn)象,對其進行分析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由于大多數(shù)教師自身缺乏實際的報關從業(yè)經(jīng)驗,使得他們對報關操作中的一些細節(jié)和要點認識不足,自然在開展報關實踐教學時,無法進行有效的經(jīng)驗傳授;其二,《報關實務》課程受海關政策、外貿法律法規(guī)等的影響較大,而這些政策、法規(guī)又處于不斷的調整和變化之中,但是許多教師自身卻缺乏對相關內容的關注和了解,以致在教學中講解內容與新時期政策不合,影響到教學的實際價值。
二、海關新政下高職院校《報關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高職院校在開展《報關實務》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高度關注海關報關政策的變化,及時針對改變的海關報關政策,對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做出改革調整,從而有效提升《報關實務》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yǎng)出更多高素質的優(yōu)秀人才。
1.及時更新教學教材,對新知識點進行補充。考慮到《報關實務》課程具有較強的時效性特點,高職院校在選用教學教材時,應注意及時對教材內容做出更新。尤其是在海關政策出現(xiàn)較大變動的情況時,應及時對相應的知識點做出調整,補充原有教材中沒有的知識點。此外,為提升《報關實務》教材的科學性和實踐價值,高職院校在進行教材編寫時,可以專門聘請一些經(jīng)驗豐富的報關企業(yè)工作人員參與,積極吸取他們在實際報關工作中的一些經(jīng)驗,在教材中列舉一些較為典型的報關案例。以此既能夠增進學生的報關實踐知識,又能夠增加課程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傳統(tǒng)單一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不僅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影響到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實踐應用。為此,在面對海關新政時,高職院校《報關實務》課程教學還應當注重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采用案例教學、活動教學、體驗教學等多樣化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對報關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有效提升課程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學《報關實務》課程中的相關知識點時,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帶領學生到海關報關業(yè)務現(xiàn)場進行參觀,然后在現(xiàn)場對學生講解報關通關的辦理流程,讓學生對進出口貨物的通關流程有更加清晰的認識,以此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對報關工作有更加直觀的認識,從而促進他們對報關知識點的理解;在教學中也可以列舉一些實際企業(yè)報關工作可開展的案例,通過案例來展現(xiàn)某類報關通關的處理方式;也可以通過實訓模擬的方式來模擬報關工作,增進學生報關工作體驗,自主思索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此外,在高職院校內部還可以定期組織報關能大賽,通過比賽的形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讓學生在此類比賽中鍛煉和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技術能力,這對于《報關實務》課程教學開展有著較大的幫助。
3.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提升報關實踐教學。單純的理論教學對學生的實際能力培養(yǎng)十分有限,不利于學生在畢業(yè)后的發(fā)展,也不符合海關新政下《報關實務》課程教學的需要,因此當前高職院校還應加大在該專業(yè)建設上的投入力度。投入更多的資金引進適合新政下該課程教學的實訓教學軟件,在無紙化報關推行過程中,學生在進行實訓時,掌握各類型報關業(yè)務的新政策,并在實訓軟件上對之做出正確的操作。如:所有學生應通過實訓教學,掌握報關中進出口貨物通關、保稅加工、特定減免稅等較為常見的報關工作操作流程,從而為學生后期參加報關工作奠定基礎。此外,高職院校還應積極主動的與國內一些沿海對外貿易企業(yè)建立合作關系,為學生尋求實訓的機會,實現(xiàn)“校企合作”教學,推動對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同時也為企業(yè)實現(xiàn)人才的定向培養(yǎng)。
4.加強課程教師培訓,提升教師專業(yè)素質。教師作為《報關實務》課程教學的主要參與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職院校《報關實務》課程教學中,還應當加強對該課程教師的培訓工作,盡可能提升教師的報關教學的專業(yè)素質。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定期組織全校的《報關實務》課程教師,讓該學科教師對《報關實務》課程教學方法展開研究和探討,以尋找更為有效的教學方式;第二,加強教師先進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的培養(yǎng),讓相關教師更新以往的教學模式,提升課程教學的靈活性;第三,鼓勵教師利用假期到報關企業(yè)中進行掛職鍛煉,使他們能夠親身經(jīng)歷報關通關的相關工作,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教師具備相應的實踐經(jīng)驗。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也能夠將自己工作中的一些想法和注意點傳授給學生,提升課堂教學的實踐性和生動性。此外,高職院校在實訓教學方面,還可以聘請一些專門從事海關報關工作的人員進入學校擔任實訓教師,以提升實訓教學的效果,促進校企之間的緊密聯(lián)合。
綜上所述,《報關實務》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需要學生在充分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與報關崗位,加強與海關政策的聯(lián)系,從而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升課程教學的有效性,使所培養(yǎng)的學生具備獨立解決報關相關問題的能力,掌握報關相關的專業(yè)技能,這樣才能讓高職學生在畢業(yè)之后具備更高的競爭力,順利進入到報關企業(yè)中開展工作。而在此過程中,值得引起注意是,《報關實務》課程教師應對我國的海關政策保持較高的關注,及時了解海關政策中發(fā)生的變化,并在實際教學相關內容時,對相關知識點做出專門的講解,以此能夠有效提升該課程教學的時效性。[基金項目:湖南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2018年院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項目《報關實務》(項目編號:KC1817)]
(作者單位:湖南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