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此江之浩蕩兮,信渺渺而無禁。對南風以開襟兮,意愴然而難盡。知高閣之興廢兮,遂登樓以舒心。波瀾驚起,其狀如鱗。因作賦寄友。
時維暮春,歲在甲午。江潭清而薄暮遠,殘風作而舟人惴。二江滯于紫電,墨云倏聚白帆。雷聲殷,峰巒岌,陽樹微渺,漁父乃還?;械圩又担羞b將返;動紫皇之宮商,鐘鳴弦翻。歷少頃而混沌,僭亂一方;覆一夕之煙柳,人道平常。飛鳥驚走,行人惶惶。俄而霧散日出,煙霞橫江;楚天清明,列舳彌望;撥云萬里,須臾左方。斯樓摩天,序星宿而列張;邀歌攬月,悲黃鶴已云藏。
孤帆帶遠影,風盡浪淘沙。人道夏口故郡,吳王所家。西據劍閣之崔嵬,公孫躍馬;北守江脈之天險,魏室沉沙。上古先王之遺訓,殷商故土;昔時荊楚之所守,波濤如怒。其盛也如此,鹽鐵都會,開漢口之商埠,其哀也如此,胡馬橫江,是五雄之所圖。至于今日觀之,余輩潮頭勇立,敢為人先,慕開元之盛象,實萬世之幸哉!
峰回路轉,余嗟文思難再;撫今追昔,亦悲音書寂寥。橫槊登樓,不敵盈縮之期;罷兵朽木,難擋辛亥一炬。鐘期不遇,遂無流水佳音;李廣失道,奈何引刀自剄?龜蛇如此,人生百代過客,困而弗解,是有不遇痛懷。馮唐致遣,終軍請纓,可堪投筆,所賴明時;愿效逐日之勇,莫待無路之悲。因為短賦,書以陋辭,傳與諸友,以為勵也。
連葉荷花滿池香,蟬聲過銀墻。
孤酌不覺月色涼,隔院錦瑟聲聲神黯傷。
別后誰能憐謝娘,付千種思量。
物換星移鴻雁稀,流落紙箋數點筆墨香。
離歌自古最銷魂,沾巾分別人。
獨倚欄桿草木深,無奈吳越,青山暮沉沉。
青楓江浦映冰輪,遙對酒一樽。
涼風吹拂柳如春,微醒時分,簟席有淚痕。
彩云易散歡情薄,但愿莫負我。
清閑莫唱雨霖鈴,又恨花紅片片催零落。
紅豆自古生南國,可憐人寂寞。
二十五弦鳴月色,一枕清怨更與何人說。
流螢不解燈飛去,纖影空留,東西何復計。
梨院蕭瑟朱門鎖,回廊難覓人蹤跡。
尺素不傳纏綿意。更有閑愁,是夜何人敘。
曾經月明秋意了,黃葉悠悠霜滿地。
李師凡,男,出生于1998年1月,現就讀于武漢理工大學。曾在《中國青年作家報》《楚天都市報》《武漢晚報》《文學教育》上發(fā)表文學作品。曾獲武漢理工大學端午詩賽一等獎、武漢市楚才杯作文競賽一等獎,武漢市“愛我市花”征文比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