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快報》11月17日文章,原題:中國旅行:為期16天的熊貓、茶館和街邊市場等奇觀之旅雖然中國的許多景觀比大熊貓更奇特,但這個物種仍然存活本身就是奇跡。人們?yōu)榇怂冻龅呐芍^無邊無際。這個物種看起來似乎難逃滅絕厄運,它們唯一的食物竹子營養(yǎng)含量極低,以至于成年大熊貓每天需要進食30磅(約13.6公斤),這使得它們沒多少時間和精力繁衍后代。
新生的幼崽能否存活也充滿變數(shù),它們僅重4盎司(約113.4克)、無毛且眼盲,需要加倍呵護。生下雙胞胎的野生雌性熊貓一般會放任更弱的一只死去。但全身心投入的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團隊通過分散熊貓媽媽的注意力和“掉包”,讓其輪流撫養(yǎng)雙胞胎。從“育嬰室”的幼崽到成年大熊貓,觀看處于各個發(fā)育階段的大熊貓實在令人興奮。成都成為此行中最讓我喜愛的目的地。
位于成都市中心的人民公園自1911年開放以來一直是社區(qū)中心。老年人似乎才是該公園的最熱心用戶。在樂隊伴奏下,退休人員輪流拿起麥克風通過歌唱表達其心聲。更多的退休人員則在表演經過嚴格編排的舞蹈動作。
在公園茶館里,我看到旁觀者在給打麻將的人支招,無論對方是否喜歡。其他人正安靜地坐在椅子上,等待采耳師為他們掏耳朵。
公園內最怪誕的莫過于相親角。我原本想象幾塊板子上掛著一些有關孤獨心靈的卡片。但不是這樣的。這里掛滿迫切希望子女成家的父母為兒女制作的巨大海報,上面包括從求偶者的鞋碼到工資在內的各種信息。
人民公園是一個令我感到既陌生又熟悉的文化的迷人縮影。這里的一些習俗對我來說很離奇,但顯而易見的是,家庭是一切的核心。老年人受到尊敬和聆聽。不管年齡有多大,他們都希望穿上稱心的衣服,走出家門去享受生活。我很喜歡這種狀態(tài)?!?/p>
(作者弗蘭·古德曼,丁雨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