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摘? 要:在體育教學中,游戲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游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大大提升體育教學質量,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本文以體育與游戲之間的關系為基礎,分析了體育與游戲的運動關聯性、心理關聯性、團隊關聯性,并闡述了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以促進體育與游戲的有效結合,為體育教學的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體育? 游戲? 關系? 體育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8?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9(a)-0251-02
體育具有一定的娛樂性和競技性,其與游戲有著一定的關系。在體育中融入游戲有助于體育的發(fā)展。從教學的角度來講,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游戲教學法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教學手段,其不僅能夠激發(fā)體育興趣,同時也能夠通過游戲自身的趣味性和教育性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正因為如此,加強體育與游戲之間關系的研究有利于提升體育教學效果,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1? 體育與游戲的關系
1.1 體育與游戲的運動關聯性
學者研究認為多數體育活動都來源于部分游戲的系統(tǒng)化發(fā)展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實踐,體育的產生與游戲有著一定的關聯性。體育運動與游戲之間的共同性都是從身體機能的鍛煉中獲得一定的運動樂趣。體育與游戲都是在人類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夾雜著一定的歷史因素、社會因素以及政治因素在其中,從實質上來講,體育與游戲之間從根源上有著一定的關聯性。上籃球課進行傳球和搶斷練習學生多半會產生畏難厭煩的情緒,這時教師就不妨改變思路,通過一些游戲的方式來改變練習形式,激發(fā)學生上課的興趣。比如搶斷籃球,同學們圍成一圈,圈外同學背對圓心,拿球的同學傳球時才可以轉身,沒有球的同學只可以轉頭來觀察場內情況,中間一人或兩人搶斷籃球,外圍的同學進行傳球或者假動作來調動圈內的同學跑動,回合結束再換人,如果圈中間的同學可以很快搶斷籃球那他們的跑動爆發(fā)力就會得到訓練和提升,從而達成搶斷訓練的目的,如果圈內同學需要長時間的跑動才可以搶斷籃球,那么就可以使外圍同學的傳球配合更默契,從而達成傳球與護球訓練的目的。
1.2 體育與游戲的心理關聯性
從心理因素上來看,體育與游戲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體育活動與游戲活動在進行的過程中,都會注重一定的心理體驗,包括競爭體驗、公平體驗、認可體驗、成就體驗、宣泄體驗等方面的體驗。與此同時,在體育和游戲過程中追求的運動樂趣也是心理關聯性的重要體現,包括競技樂趣、挑戰(zhàn)樂趣、公平樂趣等。比如,以最簡單的踢毽子為例,自愿結成人數相同的若干小組,各個小組各自圍成一圈,同時開始在組內踢毽子傳毽子,看哪個組可以最長時間保持毽子不落地,該活動既包含游戲心理,同時也包含體育心理,普通成員會依賴同組素質較好的成員,這體現了一定的認可心理和歸屬心理,而最后的勝利者就體現了一定的成就心理和喜悅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體育與游戲之間的心理關聯性。
1.3 體育與游戲的團隊關聯性
體育訓練過程中會涉及到一定的團隊合作觀念,而游戲在進行的過程中也會涉及到團隊合作觀念,二者在此方面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在各個學校的體育課程中,教師都會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作觀念,這種觀念在游戲競賽中也有著直接體現。比如,較為常見的排球訓練、聽號抱團跑步訓練、兩人三腳游戲,簡單的橄欖球游戲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團隊合作觀念,且這些活動都包含了體育訓練因素與游戲因素。拿橄欖球游戲來說,將學生分為人數相等的兩組,每組5~10人,游戲開始由教師發(fā)球,雙方從場地中間爭奪球權,得球一方為進攻方,需要團隊成員內傳遞將球運到對方底線,無球方進行防守需要阻止對方進行運球,這時團隊內成員會出現團隊分工,有人負責運球有人負責干擾,保證己方能夠得分。由此可見,體育與游戲與有著一定的團隊關聯性。
2? 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2.1 在準備活動中的應用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準備活動中,教師所使用的方式相對較為老套,如簡單的動作熱身、慢跑、定位操等,甚至一些教師的準備活動過于簡單,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體育興趣,進而影響了整體的體育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奔跑類的游戲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其體育興奮因子,如蛇形跑、聽號抱團、傳球觸人、拉網捕魚等方式,這些形式多樣且新穎的教學手段,能夠使學生集中精神來活動肢體,有利于教學活動的展開。此外,教師也可以采用專門的準備活動來提高課堂的氣氛,如:在籃球課的準備部分,教師可以利用“兩人爭球”“傳球比快”等游戲來讓學生熟悉籃球的基本運球技巧。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從生理上、心理上都能夠興奮起來,為后續(xù)課堂技能教學奠定基礎。
2.2 在教學中的應用
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很少能夠在課堂上將體育與游戲有效結合到一起。受到傳統(tǒng)教學思維的影響,多數教師認為體育與游戲的結合會影響到體育的教學效果。因此,一些教師并不贊成在體育課堂上使用過多的體育游戲,切斷了體育與游戲的互動關系,這樣產生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為了提高體育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借助體育與游戲之間的各種關聯性,合理設計體育教學課堂,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比如:中長跑訓練的主要目的是鍛煉學生的心肺功能,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如果一味地強調跑步技能而逼著學生繞著操場不斷跑,那么就會讓學生出現恐懼和厭煩心理,影響身心健康。如果采用一些越野跑、追逐游戲等游戲方式來進行長跑訓練,那么產生的效果就會更好,如“環(huán)球旅行”“奔向新世紀”等,教師也可以借助游戲與體育的競技關聯性來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體育技術以及技能教學中運用游戲法展開教學,需要教師注重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避免游戲教學過于千篇一律而影響了教學效果。
2.3 在課程結束階段的應用
在體育課程結束階段,并不意味著高強度的鍛煉后可以直接停止鍛煉去休息,而是需要進行一定的整理活動來逐漸消除疲勞,促進身體機能恢復,加快身體由緊張感逐漸過渡到相對放松的狀態(tài)。在傳統(tǒng)的課程結束階段,很多教師會讓學生做一些與課前準備活動相似的簡單活動,沒有什么趣味性,只是簡單地讓學生身心放松。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很多學生的心理會產生如下的想法“終于下課了,終于可以休息了”。這樣的心理狀態(tài)并不能夠幫助學生培養(yǎng)正能量,提高身體機能等,反而會降低體育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在課程結束階段,可以適當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融入一些小游戲來幫助學生緩解身體的疲勞。教師在選擇小游戲的過程中需要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力求達到輕松、活潑、幽默,使學生心理和生理都達到放松狀態(tài)。比如:“大小西瓜放松法”“兩人三足競走”等游戲,這些游戲的強度都不大,可以有效緩解課堂上肌肉和精神的緊張感。
3? 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與游戲二者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體育與游戲在運動、心理以及團隊觀念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關聯性,游戲可以更好地提升體育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張徽徽.體育與游戲融合式教學實踐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6):376-377.
[2] 彭艷芳,朱榮.體育教育中“游戲精神”的式微與復興[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39(3):100-105.
[3] 孫亮.高職院校體育課堂教學游戲化研究[J].成才之路,201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