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興國
(山東省肥城市安臨站鎮(zhèn)牛莊小學 山東 肥城 271600)
小學生的年齡尚小,心智發(fā)育不夠成熟,因此在知識的接受和理解方面存在明顯的欠缺,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賦予課堂以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合理安排組織適當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們從內心深處喜歡上語文課程,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以及思維能力。
小學語文教育十分重要,不僅為中學語文教育打下基礎,更是為以后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做鋪墊。因此,教師在把握好基本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在語文課堂開展層次豐富的教學方式,將課內與課外連接起來,創(chuàng)造不同的情境,將學生代入,與學生充分互動,從而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提高教學質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利用課外拓展活動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受到當前教育體制和教育壓力的影響,學生學習的目的都是為了獲得一個優(yōu)異的成績,為了應付考試,為了上一所更好的學校,而并不明白學習的意義在哪里,也就更談不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僅把學習語文當作是一種負擔,不能真正投入到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不能真正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而有了課外拓展活動以后,語文課堂教學更加靈活豐富,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潛能也能得到開發(fā),增強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深度,讓學生主動學習語文,愛上語文課程,促進學生多方面成長。這樣教師可以嘗試利用課外拓展活動為現代化教育奠基?,F代化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而人才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小學教育對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會產生深遠影響。小學時期的課外拓展活動增加了學生對課外知識的儲備,提高了學習的興趣,擴展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層面,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高素質的學生,這與現代化教育的目標不謀而合。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教學計劃,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不斷思考和實踐,才能為小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才有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緊緊僅靠課堂教學40分鐘的時間是無法滿足學生需求的,加之教師缺乏足夠的教學空間來實施整個教育教學方法,很難達到滿意的課堂效果。鑒于此,課余時間教師可以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學習。例如,在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教師可讓學生收集祖國大好河山的圖片和描寫大好河山的詩歌與古詩詞等資料,讓學生掌握我國山河的壯觀和奇特,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中,教師課下布置了“感恩父母”的主題活動,要求學生回憶生活中的點滴,補助感恩的閃光點,在與父母緊密結合的生活感知中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而且使學生受到了一次強烈的感恩教育。
傾聽和表達是小學生較為缺少的一種能力,特別是高年級的學生,他們往往聽進去卻記不牢,有想法卻表達不出,教師可以根據這一情況布置課外作業(yè)。以人教版《郵票齒孔的故事》為例,學生可以以走訪的方式去找找身邊的郵票,可以分為以下幾種不同的方式:
(1)查閱郵票是什么?代表著什么?
(2)走訪身邊的老人,他們眼中的郵票是什么樣的?
(3)組隊去不同的郵局詢問各個時代都有什么郵票?
(4)從網上找一張喜歡的郵票,制作一張郵票,要求一定要有齒孔。
在調查的過程當中,他們會真正明白什么叫郵票,也在調查的過程當中了解中國的國情,并有愛國的意識。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組成不分。教師應引導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增加課外知識儲備量;同時,應該為學生課外閱讀創(chuàng)造一切有利條件,以增加學生課外閱讀量。
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應根據教學內容安排一定課時的課外閱讀,將課外閱讀納入課程安排和學習計劃中。除此之外,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推薦合適的課外讀本,鼓勵學生課后進行適當的閱讀。例如,在學習《爬山虎的腳》一課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課后閱讀文章《葉綠紅花》,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記錄寫得好的語句和詞語。這既是豐富閱讀內容和語文知識的過程,也是小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過程。教師在檢查學生閱讀筆記時,能夠有效掌握學生對課外閱讀文章的理解程度,真實了解學生課外閱讀效果和閱讀偏好。
開展語文課外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因此,開設的所有課外活動均要與課堂教學內容和進度相符。組織開展語文競賽活動,不僅可以增強學習的趣味性,符合小學生愛玩的天性;而且可以激起學生好勝心,調動他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更是對現有語文知識學習的檢驗。例如:朗讀競賽、默寫競賽、成語接龍等等。在傳統(tǒng)的默寫中加入競賽的元素,有效改善以往單純默寫的枯燥,激發(fā)學生不服輸的斗志,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競賽結束后,如果教師發(fā)現班上學生普遍存在基礎不牢的現象,就必須組織進行單元復習,以更牢固地掌握相關知識。開展成語接龍活動時,教師可將班級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每組以上一組成語的最后一個字,作為新成語的第一字,依次進行,并以最后得分評出優(yōu)勝組。通過這樣的課外活動形式,在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同時,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總之,拓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可以開拓學生們的視野,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以快樂的心態(tài)投入到學習活動當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在完成課上作業(yè)的同時能夠對自然保持熱愛,這樣整體教學質量就會獲得明顯的提高,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