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當?shù)貢r間10 月10 日下午,瑞典文學院宣布獲獎名單,2018 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波蘭作家奧爾加·托卡爾丘克。奧爾加·托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 獲得2018 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原因是她的敘事想象力和百科全書式的激情表現(xiàn)了作為一種生活形式的跨越邊界?!眾W爾加·托卡爾丘克,是當代中最受人矚目,也是最暢銷的波蘭作家之一,特別以神話、民間傳說、史詩與當代波蘭生活景致風格著稱。她在華沙大學受過心理學培訓。托卡爾丘克已經(jīng)出版一系列詩歌、小說以及散文等作品。她以《Bieguni》贏得2008 年尼刻獎。2019 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彼得·漢德克生于格里芬,他既是詩人也是小說家,既是編劇也是電影導演。作為德語世界的最重量級作家,漢克是所有戲劇史無法跳過的篇章。和其它的大師一樣,他的成名作雖然寫于1960 年代卻依然能超越我們這個時代。他的代表作包括劇本《冒犯觀眾》、小說《守門員對點球的焦慮》和維姆·文德斯電影《歧路》《柏林蒼穹下》。漢克于1968 年獲霍普特曼獎,1973 年獲畢希納獎和奧比獎,2009 年獲卡夫卡獎。漢德克的《冒犯觀眾》《自我控訴》和《大人與小孩》經(jīng)臺灣翻譯家由英文轉譯成中文集結出版。
由浙江文藝出版社、騰訊視頻、北京鼓樓西劇場聯(lián)合主辦的“故事:歷史、民間與未來——諾貝爾文學獎作家高峰對談暨《莫言作品典藏大系》新書發(fā)布會”日前在京舉行。作家莫言與2008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共同講述了故事中的歷史、民間以及對未來文學的展望。說到故事,莫言在對談中表示,“無論是小說家也好,詩人也好,演員也好,包括教師,實際上大家都是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在講自己的故事”。而歷史和民間的概念都是并行的:故事里面有歷史,有民間,也有未來。反之亦然,民間里有故事和未來,“它們是互相印證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顒又校憬乃嚦霭嫔绨l(fā)布了最新出版的26卷本精裝版《莫言作品典藏大系》,收錄了莫言公開發(fā)表過的全部長篇小說、一百余部中短篇小說,以及《霸王別姬》《我們的荊軻》等8 部劇作,同時,全新編輯和收錄了莫言截至2019 年的散文、隨筆及演講作品300 余篇,分為散文集三卷(《會唱歌的墻》《虛偽的教育》《感謝那條秋田狗》)和演講集三卷(《講故事的人》《我們都是被偷換的孩子》《貧富與欲望》)。
第四屆袁可嘉詩歌獎日前在寧波慈溪市舉行頒獎典禮,詩人余怒憑《蝸?!帆@得詩集獎,翻譯家楊鐵軍憑《奧麥羅斯》獲翻譯獎,評論家霍俊明則憑借《轉世的桃花》獲詩學獎。袁可嘉詩歌獎由《十月》雜志社、慈溪市人民政府主辦,每兩年舉辦一次?!霸杉尾粌H是翻譯家,更是偉大的文學教育工作者,改變了對中國當代文學的現(xiàn)狀,對中國文學復蘇、新時期文學產生重要影響?!庇嗯f,“這是一個純粹的獎項,得到這個獎我特別驚訝,也很感謝對我的肯定?!睏铊F軍用漢語呈現(xiàn)的《奧麥羅斯》基本傳達出了原詩的爆發(fā)力和沖擊力,同時又盡量保留住了原詩的新鮮感、緊張感和雕塑感,讓讀者明顯感受到了原詩的鮮活靈動和磅礴氣勢,從而領略到了沃爾科特詩歌的獨特風格和魅力。霍俊明的《轉世的桃花——陳超評傳》是將日記、書信、隨筆、詩歌、評論等多種文體元素嵌入到常規(guī)理論中形成的一部詩論。評委認為,它以豐富的第一手材料和冷靜的心理分析視角,在對其精神導師陳超的人生之路與學術歷程的記錄闡釋中,生動勾勒出一位優(yōu)秀而獨異的詩人批評家的人格肖像,并試圖完成對二十世紀80 年代以來詩歌文化脈絡及內在發(fā)展規(guī)律的深入解讀。
近日,在第32 屆莫斯科國際書展上,山東文藝出版社與俄羅斯東方圖書出版社共同舉辦了彭學明長篇紀實散文《娘》俄語版的新書首發(fā)式。俄羅斯東方圖書出版社副總編輯伊萬努什金·謝爾蓋表示,《娘》是一部十分感人且精彩的作品,這本書的翻譯出版是俄羅斯東方圖書出版社2019 年重要圖書出版項目之一。為了翻譯該書,俄方特意請來了中國文學作品翻譯領域公認的優(yōu)秀翻譯家尤里尤·德列濟斯先生作為本書的俄文譯者。《娘》的精彩之處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圍繞主人公和他母親的動人的生活情節(jié),另一方面是關于居住在湖南省西部的少數(shù)民族日常生活的精彩描寫。讀者在閱讀的時候,仿佛能置身千里之外,親眼看到湖南山區(qū)的生活場景、狩獵場景、田間勞作的場景,以及各種中國民間儀式和禮節(jié)。據(jù)了解,《娘》已被譯介多個語種,除俄文版外,日文版、哈薩克語版、阿拉伯語版等均已出版,英文版也即將在美國面世。
近日,曉蘇的首部散文集《桂子山上的樹》由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這部散文集分人與事、山與水、談與話、感與言、序與跋等五輯,收錄作者多年來創(chuàng)作的散文佳作44 篇,涉及故土親情、地域風情、創(chuàng)作感悟、文藝評論等,文風樸實,情感真摯。其中,與書名同題的《桂子山上的樹》,是曉蘇2015 年在華中師范大學畢業(yè)典禮上發(fā)表的演講,談及桂子山上自然形態(tài)的樹和精神形態(tài)的樹,由樹及人,講述了章開沅、邢福義、王先霈等先生的故事,當時在師生中引起熱烈反響。在日前舉行的新書分享會上,著名文藝理論家王先霈教授、文學評論家金立群教授及作家曉蘇與讀者們共同分享了和桂子山有關的故事。分享會現(xiàn)場,80 歲的王先霈教授講述了桂子山上的人和事,鼓勵學子們開拓創(chuàng)作視野,在作品中體現(xiàn)本色獨到的東西。曉蘇講述了散文集創(chuàng)作背后的故事。他笑言,人生在世,“該俗的地方還是要俗”,如果一味刻意地棄俗奔雅,可能會索然無趣。該雅的時候就雅,該俗的時候就俗,盡量做到雅俗同構,雅俗互動,雅俗共賞。金立群認為,曉蘇這本散文集給我們三個啟示:一是要本色、不要人設。他說人設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對人的豐富性的呈現(xiàn),將人偶像化、理想化,而背棄了真實;二是用眼睛、不用濾鏡。他說正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去真實地展現(xiàn),曉蘇的散文在描寫時就有了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更寫出了描寫對象的獨特魅力;三是有溫度,無需熱度。他說曉蘇筆下的敘說,帶著一種自然而然的溫度,讓人讀來十分親切。
虹影日前帶著新書《羅馬》在北京意大利駐華使館文化中心舉辦了讀者見面會,《羅馬》由小說和散文兩部分構成。小說講述了一個發(fā)生在羅馬的五天半的故事,兩個同樣出生于重慶南岸貧民窟、卻未曾相識的女孩——燕燕和露露各自的故事。兩個同樣有著長江流水性格的女孩,貧窮且孤獨,同時也對遠方充滿好奇。她們逃離原鄉(xiāng),走到國際大都市北京,走向永恒之城羅馬。在五天半的行程里,東西方文化的碰撞,羅馬這座城的獨特性,讓她們更深地反思了自己的愛情和夢想,反思了自我的過往、現(xiàn)在和未來,并無所畏懼地做出了忠于自我的選擇。整部作品蘊含著面向未來的反思。散文部分是虹影個人真實的人生體驗,包括感情、事業(yè)、奇遇等。在羅馬居住的這段日子,點燃了她想要描寫女性內在世界中孤獨的靈感。而對異國文化的興趣,令虹影與意大利、與羅馬有了更深層的連接。她走入了意大利的日常生活,并被其豐富的歷史、藝術、美食及其中的人所深深吸引。與以往的寫實風格截然不同,在《羅馬》的小說部分中,虹影嘗試了新的敘述方式,不同時間背景下的不同人物,穿入羅馬這面鏡子,相互交錯,疊加式地對人生不同階段進行回憶、感受和重塑。作者對女性存在瞬間的寫作,超越了女性現(xiàn)實的困境和苦難,是文學領域中女性主義的一次創(chuàng)新。
馮積岐新作《渭河史》日前由江蘇鳳凰出版公司出版,“陳忠實寫了《白鹿原》,馮積岐寫了《渭河史》?!边@是中國當代文壇大家賈平凹、邵燕祥對馮積岐最新出版的長篇小說《渭河史》的贊譽推薦。《渭河史》寫的是眉縣的故事,展開的卻是渭河兩岸百年歷史畫卷。從民國早年羅鼓爭灘到土匪、逃荒移民,扶眉戰(zhàn)役,及至土改、三年饑荒困難直到改革開放,在這些大歷史背景下幾個家族、幾十個鮮活人物的愛恨情仇,跌宕無常的復雜命運,讀來令人蕩氣回腸。其中許多故事都有真實的人物原型,許多事件都有檔案記錄,是一部需要思考、值得細讀的大書。評論家李星這樣評說:馮積岐在自己以往的作品中,常常對于人性的惡和裝飾惡的道德倫理投以輕蔑和不屑,而在《渭河史》中,卻對鄉(xiāng)土文明、傳統(tǒng)美德情有獨鐘,飽含溫情,讓筆者有耳目一新之感??梢哉f,《渭河史》是一部有史詩品質的長篇小說,它的問世,是中國當代長篇小說的重要收獲。
葉辛的新作《五姐妹》日前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段褰忝谩返墓适吕锊⒉皇敲鑼懸患椅彐⒚眠@樣通常的關系,而是講述了五個同時代女性的命運,隨著新中國時代的發(fā)展,筆鋒從她們青春年少時開始游走,刻畫了她們豐富的一生。在五人人生的波瀾坎坷之后,涌動著更為宏大的背景——新中國成立以來70 年驚天動地的巨變。葉辛說想寫這么一本書已經(jīng)30 多年了,早在上世紀80 年代初我聽說四川會理六姐妹、貴州黔南四姐妹的生活原型時,他就想寫一寫共同岀生于1953 年的五個姐妹的人生和命運了?!拔乙恢闭f寫好了這一代人的故事,實際上就折射出我這些年走過的路?!比~辛說,“我寫得出這一代人步入晚年的心態(tài),其實也是因為這一代人就是我們這一代?!边@一代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命運背后折射出的就是共和國的歷史。
莫言日前在“第二屆會稽山論壇”接受采訪時說:“如果現(xiàn)在讓我重新寫一遍《紅高粱》,肯定寫不出那個樣子了,肯定是按部就班地遵循語法規(guī)則,會把語言雕琢打磨得很美,會把人物寫得很圓滿,會把人物身上很多過分丑陋的東西適當美化,這就是我目前的狀態(tài)?!睂τ凇都t高粱》那種“最英雄好漢最王八蛋”的敘述語調,褪去年輕時的張狂后的莫言笑稱,這實際上只是年輕時的一段狂言,“現(xiàn)在讓我寫,我肯定不會這樣去寫,我肯定會寫故鄉(xiāng)太可愛了,我永遠想念你”。莫言現(xiàn)在認為,《紅高粱》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尤顯離經(jīng)叛道,不僅是主題上的突破,在結構和語言上也力求不同。于是這才有了《紅高粱》那種“頭上一句、腚上一句”的跳躍式寫法,這種藝術上的創(chuàng)新在當時同樣被視為是一種對傳統(tǒng)的挑戰(zhàn)。莫言說:“現(xiàn)在我回過頭來讀《紅高粱》,讀到某些片斷時,我也覺得有些過分,把動詞當名詞用,把名詞當動詞用,把一些莫名其妙的詞搭配到一起?!都t高粱》如果讓中學的語文教師來讀的話,他會在上面畫滿了紅叉,會說不通順要改正,用詞不當,或者邏輯錯誤等。但我覺得,也正是因為這種寫法才使我的這種強烈情感得到了釋放,正是這種寫法對語言的破壞,也使讀者受到了感染。”莫言還深情地懷念中國30 年前的那個“80 年代”。他說:“那是一個黃金時代,如今回頭看,那個年代無論是美術界、文學界,還是舞蹈、音樂,都涌現(xiàn)了一批年輕人,大家都有自己長期積累的情感和生活,對幾十年來沒有變化的這種藝術秩序進行沖擊,試圖實現(xiàn)突破,那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時代?!?/p>
格非日前接受采訪,當被問及如何把握小說敘述與歷史真相之間的關系時,格非說:小說在描述歷史事件的時候,與歷史學家的處理方式有所不同。小說家似乎更關注歷史事件中的小人物,更關注普通人物的命運和特殊的情感和生活氛圍。至于說到歷史真相,我自己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也有一個發(fā)展過程。我以前認為,小說家完全從自己的價值立場出發(fā),用所謂的當代經(jīng)驗介入歷史,去揣度、虛構歷史情境是天經(jīng)地義的。但我現(xiàn)在不這么看。小說的虛構性不能成為無視歷史基本事實的借口。“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這句話,從某種意義上說雖然并不錯,但如果將它作為任意虛構歷史的護身符,則是有問題的,至少是一種偷懶的行為。對歷史事實進行細致探究和考辨,本來就應該是作家工作的一部分。司馬遷、列夫·托爾斯泰、巴爾扎克在這方面作出了很好的榜樣。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米蘭·昆德拉十分看重小說記錄歷史的作用。他曾說,如果歐洲歷史全部喪失,只要小說存在,所有的歷史仍然可以復原。
日前,潘向黎在上海作家書店與讀者分享了她進入文學的方式、寫作的喜悅以及與文學有關的有趣故事。潘向黎說,她初入大學時,也曾聽過類似的說法。那時老師告訴他們,中文系不培養(yǎng)作家,培養(yǎng)的是教授、評論家一類的學者型人才。但是,經(jīng)歷了多年的文學跋涉,潘向黎認為作家是可以培養(yǎng)的,但好的作家是天生的?!拔矣X得作家也是經(jīng)常‘失戀’的人。”在潘向黎眼里,作家這個職業(yè)有“兩大不好”,第一是過于敏感,時常因為對生活的不滿而處于‘陣發(fā)性職業(yè)失戀’之中;第二,作家的思緒經(jīng)常被瞬間激發(fā),以致不能在與別人的交流中給出正常的反應。潘向黎談到自己在為陳忠實寫紀念文章時,憋了半肚子的眼淚,只為把該說的話說清楚,在有限時間的高壓下,她接連引發(fā)了胃痛、嘔吐、心絞痛,身體系統(tǒng)完全崩潰。“從這個角度上講,寫作真是一個很糟糕的職業(yè),它會對你榨取得非常多?!薄案星榈乃鬟_到一定程度,會沖開理智的閥門。但在‘沖開’的同時,一篇渾然天成的文章也就自然地流到紙面上。整篇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早就有的。”潘向黎說。
雙雪濤短篇小說集《獵人》日前出版,他在接受采訪時說:對于我來說,寫作和生活是相關的。2015 年我選擇來到北京就是覺得之前在沈陽有一些壓抑,我辭職幾年一直在專職寫作,需要一些新鮮的東西或新鮮的環(huán)境從各個層面去激發(fā)自己,如今看來,這個選擇對于我而言是一個幸運的決定。我是比較感謝閱讀的。成長過程中我一直在通過閱讀進行自我教育,一方面是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另一方面是一個屬于自己的秘密的精神世界,后者大部分是通過閱讀帶給我的。所以,我覺得不論是哪一本書,我不太在意外界所說的風物或是什么,但它確實是我這個小說中需要的,因為它訴說的東西和我想表達的那一代的東西是有關聯(lián)的。我覺得一些細節(jié),比如江南的作家像是格非老師早年的小說中那種濕漉漉的感覺,這些都是為了內在的部分服務的。格非老師的作品中的引申寓意,后期表達時已經(jīng)相當利落了。這是一個作家特別好的方面,你可以看到他在運用不同的方法去訴說他要表達的東西,隨著他的閱歷的變化而變化。
2019 年布克獎日前公布獲獎名單,加拿大小說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與英國小說家伯納德·埃瓦里斯托分享這一獎項。這是近30 年來,布克獎又一次開了“雙黃蛋”。此前,在1974 年和1992 年也曾頒發(fā)過聯(lián)名獎項,但在1992 年之后,評選規(guī)則被修改為“不可平分也不可拒頒”。布克獎評委會主席彼得·佛羅倫斯與評委會成員商議5 個多小時后宣布,他們無法從短名單的6 位候選人中僅僅選取一位獲獎者。因此,他們最終決定選擇兩部小說:阿特伍德的《遺囑》——她的反烏托邦小說《侍女的故事》的續(xù)篇,以及埃瓦里斯托的《女孩,女人和其他》。兩位獲獎者將平分5 萬英鎊的獎金。英籍尼日利亞裔的埃瓦里斯托成為了首位獲得布克獎的非裔女性。79 歲的阿特伍德則成為了史上最年長的布克獎得主,她曾在2000 年憑借《盲刺客》獲得布克獎,因此她也成為了布克獎史上第四位兩度獲得該獎的作者。埃瓦里斯托表示:“我很高興能夠與阿特伍德這樣一位如此優(yōu)秀的作家分享這一獎項。但我看重的并不是與別人分享這個獎,而是我能夠站在這里領取這個獎,以及它對我和我的文學生涯的意義。這一時刻非常難得,數(shù)十年來,布克獎對我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p>
2019 年第15 屆德國圖書獎日前在法蘭克福書展上正式揭曉,德國作家、文景作者薩沙·斯坦尼西奇憑借小說《我從哪里來》獲得2019 年德國圖書獎。這本書的中文版權今年年初已由世紀文景購得。評獎委員會在聲明中表示:“薩沙·斯坦尼西奇太擅于講故事,他甚至不信任講故事本身。故鄉(xiāng)和起源潛藏在在小說的每個句子里,引導著故事的講述,但它們又已不可復得。這些起源只存在于碎片中,存在于虛構里,成為一種與故事可能性相互生發(fā)的游戲。作者以恢弘的想象將讀者從編年史、現(xiàn)實主義和的精確紀事的傳統(tǒng)中解放出來,帶給讀者至上的閱讀體驗。在小說中,作者以第一人稱宣稱,‘猶豫不決者從來不會講好故事’。他以幽默的筆觸,將扭曲的歷史敘事和自己的故事融合?!段覐哪睦飦怼访枥L了‘當下’的肖像:‘當下’不斷重新講述自身,從而使祖先的自畫像成為一部關于歐洲生命之旅的著作?!笔兰o文景今年剛出版薩沙·斯坦尼西奇十年磨一劍的重磅之作《我們與祖先交談的夜晚》,巧的是,這本書曾入圍過德國圖書獎長名單,并獲得2014 年萊比錫書展大獎。德國圖書獎是由德國書業(yè)協(xié)會于2005 年創(chuàng)辦,表彰年度最佳德語小說,是德國公眾影響力最大的文學獎項。
法國當代著名詩人伊夫·博納富瓦出版于2001年的詩集《彎曲的船板》日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引進出版。該詩集收錄詩人在世紀之交創(chuàng)作的《夏雨》《遙遠的嗓音》《在詞語的圈套中》《出生時的舊居》《彎曲的船板》《依舊失明》《扔石頭》等七個子集,譯者秦三澍認為這些作品是博納富瓦中晚期風格的呈現(xiàn)。秦三澍在附錄于書前的譯者序《測聽童年:希望的矢量》中詳細地闡釋了博納富瓦風格的轉變:“他從超現(xiàn)實主義風格中抽離得越來越遠,越來越強調所謂的透明性和單純性。這種詩歌其實大家倒并不陌生,因為他其實是容納了很多牧歌、哀歌式的體式,而且他本身的寫作其實有些還是相對而言比較輕盈的,不像《杜弗的動與靜》這些早期的詩歌,與那種非常凌厲的詩相比,我覺得晚年博納富瓦要和緩很多。”詩人多多認為《彎曲的船板》中博納富瓦呈現(xiàn)出的平和可能與他在2001年左右寫作這些詩歌時處于低潮有關,且這種平和本質上也是藏而不露的,“當你從一個人的生活、衰老、早期晚期來對一個詩人進行劃分,我個人認為是簡化的,你們哪里知道他的創(chuàng)作歷程、心路歷程多么復雜?這么大年齡能夠堅持到現(xiàn)在,你一定要允許有起有伏。”
人氣火爆的芥川獎獲獎作家又吉直樹日前宣布,其長篇小說新作《人間》將于日前正式發(fā)售。該書書名取自日本文豪太宰治的名著《人間失格》。又吉直樹是公認的太宰治迷,早在中學時代就反復讀過《人間失格》不下上百遍。從他的作品與處事風格當中也能看到太宰治的影子,正如他曾經(jīng)說的那樣,“太宰治的有些小說可以直接創(chuàng)作成小品或短劇。在他的作品當中,這些主人公的經(jīng)歷和體驗,待人接物的方式和態(tài)度,我覺得這是太宰治的風格,也影響了我自己的風格。文學改變了我待人的方式和看法?!遍L篇新作《人間》2018 年9 月3 日至2019 年5 月15 日連載于《每日新聞》晚刊。又吉直樹說:“雖然《人間》講的是一個奇怪的故事,但我好像從孩提時代就已經(jīng)開始在無意識中收集這個故事的片段了?!薄睹咳招侣劇烦霭婢庉嫴縿t評價稱,雖然在目前時點還難言《人間》是小說家又吉直樹的代表作,但這肯定是他使出渾身解數(sh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