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萬紅小學 張 潔
小學科學教學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技術與文化知識,不僅要傳授必備的理論知識,還需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探究精神,使其能夠運用課堂所學解釋一些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并解決部分生活問題。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堅持生活化教學的原則,善于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的現象展開教學,讓生活化素材成為構建魅力科學課堂的“推進器”。
在新課改背景下,營造情境成為不少學科教學中的一種慣用教學方法,能夠為學生帶來與眾不同的體驗,使他們在感同身受的情境中高效學習,深受師生雙方的喜愛與青睞。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由于不少教學內容都來源于實際生活,教師可營造生活化教學情境,既能夠充分發(fā)出情境教學法的優(yōu)勢,還可以把生活現象融入情境中,提升科學知識的形象性與生動性。以此激發(fā)小學生研究科學知識的求知渴望,使其充分體會到科學課堂的趣味性。
在《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教學中,教師談話導入: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它們的輕重、體積大小沒有關系,那么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這些因素有關嗎?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到底和什么因素有關?要求學生將蘿卜、泡沫塊、小石塊、蠟燭、橡皮、帶蓋的空瓶、回形針這7種材料按從輕到重的順序排列,思考:輕重對物體沉浮有影響嗎?然后是比較體積。接著,教師指導學生參與小瓶子沉浮的實驗:往小瓶子內一滴一滴加紅色的水,觀察小瓶子的沉??;記下小瓶子開始沉下去時紅色水的液面;再把紅色水加到滿瓶,觀察下沉的情況。借此營造生活中的物體在水中沉浮情境,組織學生交流:小瓶子實驗情況,分析小瓶子加紅色水的多少和它的沉浮狀態(tài)有關系嗎?小瓶子沉下去可以證明什么?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將生活中的沉浮現象融入科學情境中,引領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分析和研究影響物體沉浮的因素,使他們學會用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探究物體沉浮的原因。
小學階段,開展科學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與認識生活,使其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科學現象。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想讓生活化教學成為魅力科學課堂的“推進器”,教師應當選擇一些貼近小學生日常生活的教育資源,借此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科學探索活動中。同時,教師需在課堂教學中善于運用各種各樣的生活材料,讓生活化資源貫穿整個教學流程,推動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知識。
以《生活中的靜電現象》教學為例,教師出示充滿氣的氣球,談話導入:氣球小朋友雖然很漂亮,但是沒有頭發(fā),大家該怎么幫助它呢?演示:用氣球與學生的頭發(fā)相摩擦,然后吸引小紙條。設問:大家知道原因嗎?讓他們根據生活經驗交流自己的想法,引出靜電。接著,過渡:你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類似現象?讓學生利用身邊的物品通過摩擦等方式體驗靜電現象,像文具、書本、衣服、頭發(fā)、桌椅等,使其演示交流自己找到的靜電現象,并提供一組問題:你用的哪些材料?是怎么做的?怎么知道它帶靜電?為什么會帶靜電?引導他們嘗試對這些現象進行解釋。隨后組織學生小結:通過摩擦的方法可以使一些物體帶上靜電,其實生活中還有一些也是靜電現象,但它們不一定是通過摩擦的方法,靜電存在于一切物質中。
上述案例,教師運用生活化資源展開教學,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生活中的靜電現象,并讓他們做出解釋,使其感受到靜電現象并不稀奇,隨時隨地出現在實際生活的各種物質中。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上,要注重課堂上下的有機整合,積極開展各種類型的生活化課外活動,讓小學生學會運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或者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促使他們學以致用,認識到科學知識的價值和作用。對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積極開辟第二課堂,帶領小學生走出教室,來到校園、家庭或者大自然中,為他們提供親身體驗生活化科學現象的機會,從而全力構建多樣化的魅力科學課堂。
在開展《各種各樣的花》教學時,教師先帶領學生回顧: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油菜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個部分組成,設疑:其他的花與油菜花相同嗎?順勢揭示新課,讓他們知道本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關于花的知識。接著,教師設計課外觀察活動,明確主題:花的專題觀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確定研究專題和制定研究方案,交流:準備研究的內容,怎樣研究,研究成果的呈現方式等,并提供參考的研究專題,如:校園里花的種類,各種花的花瓣數量,各種花的萼片研究,花的大小,雄蕊和雌蕊,統(tǒng)計花的顏色和氣味等。之后,教師組織學生來到校園親身觀察各種花,統(tǒng)計花瓣數量,測量花的大小等,提醒他們觀察中不能損傷和采摘花朵,最終成果以表格、圖示和文字小結形式呈現,并交流研究中遇到的問題和成果。
這樣學生親自調查和研究,并結合教材中的理論知識了解到更多花的知識,認識完全花與不完全花、雌花與雄花、單性花與兩性花等,知道花的構造不同,推動魅力課堂的構建。
總之,在小學科學教學課堂中,教師需把握好科學教學與現實生活間的內在關系,靈活運用生活化策略,從生活情境、資源和課外活動等不同角度切入,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與認識科學,讓生活化教學真正成為魅力科學課堂的“推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