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剛
(貴州省福泉市第三小學 貴州 福泉 550599)
體育是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學校體育又是學生終身體育的基礎,運動興趣的培養(yǎng)以及運動習慣與參與意識的形成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落實素質教育,以提高學生身心素質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是21世紀我國學校體育發(fā)展的趨勢。
學習興趣是指對學生活動所具有的愛好和追求的心理傾向,它帶有鮮明的感情色彩。濃厚的學習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大腦處于高度興奮,造成獲取知識、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態(tài)??梢?,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前提。如何使課堂教學興趣化呢?
1.1 導入課堂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課堂導入,它好比一場戲劇的序幕,要一開始就引人入勝,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求知欲,誘發(fā)出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最佳的教學情。我在導入課堂時(課的開始準備部分),無論從場地的布置、學生活動的隊形、活動的內容以及組織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據(jù)不同類型的課時內容,因地制宜的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富有激情、新穎的外界條件。
1.2 新授教學時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授教學是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的重要過程。教師要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參與這個過程。為達到此目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學生的啟發(fā)、引導,使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正確的思維,輕松地接受新知識。在新課教學中,要改變班級只是作為制約學生課堂行為的一種“靜態(tài)的集體背景”而存在的現(xiàn)象,使班級、小組等學生集體成為幫助學生學習的一種“動態(tài)的集體力量”。
要保證體育新課程課堂的有效教學,必須要精選有效的教學內容,確保學生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學習,能有效促進其發(fā)展。首先,要明確體育課程性質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運動是手段,健康是目的,體育新課程目標達成的基本點是:學生必須通過體育實踐活動,沒有了學生體育實踐活動,課程所有目標就全部變成空中樓閣。也就是說運動技術學習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能發(fā)展的主要內容和手段,學習運動技術的過程既是體育課程的目標之一,是學習領域中核心和主體部分,也是實現(xiàn)其他學習目標的主要手段之一。
由此可見,新課標并沒有否定技能教學,而是給了技能教學一個更合理、更重要的定位,我們不但不能“淡化”,而應有重點、有選擇地去“強化運動技能教學”。所以,要實施體育新課程有效教學,一定要精選教學內容,體育運動項目如各種球類、田徑、體操等仍然應該是我們的首選內容,新興體育運動項目和地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同時也要進入課堂,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做好“教材化”處理,如何做好“用教材教”,決不能將“運動技術的掌握”丟棄,如果是這樣我們勢必也就失去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真正價值。
教學有法卻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語言說明動作名稱、方法、過程、要領、要求,以及總結、評價等諸多內容,要簡明扼要,抓住重點,語言要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富有趣味性。確定了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之后,鉆研教材教法便是上好課的關鍵一環(huán)。老師要善于根據(jù)不同教材,課型、教學對象等具體情況,科學地靈活安排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根據(jù)學生掌握技術動作的程度、生理反應、情緒變化,及時捕捉反饋信息,采取措施隨時調節(jié)課堂教學,讓學生愉快地接受教育,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和諧的發(fā)展。
技術動作的示范,并不在于跑得快、跳得遠,能完成驚險動作,而是要從各個不同的側面完成有利于學生建立清晰視覺表象的規(guī)范動作。同樣,講解不是照本宣科,也不需要過細的剖析技術機理,更不能夸夸其談,而要依據(jù)學生的實際知識經(jīng)驗,將講解內容預先加工成學生聽得懂好理解的制成品。小學階段是直覺思維向抽象思維逐步過渡的時期,因此,講解示范要成為相輔相成密切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體。一般地說低年級要多示范,多模仿,講解內容要簡潔要直觀。隨著知識經(jīng)驗的不斷豐富,抽象思維能力的不斷發(fā)展,講解的內容要逐漸遞增,知識面也要相應地拓寬。講解示范都力求準確地把握最佳時機和最佳位置,這樣才能產生最佳效應。
小學生的心肌力量較弱,呼吸的頻率快而淺,骨骼易變形,肌肉纖維細而無力,他們不能單調的和長時間的做靜力練習,對力量性強,對抗性大的教材,應掌握好練習的分量,次數(shù)和間隔時間。因此,在教材選擇上,我注意了上肢活動與下肢活動的搭配,跳躍游戲與投擲游戲的結合。做兔跳,蹲起、單、雙跳,原地高抬腿跑等課的練時,我注意了出現(xiàn)的時機,次數(shù)與持續(xù)時間。小學生對各種體育活動都非常感興趣,非常喜愛,但是,他們的興奮不能持久,注意力易轉移和分散,教學中,要根據(jù)他們的興趣廣泛、好動的特點,教材安排要多樣化,同類教材的練習方法和形式要多變。低年級同學自我控制力差,活動中不自量力,愛表現(xiàn)自己。有時為了跑在別人前面而有意阻擋別人或不守規(guī)則;他們的情緒波動較大,遇特殊情況就緊張發(fā)呆,束手無策,一旦高興又非常得意,有時好打逗同伴。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嘴勤、眼勤,經(jīng)常啟發(fā)引導學生按老師指定的內容、動作、方法、路線去進行活動。
總之,要想上好體育課,教師必須從研究兒童的心理、生理特點著手,采用多樣化、兒童化、興趣化等教學方法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把“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喜歡學”。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體育課的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