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市海門開發(fā)區(qū)幼兒園 袁海霞
教師共同體是指有著共同關注點和問題的教師,并在日常教學中相互影響、相互學習,從而不斷提升這一群體教師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通過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能夠有效打破教師間孤立與封閉的現象,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與高效利用,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與教學水平。
在課題研究中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首先是要建立健全的共同體搭建制度,為教師學習共同體提供管理機制的保證。一方面,幼兒園教學機構要加強對教師學習共同體的管理,從制度上保證與監(jiān)督互助互學教學目標的完成。例如幼兒園可以倡導能力較為突出、技能較為卓越的教師牽頭,組建教師學習共同體團隊的搭建,并制定相應的學習與交流制度,讓所有的教師都感受到學習共同體的氛圍,感受到團隊學習的巨大能量,并不斷發(fā)揚光大。另一方面,幼兒園教學機構要為搭建共同體提供一定的支持與保障,避免生硬的管理制度導致教師對學習共同體的抗拒,通過人性化的制度引導教師打開心扉、坦誠溝通與交流,從而有效凝結教師團隊的力量,為建立互助互學的共同體教學資源庫提供制度保障,充分發(fā)揮教師學習共同體對幼兒教學的價值作用。
在課題研究中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其次是要創(chuàng)建多樣化的學習平臺,為教師學習共同體提供更多樣、更豐富、更廣闊的專業(yè)教學資源。平臺搭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教師學習共同體并不是說所有的教師要在相同的時間內學習相同的東西,而是教師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分成不同的小組,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來相互學習。在實踐活動中,讓教師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學成果,小組成員公開談論、分享與交流,相互學習的同時一起面對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從而形成平等互助、開放學習、協調合作的工作氛圍,在無形中深層次地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教學技能,增強整個團隊的核心凝聚力。例如,教師可以在幼兒園課題研究中開展公開課、教學設計等活動, 讓每一位教師都充分敞開心扉,分享自己在與幼兒相處、教學過程中的經驗與困難,讓教師都體會到在學習共同體中帶來的樂趣,對自己的工作責任感與滿足感得到極大的提升,從而不斷總結出幼兒教育的經驗與智慧,并與其他教師同事們快樂分享、互幫互助,對自己業(yè)務能力與教學水平的提升具有極大的幫助。
不同學科的教師、不同類型的教師組成教師學習共同體,搭建多種多樣的資源互換平臺,建立起教學資源庫,輔助教師進行網絡學習與溝通,能夠使教師學習共同體更加具有活力和發(fā)展前景。因此,幼兒園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搭建網絡學習平臺,將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資源、教學困難等發(fā)布在學習平臺上,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共享性強、資源豐富的優(yōu)勢特點,給教師們學習與溝通、反思與提高的平臺,讓教師學習共同體中的教師感受到網絡資源空間無限、內容豐富的特性,及時地進行自我教學知識體系的學習與更新,實現學習共同體資源互換、共同提高的目的,從而增強整個教師隊伍的團隊能力。
在課題研究中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再者是要成立名師工作室,注重專家引導式的管理,為教師學習共同體提供科學的指引。眾所周知,課題研究需要先進教育理念的指引,需要扎實專業(yè)知識理論的基礎,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與提升。因此,要想讓幼兒園教師通過參加課題研究取得更深層次的發(fā)展,各個幼兒園需要根據本園區(qū)的具體情況,制定“名師管理制”“專家引導制”等教師學習共同體制度,利用專業(yè)能力較強的專家教授引導教師及時解決課題研究中遇到的困惑,并不斷調整學習策略,為教師學習共同體課題研究工作把握方向、理清思路、答疑解惑、創(chuàng)新發(fā)展,通過教師間面對面地研討、平等交流,從而不斷促進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師資力量,有效推進課題的深入研究。
在課題研究中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最后是要不斷增強對教師的再教育,為教師學習共同體提供助力。學習共同體是教師群體進行自我學習的平臺,教師在參與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能夠充分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學看法,同時也能夠將自己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分享給他人,吸取他人優(yōu)秀的經驗,在這種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過程中生成新知識,從而加強對教師的再教育,實現知識的創(chuàng)新,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推動幼兒園整體教學能力的提升。隨著課題研究的不斷推進,教師學習共同體成為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平臺,成為教師技能發(fā)展的沃土,對教師的職業(yè)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為教師共同體的不斷發(fā)展壯大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綜上所述,課題研究是幼兒教師共同進步、共同發(fā)展的良好平臺。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不僅能夠不斷豐富和充實教師的教學專業(yè)與技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而且對幼兒園科研水平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及幼兒園的長遠發(fā)展都具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