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qū)第一小學 張兆萍
群文閱讀教學對于學生而言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相比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更具有系統(tǒng)性,不僅方便學生理解,更能訓練學生的邏輯能力。對于群文閱讀而言,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將一些文章放在一起進行教學,不僅讓學生可以做到現(xiàn)學現(xiàn)用,更能讓學生通過群文閱讀學習溫故知新。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講解群文閱讀典例,讓學生能夠提前適應群文閱讀教學,以期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主題閱讀”是根據(jù)文章的主題將相似或同一主題的文章放在一起進行綜合性的閱讀教學。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比較講究課程的豐富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趣味性,但是這種閱讀教學容易忽視學生的系統(tǒng)性思考,而群文閱讀的“主題閱讀”教學則可以有效彌補這一缺點。
例如,《走遍天下書為侶》和《竊讀記》這兩篇課文從題目上看好像并無太大的聯(lián)系,但事實上,這兩篇課文表達的都是對于“書”的推崇。在《走遍天下書為侶》這篇散文中,作者通過做假設的方式提出了要以書為伴。例如在第一段中提出了很多可以選擇的伴侶,“美麗的圖畫”“有趣的書”“撲克牌”“百音盒”和“口琴”,第二段以堅定的口吻回答道:我會選一本書。接著說出了自己選書為伴的理由,最后號召大家多讀書。雖然是散文,但是卻結構十分鮮明,為學生的閱讀理解提供了便利。而《竊讀記》則是以作者對書“愛而不得”的情緒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文章當中更是充滿了細致的動作描寫、巧妙的比喻等手法,使得文章具有更強的可讀性。而群文閱讀教學作為一種更具有活力的教學方式,可以按照教學方式的改進培養(yǎng)學生系統(tǒng)性的思考方式。主題閱讀正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種閱讀教學分支,對于學生的語文群文閱讀學習十分有利。
“結構分析”類群文閱讀事實上屢見不鮮,將游記、議論文,說明文,散文,詩歌,宋詞,故事等多個結構的文章放在一起進行解析。
例如《鯨》和《新型玻璃》這兩篇文章所描寫的主體一個是“哺乳動物”,一個是科技產(chǎn)品,但是它們都屬于說明文的文學體裁?!饿L》一文中,在介紹鯨的時候,從鯨的體量、演變歷史、種類、食物和呼吸方式等多個方面進行介紹,尤其是運用打比方的方式為讀者介紹了鯨有多大,例如“人站在它嘴里,站起來還摸不到它的上顎”“四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書,還顯得很寬敞”。而在《新型玻璃》一文中,則是通過“分——總”的結構方式為讀者介紹了五種玻璃的特點和作用,最后一段總結全文,說明了新型玻璃在現(xiàn)代建筑中的關鍵作用。這篇課文雖然是一篇說明文,但是卻富有文學色彩,例如開頭的“夜深了”和“急促的警報聲”十分生動地引出了防盜型新型玻璃,且為介紹這種玻璃的功能埋下了伏筆。教師應當在講解過程中注重訓練學生的分析思維,讓學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
對于“設計問題”環(huán)節(jié)而言,重點是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注重“課堂提問”的使用,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可以更明顯地提升學生的學習針對性。教師可以在問題設計環(huán)節(jié),強化問題與教學主題的針對性,凸顯問題之間的連貫性。
例如,在群文閱讀教學當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安排有相同特征的課文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教師首先可以為學生提出一些基礎的簡單的問題,例如課文的文體、課文的主題、課文的結構等比較基礎的問題類型;其次可以提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問題,例如課文主要的敘事結構、人物的性格特點等;最后可以提出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例如這篇課文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對我們有什么啟發(fā)。提問是促進學生學習語文群文閱讀的有效方式,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加以重視。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形式,教師需要依托時代的發(fā)展及學生的學習需求,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及時轉變發(fā)展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群文閱讀教學方法,不斷提升群文閱讀教學的能力,讓學生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當中訓練學生的學習思維,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