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存濤
(山東化工技師學院 277500)
任務驅動法在汽車底盤維修技能實訓教學中的應用,有必要以汽車底盤常見問題之一的手動變速器故障檢測為例進行闡述。手動變速器顧名思義在汽車中的作用主要是變速,以便汽車能在起步、轉彎時,能夠具備不同的速度以及牽引力,所以手動變速器對于汽車來講至關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手動變速器在使用中會出現各種故障,亦是汽車專業(yè)學生需要“頭疼”的問題。之所以有此言,是因為故障檢測是進行維修工作的前提,但是,汽車專業(yè)的學生往往將所學的理論基礎知識應用不到手動變速器故障檢測之中,究其原因,學生沒有掌握檢測的技巧是關鍵。具體來講,在該故障的檢測中,學生缺乏觀察能力與相關的故障判斷能力,對此,就需以手動變速器故障檢測問題[1],展開相應的技能實訓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學科知識。
以該故障檢測為例,主要是為了達到2個教學目的。其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能力是學生必備的能力之一,尤其是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汽車構造看似簡單,實則內部運用的原理與技術千變萬化,這對于汽車專業(yè)的學生而言,無疑是增大了維修的難度,降低了學生學習該專業(yè)的興趣,為消除學生的“顧慮”,教師有必要將具體的維修工作予以細化,也即進行拆分,從維修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著手,逐一為學生講解維修技巧,而維修環(huán)節(jié)的起點無疑是故障檢測。故障檢測不同于維修操作,在檢測過程中,需要學生具備相應的觀察能力,以手動變速器可能存在的故障原因出發(fā),找尋汽車的問題所在,才能在此基礎上,展開有效的維修工作,所以在汽車底盤維修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必不可少。
其二是培養(yǎng)學生手動變速器相關故障的判斷能力。手動變速器這一變速裝置,與汽車而言不可或缺,所以其故障的判斷自然是汽車底盤維修教學的重點。教師在教學中不妨以手動變速器可能出現的故障原因入手,講解該裝置故障的診斷方法,讓學生能夠掌握手動變速器的變速原理,為維修工作的進行奠定基礎。
跳擋。跳擋故障常見的故障原因有:第一,自鎖裝置方面存在的問題是,鋼球沒有按照設計進入凹槽,鋼球磨損或是凹槽磨損、自鎖彈簧存在被折斷的現象等;第二,在齒輪方面存在的問題是齒輪未曾達到應有的全齒長嚙合狀態(tài)或者齒輪被遭到嚴重磨損呈錐形等;第三,在軸承方面存在的問題是軸承松曠以及軸向間隙過大等。
亂擋。亂擋故障常見的故障原因有:第一,互鎖裝置方面存在的問題是互鎖裝置不能發(fā)揮作用,例如撥插軸磨損嚴重、互鎖銷磨損嚴重等;第二,較之互鎖裝置,變速桿方面的故障原因較多,例如有定位銷折斷、球頭磨損、弧形工作面產生了磨損等問題。
變速器異響。變速器異響故障常見的故障原因有:第一,齒輪異響。其原因可能是因為齒輪在長期使用之下被磨損變薄,在運行的時候,會因間隙過大而產生沖擊,發(fā)出異響;有時是因為嚙合不良,也即在更換齒輪時,沒有成對更換,導致新、舊齒輪的齒面不能有效嚙合;第二,軸承異響,軸承發(fā)出不正常的響聲,多是由于軸承磨損嚴重或是與軸頸的配合不緊密;第三,其他原因。例如有變速器缺油、螺栓松動、潤滑油過稀等。
第一,針對跳擋,不妨采用以下診斷順序:確定擋位、觀察齒輪嚙合、是否達到全長嚙合、是則繼續(xù)檢查、檢查嚙合磨損、檢查軸承徑向、軸向—檢查自鎖裝置,通過這樣的順序,基本能確定跳擋的具體故障原因。第二,針對亂擋,診斷順序為:檢查變速桿擺轉角度、若不正常則主要由磨損引起、若正常則由變速桿引起。第三,針對變速器異響。變速器異響的診斷方法是:有金屬摩擦聲屬于缺油或是油質差,換擋出現響聲或為輪齒磨損,響聲具有周期性多為個別齒磨損,出現撞擊聲多為輪齒斷裂等。
基于該故障檢測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與相關故障的判斷能力,所以教師在課前應當為學生布置一些前置任務,讓學生有大概的了解,避免在課堂上引出知識點時,學生出現“茫然”的狀態(tài),同時,也有不少學生會在前置任務的驅動下,主動會收集資料,學習與變速器相關的知識。
通過在課前加入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對本堂課所要教授的內容產生了初步認識,教師展開教學活動時,學生也能積極發(fā)言,配合教師的教學行為,甚至可以變“被動”為“主動”,由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共同找尋手動變速器的故障原因,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加強學生的汽車底盤維修技能。
合作學習小組的構成對合作學習的成敗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結構合理的分組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前提。分組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則。依學生特質分組;分組要合理搭配優(yōu)等生和學困生,如果是4人合作小組,一般以1個優(yōu)等生,2個學困生和1個中等生為主要構成原則。教師要注意觀察,了解學生,要動態(tài)化變更小組成員,活潑合作學習的氣氛。
該項實訓課堂以汽車離合器為引,以小組合作法為媒介,重在達成兩方面的教學目。
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如前文所述,在實訓課堂中,對學生離合器維修技能的培訓并不成功,導致這種“不成功”的因素,一方面是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是學生沒有團隊意識。
這是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因為較之其他專業(yè)的課程,汽車專業(yè)的知識大多枯燥且復雜,學生若是“單打獨斗”進行學習,難免會產生疲勞感,怠于學習,因此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互相配合,共同促進的同時,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以避免“人云亦云”,盲目從眾的現象。老師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同時也要遵守課堂紀律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離合器維修實訓課堂的展開,仍舊要從離合器的基本知識入手,先行帶領學生找尋離合器發(fā)生故障的原因,而離合器可能發(fā)生的故障原因有:打滑;分離不徹底;起步發(fā)抖[2]。
第一,針對打滑故障,可按以下順序診斷:檢查踏板、正常、檢查連接飛輪的螺栓、檢查從動盤—檢查彈簧。第二,針對分離不徹底型故障,可按以下順序診斷:檢查踏板、檢查液壓機構儲油量、檢查分離杠桿、檢查從動盤。第三,針對起步發(fā)抖故障,可按以下順序診斷:檢查分離軸承回位、檢查固定螺栓、檢查分離杠桿、檢查壓盤和壓緊彈簧。
在離合器維修教學中,教師應當注意小組合作法的運用,具體來講,一方面教師要掌握合作的時機。教學也是一種“天時地利人和”的表現,在“教與學”的環(huán)節(jié)中,只有教師“賣力教”不足以保質保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還需學生配合,在汽車底盤維修技能實訓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法也是如此。
教師要在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把握在教學中應用這一方法的時機,方能有效促成學生的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師要優(yōu)化分組。對于小組合作法來講,分組是應用這一教學方法的關鍵,教師應當在綜合掌握了學生的學情、性格特征與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對全班學生予以科學化的分組,確保每組學生能夠優(yōu)勢互補,通過合作學習,能夠“有所得”,最終實現共同進步的目標。
總而言之,在汽車底盤維修技能實訓教學中,教師要改變以往僵化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模式的有效性,方能讓學生真正“有所學”,為未來就業(yè)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