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生鵬
(甘肅省臨澤縣平川鎮(zhèn)中心小學,甘肅張掖 734205)
新一輪課程改革對科學課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活化、活動化、趣味化、自主化、情感化”已經成為科學課最基本的教學特點。而科學課中的科學探究活動是一種實踐性與操作性很強的活動,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角度和思考方向。我們在科學課堂中主要借助“科學仿真實驗室”,讓學生輕松走進科學課堂,在做游戲中成長,在趣味中感悟新知,讓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充滿生機和活力。
自我縣成為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規(guī)?;瘧迷圏c以來,筆者通過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下載了許多與教科版科學課相關的仿真實驗,仿真實驗教學以其高仿真性、趣味性、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等多樣的表現形式,以及大容量、直觀性強和易接受的特點,深受筆者青睞,仿真實驗室的界面清晰,符合小學生的特點,其分為物理篇、化學篇、生物篇和天文地理篇,和我們教科版的科學教材聯(lián)系非常緊密,實用性較強。
例如,在講授四年級下冊科學課《簡單電路》時,由于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有可能出現電路短路對電池有危害的現象,所以筆者首先讓學生打開“科學探究仿真實驗室”,讓學生在仿真實驗室的物理篇中找到“串并聯(lián)電路”的實驗內容;其次,讓學生分小組合作,先通過點擊圖片認識各種電路元件的名稱和功能,然后根據電路圖在電腦上操作,連接各種元件,讓燈泡亮起來,這樣學生通過仿真實驗室反復連接,熟練掌握了連接方法;最后,學生應用實物操作,很快完成了實驗,實驗效果非常明顯,幾乎沒有連接短路的小組。仿真實驗教學的反復性和逼真性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獲取與吸收,同時,通過仿真和實踐相結合的練習,學生在模擬中理順了思路,在實踐中總結了經驗。
科學課中有許多要求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學生需要在教師的指引下去觀察、思考或動手做實驗。有些內容在平時的課堂上是無法演示的,例如,四年級下冊《種子的萌發(fā)》這一課,種子的萌發(fā)周期長,對溫度、濕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在課堂上無法完成實驗。這時,我們就可以通過制作相關的課件加上仿真實驗把它展示出來,讓學生看到種子萌發(fā)的情景;之后在講解的過程中對重點部分加以引導,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這樣既縮短了實驗周期,又使繁雜的問題簡單化,讓學生學得輕松。
像這樣一類的課程,如蠶的生長、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生物的多樣性、宇宙等,我們都可以利用仿真實驗通過動畫的形式進行講解,生動立體、直觀地展現給學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仿真實驗進行教學,可以將實驗現象模擬到比較真實的程度,讓學生更加貼近生活實際感受知識,完成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輕松、開心地學習。
運用仿真實驗技術的最終目的就是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感悟和表達,把深奧難懂的抽象知識和問題變成淺顯易懂的東西,使知識清晰化。所以說,運用仿真實驗技術可以突破課堂中的瓶頸,使課堂趣味化、知識簡單化、內容實質化,從而發(fā)散學生思維。
有些科學課的教學內容受資源、環(huán)境、條件以及其他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只能采用傳統(tǒng)的粉筆、黑板、掛圖或模型來進行教學。在演示的過程中有些問題深奧抽象,不能激發(fā)學生興趣。而把仿真實驗應用在科學課堂中,教師就可以利用科學探究仿真實驗形象、逼真、直觀、可視的特點,把科學課堂中的知識點通過動畫演示的形式展現給學生,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濃厚的興趣[1]。
例如,六年級下冊科學課中《種類繁多的動物》這一課,在學生掌握好概念性的知識后,怎么讓學生判斷各種昆蟲、鳥類、魚類、哺乳動物成了教學需要考慮的問題。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仿真實驗生物篇中的動畫測試游戲,給“動物找朋友”,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這種教學模式將趣味性、形象性和直觀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yǎng)了其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強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科學課是由多個“實驗—問題—實驗”組成的,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仿真實驗等先進教學手段,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從而改變教學環(huán)境,拓寬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思路,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教科版五年級下冊《液體的熱脹冷縮》一課時,筆者在仿真實驗化學篇中找到小朋友燒開水的生活情景動畫錄像,并在課堂上播放,當放到“裝滿水”和“燒時水壺溢水”等幾個情節(jié)時,學生就會不由自主地冒出一個個的問題,這時筆者適時指導,通過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釋疑、交流討論、實驗,使學生得出“物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結論,然后讓學生分小組利用仿真實驗演示實驗過程,進一步明確問題原因所在。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啟發(fā)了學生思維,還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師借助優(yōu)質的網絡資源進行教學不僅可以滿足新課程標準實驗教學的需求,還能解決學校因實驗器材不足、耗材短缺,各種易損儀器、貴重儀器和危險性實驗難于操作的矛盾。這種教學模式既鍛煉了學生的實驗能力,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科研素養(yǎng)以及問題解決能力,有效地促進了知識的內化。
總之,仿真實驗技術下的科學教學是現代教學技術發(fā)展手段和水平的體現,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我們要重視仿真實驗技術下小學科學教學的研究,用新的技術和手段打造高效課堂,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將學生帶入無比遼闊的世界。我們只有站在為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高度,做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才能更好地落實“實踐活動課”的開展工作。小學科學課實驗教學資源無處不在,我們只要用心觀察,用力尋找,就一定能找到適合的、學生喜歡的課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