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雅
(貴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貓營鎮(zhèn)貓營小學 貴州 安順 550803)
詩歌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通過詩歌教學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科學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為了提高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效率,一些教育者在教學實踐經驗基礎上提出應用“立體化”教學策略。它的優(yōu)勢在于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實現(xiàn)課堂知識與課外知識、書本知識與自然、與社會互相結合在新課標精神的指導下科學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因此立體化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填鴨式應試教育的弊端是一種多層次、多方位、多向度的開放式教學模式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符合素質教育精神。
1.1 立體化教學策略提出的背景。立體化教學策略提出的背景,其實也就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弊端的顯現(xiàn),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都是老師一個人的“獨角戲”,老師在講臺自我陶醉,而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導致小學生學習詩歌的積極性不高,甚至望詩生畏;教學方式單一,有些老師片面追求考試分數(shù)及應試效果,忽視學生在課堂的主動性與主體性,多方面的原因,導致許多小學生不愿意去學詩歌,也未能達到國家教育改革的目的。隨著研究的深入和語文教育教學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尤其是新課標頒布以后,有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詩歌教學策略,對其研究也逐漸展開,并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立體化的教學策略也就自然得以提出并應用。
1.2 立體化教學概述。所謂立體化教學策略是一種全方位與立體化的教學體系與教學模式。立體化教學是在教學策略基礎上提出的,立體化教學法不同于以往的教學方法,它是教學策略一種更加立體化、全方位的教學模式和教學體系。它更加科學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符合新課標的教學要求。立體化教學是與傳統(tǒng)單一的、板滯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相對而言的,是指根據(jù)教學內容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技巧所營構的一種多方位、多層次、多向度的開放式教學方法。
2.1 提高小學生對詩歌的興趣。在小學開設詩歌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修養(yǎng)與人文涵養(yǎng),陶冶人格品性,提高小學生的詩歌鑒賞和審美能力;詩歌是一個時代文化的濃縮與精煉,蘊含著中華文化的名族精神與精髓,有利于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自覺傳承中華優(yōu)秀民族文化。如果教學方式使用不當,就是使小學生對詩歌產生厭惡情緒和抵觸心理,甚至望詩生畏。立體化教學是一種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的新的教學模式,使用立體化教學,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與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并在參與詩歌學習的過程中對詩歌產生濃厚的興趣。
2.2 改善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不再適應現(xiàn)代教育教學的要求,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必然帶動教育的深入改革,信息技術的改革創(chuàng)新也必然影響著教學方式的改變。由老師一個人講的傳統(tǒng)教學過度到以老師為主導、一學生為主體的立體化教學便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結果,也促使教學方法得以改善,教學模式得以完善。
在詩歌教學中采取“立體化”教學策略,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使得學生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感受詩歌的情趣和理趣,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揣摩和品味詩歌的魅力。立體化教學策略的開展還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拓展,能夠有效地拓展課外詩歌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那么,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如何開展立體化策略呢?
3.1 創(chuàng)造情景交融、聲情并茂的教學情境。我國古代許多優(yōu)秀的詩歌,本身就是一幅幅絕好的畫,而且許多大詩人也是詩畫兼長的,比如李白、杜甫、王維的詩作都可以展現(xiàn)一幅幅形象生動的畫面。在古典詩歌的教學中,教師盡可能的調動學生的想象,從而在教學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想象力。
例如:教學《春曉》一詩時,首先以多媒體呈現(xiàn)出一幅春雨過后落花圖像:經歷了一夜的風雨過后,春天的清晨是一副讓人心曠神怡的畫面,濕潤的泥土中灑滿了落花,清新的空氣,鳥兒在樹頭啼叫?;▋猴h零了一地,到處都是,屋頂,池塘,地面……空氣里滿是花的芳香,令人心曠神怡?!迸浜隙嗝襟w的展示,實現(xiàn)情景交融,為學生充分感受詩歌提供依據(jù)。
3.2 組建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知識體系。立足于教材的詩歌教學內容,豐富拓展詩詞的學習空間,以詩解詩,用詩比詩。在詩歌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有寬闊的知識面,教師應將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讓語文教學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和大自然,讓學生在課外也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在教學生學習孟浩然的《春曉》的時候,教師可以補充其他詩人描寫春天主題的詩歌,比如李白的《春思》、杜甫的《春夜喜雨》、王維的《相思》、杜牧的《江南春絕句》等等這類描寫春天的詩歌,讓學生感受他們的風格相同以及不同點,這樣的感悟會更加深刻,記憶會更加清晰和長久。
3.3 建立互動交流的教學空間。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學空間的布局都是“秧田制”,課堂結構形式都是由一張講桌與眾多座椅構成整齊劃一的布局。這種教學空間布局形式上是封閉、單一,拉大了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與空間距離,教師的主導地位與學生主體地位是很難有效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也受到了壓抑。
如在教授《春曉》這一節(jié)課的時候,教師可以打破傳統(tǒng)“秧田制”的座位方式,把學生以幾個人為單位分成一個小組,每個小組都圍成個圈兒。然后,教師布置一些思考題,讓學生積極主動思考通過小組討論與小組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鑒賞詩歌之涵義。
3.4 開展開放靈活的教學活動。小學生的思維特征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再加上生性活潑愛動,對一切事物都是充滿著好奇心。因此,教師應該拓展詩歌學習的方式,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享受實踐學習的機會。如在上《春曉》這一節(jié)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舉辦有關春天的經典詩詞比賽大會。在比賽大會上,誰搜集春天的詩詞多,在講臺上誦讀的詩詞越好,就可以獲得名次。競賽的方式也可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小組競賽優(yōu)勝的,也會獲得名次。通過競賽的方式,建構立體化教學模式,以學生求勝心理激發(fā)學習詩歌的積極性。
立體化教學是新形勢下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新課標的開展要求我們實施立體化教學策略。它能更好地指導小學語文教師更加有效組織和開展詩歌教學,教師應擔負起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的責任,不斷探索新課標下開展詩歌教學的策略,應對傳統(tǒng)的詩歌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造,為小學語文詩歌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付出不懈的努力,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目標。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討和深入研究,必然會開創(chuàng)出一條適合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模式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