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剛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qū)馬營初級中學 甘肅 隴南 746022)
實際的教學情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教學目標的要求,二是學生發(fā)展的需求。老師在熟悉教學大綱的前提下,為了緊跟新課程改革的趨勢,需要對學生的各方面進行了解,對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能力進行調(diào)整,使教學計劃考慮到每個學生的特點。一方面,在教學活動中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通過學生對不同教學內(nèi)容的反應來進行初步了解,為深入了解打下基礎;另一方面,老師如果想對學生進行深入了解,就需要針對不同學生的表現(xiàn)直接交流,才能知道學生對初中物理的理解和訴求,在以后的學習中學生才能在基本水平上有所提高。舉例來說,在課堂的教學大綱中,把教學內(nèi)容分成多個階段,使基礎不太好的學生在由淺入深,逐步提高的同時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而在指導基礎較好的學生時,要另外布置拓展延伸類題目,使學生能在思考中進行思維拓展和探索創(chuàng)新。
教學方法的分層包含三個方面:物理知識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及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物理知識主要由概念和規(guī)律等組成,具有陳述性,它回答關于事物“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因此相應的教學方法適合采用講授法,老師講,學生聽。所體現(xiàn)的思維方法主要有四類:物理方法、數(shù)學方法、邏輯方法和哲學方法。課堂教學中要逐層講授這些方法。物理教學中,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特征主要包括自我獨立性、主動探索性、綜合概括性。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獨創(chuàng)性和求異性,把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改為主動的學習,因此相應的教學方法宜采用啟發(fā)式教學。
3.1 學生定向導學。教師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的,提前將本節(jié)課各層次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所要用到的物理知識和一些相關的實驗技巧、注意問題,以實驗導學提綱或學案的形式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先自學相關的內(nèi)容,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實驗技巧,課堂有效放矢,有針對性地進行聽課,解決問題。
3.2 教師集中導學。首先是重、難點點撥:上課之初,對于在提綱或學案中的一些重、難點知識和實驗技能,教師要結合實物進行重點點撥或演示,例如:在探究電流與電壓關系的教學中,教師在分組實驗前要先指導學生進行滑動變阻器和電表的連接,并練習讀數(shù)。其次是教師結合教學目的,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景,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也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一些與實驗主題相關的有趣的情景或現(xiàn)象表述給其他同學,以便引起學生思維的撞擊,促使他們據(jù)此情景提出相應的物理問題,并從這些問題入手,使實驗探究逐步走向深入。
分層教學的方法也可應用于評價體系,恰當?shù)剡\用能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對于基礎差的學生,老師要充分考慮到其不足之處,注重對進步之處進行表揚,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分;對中等的學生要多多鼓勵,使學生相信自己的發(fā)展?jié)撃?,促使學生不斷前進;而對基礎較好的學生,老師則要明確提出對他們的更高期望,使學生在自我提升時也能幫助其他同學。針對每個層次的需求,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鼓勵,通過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都是有好處的。
課堂教學是實施分層教學、凸現(xiàn)分層教學特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此,教師需要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結合不同層次的目標進行分層次教學,進而讓全體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都能夠得到發(fā)揮、各得其所。筆者在此過程中,對于C組的學生注重鼓勵、啟發(fā)他們獨立思考、自主探究,鍛煉其自主學習能力;B組學生則明確其學習的具體內(nèi)容,并適當?shù)慕o予提示和點播,確保他們學習的完成;A組學生明確其要掌握的基本知識內(nèi)容,引導其認知、了解相關概念、原理等,讓他們嘗試到物理學習的喜悅感,增強他們深入學習物理的興趣。這樣的分層教學有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fā)展區(qū)域”,能夠保證全體學生的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如:每次學習新課之前,筆者采取問題分層的形式誘導各個不同層次的學生結合問題自主探究新知識。這樣以來,可以形成一個“遞進”的形式,即:學生可以由簡單到難將問題逐一解決,同時,當AB兩組的學生解決完自己能力范圍的問題之后,還能夠激發(fā)他們深入探究知識的欲望,進而開始向深一層次的問題開始進攻,最終形成學生集體前進的教學目的。
總而言之,在目前教學改革中,分層教學是實現(xiàn)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有效途徑之一,屬于個別化教學的一種,同時與孔子倡導的“因材施教”原則也相吻合,其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推動全體學生共同進步。作為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的、科學的運用分層教學,最大化的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