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孫園中心小學 吳金濤
道德與法治可謂是公民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也是學生從小就需要明白的基本道理,這門課程對于一個人的一生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是學生走向正路的指示牌,但隨著應試教育的壓力增加,許多學校十分重視參與考評的科目,而對此種無法明確應試的科目有所忽視,不過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生活是道德與法治的來源,生活中也有源源不斷的素材,教師可以有效選取切題的材料作為課堂素材,并且將知識融入生活,更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是十分特殊的,它與生活密切相關,僅僅靠書本上的知識教學就失去了這門課程的核心意義,這門課程的核心所在就是為了生活,為了學生在今后正確地生活。小學生的價值觀念還處于未形成的階段,無法分清生活中的是非對錯,直接用生活中的案例舉例能讓學生更加清晰地明白是非,小學生對于生活中的事情也更加熟悉,課本中陌生的字眼往往沒有生活中的實例令學生感興趣。
教師應該將道德與法治教育和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運用生活中實際存在的案例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更能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的良好品行,消除課堂知識與生活的距離感,讓學生學以致用。道德與法治教育是國家培養(yǎng)人才的基本要求,學生學到的知識也必須運用到生活實際中,直接用生活案例舉例也會讓學生明白其在生活中的必要性?;貧w生活的教育可謂是抓住了教育的本質,能夠極大地提高教學質量。
道德與法治教育并不是一個抽象的理論,其教學成果也不是通過簡單的理論考試能夠測試出來的,更重要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偏向與行為習慣及價值觀判斷標準。道德與法治的本質是引領學生正確生活,所以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是十分重要的教學方式,這相當于模擬一種生活中可能出現(xiàn)的場景,通過這種模擬讓學生明白自己應該如何做出正確的行為,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
例如學習《上學路上》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模擬上學路上可能出現(xiàn)的情境,可以將課桌間過道比作斑馬線,請學生來演示過馬路需要遵循什么交通規(guī)則,也可以用圖紙制作交通信號標志,請學生來辨認。學生完成模擬回答之后,教師發(fā)現(xiàn)錯誤的地方要及時指正,正確的地方也要加以鼓勵,并且對交通規(guī)則中的重要內容要加以強調。在這樣具有生活情境的課堂中,學生普遍會更加感到有興趣,課堂往往也能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實踐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教育與實踐密切聯(lián)系,相輔相成,教師組織學生參與活動,讓學生真實體驗往往更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在真實實踐中的心理活動也尤其重要,往往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參加活動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情,往往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在實踐中明白道理也能更加印象深刻。
例如在學習《校園里的號令》時,教師可以組織一次號令活動,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學校中存在哪些號令,以此來幫助學生養(yǎng)成遵守紀律的良好習慣。當給一定時間讓學生收集完號令之后,再讓學生發(fā)言有哪些號令。老師可以提前搜集學校的號令信號,如上課鈴聲、下課鈴聲、做眼保健操的號令、做操集合的號令、集合升國旗的號令,再播放給學生聽,考察學生是否明確記得這些信號,聽到這些信號又該做什么。學生能在實踐活動中對這些信號記憶得更加牢固,這樣學生便能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生活中實則存在許多與道德法治教育相關的事件,我們往往容易忽視這些事件的教育意義,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去啟發(fā)學生,讓學生看到生活中存在的道德法治。在上到相關課程時,教師可以循循善誘,讓學生回想生活中類似的事件,再合理教導學生。
例如在學習《校園生活真快樂》這一單元時,教師應該教育學生與同學之間友好相處,遵守校園的規(guī)則秩序等等,如果教師只是簡單地告訴學生應該怎樣做,學生一般不會聽進心里去,但若啟發(fā)學生思考校園生活中的事情時,學生就會回憶反思自身是否存在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同學們平時有和同學發(fā)生爭吵嗎?為什么爭吵呢?做得不對的地方有主動去道歉嗎?”“同學們考試考差了有撕卷子的行為嗎?”老師引導學生回味生活后,就告訴學生應該如何處理校園中的這些情況,如此便能達到有效的教學質量。
道德與法治教育是教學的基礎,其在小學階段受到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相比于其他需要應試的學科來說,這門難以測試的科目有著其隱性的壓力,教師也要充分意識到這門科目的重要性,當前,把道德與法治融入生活中進行教育的方式也越來越被教師普遍運用,將道德法治教育回歸到生活中,是一種抓住本質的教學方式,也是一種效率極高的教學方式,教師要科學合理地運用這一方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