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琳
共享停車,意在讓空閑車位和找車位用戶有效匹配,盤活閑置資源,車主將閑置停車位在共享停車App上分享,分時分段地提供給停車用戶選擇。要使用停車位的用戶,通過App預訂匹配的共享停車位,順著地圖找到車位,離開后系統(tǒng)自動計時付費。
看似是門好生意,可共享停車行業(yè)發(fā)展多年,一直不溫不火,沒有知名投資機構入場,也未形成強強對決的競爭格局,遠不如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般火熱。
“第一家互聯網停車公司2012年就成立了,7年來,還沒有一個全國壟斷性企業(yè)出現,說明這與一般互聯網行業(yè)有很大不同。” Airparking共享停車(下稱Airparking)創(chuàng)始人兼CEO馮志東告訴《21CBR》記者,通過燒錢搶占市場的方法在共享停車行業(yè)走不通。
2019年初開始,廣州、南寧、沈陽、濟南多地圍繞鼓勵共享停車出臺了相關細則,10月北京透露正研究出臺錯時共享停車指導意見。
政策暖風下,能否讓共享停車迎來春天?
Airparking成立于2015年,當時還是職業(yè)經理人的馮志東發(fā)現,傳統(tǒng)停車市場信息不對稱現象嚴重:一方面國內汽車保有量增加,周轉效率低,停車空間短缺,停車難問題突出;另一方面,各類停車場高峰期以外的時間段,車位閑置率高,造成資源浪費。
彼時,共享經濟在國內還是個新事物,馮志東覺得,其中存在錯時停車的商機,果斷辭職創(chuàng)立了Airparking。
與共享出行領域直接面向C端用戶的模式不同,共享停車位觸達用戶之前,首先需要跨過物業(yè)公司這道門檻,多數住宅區(qū)、商業(yè)辦公樓是封閉式管理,社會車輛進入會提高風險指數,增加物業(yè)公司管理成本,且涉及車主、物業(yè)管理、停車管理、管理員工等多方利益,開放共享的意愿不高。
“我們是C2B2C的商業(yè)模式,滴滴只有兩端通過平臺,我們是三端,因為多了一個中間的B端,拉長了整個交易鏈條和服務半徑,利益關系方增多,要涉及的公司、溝通的人就更多了,所以市場拓展速度就慢?!瘪T志東說,正是因為這一特殊的發(fā)展路徑,幾乎沒有大的投資機構愿意進入“燒錢”,“因為燒完錢之后,中間B端的門還是不會打開,只有與物業(yè)、地產公司簽定合作協(xié)議,由他們提供線下的協(xié)助和管理,我們才有機會做第二步。”
“撬開”物業(yè)公司的大門,成了Airparking早期最困難的事,馮志東說,曾有一個合作項目花了近一年時間才談下來,“他們會擔心安全問題、收益問題,對于他要做什么、能得到什么,都不確定性?!?/p>
除了物業(yè),共享停車企業(yè)也需要調動車主的積極性,一個突出問題是,當用戶違約超時停車,給車主帶來停車不便時,就容易產生矛盾,降低車主的共享意愿。對此,Airparking的主要約束措施是信用記錄和三倍處罰機制,當用戶信用不足時,平臺會拒絕向其開放服務,而經濟處罰的罰款也將作為補償給到車位業(yè)主,“主要是通過信用記錄來規(guī)范,經濟處罰是輔助手段?!?h3>培育市場
經過四年的市場培育,市場對共享停車模式的接受度在提升,現在馮志東去談項目,最快一天就能簽約。至今Airparking擁有超1000個合作項目,40萬個車位,覆蓋廣州、青島等11個城市。
Airparking的收入主要來自停車服務的分成,訂單結算后的金額,50%歸車位的所有人,物業(yè)公司和平臺分別享有20%和30%。馮志東透露, 平臺停車位的數量,主要根據市場供需情況動態(tài)調整,目前Airparking已經實現單月盈利,每年在平臺上共享的停車時間超過2000萬個小時,有些車主通過分享閑置時間,每月可以獲得一兩千元的額外收入。
馮志東計劃,以廣州為大本營,聚焦大灣區(qū),適當拓展全國。在他眼中,全國汽車保有量超過100萬輛的66個城市,在理論上,都是Airparking的潛在目標城市。但是否入駐還需要結合用戶消費習慣、市場培育難度等來衡量,比如深圳汽車保有量超300萬,但業(yè)主停車位禁止出售,停車費用相對不貴,對平臺來說收益有限,Airparking便沒有進入。
除了自己“拓荒”,Airparking也選擇與具有當地資源優(yōu)勢的個人或團隊進行合作,Airparking作為總部,提供技術、品牌和服務等統(tǒng)一支持,城市合伙人進行市場拓展和日常運營。
中國物業(yè)管理協(xié)會發(fā)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物業(yè)服務企業(yè)共12.7萬家,馮志東坦言,Airparking所占的市場份額非常小,這與行業(yè)的高分散性有關。停車服務與車位資產密切相關,不同地域的政府管理政策,車位緊缺程度,停車價格水平有很大差異,很難快速復制。因此多數共享停車企業(yè)地域性明顯,只針對部分城市運營,導致市場分散,至今沒有出現全國性企業(yè)。
馮志東覺得,共享停車要實現更快發(fā)展,還有賴于政府鼓勵措施的細化落地。他提到,在整個停車市場中,主要分為住宅、商業(yè)地產、公建配套三類,其中推進公建配套停車位的共享,是帶動行業(yè)進入“快車道”的關鍵,這類停車位多為政府機構、企事業(yè)單位所有,節(jié)假日及夜間車位閑置率高,對周邊有停車需求的小區(qū),有停車位錯時開放的可能。只是,盡管多地推出了鼓勵業(yè)主、機關、企事業(yè)單位車位錯時共享的鼓勵意見,因缺乏激勵細則,遲遲未見成效。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4億輛,停車位缺口高達6500萬個,車位利用率僅44%。龐大的市場缺口和政策支持下,入場企業(yè)仍在增多。
馮志東覺得,市場還處于初級階段,正在“建樓房早期打基礎”的過程,更多同行的入場有助于培育市場,“我們不可能拿到那么多項目,而且市場需要大家一起培育。最后誰能跑出來,一定是服務、價格、效率、體驗各方面最好的企業(yè),到時候再讓市場選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