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 茜
對于民生新聞的采編記者來說,民生新聞的受眾、新聞事實、采訪對象構成了他們工作的基本要素,將這三大要素連接成為新聞素材的核心要素就是科學合理的運用認知心理。對于民生新聞記者來說,如何能夠科學合理的運用認識新聞事實,并通過認知心理認同新聞內容,是新聞記者要思考的問題。
新聞事實認知心理是在心理學中關于“認知”的概念基礎上提出的,主要闡述的是觀眾的大腦對新聞事實的特性與聯系反映,主要展現了新聞內容對觀眾產生的意義與作用的一種心理活動。
新聞事實認知心理主要強調的是觀眾對新聞內容認知的結構意義,通過觀看新聞內容,利用個人已有的知識結構來對新聞內容進行反射,將原有的事實了解逐漸升級為新的事實了解[1]。新聞事實認知心理也是采編記者和觀眾對新聞信息的加工,研究新聞事實認知心理主要研究觀眾和記者如何它接受新聞內容、報道新聞、了解事實等。
對于記者來說,完成民生新聞采寫要深刻掌握新聞事實的內在性質和與其他事物的聯系,讓觀眾通過認知心理更加深入、多角度了解民生新聞事實的背后的真想。良好地運用新聞事實認知心理,可以讓民生新聞內容更加真實,觀眾更加容易理解新聞內容,可以讓民生新聞不再同質化、低俗化。
民生新聞記者在收集新聞素材的過程中,需要對當事人進行采訪,然后在編輯新聞內容,新聞素材的質量關系到后期新聞節(jié)目的質量以及觀眾收看的效果。為了讓觀眾更加了解新聞事實真相,記者應當改變對新聞事實的一些不利的認知心理狀態(tài)[2]。
在民生新聞采訪過程中,記者可能遇到很多不利認知心理,會影響新聞素材的采寫與編輯。一是記者在工作中可能會緊張,特別是對于剛剛從事記者行業(yè)的工作人員。面對鏡頭和當事人,很多記者都會有緊張的心理情緒,特別是很多記者在逐漸了解新聞事實的過程中會帶有主觀的情緒進行工作,很多會產生激動情緒,也有很多記者會緊張[3]。二是部分民生新聞的記者在面對一些比較瑣碎的新聞時,會存在輕慢心理,主要是由于記者對新聞采訪對象和時間存在不尊重的認知或者對新聞事實的不認同性。民生新聞主要關注的對象是平民百姓,但是很多民生新聞的記者不能對事件當事人感同身受,因此,在采訪的過程中會存在輕慢心理[4]。三是部分新聞記者在采訪事件當事人或編寫新聞稿件過程中,采用本人的價值觀對新聞進行主觀判斷,這樣很容易引導觀眾的價值取向,記者的掩蓋和平衡是新聞采編中的重要因素,必須要獨立于主觀評價之外進行新聞報道。四是現在觀眾獲取信息的途徑非常多,民生新聞節(jié)目的競爭力非常大,但是很多民生新聞采編記者容易產生惰性,缺少文字創(chuàng)意,對大眾的吸引力較少,也有一些記者為了博人眼球,做標題黨,這樣也不容易讓大眾認知事實[5]。
無論是記者的事實認知心理還是觀眾的事實認知心理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將就如何把握民生新聞采寫中的事實認知心理進行介紹。
一是民生新聞聚焦的焦點是平民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因此,在民生新聞中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平民化,進行民生新聞采寫中的事實認知心理構建過程中,要準確把握事實認知心理與平民化的關系[6]。記者在采血新聞的過程中,應當站在平民的視角感知新聞當事人的心理發(fā)展,不能用主觀因素對新聞事實進行評判。同時,構建新聞的事實認識信息也要堅守“三貼近”原則,并且讓“三貼近”原則貫穿新聞始終,事實認知心理主要源于新聞內容的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和貼近實際,這也是是民生新聞在未來發(fā)展中的生命線,有利于構建民生新聞采寫中的事實認知心理。為了摒除民生新聞同質化、缺少深度和整體掌控等的問題,構建民生新聞采寫中的事實認知心理,記者要準確把握工作中的心理規(guī)律,對采訪的內容要進行深入的調研和了解,還原事實真相。
二是民生新聞記者的新聞敏感度對于事實認知心理是非常重要的,記者的記憶存儲結構對新聞事實的影響非常大,因此,記者應當從多方面了解事實真相,對新聞熱線、政策法律文件、黨政各級部門以及企事業(yè)單位等當面進行深入了解,掌握更多的事實線索,充實民生新聞內容[7]。一些民生記者,對于敏感內容把握不到位,很容易出現錯誤,甚至鬧出笑話?;诖?,一定要不斷增加新聞的深度,幫助構建民生新聞采寫中的事實認知心理,因此,記者需要在平時進行知識累積,了解政府文件、政策等方面的知識和內容,并且能夠熟練運用到新聞編寫中。
三是很多民生新聞為了博人眼球,會播放一些趣味性較低的邊緣類題材,原原本本將事件進行報道,這樣觀眾的焦點就會受到影響,民生新聞的同質化問題會嚴重加劇。很多同質化的問題主要是由于民生新聞記者的思維偏向于扁平化,在報道事實的過程中缺少層次感。針對這樣的現象,樹立起新聞事實認知心理就顯得極其重要,對于民生記者而言,要時刻牢記使命,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理念,堅持用事實說話,做好新聞把關工作,杜絕出現以新聞博人眼球的情況。同時,要找準新聞的切入點,對新聞內容進行深度加工,從新聞精神內涵的角度挖掘新聞事實,杜絕出現以新聞博人眼球的情況,牢記新聞的真實性原則。
四是記者要合理利用理論的驅動與總結來提高民生新聞采寫中的事實認知心理。有新聞任務的時候,記者首先應當確定新聞的主題,由于很多民生新聞需要進行系列報道,僅僅依靠簡單的闡述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fā)的原則,落實好理論基礎。所以,記者需要根據事件情況預測未來趨勢,在采訪當事人的過程中進行驗證,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同時,民生新聞記者要以最大范圍、最開放、最便捷、最高效的新聞編寫方式進行信息共享,時刻牢記使命,不斷提高業(yè)務能力和綜合素質,明確新聞編寫的第一要義。
五是為了克服民生新聞記者在思想上表現出的片面性和惰性,記者應當采用中立的態(tài)度看待新聞本身。記者要善于利用工作身份,將政府和一般受眾進行連接,減少民生新聞客觀性、真實性等的問題。特別是,現在很多記者沒有對時間進行深入了解就進行播報,記者應該仔細了解新聞背后的故事,深入對當事人進行采訪。很多民生新聞時間本身光怪陸離,如果記者缺少興趣和耐心,很容易造成采訪膚淺的問題。一些受采對象受到客觀條件或主管原因的限制對事實闡述并不全面,因此,記者要全面深入的調查事實真相,并且保證新聞的時效性。
總之,民生新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作為新聞記者,應當還原新聞事實真相,以事實認知心理為基礎,以堅定的態(tài)度進行報道,運用新聞事實認知心理達到傳播事實的效果。
近年來,民生新聞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百姓可以通過民生新聞獲得社會熱點,民生新聞記者在采編的過程中要根據受訪者的心理來確定采訪方法,科學合理地運用認知心理能夠讓觀眾更好地獲得新聞感官,對于民生新聞記者非常重要。特別是近年來民生新聞有些趨于同質化、低俗化的情況下,沒有從事實認知心理出發(fā)的新聞報道方式,會影響新聞的整體質量。因此,運用好新聞認知心理可以讓民生新聞的采編水平更加優(yōu)質。本文闡述了新聞事實認知心理的概念,分析了民生新聞采訪中記者的新聞事實認知心理運用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民生新聞采訪中記者的新聞事實認知心理的具體措施,讓在民生新聞采寫過程更加符合觀眾的事實認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