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璐 張祺 許亮 王佳豪 趙容 汪琦 李玉明 謝明 王冰 康廷國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藥用植物教研室,遼寧 大連 116600)
五味子為木蘭科(一說為五味子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實,是遼寧省的道地藥材,習稱“遼五味”。秋天8月—10月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或烘干,除去果梗和雜質等非藥用部位。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作用,用于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悸失眠[1]。五味子用藥歷史悠久,素有南北五味子之分,藥用價值也稍有差別。由于生長環(huán)境不同,導致五味子的質量存在一定差異,本文對本草古籍的考證確定遼五味的道地沿革和栽培史,對于人們更好地選擇五味子的優(yōu)質資源具有重要意義。
1.1 五味子的南北之分 五味子應用歷史悠久,《爾雅》首先記載:“菋,荎藸。五味也,蔓生。子叢在莖頭,藥草也?!薄渡褶r本草經》列為上品。明代起開始分南北五味子,并對其性狀及藥用價值進行了區(qū)分,《本草蒙筌》中記載:“江北最多,江南亦有,南北各有所長,藏留切勿相混。風寒咳嗽南五味為奇,虛損勞傷北五味最妙。[2]”《本草原始》中言:“子比蔓荊子而大;北者濕潤,南者干枯。凡用以北為勝。[3]”《本草易讀》曰:“有南北之分,南產者色紅,北產者色黑,用滋補必用北產者良。[4]”《得配本草》[5]《本草備要》[6]所載與上意思大致相同,而根據《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的“主益氣,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7]”可知用作于此效果最好的應是北五味子。2000年版之前的中國藥典將五味子Scl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和華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實都當作五味子來用,自2000年起中國藥典將二者分為2個品種,分別稱為五味子和南五味子。
圖1 遼五味藥材圖《本草原始》
圖2 南五味子藥材圖《本草原始》
1.2 遼五味的道地沿革 歷代本草對五味子產地情況的記錄比較詳細?!渡褶r本草經》中五味子列為上品,并對其功效進行了描述,《名醫(yī)別錄》[8]敘述了其產地,《本草經集注》[9]中陶弘景將五味子按品質分為幾等,并寫出了不同等級的不同產地,其中高麗所出應為今五味子,而青州、翼州、建平所出,當是同屬其他植物?!肚Ы鹨矸健に幊鲋萃痢贩Q華州、河中府出五味子,華州今屬陜西省,河中府為山西,此記載與《新修本草》[10]相同?!杜f五代史·周書》記河東貢五味子,《宋史》亦如是,《開寶本草》[11]《本草圖經》[12]《本草衍義》[13]對其產地皆有所述,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產者色紅,北產者色黑,入滋補藥必用北產者乃良。[14]”自此開始明確區(qū)分南五味子、北五味子,并認為以北五味子藥材質量為佳?!侗静菰肌贰侗静輩R言》[15]《重訂本草征要》和《本經逢原》均提到產遼寧者為佳,《明統一志》記遼東出五味子,《清統一志》與之相同,并補充道:“《盛京通治》:今奉錦二府及烏拉皆有之?!?/p>
圖3 五味子原植物圖《本草圖經》
近代本草書籍也有詳盡的描述,《藥物出產辨》云:“產奉天、吉林兩省為最?!薄吨袊幉膶W》[16]《中華本草》[17]《中藥植物原色圖鑒》[18]均說明五味子分布于東北、華北等地,《實用本草綱目彩色圖鑒》[19]中的描述與《中華本草》相同。
綜合以上文獻所述,北五味子主要分布于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河北、內蒙古、陜西等地,遼五味主產于遼寧,且以此地質量最佳。見表1。
表1 五味子產地變遷表
明代《本草綱目》中李時珍首次提到五味子的栽培情況,但未注明產地,為:“亦可取根種之,當年就旺;若二月種子,次年乃旺,須以架引之?!泵枋隽宋逦蹲拥脑耘嘤腥「N和以種子種2種方式,《本草匯言》中還說到:“亦可取根種之,當年即旺。若二月種子,次年乃旺,不若根力之即茂也。”補充說以根種植為佳,之后清代《本經疏證》《本草易讀》中的描述皆與《本草綱目》相同。但人工栽培尚未普及,市場上的五味子主要還是來源于野生,后因人們大量采收野生五味子,造成生態(tài)資源的破壞,導致市場供應不足,人們開始探索五味子的人工栽培技術。20世紀50年代,蘇聯首先開始研究,后來日本、朝鮮和我國也接連加強了研究工作。20世紀七十年代,部分東北山區(qū)農民將野生五味子引種至自家園中。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科研工作者非常重視五味子的人工栽培技術和優(yōu)良品種的培育,并進行了許多的研究,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其中中國農科院特產研究所李愛民等開展了北五味子野生資源調查和優(yōu)良種質的收集工作,建立了種質資源保存圃,保存優(yōu)良單株102份[20];遼五味野生變家種技術逐步完善,遼寧中醫(yī)藥大學王冰對遼五味的種質資源與質量進行了深入的研究[21-23],以解決藥材栽培中的一些困難,提高遼五味的質量。技術的進步使得近些年五味子人工栽培迅速發(fā)展,產量大量增加,目前市場上已少見野生五味子,多以人工栽培為主。遼寧地區(qū)的五味子主要分布在中東部地區(qū),尤其是東部山區(qū),這里植被茂盛、環(huán)境適宜,為五味子的生長提供了良好條件。2002年《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GAP)》頒布,使人們充分認識到規(guī)范種植中藥材的重要性。一些企業(yè)陸續(xù)建立起了遼五味的GAP生產基地,2008年、2012年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相繼審核通過兩個五味子GAP生產基地,見表2,極大促進了中藥產業(yè)乃至現代綠色農業(yè)的發(fā)展。
表2 五味子GAP基地
近年來遼寧省五味子產業(yè)得到了快速發(fā)展,不斷擴大栽培面積,遼五味的產量也逐年增加。遼寧省五味子的野生馴化栽培已有很多年的歷史,通過多年的試驗、示范工作,取得很大進展,并選育出一系列優(yōu)良品種。遼五味栽培技術也逐漸成熟,遼寧省農業(yè)部門研發(fā)出適宜在遼寧省應用的遼五味規(guī)范化栽培技術并推廣應用,為遼五味的發(fā)展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遼五味的發(fā)展已形成一定規(guī)模,但在生產中也逐漸暴露出遼五味商品質量不穩(wěn)定、產品加工落后、專業(yè)人員匱乏、產銷體系不健全等問題,應當根據情況予以解決。
遼五味產于遼寧,為道地藥材,遼寧所產的五味子果實更顯油潤,有光澤,為紫紅色,粒大,飽滿,肉質厚,氣濃,味重,品質好,因此為道地產區(qū)。第一部記載五味子的本草書籍為《神農本草經》,其中所載應包括遼五味,被列為上品,至今已有很久的藥用歷史。自明代起分南北五味子,南五味子為華中五味子,北五味子為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二者功效各有偏重,南五味子以收斂為主,遼五味以滋補作用為主?!侗静菰肌分刑岬轿逦蹲佑小拔鏊爆F象,曰:“雷公云:小顆,皺,有白樸鹽霜一重……則南五味陳久自生白樸,是雷公之言,是南而非北。”認為南五味子而非北五味子質量不佳,久置會起白色的霜。而《藥材治療匯編》中說:“沿鴨綠江近朝鮮邊區(qū)所產,……略呈白霜為次?!闭J為遼五味有起霜現象但未提及南五味子。經本課題組長期觀察發(fā)現南北五味子均可析霜,如圖4。
圖4 析霜特征圖
據《本草綱目》記載五味子在明代就已開始栽培,有種子和以根種植2種方式,但藥材還是以野生為主,后因野生資源不足,人們開始人工大量種植五味子,但人工種植五味子面臨著出現倒春寒影響產量甚至絕產、五味子產品深加工不足等問題。近年來國家建立五味子的GAP生產基地,進行五味子規(guī)范化栽培管理。目前市場上的遼五味主要為人工栽培,且栽培地集中在遼寧中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