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驥
【摘要】西洋歌劇作為一門西方表演藝術逐漸為大眾所熟知和欣賞。詠嘆調以其優(yōu)美的旋律、簡單的結構、易于抒情或炫技的演唱方式而被人接受和喜愛,并被廣泛地應用于音樂教學和表演之中。由于西洋歌劇進入我國時間尚短,一般演唱者對它的認識還停留在音樂本體上,針對當前詠嘆調表演者對音樂內容層次認知和了解不足這一現(xiàn)象,筆者認為有需要引導歌者加強對詠嘆調審美特征的認識,從而提高自身演唱藝術層次。
【關鍵詞】西洋歌劇;詠嘆調;美學特征
【中圖分類號】J60?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詠嘆調在自身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身獨特的審美特征,具體表現(xiàn)在文學劇本、旋律節(jié)奏、層次細膩、角色形象這幾個方面。要對詠嘆調進行深入認知,首先就要了解詠嘆調在歌劇音樂中的作用。歌劇音樂中不論是器樂還是聲樂,也不論是獨唱還是合唱,都有著音樂之美,可以帶給人們美好的感受。詠嘆調則以其強烈的抒情性與戲劇性并揭示情感沖突,描繪特點場景的戲劇功能而擅長??偟膩碚f,詠嘆調是歌劇中重要的音樂形式,也是聲樂教師和學生認識歌劇的重要途徑,只有對其進行深入地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出其審美方向,從而提升自身的演唱水平。
一、西洋歌劇詠嘆調美學的研究必要性
在我國對外文化事業(yè)發(fā)展中,西洋歌劇的地位不斷得到提升,詠嘆調幾乎已經(jīng)是國內所有音樂教學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聲樂訓練課程。一方面,詠嘆調演唱是每位聲樂學習者、表演者必備的能力,另一方面,大多數(shù)歌劇演員、聲樂教師對于詠嘆調還缺乏更為深入地了解,而是將美聲演唱技巧作為研究和學習的關鍵。因此,對詠嘆調這一藝術形式的掌握還停留在表面,對其所蘊含的情感內容、文化內涵以及審美特征認識不足。因而無法更細致到位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對于學生而言,這種對詠嘆調音樂歷史發(fā)展脈絡、民族文化內涵以及創(chuàng)作者精神內涵只有粗淺認識的學習,限制了學生的作品表現(xiàn)能力,也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歌劇藝術在我國的本土化發(fā)展[1]。
二、西洋歌劇詠嘆調的內容與形式
(一)歌劇詠嘆調的內容
人物情感內容。歌劇中的所表達的情感內容是其音樂的核心。演唱者利用如旋律、和聲等眾多音樂手段實現(xiàn)傳遞角色情感內容的目的。而情感內容則是通過歡樂、仇恨、恐懼等不同情緒來反映的。
作品歌詞內容。歌劇作品中的歌詞內容即是情節(jié)的決定因素也是戲劇化的重要標志,起到揭示人物內心情感與思想的重要作用。
角色精神思想內容。優(yōu)秀的歌劇作品和其它文學作品一樣,都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社會價值。而這種思想和精神正是蘊含在人物形象的素質之中,詠嘆調則在刻畫人物形象承擔主要任務[2],可見,詠嘆調在作品精神思想的挖掘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歌劇詠嘆調的形式
根據(jù)歌劇音樂發(fā)展歷史為脈絡,詠嘆調形式的發(fā)展過程從十七世紀到當,詠嘆調從單一形式逐漸承擔起音樂戲劇性使命,形式逐漸復雜化。詠嘆調包含了狹義的詠嘆調(Aria)、浪漫曲(Romance)以及短曲(Cavatina)等多種形式。并且根據(jù)不同時期的作品,在前后還可能分別伴隨著宣敘調(Recitative)和卡巴列塔(Cabaletta)。這些不同的形式是隨著詠嘆調內容的發(fā)展而產(chǎn)生的結構和體裁上的變化而形成的。
三、西洋歌劇詠嘆調的審美特征
(一)文學劇本
詠嘆調中,音樂和戲劇是相互結合的。作為獨唱作品,抒發(fā)人物內心情感是其余一般音樂形式相同的音樂職能。但有著截然不同的地方,一般來說,藝術歌曲是不限定具體的人物甚至性別的,所以演繹方式及風格更為廣泛。相比之下,詠嘆調由于角色是明確地規(guī)定了人物的身份,大致年齡。所以演繹的方式必須要在規(guī)定的范疇之內。這種戲劇化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重點就是詞作部分的情節(jié)性。詠嘆調需要具有文采及深度的劇本歌詞輔助劇情背景以及人物內心思想活動的塑造。例如威爾第的歌劇最經(jīng)常采用的就是莎士比亞的劇本,這些劇作從文學角度而言已經(jīng)達到了很高的層次。再配上音樂渲染氛圍,更好地凸顯作品的劇情內容,從而加深觀眾或聽眾對作品的理解程度。筆者認為歌劇的核心還是“劇”,只是以音樂的形式表現(xiàn),所以如何把人物的臺詞深度地理解及表達給觀眾,這是演唱者需要把握的關鍵。
(二)旋律調性
西洋歌劇詠嘆調在曲調旋律中形成了自身獨有的藝術特征。用管弦樂隊或鍵盤樂器進行伴奏、旋律優(yōu)美流暢,情感內涵豐富[3]。所以旋律是詠嘆調的靈魂,決定了當下這個角色的狀態(tài)。比如說人們絕對不可能從《你們這群狗強盜》中聽到里格萊托平和的心情,也不可能從《在神圣的殿堂中》感覺到大祭司當下很暴躁。另一方面,作品的調性特點則更加直接地體現(xiàn)了戲劇場景及人物心態(tài)。例如游離于大小調間,吉普賽風格濃郁的卡門的《哈巴涅拉》,或是費加羅在《給大忙人讓路》中清爽干脆的大調色彩。都直截了當?shù)乇憩F(xiàn)出了人物的性格和當下心態(tài)。音樂的魅力就在于,哪怕觀眾聽不懂歌詞,演唱者也能通過音樂讓觀眾感同身受。所以演唱者需要在這方面下足功夫,把旋律節(jié)奏與調性唱到位,而不是機械地唱對唱準而已。
(三)層次細膩
歌劇中細膩的層次感在不同時期,不同作曲家的作品中均有所體現(xiàn)。這是歌劇追求個性解放、富含人文精神的內在所決定的。不論是何種題材的作品,人物內心的刻畫都是極為生動而細膩的,也是最能打動人心的。不論是十七、十八世紀對田園風格以及纏綿愛情的刻畫還是十九、二十世紀對血腥仇殺以及壯烈激情的刻畫,演唱者始終需要認真揣摩角色內心世界、進行細膩而認真的演唱及表演,力求將人物的思想境界升華,成為時代精神的引領;同時豐富人物內涵,真實地反映社會面貌并揭露社會矛盾沖突。例如在《你不要再去做情郎》中,費加羅表面上對這開魯比諾說不要再當花蝴蝶,不要滿腦子風流艷事的時候,實際上這是同時在反諷伯爵丑陋行徑的雙關語。所以在演繹情感上就不能只是大哥般的教誨,必須加上些憤怒和譏諷的語氣才能將這段經(jīng)典的詠嘆調演繹得出彩。所以這些非譜子上或劇本上的細節(jié),都是演唱者需要去細細考究的。
(四)角色形象
詠嘆調與一般藝術歌曲相比,更加具有角色性。歌唱者必須進入角色,將“我”轉變?yōu)榻巧?,必須做到以劇情為中心,以角色的體驗、情感為自己的體驗和情感,而不能隨心所欲。例如同樣是奸詐邪惡的角色,《奧賽羅》里的亞戈和《托斯卡》中的斯卡皮亞就不能用同種方式演繹。前者是副手,他的所有罪惡都得隱藏在心底,是老奸巨猾的陰謀者。后者則是大權在握的警察局長,鋒芒畢露,是一個飛揚跋扈的惡棍。歌劇中的人物形象是集合了音樂,表演,文學甚至包含舞蹈的藝術結晶,而不僅僅是一嗓子震住人那么簡單。這樣的藝術充分地展示出人物性格的真實生動之美、矛盾沖突之美以及人物命運的悲喜之美。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之所以要對詠嘆調美學進行研究,為的是幫助歌者們更好地認識并掌握該藝術的審美層次和規(guī)格,從而幫助學習者更加巧妙而有力地詮釋作品內容。詠嘆調演唱者在具備高超的演唱技巧前提上,要能夠了解創(chuàng)作者,明確作曲家意圖、理解作品的精神思想,懂得欣賞并詮釋音樂作品的獨特美學特征,從而帶給觀眾美的享受。
參考文獻
[1]丁治芬.《歌劇藝術》教學設計[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8(11):37-39.
[2]李為儒.《西洋歌劇賞析》課程教學方法與評價模式改革研究[J].山東農業(yè)工程學院學報,2018,35(4):112-113.
[3]王梓赫.“各領千秋,歌劇綻新花”——西洋歌劇“中國化”趨勢探微[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7,31(11):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