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昌華
胃食管反流病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又稱為胃食道逆流或者胃酸倒流,主要是因為患者十二指腸液或者胃酸分泌過量導致的,過量的胃酸會返流至食道及口腔內(nèi),會對患者的食道黏膜造成嚴重的損傷,容易造成慢性咳嗽、反胃、燒心以及胸骨后疼痛等癥狀,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需要對患者進行及時的治療。臨床上主要采用胃鏡檢查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檢查,以制酸劑為主要治療藥物[1]。本研究旨在探究中醫(yī)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方式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5例。實驗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28~53歲,平均年齡(43.26±7.58)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3.25±1.25)年。對照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27~52歲,平均年齡(43.11±7.26)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3.34±1.16)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①所有患者均被確診為胃食管反流??;②所有患者均已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
1.2.2排除標準 ①存在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②治療依從性差的患者;③意識或精神障礙患者。
1.3方法
1.3.1對照組 采用西藥治療。選擇雷尼替丁作為治療藥物,2次/d,150~300 mg/次。如果患者病情比較嚴重,可以參服埃索美拉唑,2次/d,20~40 mg/次。此外,還可以服用適量的多潘立酮片(商品名:嗎丁啉),3次/d,在餐前30 min服用。
1.3.2實驗組 采取中醫(yī)辨證治療。根據(jù)胃食管反流病證型不同將患者分為4種證型,具體如下。
1.3.2.1胃陰不足證 采用益胃湯加減進行治療,能夠起到生津、清熱以及益胃的作用。
1.3.2.2肺胃失和證 采用自擬方加減進行治療,具體包括:川芎、香附、枳殼、柴胡、陳皮、白芍各10 g,炙甘草5 g,能夠起到肅肺化痰、降逆和胃的效果。
1.3.2.3脾虛氣滯證 采用香砂六君湯加減進行治療,能夠起到理氣化滯、健脾補中的效果。
1.3.2.4肝胃郁熱證 患者采用左金丸加減進行治療,能夠起到和胃降逆、清肝瀉火的效果。
1.4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治療效果、滿意度以及生理機能評分與精神健康評分。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癥狀消失,胃鏡檢查表明食管黏膜恢復正常;有效:癥狀好轉(zhuǎn),胃鏡檢查表明黏膜破損好轉(zhuǎn);無效:癥狀沒有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滿意度采用自制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進行調(diào)查,總分為100分,滿意度共分為三個等級,分別為不滿意、滿意、很滿意,其中<80分為不滿意,80~90分為滿意,>90分為很滿意。滿意度=(很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生理機能評分與精神健康評分均為越高越好。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高于對照組的8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滿意度為100.0%,高于對照組的8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生理機能評分與精神健康評分比較 實驗組的生理機能評分與精神健康評分分別為(89.35±10.25)、(79.62±14.25)分,均高于對照組的(80.11±9.35)、(67.25±12.47)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生理機能評分與精神健康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生理機能評分與精神健康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在胃食管反流疾病中,由于胃液不斷的接觸食管腔,容易引起吞咽困難、胃反酸、胃灼熱等情況,隨著病情的不斷加重,還會導致各種并發(fā)癥的產(chǎn)生,嚴重情況還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威脅[2]。對于這些情況,臨床上醫(yī)生通常會指導患者接受食管pH檢測、胃鏡檢查、試驗性治療等,以得到診斷結(jié)果。針對胃食管反流疾病,臨床上主要采用制酸劑來治療,雖然能夠?qū)颊卟∏槠鸬揭欢ǖ目刂菩Ч?,但是治愈效果并不理想,為了使臨床治療效果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還需要采取其他治療手段[3]。有研究表明,通過中醫(yī)辨證治療也能夠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并且能夠改善患者的預后,但是如果治療過程缺乏規(guī)范性,也容易引起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狹窄等不良反應,嚴重的情況下還會發(fā)生Barrett食管,這是引發(fā)食管癌發(fā)生的因素之一,所以,醫(yī)護人員要對治療進行足夠的重視。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高于對照組的8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滿意度為100.0%,高于對照組的8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后的生理機能評分與精神健康評分分別為(89.35±10.25)、(79.62±14.25)分,均高于對照組的(80.11±9.35)、(67.25±12.47)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胃食管反流疾病的治療中,采用中醫(yī)內(nèi)科治療能夠提高治療效果和滿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具有較大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