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婷 湖南省永州市
江永縣第一中學嶺南文學社
老李坐在房前,手夾煙卷,陣陣繞心。鄰人說起外面那些日新月異的變化,在這小小的地方似乎引不起多大的震動。老李笑了笑,轉身看了看房子,又看了看天,不再說話。
鄰人見老李不語,便把話鋒轉向房子旁邊那輛破舊的老板車:“老李,這車,該換換了吧?”
老李愣了些許,看了看車,那不堪的木板確實與新瓦新磚顯得格格不入。不過,這車,已陪伴老李多年,怎能說換就換?!
“不,這車不能換!”老李顯得有些激動。
鄰人不緊不慢地反駁:“老李啊,現(xiàn)在交通發(fā)達了,你也該接受一些新東西。一直守著這些,有什么意思?”
“這車不能換!”老李堅決地重復了一遍,顯得有些生氣。
鄰人見他如此固執(zhí)長嘆一聲便走了,只留下陣陣煙圈在老李的上空回旋。
老李回到家中,屋里的燈光沒再亮起。小屋藏匿在黑夜中,連同老李的心事。
老李所在的勾藍瑤村,是本縣很偏僻的一個小山村。因為山窩窩窮,兒女都外出打工了,老李就一人留在村中。老李年輕時也曾有過一個夢,奮斗過,可是,當時的條件不能讓他實現(xiàn)夢想,只得空留志向?,F(xiàn)在,各種機會擺在面前,他既不想讓兒女離他太遠,可又害怕自己的私心會影響子女的未來。于是,他買下了這輛板車,重復著這樣的故事:
清晨,老李頭頂編織草帽,身穿深藍色衣服,佝僂著背,沐浴著陽光,拖著板車走在青石板上,被晨光鍍上一層古銅色。
朝暉投落,傾灑眉間,吻得老李的眼角微顫,卻又不經意被抖落,向青石板上灑下點點微光,伴隨著板車的轱轆聲,變得悠遠且長。
陽光曬黑了老李的肌膚,卻透亮了頭上的銀發(fā)。板車雖然早已被歲月侵蝕,卻依舊穩(wěn)穩(wěn)地、不緊不慢地跟在老李身后。
偶爾,老李也與鄰里嘮嗑。板車就靠在房邊,靜聽主人閑聊。
漸漸地,老李開始習慣拖著板車享受清晨路旁的凄寂,習慣倚在車旁看日出日落,習慣在無人的夜晚對著板車傾訴自己對在外打拼的兒女的思念。他嘗試著忘卻孤獨,卻總是被孤獨纏身。
那樣的日子,那樣的心情,沒人能懂;能懂的,只有伴隨老李的舊板車。
當“開發(fā)旅游,精準扶貧”的春風吹到勾藍瑤村后,老李的兒女紛紛趕回家中,投入到火熱的旅游建設中。而老李反而覺得有些別扭,依舊拖著板車走過青石板,早出晚歸。
幾個月過去了,石路兩旁的人家早已變了模樣,村內口號打好了,宣傳片也做好了,從前昏暗不堪的小屋煥然一新,地方小吃做成各種美味……這個極美的天堂,沉默了多年,直到扶貧春風來臨才被喚醒。
在第一批游客到達后,道路兩旁也漸漸熱鬧了起來,屋里生意紅火。老李幾日沒有出過家門,臉上漸漸鍍上了安詳。
一個晚上,兒子說:“爸,現(xiàn)在生活好了,60歲以上的人也有了生活補助,咱家現(xiàn)在不缺錢。那輛板車太舊了,換一輛吧,我給你買一輛好車?!?/p>
老李愣了片刻,眼帶笑意地回答:“好啊,換吧,換吧,早該換輛新的了。之前你們不在家,舍不得,現(xiàn)在也該換換啦!”
第二天,兒子買回了一輛新車,把板車靠在房邊,放幾盆花作點綴。老李笑嘻嘻地坐在門前喝茶。不久,天下起了小雨,雨淅淅瀝瀝地拍打著木板車和花。
老李端起椅子緩緩進屋,余光掃到桌上,“扶貧手冊”的紅光一角,黃色的五角星正閃耀著光芒。
天氣好了,老李將板車靠在房子旁邊,騎著新電動車緩緩行駛在青石板路上,迎人便高興地說:“扶貧政策暖人心,咱窮山窩也騎上新車奔小康嘍!”
【老師評】
重大主題如何寫?這是同學們在寫作中常常會遇到的問題?!稉Q車》一文為我們的難題開出了一劑藥方:深入生活,選材鮮活,選點貴“小”,以點帶面,做到“以小見大”。具體而言,一是從“小”處選材,將凡人小事敘述飽滿充分展現(xiàn)社會的時代風貌如老李與鄰居的對話、老李與板車相依為伴的細節(jié),老李從“不愿意換車”到“愿意換車”的前后心理變化作者都寫得生動、具體,畫面感強,緊扣時代脈搏;其次,善于運用多種描寫手法塑造人物典型,為亮出大主題做好鋪墊,《換車》一文為了塑造老李這一典型人物,通過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等細節(jié)描寫,生動展現(xiàn)老李的精神狀態(tài)的變化,為結尾亮出“扶貧政策暖人心”這一重大社會主題做足了鋪墊,以小見大,主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