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牛
圖1
中國內(nèi)地34城(暫缺長春、濟南)2019年9月總客運量19.78億人次,日均6629.96萬人次,日均環(huán)比上月(同口徑,按照上月32城,下同)下降2.02%。
中國香港2019年9月地鐵網(wǎng)換算總客運量為2.40億人次(總進站量為1.44億人次),日均換算客運量798.89萬(進站量為481.12萬),環(huán)比上月上升16.55%。
全中國35城2019年9月總客運量22.18億人次,日均7428.85萬人次。環(huán)比上月上升約3%。
·月客運量>1億:從高至低依次有上海、北京、廣州、香港、深圳、成都、武漢7家,與上月比北京被上海反超,武漢重新加入。
·月客運量1~0.5億:從高至低依次有南京、重慶、西安、杭州共計5家,與上月比少了武漢。
·月客運量5~1千萬:從高至低依次有天津、鄭州、沈陽、長沙、蘇州、南寧、昆明、大連、南昌(上升2位)、寧波、青島(下降2位)、合肥、福州共13家,與上月一致。
·月客運量1千萬~1百萬:從高至低依次有哈爾濱、無錫(按日均推算)、石家莊、蘭州、廈門、常州(新開通城市,按日均推算)、貴陽、東莞、烏魯木齊共計9家,較上月新加入了常州和貴陽。
·月客運量<1百萬:溫州與徐州2家。
·日均客運量>1000萬:上海、北京2家,北京從上月的1100萬掉落,至上海后面;
·日均客運量>900萬:廣州1家;
·日均客運量>700萬:香港1家;
·日均客運量>500萬:深圳1家;
·日均客運量>400萬:無;
·日均客運量>300萬:成都、武漢、南京3家;
·日均客運量>200萬:重慶、西安2家;
·日均客運量>100萬:杭州、天津、鄭州、沈陽、長沙5家;
·日均客運量>50萬:蘇州、南寧、昆明、大連、南昌、寧波、青島7家;
·日均客運量<50萬:合肥、福州、哈爾濱、無錫、石家莊、蘭州、廈門、常州、貴陽、東莞、徐州、烏魯木齊、溫州13家。
小結(jié):內(nèi)地日均百萬城市本月共計14家,與上月一致,前14家“日均百萬豪門”貢獻了內(nèi)地總客運量的近9成(89.36%),剩余的約一成(10.64%)份額由蘇州為首的20家中小兄弟共同分享。
本月過了暑期,其中北京工作日日均從上的1300萬跌到本月的不足1200萬,深圳工作日日均也降至600萬下方,成都工作日日均略降,但仍然保持在400萬上方。
內(nèi)地日均客運量超百萬14城每日走勢圖見圖2:
圖2
日均客運量100-40萬的各城每日走勢圖見圖3:
圖3
圖4
環(huán)比上月:34城之中,除了新開通的兩個城市外,20城下降、12城上漲,其中權(quán)重較大的城市除武漢、南京、重慶外均下降。上漲幅度前3名依次為武漢(10.05%)、溫州(9.74%)、南昌(7.79%)。下降幅度前3名依次為青島(12.34%)、北京(9.37%)、廈門(8.87%)。 B、同比去年9月
從V1表中可看出,對比去年9月的那兩欄,有數(shù)據(jù)的25城除了北京、南京和大連外均為上漲。
增加絕對值最大的為廣州(91.33萬),其后依次為武漢(64.02萬)、重慶(59.5萬);增加幅度最大的則為福州(114.4%),其后依次為寧波(61.41%)、鄭州(57.21%)。
同比去年,28城有新線加入,僅有南京、蘇州、昆明、合肥、廈門、東莞6城未增加新線,廈門以增幅43.08%居第一,其后分別為東莞(14.59%)、合肥(13.03%)。
一周7天之中工作日占5天,工作日客流絕對值的高水平往往代表著城市地鐵網(wǎng)絡處在一種相對成熟與穩(wěn)定的狀態(tài),也是對地鐵而言經(jīng)濟效益相對最好、對城市而言社會效益相對最好的一種狀態(tài)。
2019年9月工作日日均客運量最大的是北京(1196.36萬),以不到2萬的微弱優(yōu)勢領先上海(1194.79萬)、廣州(946.03萬)、香港(819.38)、深圳(591.35萬);
休息日客運量最大的為廣州(889.86萬),其后為上海(777.9萬)、北京(763.99萬)、香港(751.10)、深圳(496.98萬);
北京是工作日與休息日相差最大的典型城市,本月兩個日均值差距為432.37萬(降幅36.14%);本月上海兩個日均值相差也達416.89萬(降幅34.9%);廣州是客流前5大權(quán)重城市中工作日與休息日相差最小的典型城市,本月兩個日均值差距僅為56.17萬(降幅僅5.94%)。 工作日日均客流>休息日日均客流:北上廣港深等20家(無錫不確定、徐州僅有1天數(shù)據(jù),表中工作日客流強度箭頭朝右上方)。
工作日日均客流<休息日日均客流:有鄭州、長沙、南寧等共計13家(表中工作日客流強度箭頭朝右下方)。
警察也懷疑侯大同,在湯翠家門口守了一夜。事情明擺著,侯大同對無花果樹的鐘愛肯定與下面埋著的尸骨有關系。
隨著暑期結(jié)束,天氣漸涼,百萬以下不少城市休息日客流有明顯的反彈趨勢。
2019年9月有廣州(2次)、深圳、成都、重慶(2次)、天津、鄭州(2次)、長沙、南寧(3次)、昆明、長春、南昌、寧波、福州、烏魯木齊(2次)、溫州共計15城21次打破記錄(其中寧波、常州、烏魯木齊月末缺部分數(shù)據(jù),不確定9月末是否有新紀錄刷新)。
截至2019年9月30日,各地客流最高紀錄見圖5(不少紀錄在10月已被打破,詳見后續(xù)10月總結(jié))。
圖5
內(nèi)地32城本月日均客流強度為1.21萬人次/公里,其中:
·日均客流強度>平均值:從高至低依次有深圳、西安、廣州等共計8家(表中客流強度數(shù)字標黑色的),與上月一致。
·日均客流強度>0.7<平均值:從高至低依次有沈陽、武漢等共計10家(表中客流強度數(shù)字標綠色的),較上月少1家(昆明)。
·日均客流強度<0.7:有昆明、天津、蘭州等共計16家(表中客流強度數(shù)字標紅色的),與上月多了昆明和新加入地鐵的常州和徐州。
小結(jié):本月內(nèi)地日均客流強度超過2.0的無一家,從高至低依次為深圳(1.97)、西安(1.96)、廣州(1.95);工作日日均客流強度超過2.0的僅一家深圳(2.07);休息日日均客流強度達2.0本月無一家。
簡要分析:南京地鐵市區(qū)線路5條,城際或稱城郊區(qū)線路S線5條,前者是真正意義上的地鐵線路,后者從工程立項上雖不叫地鐵,但無論是制式、運營主體、與地鐵網(wǎng)的關系(地鐵制式、與地鐵網(wǎng)同網(wǎng)無障礙換乘,同歸地鐵公司運營),亦可理解為通俗意義上的“地鐵”。但客流量級上有明顯的差距,而平均運距相對要長(無具體數(shù)據(jù),但從其它城市線路數(shù)據(jù)及從常理可知)。
前者以不足一半的里程,完成約9成的客運量,全月市區(qū)板塊平均客流強度達1.58萬人次/km,最大的1號線客流強度達2.30萬人次/km,處在高水平狀態(tài);后者以逾一半的里程,完成約一成的客運量,全月城郊板塊平均客流強度為0.15萬人次/km,最大的S1線達0.26萬人次/km,最小的S7/S9均為0.04萬人次/km,總體處在低水平狀態(tài),但此板塊的平均運距大(意味著在相同條件下平均票價高),客運周轉(zhuǎn)量占比要大大高于客運量占比。
圖6
在城郊板塊中,5條S線路,S1機場線、S3寧和線、S8寧天線承擔主要的客運量,日均客運量在10萬上下,客流強度均在0.2以上;S7寧溧線、S9寧高線由于線路更長且設站少,以長運距為主,且末端連接換乘站接入其他線路,兩條線全月日均客運量均不足2萬,其表現(xiàn)為休息日客運量大于工作日客運量,意味著通勤客流占比較小。
總體而言,市區(qū)線路屬于客流疏解型,即主要滿足已有的成熟客流需求;城郊線路屬于客流引導型,即主要解決部分既有不太成熟的客流及引導未來客流需求,同時可拉大城市的框架,需要長期的客流培育。
簡要分析:青島地鐵市區(qū)線路2條,城郊區(qū)線路2條,前者以27%的里程,完成約83%的客運量;后者以73%的里程,完成約17%的客運量。
在市區(qū)板塊中,2條市區(qū)線平均客流強度0.95萬人次/km,均大大超過了0.7萬人次/km的“及格線”,其表現(xiàn)為工作日客運量明顯大于休息日,說明通勤客流較為穩(wěn)定,占比較大;
圖7
在城郊板塊中,11號線和13號線客運量較低,客流強度均不足0.1萬人次/km,離“及格線”0.4萬人次/km仍有一定的差距,但考慮其平均運距較大,客運周轉(zhuǎn)量占比相對高于客運量的占比,其表現(xiàn)為休息日客運量明顯大于工作日,說明周末休閑觀光客流占比大于工作日通勤客流占比。
與南京等城市一樣,總體而言,青島的市區(qū)線路屬于客流疏解型,即主要滿足已有的成熟客流需求;城郊線路屬于客流引導型,即主要解決部分既有不太成熟的客流及引導未來客流需求,同時可拉大城市的框架,需要長期的客流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