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佳望
什么是“富貴包”
“富貴包”,也就是頸后大包,指的是頸胸交界處,即我們熟知的“大椎穴”處的一個骨性隆起,同時常常伴隨著脂肪和其他軟組織的堆積。
過去,“富貴包”更容易出現(xiàn)在肩上擔子更重的體力勞動人群中。但現(xiàn)如今,“富貴包”的包友可謂是遍布各種人群。肩負重擔的勞動人群,穩(wěn)坐空調房的都市白領,朝氣蓬勃的青少年,工作家庭雙壓的中青年,甚至日漸體衰的中老年,都可能是“富貴包”的資深患者。
“含胸駝背頭前引,樂此不疲玩手機”可謂是大多數(shù)人的真實寫照。
“富貴包”如何產生
“富貴包”又叫頸后大包,發(fā)生在頸胸交界處,很多人都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它和頸椎的關系最大。事實上,“富貴包”其實是胸椎過度后凸的產物。
當胸椎過度后凸時,上頸段過度屈曲,下頸段變直;頸胸交界處應力增大,導致很多錯誤模式。同時,對位不良的第七頸椎在關節(jié)運動時難以較好地配合其他脊柱關節(jié)共同在一個或多個運動軌跡上活動,導致廢用性脂肪化或保護性增生,出現(xiàn)頸后大包。
1.肌肉角度——上交叉理論
回顧上交叉綜合征的相關征象,在富貴包的區(qū)域,比如半棘肌、頸夾肌、頭夾肌、上后鋸肌、菱形肌,這些肌肉的緊張都可能會導致該區(qū)域受力變化。這些肌肉逐漸無法穩(wěn)定“富貴包”區(qū)域的椎體,周圍出現(xiàn)脂肪樣代償,“富貴包”也就出現(xiàn)了。
2.關節(jié)角度
需要說明的是,“富貴包”其實并不是受肌肉直接影響,下面從脊柱關節(jié)的角度為大家詳細解析。
生理曲度理論
大家都知道,正常人脊柱有四個曲度,但是腰椎和頸椎都是后天形成的曲度,屬于第二曲度。嬰兒時期,人的脊柱是“C”型的,只有在站立狀態(tài)或產生較多脊柱后伸運動后才會出現(xiàn)頸椎和腰椎的后伸,也就是勁曲和腰曲。
這也解釋了為何目前比較有效的整脊手法中經(jīng)常會利用調整胸椎來改善頸椎;調整骨盆來改善腰椎先天生理曲度(胸曲、骶區(qū)),改變后天生理曲度。這在接下來的手法處理中也會跟大家演示。
逐個關節(jié)理論
每個關節(jié)在人生下來時就具有不同特性,踝關節(jié)具有靈活性,膝關節(jié)具有穩(wěn)定性,髖關節(jié)具有靈活性,腰椎和骨盆具有穩(wěn)定性,胸椎具有靈活性,下頸椎具有穩(wěn)定性……
回到“富貴包”的問題,“富貴包”的位置實際上是人的下頸段,它的出現(xiàn)是由于人們胸椎和上頸段靈活性不足,下頸段過多地代償使用。所以,改善胸椎靈活性是治療富貴包的重要切入點。
伸展靈活性訓練
患者仰臥于瑜伽墊上,屈髖屈膝,將泡沫軸作為支撐點置于胸椎上端,再將胸椎上段作為中心,脊柱自由向后伸展,保持5個正常呼吸循環(huán)。接著將骨盆抬離地面,雙手扶住頭部,上半身保持筆直,頭尾向小幅度輕微滾動泡沫軸,一上一下為一次,10次為一組,重復3組。
旋轉靈活性訓練
患者俯臥位,屈髖屈膝跪坐在瑜伽墊上,一手向前上方扶在平面上,另一側手扶住頭枕部,此時該側頭部、手部、肩胛區(qū)作為一個整體向后外側旋轉,注意避免腰椎旋轉。10次為一組,雙側分別重復3組。
其他治療方法
胸鎖乳突肌松解
患者仰臥,頭頸部轉向對側并稍微向上抬高,以便露出肌肉,治療師一手支撐患者頭部,另一手的拇指與其他手指的指腹拉起胸鎖乳突肌進行松解。
頸胸交界處的動態(tài)關節(jié)松動
患者坐姿,治療師站于患者正后方,一手大拇指尺側緣置于下頸段某一節(jié)頸椎棘突下方,另一手大拇指重疊于上方?;颊哳^部主動后仰,同時治療師向患者眼球方向推動棘突,治療師隨著患者頭頸部的運動同步運動雙手,以維持治療平面的滑動。6~10個一組,重復3~5組。
肌肉的強化與本體感覺的訓練
中下斜方肌訓練:患者俯臥于床上,肩關節(jié)外展外旋肘屈曲為W型,大拇指朝上,后伸,下壓肩胛骨,訓練中下斜方肌。注意避免上斜方肌過度參與。10個為一組,重復3~5組。
頸椎中立位練習
如圖,患者靠于墻面,雙腳離墻面一段距離,膝關節(jié)微屈,臀部、腰部以及肩背貼近墻面,下巴微收。在患者枕后部放一本書,讓患者保持收下巴,同時枕后部用力,將書本維持在墻面不掉落。保持30秒為一組,做3~5組。 ?編輯:若愚 woxingzhai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