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wèi)紅
[摘 ? ? ? ? ? 要]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的橋梁,通過溝通交流可以拉近雙方的距離,增進感情,實現(xiàn)信息的傳遞和分享,最終達成思想溝通和情感產(chǎn)生共鳴的目的。因此,首先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特征和溝通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進行分析,并針對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溝通困境提出相應的對策,這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關 ? ?鍵 ? 詞]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45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5-0016-02
當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而溝通作為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在師生之間建立良好關系發(fā)揮著重大作用,它可以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有效的溝通還可以達到思想政治交流的良好成效。但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仍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之處,因此,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特征
溝通是發(fā)生在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比較特殊的方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雙向互動性及過程持續(xù)性。
(一)目的明確性
與一般的溝通活動不同,大學生思想政治溝通活動目的明確,因為教師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溝通之前就已經(jīng)制定了目標,設定好情境,并設想能達成的結果。而在溝通的過程中,除了實現(xiàn)自己原先制定的目標外,還要追求實現(xiàn)更高的目標,達到影響教育者的目的。教師為了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能夠順利,需要提前認識和深入了解溝通信息,很好把握溝通的發(fā)展方向,并且對學生也有一定的了解,只有提前做好溝通預習功課,才能在溝通過程中取得理想的成效。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既有利于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也有利于社會的和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雙向互動性
大學教師和學生之間具有關聯(lián)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溝通中具有雙向互動性,彼此之間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事物之間的密切關系往往在某場信息活動中得以體現(xiàn),當信息在事物之間相互流通時能夠達到溝通的作用,這也是事物本身所具備的本質(zhì)特征。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過程中,信息在雙方之間相互傳遞,通過信息的運輸和接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完成各自的任務。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就是教師通過語言或行為表達方式向大學生轉(zhuǎn)達信息內(nèi)容,當大學生接收到教師傳來的信息時,能夠主動對信息內(nèi)容進行辨認、吸收及消化,并對教師傳來的信息及時給予反饋,通過信息的反饋來向教師傳達自身內(nèi)心的想法。在溝通過程中,教師的信息傳遞和大學生的信息反饋反映了信息溝通的互動,通過信息的傳輸和交流,能夠使教師和學生完成情感表達和思想交流,達到理想的互動作用,進一步促使溝通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達到真正有效的積極作用。
(三)過程持續(xù)性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并不是一個短暫的過程,具有長期性和持續(xù)性。人們在接受外界信息的過程中普遍會主動辨別信息,并篩選出對自己有用的信息,而這種篩選途徑包括理智性過濾網(wǎng)和情感過濾網(wǎng)。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對外界的認知尚處于懵懂狀態(tài),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尚未完全樹立,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很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必須經(jīng)歷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各個持續(xù)的過程中,要求教師要隨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行為動態(tài),學習先進的理論知識,學會采用新的方法開展一些教育活動,以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得到穩(wěn)定和持續(xù)的發(fā)展。
二、溝通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與傳統(tǒng)的命令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同,當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溝通為主,該方式能夠普遍得到大學生的認可和接納,它能夠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友好的關系,并彼此之間相互信任、相互認同,情感上也得到了共鳴,最終思維方式和思想認識也達成了一致,能夠共同面對疑難和解決問題。
(一)溝通能夠?qū)崿F(xiàn)教師和學生之間思想信息的傳遞并產(chǎn)生共鳴
只有傳遞給他人的思想得到了對方的認可,思想才會具備存在的意義。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會通過溝通的交流方式將自身的思想信息傳輸給學生,學生接收到信息后加以吸收,并及時針對教師傳遞過來的信息內(nèi)容進行反饋,而在這一過程中,雙方也能夠加深對彼此的理解,相互認可,拉近了雙方的關系,在思想上也達成了共識。
(二)溝通能夠?qū)崿F(xiàn)教育平等,從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傳統(tǒng)的命令式教育方式主要以教師為主體,加上大學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環(huán)境及受教育程度不同,在一定的程度上,教師與大學生很難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交流。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地位一般很低,而教師卻高高在上,在這種教育背景下很難實現(xiàn)平等的交流,大部分學生主觀上也很難接受教師對其實施的教學。而應用溝通的方式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師生相互平等的基礎上的,在溝通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地位是平等的,彼此之間的溝通處于比較輕松的氛圍下,不產(chǎn)生身份貴賤之分,雙方之間能夠敞開心扉,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相互認可,打破傳統(tǒng)師生之間交流的隔閡,有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新的成效。
(三)溝通以傳遞思想信息的方式促使教師與大學生之間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
在有效溝通的基礎上,可以實現(xiàn)師生之間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談談心得,相互分享生活和工作;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排除心理困惑,從而使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敬慕之情,也對教師產(chǎn)生情感上的認同,進一步提高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溝通困境
(一)溝通的信息通道有一定的不暢通性
如果信息溝通過程不通暢,必然會影響信息傳遞的時效。信息傳遞通道主要包括非組織情感聯(lián)系信息通道和組織情感聯(lián)系信息通道,前者主要發(fā)生在大學生個體之間,后者主要發(fā)生在大學生與教師或輔導員之間。而信息通道的不通暢主要發(fā)生在有組織情感聯(lián)系的信息通道中,例如,學校領導和學生直接接觸的機會微乎其微,因此導致他們之間的溝通極少,這樣一來,大學生遇到的一些困境和問題,學校領導很難第一時間獲知,也就意味著學校領導很難有效解決大學生存在的困難,從而導致學校和大學生之間產(chǎn)生了一些沒必要的矛盾。
(二)在對意義的理解上溝通雙方存在一定障礙
在認知水平和思維方式上,大學生與教育者之間存在一定差距,這會使他們對彼此意義的理解不同。因為在溝通的過程中他們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抱著不同的心理,加上學生與教師一般關系較為疏遠,對教師往往有抵觸和逆反心理,從而雙方很難達成相互理解和共識。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工作還未深入展開
在對待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工作上,諸多高校不夠重視、流于形式,往往不從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制定有效的教育規(guī)劃方案,卻形而上學地去做一些意義不大的工作,不做有預見性的教育,真正等到問題發(fā)生后再進行溝通已為時已晚。
四、建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良好溝通機制的對策
良好溝通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要順利開展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應從教育者和大學生兩個方面來解決溝通問題。
(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溝通中教育者的溝通運用能力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個人綜合能力
溝通活動的成敗與教育者的個人綜合素質(zhì)息息相關,綜合素質(zhì)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質(zhì)、科學文化知識素質(zhì)和個人能力素質(zhì)。正確的思想政治方向和較高的道德素質(zhì)是高校教育者所必備的基本條件和基本素質(zhì),是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的基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工作是一項綜合性很強、涉及的學科知識很廣的工作,因此對教育者科學文化素質(zhì)有一定的要求;有效溝通是一項專業(yè)性較強的工作,尤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來說,要求教育者具有較好的觀察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組織協(xié)調(diào)能力和心理承受等個人能力。
2.建立正確的溝通理念
教育者需要樹立人盡可才的育人理念,堅持以人為本,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用真情去感染學生,讓其在心理上產(chǎn)生認同,從而建立互相理解、和諧和有效的溝通。
3.增強信息處理能力,掌握多種溝通方法
增強對各種信息處理的能力,提高信息的靈活運用能力和語言的感染力,對目標不同、處于不同場合的學生采用多樣化的溝通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實現(xiàn)有效溝通的手段。
4.靈活運用溝通技巧
溝通技巧的靈活運用對溝通很重要。教育者在做好語言準確、簡潔和幽默的同時,要注意場合、語境的變化,善于運用語言溝通技巧來增強溝通的效果,也要注意非語言溝通技巧的使用,如動作、空間距離和類語言。
(二)提高大學生的溝通意識和能力
1.提高大學生的溝通意識
大學生自我意識已逐漸完善,大部分大學生有進行溝通的積極愿望,還有一些大學生因自身成長環(huán)境的因素,個人比較自卑、內(nèi)向,不愿意與外人主動交流,尤其是與老師,這些學生需及時提高自身的溝通意識,才能進行有效溝通。
2.提高大學生的溝通能力
大學生個人溝通能力同樣是溝通活動成敗的關鍵一環(huán)。一方面,要提高大學生的基本理論素質(zhì),加強其對政治理論的學習,增強道德責任感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減少溝通中文化差異的影響;另一方面要鍛煉大學生與人溝通的能力和技巧,這樣與教育者之間的溝通才能順暢和有效。
五、結語
總而言之,溝通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方式,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師生之間溝通的好,雙方之間才能相互認可,形成共識。因此需要學校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對策,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促使大學生身心健康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濟南:濟南大學,2018.
[2]楊樹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優(yōu)化策略研究[J].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2009,21(2):17-19.
[3]徐靜.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文教資料,2009(11):174-175.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