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玥
[摘 ? ? ? ? ? 要] ?《論語》所蘊藏的德育思想在當代眾多領域內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將其置于教師與學生的維度論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德育方法,在此維度下從教師教育學生的德育方法角度總結出對話問題式、對比強調式、因材施教式、榜樣示范式等德育方式。因此,當前德育活動要充分借鑒我國古代優(yōu)秀的德育思想、遵循德育規(guī)律、充分發(fā)掘德育載體,從而使當前的德育活動有效開展。
[關 ? ?鍵 ? 詞] ?《論語》;德育;智慧
[中圖分類號] ?G641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5-0208-02
《論語》所呈現的德育活動中,孔子與諸多學生的互動交往過程不是機械式的知識“灌輸”,而是教學相長。教師將知識有效地傳遞給學生,而且在教的過程中整合已有知識或是注入新的“血液”,學生則在學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學會質疑、思考,將所學知識融入道德實踐活動中提升自我,而不是以一種被“灌輸”、被“輸入”的被動姿態(tài)面對。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正如《師說》所說:“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不如弟子。”筆者在下文將以教師與學生為角度探究《論語》中所蘊藏的德育智慧。
一、教師教育學生的德育方式
(一)對話問題式
對話問題式是指教師與學生就所學內容以對話的方式如反問、設問、提問等進行?!墩撜Z》全篇內容主要以對話的方式記載,這些對話并不是簡單的家常閑聊,而是以學生的疑問為發(fā)端,孔子給予其回答而非答案,學生據此繼續(xù)回答,這一來一往間的對話雖然簡易通俗,蘊含的哲理卻引人深思。這一些問答的方式又可以細分為生問—師答式、師問—生答式、生問—師避而不答式、師引導生問—后師答式等多種。其中最常見的是生問—師答式,又可以細分為“一問一答式”“兩問兩答式”“三問三答式”“四問四答式”?!耙粏栆淮鹗健狈绞胶唵蚊髁?,如:“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他告誡子貢要少說空話,多做實在的事情。“兩問兩答式”是弟子對問題不甚了解,孔子則及時引導,而不是將答案和盤托出,如:“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司馬牛從宋國來到孔門求學,經常處于憂愁和恐懼中,孔子便開導他只要自己沒有錯誤,沒有罪過,就不必憂懼。這便是做人要仁義道德,光明磊落,不違背良心,不危害他人,不危害社會,自身反省每天的行為,沒有內疚慚愧,就能夠心安理得。每個人只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內省無罪就無需憂愁恐懼,這本身就是一種人生境界和人性追求。
(二)對比強調式
對比強調式是在教學過程中將具有明顯差異、矛盾對立的兩種與教育目的相關的事物進行對比,將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點強調突出,以表達其批評或贊揚態(tài)度的德育方法。這種德育方式往往帶有明顯的感情色彩,尤其用于事實明晰、原則性不容破壞的情況之下??鬃由阶钔春扌∪?,所以他主要采用對比的形式來彰顯君子的好德和貶低小人,措辭犀利,情感鮮明,如:“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邢,小人懷惠?!薄熬犹故幨?,小人長戚戚?!薄熬映扇酥溃怀扇酥異?。小人反是?!薄熬硬豢尚≈纱笫芤?,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痹诮逃龑W生時,孔子有嚴格清醒的分辨能力,明辨是非,要求學生運用于生活實踐當中而不只是虛無縹緲地空談。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彼麑⑸莩夼c儉樸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進行對比,褒儉貶奢,突出強調與其奢侈不如儉樸,告誡學生要具有吃苦耐勞的意識,這樣才能經得住艱苦條件的鍛煉。但是,在學校教育中,倘若要運用這種褒貶直接的德育方式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糅合其他的德育方法,靈活運用。
(三)因材施教式
因材施教式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而分別實施的帶有針對性的德育方法。子曰:“性相近,習相遠也?!笨鬃咏虒覀儯河捎趯W生之間所處的背景環(huán)境有所不同,不同的學生在能力、個性、心理等方面也會呈現出不同的特質,其中必定會存在一些不符合要求的行為,而這些不良行為能夠在后天的培養(yǎng)下有所改變。教育者基于學生的不同,為學生量身制定教學計劃。如不同的學生來求教“仁”,孔子就會有不同的回答:對性格浮躁話多的司馬牛,告誡他說話要小心謹慎;面對身為官員的仲弓問仁,告誡他推己及人,服務于民眾;面對天資聰穎有政治頭腦的子貢,告誡他要結交各類賢達的杰出人才對國家有所貢獻;面對熱衷政治的子張,告誡他為人要莊重、寬厚、誠實、勤勉,這樣才能得到眾人的擁護重用??鬃釉诮逃龑W生時,面對同一個問題,從來就沒有相同的固定答案,他承認學生個性的多樣性,從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四)榜樣示范式
榜樣示范式主要強調的是從教師的言行舉止中表現出來的對學生具有影響作用的德育方法。如果學生年齡越小,那么就越容易熱衷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從而養(yǎng)成自己的行為習慣。因此,教師要事事、處處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將這種無意識的行為直接轉化為有意識的德育方法。在這方面,孔子嚴于律己,用頗高的要求來約束自己。首先,在教學儀態(tài)上做到“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意思是說教師溫和地與學生親近,能讓學生如沐春風愿意接受教師的指導,但同時在學習上要嚴厲管理、管教。儀態(tài)上莊重威嚴,學生由此心生敬畏,謙卑恭敬禮讓恰到好處自然而安。其次,要嚴格控制自己的情感,做到公私分明?!翱鬃佑卩l(xiāng)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泵總€人在社會中都會承擔著不同的角色,每個角色之間不相互牽連,不相互影響,對每個教師來說都很難,這是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我調控能力的充分體現。最后,“其身正,不令其行?!闭诵柘日海碚秊榉?,只有端正自身的行為,在道德教育過程中才會有說服力,學生才會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德育智慧的現代啟示
(一)借鑒我國古代優(yōu)秀的德育思想
孔子“究天人之際,成一家之言”,其仁愛思想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理解人,充分肯定了人的存在性。在教育生活實踐中,經過經驗的積累歸納總結,整理了一系列完整的道德教育方法體系。不僅孔子,我國古代其他教育家有關德育的優(yōu)秀思想也在歷史的銀河中光彩奪目。孟子提出“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的義利觀;墨子提出“兼相愛,天下治,交相利,天下富”;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這些都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基石,成為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但是,德育思想理論的產生必定和培養(yǎng)其的土壤有關,如果忽視或否定了我國的本土德育文化,必將會導致水土不服,德育活動難以開展。雖然我國古代一些傳統(tǒng)德育方法的確有一些不符合當今時代的認識,還不能直接用于當前的道德教育中,但瑕不掩瑜。水必有源、木必有本,當今德育要繼承古代優(yōu)秀傳統(tǒng)德育思想,繼承才會有創(chuàng)新。只有我們能全面認識古代的德育思想,完成時代性轉換,才能找到適合當今時代的德育之路。
(二)遵循德育規(guī)律,切忌急功近利
道德教育的成功是靠“養(yǎng)成”而非“速成”。《論語》中孔子在培養(yǎng)學生時從不硬性強求。在制定教育目標中,孔子注重學生的層次性和差異性,讓處于不同階層的學生能夠向善,并且能在教師的及時引導下進行人格的完善。同時培養(yǎng)其判斷力,學生有所疑惑時,給足思考空間讓其思考,并要求在日常生活如灑掃庭除間注意道德行為。《論語》中孔子特別看重把“仁愛”“親情”作為基礎的情感作用。他從人的心理角度立意提出許多有關仁的解釋,并聯系人的血脈親情等基礎生活要素,從而讓其道德教育充盈了心理感染力。我們當前的德育活動僅僅強調簡單的認知,形成了“無情空心”的現狀。德育從根本上看是個人內在的品德與外在的約束規(guī)范的碰撞,“無情空心”的教育會直接使學生產生反感與厭惡的不良情緒。
(三)充分發(fā)掘德育載體
我們日常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存在著各種德育資源,如果將這些德育要素加以整合,便會對學生產生綜合全面的影響。比如,孔子認為高雅的音樂能陶冶學生的情操,但是當前不少學校對音樂課進行壓縮;再比如,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不良的言行舉止會令學生沾染等。所以,我們需要在物質、制度、精神方面不斷充分發(fā)掘德育載體。以舒適的物質環(huán)境展現寬廣、敦厚的文化積淀;以自信嚴謹的教師姿態(tài)對他們言傳身教;在平等公平的制度環(huán)境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三、結語
“半部論語可治天下。”作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寶庫中的一部不朽之作,《論語》中蘊藏了孔子極為豐富的德育理論和具體實踐,它的文化價值不可估量,這些思想博大精深,不僅對我國而且對全世界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墩撜Z》中關于德育的思想更是精彩深刻,雖歷經滄桑,但卻蘊含著對當今時代仍有積極意義的合理觀點和魅力智慧,為促進學生品質的全面發(fā)展和開展德育活動提供了眾多有益的啟示。
參考文獻:
[1]張彧,陸衛(wèi)明.《論語》中的隱形德育智慧探析[J].長安大學學報,2016,18(1):103-107.
[2]史磊.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孔子德育思想的現代意義與精神蘊涵[J].理論學刊,2006(9):102-104.
[3]陳利民.論中國古代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現代價值[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26(5):42-44,49.
[4]鐘愛娜.《論語》中德育方法的當代價值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2.
編輯 趙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