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萍 勞鮮艷 吳小菊 鄧定玲 麥意寧
【摘要】本文針對3—6歲兒童家庭教育情況開展調研,論述幼兒園做好留守兒童家園教育工作的措施,包括重視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關心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建立并發(fā)揮好家長學校的作用,將家園合作制度化;開展豐富適宜的家園合作活動,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提高幼兒園教師保教技能,更好的服務于留守兒童教育。
【關鍵詞】留守兒童 幼兒園 家庭教育 仕民幼兒園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0A-0014-03
廣西天等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全縣總人口45.3萬,常年外出務工、經(jīng)商人員達13.6萬人。全縣7.95萬名兒童中超過3萬人為留守兒童,占兒童總數(shù)的66.5%。其中,雙親外出的家庭高達1.9萬人,留守兒童人數(shù)較多。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況,這勢必會給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因此,深入研究農村留守幼兒家庭教育問題,探究問題產生的深層原因,并研究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
一、家庭教育的意義
人一生中接受的教育主要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種類型,其中家庭教育是家長對子女實施的教育。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最早接受的,對人生影響最深遠的教育,一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她)便在家庭中接受家長的撫養(yǎng)和教育,在家庭中度過成長的敏感期,經(jīng)歷著無數(shù)“第一次”,可以說,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所有教育的基礎和起點,家庭是我們人生第一所學校。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從3歲開始進入幼兒園,之后進入各級各類學校接受教育。孩子在接受學校教育的同時也離不開家庭教育,在3—6歲階段應由幼兒園和家庭合作開展幼兒教育?!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幼兒園在開展幼兒教育中要重視家庭教育,做好家園合作,充分發(fā)揮家長在教育中的作用。
二、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情況調查
(一)調查基本情況介紹
為了更好地了解當前3—6歲留守幼兒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調研小組對廣西天等縣仕民幼兒園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展開調查。此次調查運用問卷、訪談、觀察等幾種調查方法,收集并整理分析大量調查數(shù)據(jù),試圖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所在,查找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嘗試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以改善甚至解決這些問題,為今后仕民幼兒園更好地開展家園合作,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提供路徑,為區(qū)域乃至全國留守兒童的幼兒教育提供參考。
(二)調查對象情況介紹
本次調查的具體對象是廣西天等縣仕民幼兒園的家長和教師。廣西天等縣仕民幼兒園,是一所服務于留守兒童的現(xiàn)代化幼兒園,是“廣西桃李幼教集團”的龍頭園。幼兒園位于廣西天等縣天等鎮(zhèn)仕民新區(qū),創(chuàng)辦于2010年9月,創(chuàng)辦的初衷是解決當?shù)亓羰貎和慕逃龁栴}。現(xiàn)設有12個教學班,在園幼兒384人,教師48人,是廣西崇左市示范幼兒園。幼兒園在當?shù)負碛辛己玫目诒?,孩子多?shù)來源于天等縣天等鎮(zhèn)周邊的農村家庭,其中留守兒童人數(shù)居多。
此次調查共計發(fā)放問卷(家長)60份,收回53份,回收率88%,收回的問卷有效率100%。提交問卷的53位家長中,有32位監(jiān)護人是祖父母,平均年齡53歲,文化程度絕大多數(shù)是小學或者文盲,無高中以上學歷,平時還需要承擔家務、農活,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多,也沒有這方面的意識,而大部分孩子與父母見面的頻率為每半年至1年一次。18位監(jiān)護人是父親或母親,他們夫妻的另一方在外地務工,年齡在20~40歲居多,自身文化程度多為初中水平,平時主要時間是在家種地、做家務,或者在鎮(zhèn)上工作,與孩子獨自相處的時間不多。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家庭教育背景不理想,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不利。
(三)農村學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xiàn)狀調查結果
1.教育觀方面
家庭教育觀是指導家長開展家庭教育的行動指南。調查結果如下。
一是家長思想觀念傳統(tǒng)守舊,較為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對于孩子其他方面的發(fā)展關注不夠,不利于孩子的全面發(fā)展。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39%的家長最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最關心孩子的品行”和“最關心孩子的健康”分別占20%和21%,“最關心孩子其他方面”的占10%?!跋M⒆訉砟苌洗髮W”的家長占41%,“希望孩子能夠自食其力”“能夠掙很多錢”的家長分別占23%、27%;僅有9%的家長認為“孩子將來對社會有用就很滿足”。
二是對于孩子學習生活習慣養(yǎng)成方面,家長教育十分不理想,缺乏對習慣養(yǎng)成的培養(yǎng)。如對于孩子看電視時間的管理方面,55%的家長任憑孩子長時間看電視,有29%的家長認為只要孩子做完作業(yè)就可以隨便看電視,有16%的家長明確規(guī)定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在做家務方面,有23%的家長表示會鼓勵孩子參與做家務,有61%的家長認為,孩子雖然做過家務但是做得不滿意,16%的家長從來不需要孩子做家務。有53%的家長認為需要催促孩子才會做事,有32%的家長認為孩子不愿意自己做事,只管玩和學習,只有15%的家長認為孩子可以做好自己的事情。
三是絕大多數(shù)家長雖然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卻不能開展正確的家庭教育。有64%的家長表示家庭教育重要,還有28%的家長表示不確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22%的家長明確表示不重要。超過50%的家長表示,雖然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卻由于沒有時間,或是能力有限,無法承擔起家庭教育工作。
2.教育方式方法方面
一是教育孩子的方式不科學,缺乏民主。有39%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基本是家長說了算,21%的家長會聽取孩子的意見,另外有17%的家長經(jīng)常打罵孩子,還有13%的家長表示對孩子缺乏教育。
二是親子之間缺乏交流。有61%的家長沒有和孩子談心過,有22%的家長偶爾會與孩子談心,僅有13%的家長經(jīng)常和孩子談心。
3.教育能力方面
一是家長的教育能力有待提高。在對家長教養(yǎng)方式主要來源的調查中,有72%的家長是憑經(jīng)驗教育孩子,沒有考慮過教育方式是否有問題;有28%的家長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通過與親人交流、請教老師等途徑學習教育孩子。
二是兒童家長難以勝任家庭教育工作。有69%的家長認為難以勝任教育孩子的工作,但又不得不承擔起來。認為最難照管的幾個方面分別是學習、個性和情緒養(yǎng)成等。
4.家園合作方面
家園合作情況不理想,家長缺乏與幼兒園交流的積極性。調查表明,有49%的家長從來沒有主動和教師聯(lián)系過。28%的家長偶爾和教師聯(lián)系交流孩子的情況。只有23%的家長經(jīng)常主動和教師聯(lián)系,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
三、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結合上述家長問卷調查情況,以及家長、教師等多方面的訪談情況,調查組總結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四個問題。
(一)家長對家庭教育缺乏關注
父母由于外出務工謀生,將孩子交由祖輩養(yǎng)育,父母將精力集中于工作賺錢謀生,他們每年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非常少,甚至有些父母存在錯誤的教育觀念,他們認為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在學校,由此將教育的責任推給老師,忽視了家庭教育。在陪伴時間缺乏和錯誤的家庭教育觀念雙重因素的作用下,家長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乏關注。
(二)隔代教育情況普遍
當前留守兒童大多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yǎng),這是當前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普遍性問題。祖輩年齡較大,文化水平十分有限,觀念較為落后,并且家務繁雜,許多農村老人經(jīng)常要下地做農活,他們能管理好孩子的溫飽和健康已經(jīng)實屬不易,難以承擔輔導孩子學習以及培養(yǎng)孩子的個性成長的任務。
祖輩生活的時代不同,他們很多教育觀念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因此難免會采取一些不科學的教育觀念管教孩子。此外,隔代撫養(yǎng)會出現(xiàn)“隔代親”的問題,在祖父母心中,孫輩就是自己的掌上明珠,他們對于孫輩的疼愛容易把握不好分寸,由疼愛變成溺愛,不利于孩子正確的學習生活習慣養(yǎng)成,難以培養(yǎng)良好的個性[1]。在幼兒園中,我們也常發(fā)現(xiàn)孩子上課開小差,不遵守規(guī)則,一些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分享意識,經(jīng)常出現(xiàn)不禮貌行為,行為粗暴,甚至毆打同學的現(xiàn)象。這往往和隔代養(yǎng)育、祖父母過度溺愛孩子缺乏管教有關。
(三)家庭教育的內容單一
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內容單一,這也是當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關鍵性問題之一。主要表現(xiàn)為一部分家長只關注孩子對于物質的需求滿足與否,而對教育問題的關注度不夠。社會提倡素質教育,人們關注的重點不能僅僅局限于智育,孩子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被提到重要的位置。家長主要關注孩子學業(yè)情況,孩子的價值觀念、心理健康、情感發(fā)展、性格養(yǎng)成等方面基本處于被忽視的狀態(tài)。許多家長與孩子之間缺乏有效交流,長期存在隔閡。
(四)家庭教育方式不夠科學
家庭教育方式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已經(jīng)成為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因素。調查發(fā)現(xiàn),家長還存在推崇“不打不成器”“棍棒教育”的觀念,他們認為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進行打罵是很平常的事,并且祖祖輩輩都這樣做,自己也是這樣成長的。這種粗暴極端的教育方式,很容易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會對孩子的心理、情緒以及人格的發(fā)展帶來負面影響。一些家長沉迷于棋牌、玩手機,為孩子樹立錯誤的榜樣,甚至專門開電視或為孩子提供手機,以免孩子打擾自己。許多家長文化水平不高,雖然覺得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不妥,但不知道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常感覺心有余而力不足。[2]留守兒童迫切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
以上這些問題的存在,降低了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效果,對幼兒園家園合作,幼兒園開展日常保育工作十分不利。因此,優(yōu)化農村幼兒園家庭教育,提高農村家庭教育水平,提高家園合作水平,成為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的必然需要。
四、幼兒園促進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效果提升的策略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對未來社會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當前父母外出務工,隔代教養(yǎng)留守兒童的問題在短期內難以改變的現(xiàn)狀,如何采取更好的方式提高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效果,減少不利家庭環(huán)境對留守兒童造成的影響,是我們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對于留守兒童來說,他們的生活除了家庭環(huán)境之外,接觸最多的就是幼兒園。因此,幼兒園需要采取多種措施,一方面做好家園合作工作,與家長共同努力提高家庭教育效率。另一方面要想方設法為留守兒童提供更適宜他們的教育,盡最大的努力彌補家庭教育方面的不利條件,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一)重視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關心留守兒童學習生活
要將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列為幼兒園工作的重點問題,關心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一方面要建立“留守兒童”個人檔案,掌握留守兒童基本情況,針對“留守兒童”身心特點和發(fā)展需要,對留守兒童進行科學保育,重視留守兒童心理引導,做到關注每一個留守兒童的成長。[3]另一方面,經(jīng)常走訪留守兒童家庭,關心留守兒童生活,了解留守兒童的行為動向,幫助家長或代管親戚解決幼兒在園外的生活問題;引導代管親戚重視給予留守兒童更多愛的關懷、家的溫暖,彌補幼兒因父母不在身邊導致家庭教育缺失等問題。
(二)建立并發(fā)揮好家長學校的作用,將家園合作制度化
幼兒園要建立并發(fā)揮好家長學校作用,召開家長會,溝通孩子生活、學習情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與外出打工的家長聯(lián)系,長期為他們提供教育咨詢服務。積極幫助家長更新教育理念,宣傳科學保教,幫助掌握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指導他們科學開展家庭教育,擺脫落后粗野的管教方式,以理性的態(tài)度對待兒童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4]拓展家園溝通途徑,例如通過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與家長保持溝通聯(lián)系;組織教師收集整理家庭教育資源分享給家長們,為家長提供學習保教知識的途徑[5]。
(三)開展豐富適宜的家園合作活動,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
由于家庭教育不到位,很多留守兒童長期見不到父母,缺失父愛母愛,且祖輩在日常養(yǎng)育中教育方式不合理,缺乏情感溝通讓他們缺乏自信,很多孩子出現(xiàn)孤僻、自卑的特點。為此,幼兒園要加強家園活動的開展,積極動員家長參與。在進行家園活動設計時,要考慮到留守兒童家長群體的特點,活動時間要避開農忙期,活動方式要考慮到農村老人思想保守、學習接受新事物能力有限的特點,要結合村鎮(zhèn)特點設計既能夠讓家長積極加入,又能有效開展親子交流的活動,比如親子種植、喂養(yǎng)、家務等。同時,要加強對家長參與活動的動員,提前做好動員工作及做好家長參與的統(tǒng)計工作,掌握家長的參與意愿,及時與沒有參與意愿的家長溝通交流工作,盡最大的努力動員家長參與。
(四)提高幼兒園教師的保教技能,更好地服務于留守兒童教育
加強對幼兒園教師培訓,針對留守兒童問題開展專題教師培訓,提高教師開展留守兒童保育工作技能。[6]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多,要特別重視留守兒童心理知識的培訓,必要時增派人手,設置心理教師崗,聘請專門的幼兒心理教師關注留守兒童心理狀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為幼兒提供輔導和疏通幫助。幼兒園所有的任課教師和保育員在日常保教活動中要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照,給予留守兒童更多關愛和溫暖,以彌補他們缺失的家庭教育。了解孩子的家庭情況,摸清孩子的發(fā)展特點,在適當?shù)臅r候給予“區(qū)別”對待,即分層教養(yǎng),要對班級中的留守兒童更加上心,針對一些特殊家庭特殊發(fā)展情況的兒童給予特殊照顧,甚至在與家長充分溝通的基礎上,為孩子制訂科學的、有針對性的保教計劃,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傾盡全力。
【參考文獻】
[1]陳秋霞.論“隔代親”對幼兒成長教育的影響[J].電腦迷,2018(7)
[2]周艷.城市小學生課后學習中家長角色的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8
[3]張煉.西部農村留守兒童社會適應能力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14
[4]周敏.流動兒童家庭教育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以江蘇省江陰市璜土實驗小學小湖校區(qū)為例[J].江蘇教育,2017(82)
[5]盧婷.農村學前兒童家長投入的影響因素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6]張亭亭,趙潔.農村留守幼兒教育問題及解決路徑[J].基礎教育研究,2012(20)
作者簡介:李秀萍(1972— ),女,壯族,廣西天等人,幼教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管理、學前教育。
勞鮮艷(1972— ),女,壯族,廣西天等人,研究方向:幼兒園管理、學前教育。
吳小菊(1981— ),女,壯族,廣西南寧人,研究方向:幼兒園管理、幼兒心理。
鄧定玲(1983— ),女,廣西橫縣人,幼教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幼兒園管理、學前教育。
麥意寧(1980— ),女,廣西桂平人,幼教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幼兒園管理、學前教育。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