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昌軍
能夠娶個老婆成個家,這是許多農(nóng)村貧困單身漢子最美的夢想。
2018年組織上給我重新調(diào)整的結(jié)對幫扶對象何建軍,就是這樣的典型。
何建軍,男,1976年3月出生,家住竹溪縣城關(guān)鎮(zhèn)郭家梁子村。家里有房屋,多年來一直同70多歲的母親生活。母親年邁,自己沒有收入,僅靠一畝三分地養(yǎng)家糊口,日常開銷捉襟見肘,日子過得無精打采。
村民把他評為貧困戶,主要原因是他自幼患有嚴重哮喘病,且一直沒治斷根兒,母親患有高血壓病和間歇性精神分裂癥,生活處于村里平均水平線以下。
我見到何建軍時,他正在自顧自地煮方便面,他的母親呆呆地站在一邊,一句話也沒說。
我和村干部向何建軍說明來意后,他顯得很尷尬。我環(huán)顧他家里的擺設(shè),空蕩蕩的,除了一堆椅子,幾個塑膠凳子,其他的盆子、水桶、做工用的用具,雜亂地堆放著,幾間房屋好像沒人居住似的。這哪像個家呀,簡直就像個停產(chǎn)的小車間,空洞、零亂,到處落滿了厚厚的灰尖。一陣風(fēng)過,從后屋里散發(fā)出一陣濃濃的中草藥味兒……
“廚房里熬的是你吃的中藥還是你媽媽喝的中藥?”我向他打聽道。
“有我喝的,也有我媽的?!彼吐暬卮?。
“你那個哮喘病得了多久?怎么不想辦法治斷根?”
“不好治。我打小身體差,生下來差點兒養(yǎng)不活。以前家里沒錢治,醫(yī)生說耽擱了最好的治療期,加上我也沒有什么錢,老的身體也不行,一直在吃藥,停不得……”他一邊說,一邊搖頭。我仿佛看到了魯迅小說里的“中年閏土”,被生活折磨成了挺不起腰的模樣兒。
“沒事兒,現(xiàn)在科技發(fā)達,醫(yī)療水平進步很快,應(yīng)該有辦法治得好。”我們鼓勵他,讓他振作起來,做生活的強者。
說著說著,我和駐村干部動手替他整理起家務(wù),打掃屋子,引導(dǎo)他整理好家具,勸慰他要用心生活,日子一定會好起來。
后來,我們和村委會干部一起幫他就近找到一份“保安”工作,這樣他每個月大約可以掙到1800元現(xiàn)金。如今,他的工作勁頭大漲,和我們說話也變得健談了,屋子也收拾得有模有樣,干干凈凈,整整齊齊。他母親的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大半年過去了,我問他:“你也不小了,人又長得‘標致,雖然身體有點毛病,還是可以治好的,大家?guī)湍阏裔t(yī)生……你一個人老是跟著老人過日子,將來怎么辦?”
他開始沒有回答。過了一陣子,我再三地開導(dǎo)他,應(yīng)該一邊治病,一邊找個對象,別要求太高,找個人能好好過日子就行。過了50歲就更難找了,難不成耍一輩子單身?
這時,他眼睛一亮,囁嚅了好一會才開口說:“我也想過成個家,可是誰看得上我呀?”
“沒事兒,只要你自己有信心,有追求,有責(zé)任心,好好物色物色還是有希望的……”我一邊安慰他,一邊尋思著有沒有合適的人選。
忽然,我想起我的一個遠房親戚,也是40多歲,帶著倆小孩兒,前幾年丈夫在建筑工地出事故離世了,不知道他們有沒有緣分走到一起……
我們倆坐在一起深入地交談了一陣子后,他坦誠地對我說:“病治好后,我想成個家!”
是啊,沒有愛,哪有家?扶貧的終極歸宿應(yīng)該是扶愛。但愿他能夠早日覓到心上人,圓了成家夢!
(作者單位:竹溪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