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說這首詩之前,先說一道傳統(tǒng)的江西名菜,這道菜的名字就叫“三杯雞”。關于三杯雞的來歷,傳說與民族英雄文天祥有關。
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被俘,民眾十分悲痛。就在文天祥臨刑前一天,一位70多歲的老婆婆手拄拐杖,提著竹籃,籃內(nèi)裝著一只雞和一壺酒來到獄中探望他。在一位獄卒老鄉(xiāng)的幫助下,老婆婆見到了文天祥。她把帶來的雞切成塊,在瓦缽中倒上三杯米酒,用小火煨制。一個時辰后,雞肉酥爛,香味四溢,二人哭泣著將雞肉端到文天祥面前。文天祥飲酒湯、食雞肉,心懷亡國之恨,慷慨悲歌。第二天,文天祥視死如歸,英勇就義,這一天是農(nóng)歷十二月初九。后來,獄卒從都城回到江西老家,每逢農(nóng)歷十二月初九這一天,必用三杯酒煨雞祭奠文天祥。因為此菜味美,便在江西一帶流傳開來。后來,廚師為使此菜更鮮美,便將三杯酒改為一杯甜酒釀、一杯醬油、一杯豬油,而且用江西寧都特產(chǎn)的寧都黃雞做原料,這就是現(xiàn)在大名鼎鼎的“三杯雞”了。
時至今日,我們在品嘗這道歷經(jīng)時間的色與味時,是否還會想起曾用碧血丹心譜寫出一曲人生壯歌的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生死關頭,回憶一生,感慨萬千。他二十歲中進士,從起兵勤王,至失敗被俘,恰為四個年頭。唐宋時期,一個人要想替國家做出一番事業(yè),必須入仕,要入仕,必須通過科舉考選,考選就得讀經(jīng)。所謂的“經(jīng)”指治國安邦的圣人著作。
文天祥遇害時,年僅四十七歲。在他的衣帶上,系有他被害前所做的絕筆自贊,即著名的《衣帶贊》:“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意思是:孔子教導成仁,孟子教導取義,只有把道義做到極致,仁德才會也達到極致。我們讀圣賢之人的著作,究竟要學什么?當然就是仁義。既然學會了仁義,從今往后,就沒有什么可慚愧的了。
說起仁義,不得不提到文天祥的一位好友張毅夫,別號千載。當文天祥在南宋做官時,多次請他出任官職,都被他推辭。當文天祥被俘押赴趙元大都時,張毅夫說:“今日丞相赴北,我應當同行?!钡酱蠖己?,他住在監(jiān)獄附近,每天給文天祥送飯,三年如一日。同時,他暗制了一個木匣,文天祥就義后,張毅夫用木匣盛放了文天祥的首級,另外在俘虜中找到文天祥夫人歐陽氏的骸骨,一起運回文天祥的親人家里埋葬。
再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感受詩人赤誠如火的愛國之心,照耀史冊,照亮世界,照暖人生。
(郭學萍,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南京市鼓樓區(qū)第二實驗小學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