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倩 張 林 張剛強 鄒 旭 朱 平
(青島大學,山東青島,266071)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以下簡稱PBS)是一種新型生物可降解的化學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吸收性,在細菌或酶的催化作用下,最終可以被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等無毒無害的物質[1-3]。PBS的物理性能和機械性能與聚乙烯相當,且與其他生物可降解聚酯相比,PBS的生產成本僅為聚乳酸的三分之一[4-5]?,F(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學者投入到PBS纖維的研發(fā),利用PBS與其他材料共混來制備可生物降解、對環(huán)境無壓力的綠色纖維材料[6-10]。
周鄧飛探究了不同紡絲工藝對PBS纖維性能的影響[11]。梁寧寧等利用PBS纖維韌性好這一優(yōu)勢,用其改性聚左旋乳酸(以下簡稱PLLA),同時采用醋酸鋅作為增溶劑,研究了PLLA/PBS共混物的可紡性及纖維的性能[12]。陽知乾等選用PBS對聚甲醛(以下簡稱POM)進行改性,經共混紡絲制得POM/PBS共混纖維,研究發(fā)現(xiàn)PBS對共混纖維結晶行為有改善效果[13]。
目前,由于環(huán)境污染等社會問題,市場對于可降解PBS纖維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但是PBS纖維在生產處理中對化學試劑的穩(wěn)定性還沒有相關的研究參考。本文主要探究了在不同化學環(huán)境下PBS纖維機械性能的變化及機理。在不同化學條件處理后,測定了PBS纖維斷裂強度和纖維表面的變化,為后續(xù)PBS纖維的工業(yè)應用提供理論依據(jù)[14-17]。
PBS短纖維;亞氯酸鈉、雙氧水、濃硫酸(分析純);硅酸鈉、碳酸鈉(分析純);氫氧化鈉(分析純);LLY-06型電子單纖維強力儀;TM3000型掃描電子顯微鏡。
采用5種化學試劑對PBS纖維進行處理,測試PBS纖維的化學穩(wěn)定性。5種化學試劑的用量為:硫酸(5%、10%、20%、30%、40%),氫氧化鈉(5 g/L、10 g/L、20 g/L、30 g/L、40 g/L),碳酸鈉(5 g/L、10 g/L、20 g/L、30 g/L、40 g/L),雙氧水(5%、10%、20%、30%),亞氯酸鈉(5%、10%、20%、30%)。稱取適量的PBS纖維分別浸入配好的溶液中,然后分別在常溫25 ℃、中溫60 ℃、高溫90 ℃下處理30 min和60 min,取出樣品后用冷水充分水洗,干燥20 min后,裝袋貼上標簽待測。
1.2.1PBS纖維的斷裂強度
在LLY-06型電子單纖維強力儀上測試經化學處理后的PBS纖維斷裂強度。測試條件為:單纖維測試,預加張力0.3 cN,初始夾距10 mm,拉伸速率10 mm/min,每種試驗條件處理后的PBS纖維測10次,取平均值。
1.2.2PBS纖維的形態(tài)結構
采用TM3000型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經化學處理后的PBS纖維表面的微觀形態(tài)結構。測試方法:將樣品用導電膠固定在樣品臺上噴金,然后將樣品臺置于掃描電鏡的載物臺上,在氮氣保護下和高壓條件下觀察。
2.1.1耐硫酸性能
圖1為PBS纖維在硫酸溶液中處理后纖維斷裂強度的變化曲線。
由圖1可以看出,采用硫酸處理PBS纖維30 min和60 min,纖維的斷裂強度變化趨勢一致。在固定溫度下,隨硫酸濃度的上升,PBS纖維的斷裂強度下降速率明顯增大。尤其在90 ℃的條件下,濃度為40%的硫酸處理PBS纖維30 min后,PBS纖維完全溶解。在不同溫度下,經過濃度為5%的硫酸溶液處理30 min和60 min后,纖維斷裂強度的下降程度相差較大,這說明硫酸溶液的處理時間對纖維斷裂強度的影響也較大。而不同溫度下斷裂強度的變化曲線相差不大,說明溫度因素的影響相對而言較小。
(a)硫酸處理30 min后PBS纖維斷裂強度
(b)硫酸處理60 min后PBS纖維斷裂強度
纖維斷裂強度下降主要是因為酯的酸性水解反應,聚酯內的酰氧鍵發(fā)生加成-消除反應,形成羧酸和醇。但是在酸性條件下,羧酸和酯又可以重新結合成酯,使酸催化下的酯水解反應不能進行到底,所以PBS纖維有一定的的耐酸性[18],具體反應過程如下。
2.1.2耐氫氧化鈉性能
圖2為PBS纖維在氫氧化鈉溶液中處理后纖維斷裂強度的變化情況。
由圖2可知,氫氧化鈉的濃度對PBS纖維處理效果的影響顯著:在90 ℃中處理60 min的條件下,用5 g/L氫氧化鈉處理PBS纖維后,其斷裂強度下降了58%;在氫氧化鈉濃度升高到20 g/L時,PBS纖維被水解成短絮狀,無法測定其斷裂強度。溫度對其影響同樣顯著:在常溫25 ℃和中溫60 ℃條件下,PBS纖維損傷較小,而在高溫90 ℃時,纖維斷裂強度受損程度普遍達到了60%。而在相同的濃度和溫度下,處理30 min和60 min后PBS纖維的斷裂強度差值在10%~20%之間,說明處理時間對纖維斷裂強度的影響程度較小。
(a)氫氧化鈉處理30 min后PBS纖維斷裂強度
(b)氫氧化鈉處理60 min后PBS纖維斷裂強度
在堿性條件下,聚酯會發(fā)生堿性水解反應,其酰氧鍵的水解是按加成-消除機理進行的。堿催化條件下,首先是親核試劑OH-與羰基碳加成,形成四面中間體,然后消除R2O-生成羧酸。由于堿中和了反應生成的酸,促使反應向分解的方向進行,故酯的堿性水解可進行到底,具體反應過程如下。
2.1.3耐碳酸鈉性能
圖3為PBS纖維經碳酸鈉溶液處理后斷裂強度的變化曲線。
由圖3可知,隨著溶液濃度、處理溫度和時間的增大,PBS纖維的斷裂強度也隨著下降,但是影響程度相對較小。與氫氧化鈉相比,碳酸鈉對PBS纖維斷裂強度的損傷程度不大,最高僅為49%。這是因為碳酸鈉的堿性不強,其所引發(fā)的PBS水解反應不夠劇烈,所以纖維斷裂強度下降程度較小。
(a)碳酸鈉處理30 min后PBS纖維斷裂強度
(b)碳酸鈉處理60 min后PBS纖維斷裂強度
2.1.4耐雙氧水性能
圖4為PBS纖維在雙氧水溶液中處理后纖維斷裂強度的變化曲線。
(a)雙氧水處理30 min后PBS纖維斷裂強度
(b)雙氧水處理60 min后PBS纖維斷裂強度
由圖4可知,隨著處理溫度的升高,PBS纖維的斷裂強度明顯下降。處理時間對纖維斷裂強度影響較小,但溫度對雙氧水的氧化作用影響較大:在25 ℃條件下,隨著雙氧水濃度的增大,纖維的斷裂強度變化較小;但在60 ℃和90 ℃條件下,隨著雙氧水濃度的增大,斷裂強度下降速率明顯增大。雙氧水水解生成HO2-,PBS纖維斷裂的主要原因是HO2-的親核加成反應,親核試劑HO2-進攻酰氧基的碳原子完成加成反應。由于雙氧水的水解反應是可逆反應,反應受溫度影響較大,所以溫度對PBS纖維在雙氧水中的降解速度影響較大[19],具體反應過程如下。
2.1.5耐亞氯酸鈉性能
圖5為PBS纖維在亞氯酸鈉溶液中處理后纖維斷裂強度的變化曲線。
(a)亞氯酸鈉處理30 min后PBS纖維斷裂強度
(b)亞氯酸鈉處理60 min后PBS纖維斷裂強度
由圖5可以看出:在常溫25 ℃和中溫60 ℃下處理的纖維,其斷裂強度的下降程度基本一致且變化不大;但在高溫90 ℃下,纖維斷裂強度下降程度明顯變大;處理時間因素對纖維斷裂強度影響不大,在相同的溫度和濃度條件下處理時間不同,纖維斷裂強度下降程度的差值最大僅為1.63 cN/dex,這是因為亞氯酸鈉在溶液中水解生成亞氯酸和OH-,使纖維發(fā)生堿性水解,導致了纖維斷裂強度下降,具體反應過程如下。
PBS纖維處理前后的電鏡照片如圖6所示。從圖6中可以看出,PBS原纖的表面十分光滑,沒有明顯的溝壑,而經硫酸和氫氧化鈉處理后PBS纖維表面破壞嚴重,出現(xiàn)了大量的裂縫,甚至發(fā)生斷裂。在碳酸鈉、雙氧水和亞氯酸鈉溶液中處理后,PBS纖維表面表面出現(xiàn)了凹槽和碎塊,并沒有出現(xiàn)裂痕和斷裂。
(a)PBS原纖
(c)氫氧化鈉處理后PBS纖維
(e)雙氧水處理后PBS纖維
采用硫酸、氫氧化鈉、碳酸鈉、雙氧水和亞氯酸鈉對PBS纖維進行處理,以纖維的斷裂強度為評價指標,測試纖維的化學穩(wěn)定性,結論如下。
(1)PBS纖維不耐酸,隨著硫酸的濃度、溫度、處理時間的提高,PBS纖維的斷裂強度下降。硫酸溶液的處理時間對PBS纖維的斷裂強度影響較大,溫度因素影響較小。
(2)PBS纖維也不耐堿,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濃度和溫度越高,PBS纖維斷裂強度下降的越多。氫氧化鈉溶液的溫度和濃度對PBS纖維的斷裂強度影響較大,處理時間因素影響較小。
(3)PBS纖維的斷裂強度隨雙氧水和亞氯酸鈉濃度的升高而降低。氧化劑的濃度和溫度對PBS纖維的斷裂強度影響較大,處理時間的因素影響較小。
(4)PBS纖維耐化學試劑穩(wěn)定性排序為:耐堿性<耐酸性<耐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