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廣西民族音樂元素與鋼琴創(chuàng)作的融合與詮釋

      2019-12-11 10:05:35王玲
      藝術科技 2019年18期
      關鍵詞:銅鼓民族化民族音樂

      摘 要:鋼琴藝術的民族化是世界鋼琴發(fā)展的趨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至今,眾多音樂家已創(chuàng)作出一批融合廣西民族音樂元素的優(yōu)秀鋼琴作品。本文結合個例,對廣西民歌、銅鼓元素與鋼琴創(chuàng)作的融合進行研究,探尋兩者的融合方式與鋼琴作品藝術詮釋的共性特點。

      關鍵詞:廣西;民族音樂;銅鼓;鋼琴;民族化

      0 前言

      民族音樂源自和流傳于民間,是表現民間風土人情、描繪民間自然景觀的音樂。民族音樂因其民族、地域、生活、語言、文化、流派等不同而各具特色。廣西地處中國西南地區(qū),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qū),有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等十二民族,其中瑤族,壯族人口是中國最多的地區(qū)。廣西擁有豐富的民族音樂資源。其民族音樂具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曲調美妙、風格獨特、色彩絢麗的特征,是各民族傳統(tǒng)意識、信仰觀念、風情習俗和文化積淀的反映,是各民族古貌遺風的折射,是民族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鋼琴音樂發(fā)展有300余年,隸屬于歐洲音樂體系。眾多作曲家將民族性融入創(chuàng)作,如挪威民族樂派奠基人格里格,俄羅斯民族樂派代表柴可夫斯基?!懊褡宓牟攀鞘澜绲摹?,鋼琴藝術的民族化是人類鋼琴藝術創(chuàng)作的共同追求。“洋為中用,中西合璧”,有機地將中西方不同美學思想融于創(chuàng)作,有選擇地將西洋作曲技法與中國音樂相結合,以民族化為目標,創(chuàng)作具有中國風格和特色的鋼琴作品,形成具有中國風格的鋼琴音樂體系及文化,是中國鋼琴音樂發(fā)展的長遠目標。這利于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當前,更多作曲家關注廣西民族元素,探索廣西鋼琴作品的創(chuàng)作,積極推動廣西鋼琴音樂發(fā)展,從理論視野探究廣西民族音樂元素與鋼琴創(chuàng)作的融合是有必要且有意義的。

      廣西民族音樂包含民間歌曲、民間歌舞音樂、民間器樂、民間說唱音樂和民間戲曲音樂5類,相較而言,民歌和民族器樂因其品種多樣、旋律優(yōu)美、音色豐富、表現力強的特征,易與鋼琴融合,成為民族元素創(chuàng)編鋼琴曲的主要選擇,筆者以下將分別論述:

      1 廣西民歌元素的融入

      廣西素有“歌?!敝Q,民歌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而獨特。12個民族皆有其獨特的民歌,即使是同族民歌也因地域不同而各具特色,目前全自治區(qū)有360多個調,常用的有60多個調。[1]民歌已融入百姓的勞作、生活、祭祀中,成為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韋柳春的《廣西鋼琴作品選集》[2]收錄13首,其中7首作品是由民歌創(chuàng)編,見表1。

      邱玉蘭的《走在山水間——廣西民歌風格鋼琴曲》[3](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舞臺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資助項目)以廣西民族版圖為線索,以廣西12個民族的民歌為素材,用現代音樂語匯創(chuàng)作,具體見表2。

      上述廣西民歌創(chuàng)編鋼琴曲中,融入壯族民歌的旋律曲調最多,其次為苗族、瑤族、侗族,其他民族民歌創(chuàng)編的作品中每個民族僅有一兩首。民歌受眾群體廣,流傳久遠,聽眾耳熟能詳,鋼琴曲受眾群范圍小。作曲家如何突破民歌先聲奪人帶來的審美思維定式,在創(chuàng)編中既保留原民歌的音調特性,又結合鋼琴的藝術表現力和演奏特點進行創(chuàng)造性設計,通過鋼琴化的方式來體現民歌融合性審美特征,是作曲家們一直努力的方向。以民歌曲調創(chuàng)編鋼琴作品和為民歌編配鋼琴伴奏是不同的,將民歌元素融入鋼琴作品,民歌是作為鋼琴作品創(chuàng)編的一個發(fā)展內核而存在;將民歌中線性的旋律通過曲式、變奏、模仿、和聲、復調、織體、節(jié)奏、調性、節(jié)奏等多種西洋技法重新展現,實現民歌的鋼琴化。

      例:《音樂會練習曲苗山三首》的第二首《夜歌》,采用苗族《夜歌》的曲調,一段體的結構,主題共陳述4次,采用經過音和輔助音形態(tài)的變化音、裝飾音、三連音、音區(qū)調換、雙手交叉演奏等形式進行變化,具有濃郁的苗族音樂風格特征,又不乏現代感。

      《劉三姐主題幻想曲》以優(yōu)美的《唱山歌》、歡快的《趕歌圩》、悠揚的《春江水》、熱烈的《對山歌》、延綿的《傳山歌》等幾首原生態(tài)民歌進行創(chuàng)作,充分發(fā)揮鋼琴的演奏技巧與表現力,以劉三姐“唱山歌”的旋律為主線,創(chuàng)作了6段鋼琴曲譜,把劉三姐民歌主題的旋律表現得淋漓盡致。

      《遙遠的山寨》以苗族山歌為素材,運用十二音序列、音塊和弦、半音階和弦序進、增一度和聲音程模仿山歌的“中立音”現象等現代作曲技法,采用三段式結構創(chuàng)作。

      《夢幻茶山》以廣西凌云縣壯族民歌元素,結合后浪漫派、印象派作曲手法創(chuàng)作而成,采用三部曲式結構。抽象與具象交替穿插,動靜、強弱鮮明對比,加之連綿起伏的節(jié)奏型與多變化的色彩和聲的大量使用,使得整首作品在協(xié)和的音響里追求戲劇性的變化,在戲劇性的變化中展現出沖突性的音響,描繪出廣西桂西北人間仙境般的古老茶山。

      2 廣西民族器樂(銅鼓)元素的融入

      器樂是音樂文化萌發(fā)的一個顯著標志,樂器與樂曲具有本民族傳統(tǒng)文化及其相應的音樂形態(tài)特征。廣西樂器歷經秦漢興起的青銅樂器、唐宋興起的笙類樂器、明清出現的竹制樂器和弦鳴樂器等幾千年的發(fā)展,目前有40多種特色樂器。廣西樂器因樂器的形制結構、制作材料、制作工藝、音質、音色、音律、音列、演奏技法和表現性能等方面的不同而獨具特色,可謂歷史悠久、形式多樣、風韻各異、特色鮮明。[4]

      銅鼓,春秋時期起源于云南,后向東沿著紅水河、右江傳入廣西,東漢至唐代鼎盛發(fā)展,后廣西銅鼓樂流傳范圍擴大,多被壯、瑤、苗等民族用于喜慶、祭祀、喪葬等場合。當今,銅鼓是廣西的代表性樂器,東蘭縣被譽為“銅鼓之鄉(xiāng)”。每面銅鼓的音色相對固定,當多面銅鼓擊奏時可形成多種音色,因而廣西銅鼓樂主要有銅鼓合奏、皮鼓銅鼓合奏、鈸鼓銅鼓合奏、吹打銅鼓合奏4種演奏形式,不同地域和場合的銅鼓樂有不同的鼓式、節(jié)奏型。演奏時利用多面鼓敲擊時值、節(jié)奏、重音及音色的差異,形成不同的音響效果。

      《廣西鋼琴作品選集》中運用銅鼓元素創(chuàng)作的有4首:李延林《瑤山春好——弄場春夜傳銅鼓》、陸華柏《東蘭銅鼓舞》、陸培《山歌與銅鼓樂》、丁玲鋼琴組曲《銅鼓之夢》。

      《東蘭銅鼓舞》描述廣西東蘭縣的壯族民眾喜迎春節(jié),表演銅鼓舞的熱烈場面。作品短小但卻是奏鳴曲式,樂曲開始,在鋼琴低音區(qū)演奏簡單而重復的節(jié)奏,模擬銅鼓的響聲,隨后主部主題的節(jié)奏是前面的銅鼓的節(jié)奏變化。副部主題運用固定動機的寫法,模擬出人們放聲歌唱與銅鼓樂遙相呼應的場面,節(jié)奏逐漸密集,力度由弱到強,表現出歡慶活動逐步進入高潮;再現部為緊縮再現,回歸主調,樂曲最后在熱烈、歡快中結束。

      《銅鼓之夢》多次用鋼琴的不同和弦通過節(jié)奏、強弱的變化,模仿銅鼓敲擊的不同聲音,配合全調音階、舞蹈節(jié)奏、蘆笙舞素材等其他音樂材料,描繪出歷史講述、狩獵、祭祀、舞蹈不同的4個場面。其中,模擬銅鼓的音效貫穿全曲,時隱時現,突出現代音樂的旋律特征。

      《弄場春夜傳銅鼓》的旋律音調提煉了瑤族布努瑤山歌中的音樂元素,全曲是帶再現的三段曲式。降D宮調的主、屬兩個音交替出現模仿銅鼓聲作為背景貫穿全曲,第一段鼓聲時斷時續(xù),中段明朗堅定,中段末尾回到g羽調,但降D宮調的銅鼓聲仍在傳響,再現段銅鼓聲和山歌聲逐漸輕下去,結束全曲。

      通過對上述3首作品的簡要分析可以看出,在鋼琴中體現銅鼓元素主要利用鋼琴不同音區(qū)、不同調性上豐富的和聲色彩,結合節(jié)奏型、時值、力度的變化,模擬出銅鼓的音效,同時配合其他音樂素材創(chuàng)編,描繪出不同的場景。

      3 結語

      作曲家將線性旋律的民歌曲調,音效豐富、節(jié)奏鮮明的民族樂器(銅鼓)與鋼琴語言相結合,用西洋作曲技法中的和聲音效、多聲思維、曲式結構等特有方式重新表達,使鋼琴音樂成為載體而重新闡釋民間音樂的民族化特征。嘗試從單一的民歌改編模式向多元化的個性創(chuàng)作模式轉變,從創(chuàng)作技法和文化內涵方面進行更多更新的探索和實踐,傳承中國民族音樂的藝術和美學思想,這些都成為加快推進廣西民族音樂的鋼琴藝術創(chuàng)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要構成部分。

      參考文獻:

      [1] 岑學貴.廣西民歌圖志[M].廣西美術出版社,2011.

      [2] 韋柳春.廣西鋼琴作品選集[M].廣西美術出版社,2011.

      [3] 邱玉蘭.走在山水間——廣西民歌風格鋼琴曲集[M].廣西教育出版社,2014.

      [4] 楊秀昭.廣西特色器樂[M].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

      [5] 楊昌雄.壯族傳統(tǒng)山歌拾遺[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6] 陸仲任.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旋法研究[M].中國音樂學院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王玲(1981—),碩士,畢業(yè)于白俄羅斯國立文化藝術大學,博士在讀,講師,鋼琴教師。

      猜你喜歡
      銅鼓民族化民族音樂
      動畫片《葫蘆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玩具世界(2022年2期)2022-06-15 07:37:28
      傳統(tǒng)民族音樂在高職教育中的傳承——以高職民族音樂課程為例
      民族音樂處在“低谷”
      當代陜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24
      多元文化視域中的油畫民族化創(chuàng)新探析
      河北畫報(2020年8期)2020-10-27 02:54:22
      高校音樂教育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挖掘
      時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18
      徘徊于民族化與現代性之間——以《云中記》為例
      阿來研究(2019年2期)2019-03-03 13:35:02
      一件被切割的漢代銅鼓是否應該焊接復原?
      大眾考古(2017年6期)2017-11-09 00:42:47
      快樂的小銅鼓
      黃河之聲(2016年15期)2016-12-17 14:59:54
      銅鼓漸成收藏潛力股
      藏天下(2016年6期)2016-08-10 09:52:52
      課堂中滲透民族音樂文化的實踐與探索——以《其多列》一課為例
      新丰县| 阳信县| 邢台县| 民乐县| 天台县| 贡嘎县| 周至县| 海伦市| 民权县| 宁波市| 阳春市| 手游| 青州市| 高雄市| 盘山县| 六枝特区| 时尚| 永嘉县| 朝阳县| 泰兴市| 乐安县| 冀州市| 西林县| 呼图壁县| 马关县| 崇明县| 芦溪县| 天祝| 固安县| 遵化市| 商丘市| 东莞市| 城步| 尚志市| 云龙县| 永川市| 固原市| 西乌珠穆沁旗| 德化县| 文昌市| 西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