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彬彬 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中醫(yī)院眼科 (遼寧 丹東 118200)
白內障是一種常見的致盲性眼病,已成為中國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手術治療是白內障患者康復的主要手段。目前,我國白內障治療的兩大類型是超聲乳化術和小切口白內障摘除術。小切口囊外白內障摘除術是一種新的改良囊外白內障摘除術。它主要使用小切口,操作和其他技術。操作快速,安全,有效。適合基層醫(yī)院的發(fā)展[1]。隨著微創(chuàng)手術的不斷發(fā)展及其在臨床治療中的日益廣泛應用,白內障手術逐漸從大切口囊外切除到超聲乳化術。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技術因廣泛的內部功能障礙和外科醫(yī)生因其小切口和術后視力快速恢復的優(yōu)點而受到好評。本研究選取2016年4月~2017年6月在本院就診的87例白內障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
本研究選取2016年4月~2017年6月在本院就診的87例白內障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颊弑粴w類為超聲乳化白內障吸出術組(觀察組):45例患者采用超聲乳化白內障吸出術方案治療,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齡72~95歲,平均(83.8±10.9)歲,病程2~4年,平均(2.3±0.1)年;小切口非超聲乳化囊外摘除術組(對照組):42例患者采取小切口非超聲乳化囊外摘除術方案治療,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72~94 歲,平均(83.7±10.8)歲,病程2~4 年,平均(2.2±0.2)年。在組間數(shù)據(jù)中未觀察到顯著差異,(P>0.05)。
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的白內障患者。②患者不存在手術禁忌癥。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疾病的患者需要調整治療計劃。②在研究的前半部分,患者接受了影響臨床結果的藥物或物理療法。
觀察組:采用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表面麻醉和結膜下局部浸潤麻醉治療。球結膜沿著眼睛上角膜的邊緣切開,并用作彎曲孔底部的結膜瓣。角膜邊緣上方的鞏膜是與角膜邊緣切口平行的弧形,并且在層之間分開以形成到角膜的隧道型切口。使用刺刀穿透角膜鞏膜邊緣的角膜前房。將黏合劑注入前房并進入連續(xù)的圓形淚囊。水的分離,先前設定的能量超聲乳化頭延伸到前房,晶體皮層和核心乳化抽吸過程在膠囊附近完成,并且黏合劑再次注入前房和膠囊。硬性后房型人工晶體植入囊袋內。清洗前房并更換前房黏合劑。一般來說,沒有必要縫合鞏膜切口。如有必要,縫合鞏膜切口,在結膜下注射地塞米松。
對照組:采取小切口非超聲乳化囊外摘除術方案治療,結膜瓣,角膜鞏膜隧道切口和輔助切口的方法以及向前房注射黏合劑的步驟與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相同。連續(xù)圓形淚囊用于將晶核與截短的針水分離。盡可能地將核完全從前室分離,并且在核的前核之后注入適量的黏彈性劑。切口擴大,使用鏡片芯環(huán)勺產(chǎn)生鏡片核。將黏合劑注入前房和囊中并插入剛性后房型人工晶狀體。灌注液取代前房黏合劑,必要時縫合鞏膜切口,并在球形結膜下注射地塞米松。
①術后視力檢測:對比兩組患者術后視力恢復程度。②散光度數(shù)檢測:對比兩組患者術后散光度數(shù)。③術中、術后并發(fā)癥檢測:對比兩組患者術中、術后并發(fā)癥,包括角膜水腫、晶體后囊膜破裂以及瞳孔輕度上移。
本院采用最新版SPSS19.0軟件臨床研究超聲乳化白內障吸出術對比小切口非超聲乳化囊外摘除術治療高齡白內障的臨床療效。方差分析用于測量后的計量資料(±s),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即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過治療后發(fā)現(xiàn),超聲乳化白內障吸出術組術后視力對比小切口非超聲乳化囊外摘除術組明顯較高,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視力對比(±s,D)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視力對比(±s,D)
組別 術前視力 術后3d 術后1個月觀察組 0.23±0.05 0.53±0.07 0.86±0.19對照組 0.24±0.04 0.48±0.05 0.76±0.04 P>0.05 <0.05 <0.05
經(jīng)過治療后發(fā)現(xiàn),超聲乳化白內障吸出術組散光度數(shù)(2.65±0.85)D 對比小切口非超聲乳化囊外摘除術組(1.05±0.25)D明顯較高,P<0.05。
經(jīng)過治療后發(fā)現(xiàn),超聲乳化白內障吸出術組,角膜水腫2(4.44%)例、晶體后囊膜破裂1(2.22%)例、瞳孔輕度上移2(4.44%)例,總發(fā)生率5(1.11%)例,對比小切口非超聲乳化囊外摘除術組,角膜水腫4(9.52%)例、晶體后囊膜破裂3(7.14%)例、瞳孔輕度上移5(11.90%)例,總發(fā)生率12(28.57%)例,明顯較低,P<0.05。
老年白內障患者多年有明顯的晶體渾濁,核大而硬,皮質少,膜彈性差。因此,這種白內障手術更加困難。白內障對老年人,尤其是老年患者的正常生活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小切口囊外白內障摘除手術是一種始于20世紀90年代的新技術。其最突出的特點是在保持囊外手術基本特征的基礎上,采用鞏膜隧道切口超聲乳化術和連續(xù)圓淚囊技術。一種改進和發(fā)展的晶核處理技術手術方法。然而,它在患者中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隨著超聲乳化設備、手術技術、手術器械和人工晶狀體的迅速發(fā)展,超聲乳化技術逐漸成為白內障治療的主流技術[2,3]。結果顯示,非超聲乳化小切口的選擇對角膜內皮影響不大,角膜水腫和角膜補償?shù)陌l(fā)生率下降。
綜上所述,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視力和散光,減少術中和術后并發(f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