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摘 要:閱讀服務是圖書館的發(fā)展核心,在全面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形勢下,圖書館要打造完善的閱讀服務體系,必須從人文精神入手,強調閱讀關懷,突出服務的人文價值。本文簡單闡述了基于人文精神的圖書館閱讀關懷的內涵及當代價值,主要討論了基于人文精神的圖書館閱讀關懷的實施路徑,希望能給當前公共圖書館優(yōu)化服務模式提供理論幫助。
關鍵詞:人文精神;圖書館;閱讀關懷
科學技術在圖書館建設中的應用,使圖書館的服務模式、人員結構、館藏資源、實體環(huán)境等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也讓圖書館呈現出了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的發(fā)展態(tài)勢。從當前圖書館發(fā)展情況來看,隨著科學技術的普遍應用,閱讀關懷逐漸缺失,這和圖書館的價值取向相悖,也不利于其持續(xù)性的發(fā)展。筆者認為,圖書館的主要職能是向社會群體提供閱讀服務,應當在科學技術的支持下從各個方面切實落實閱讀關懷,凸顯出閱讀服務的人文價值,為精神文明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1 基于人文精神的圖書館閱讀關懷的內涵及當代價值
1.1 內涵
基于人文精神的圖書館閱讀關懷,可簡稱為圖書館人文關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人文精神在圖書館閱讀服務中的外顯表現,主要體現在行為方面[1]。它的實質在于,從人(社會群體、圖書館館員)本身出發(fā),以人的發(fā)展為中心,從人的精神方面關懷人,讓人切實地感受到關心、關愛、愛護。從內容上看,圖書館人文關懷包括為各個社會群體服務,強調讀者的利益,滿足不同群體的閱讀需求。就閱讀本身而言,大多情況下,吸引讀者走進圖書館閱讀的是館內所提供的富有人文關懷的服務,而非智能化的設備設施。
1.2 當代價值
1)豐富圖書館人文底蘊。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圖書館通過搜集、整合、利用文獻資源傳播文化,實現文化的傳承。可以說,圖書館將人文價值作為自身價值的基礎。因此,它有著強烈的人文特征及一定的人文底蘊。圖書館實施人文關懷,不僅能從信息方面提升自身的現代化水平,也能從精神方面增強自身的服務能力,以滿足社會群體的閱讀需求,同時使自身的人文底蘊得到豐富。2)滿足服務客觀要求。圖書館實現傳統(tǒng)到現代的轉型,信息技術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雖然說信息技術是閱讀關懷缺失的重要因素,但它的有效應用也能促進人文關懷的落實。相較于傳統(tǒng)圖書館,現代圖書館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會向不同的社會群體提供針對性的閱讀服務,如向盲人提供專用電腦,向醫(yī)院病人提供流動圖書館等,使服務手段更加人性化,讓信息獲取更加便捷,讓資源共享成為常態(tài),從而滿足服務模式優(yōu)化的客觀要求,體現出濃厚的人文價值[2]。3)順應社會發(fā)展需要。傳統(tǒng)圖書館是孤立的、封閉的,而現代圖書館則是互聯(lián)的、多維的,與社會的發(fā)展相適應。而社會發(fā)展要求社會群體具有較高的精神層次,強調個體自我價值的實現,這是人文關懷的重要目標。圖書館作為公共服務性機構,承擔著促進社會發(fā)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職責??梢哉f,它落實人文關懷,順應著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2 基于人文精神的圖書館閱讀關懷實施路徑探索
2.1 堅持人本管理思想
圖書館為社會群體提供服務,根據他們的需求優(yōu)化自身的服務模式。同時,通過對館員結構的調整及館員素質的提升,實現自身的持續(xù)性發(fā)展。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出,人是圖書館運行及發(fā)展的基礎。那么,在全面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今天,圖書館必須要堅持人本管理思想。一方面,加強對讀者的管理,要求讀者嚴格遵守館內制度,不大聲喧嘩、不制造噪音,不轉借或冒用他人證卡,規(guī)范讀者的行為,同時,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至于如何實施個性化服務,下文有針對性介紹。另一方面,加強對館員管理,要求館員對待工作認真負責,給讀者提供貼心的服務,不以消極的態(tài)度面對讀者,同時,注重館員素質的自我提升。
2.2 協(xié)調人文技術關系
隨著科學技術的普遍應用,圖書館閱讀關懷逐漸缺失。如何協(xié)調好科學技術與人文關懷的關系,讓前者為后者保駕護航,已經成為圖書館持續(xù)性發(fā)展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我們不可否認的是,科學技術讓圖書館業(yè)務分工更加細致,給圖書館服務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促進了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但是,它也讓圖書館忽略了人文精神的滲透,以及人文關懷在閱讀服務中的落實。面對信息技術應用和人文關懷落實之間的矛盾,圖書館應當認識到,科學技術是輔助圖書館發(fā)展的,在享受它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要有效發(fā)揮它的優(yōu)勢,優(yōu)化閱讀服務模式,實施個性化的服務,同時了解讀者意見及需求,對閱讀服務做出改進。甘肅平涼市圖書館給我們提供了借鑒,該圖書館設置了電子存包柜,配備了電源插座、飲水機、打印機,實現了網絡全覆蓋,還在數字資源體驗區(qū)設置了電子圖書借閱機、文化資源共享一體機及電視。這些細致、貼心的便民服務,開啟了讀者走入圖書館、盡享文化盛宴的心靈,充分地落實了圖書館人文關懷,是科學技術與人文關懷關系平衡的重要體現。
2.3 拓展讀者閱讀服務
傳統(tǒng)單一的閱讀服務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群體的多元化服務需求,因此,圖書館必須對閱讀服務做出拓展。例如,實施個性化服務,具體可參考浙江省永康圖書館的實踐經驗。該圖書館開通了“浙江省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平臺”,推出了標準統(tǒng)一的免押、免證服務以及“信閱”服務。只要讀者的芝麻信用分超過550分,就可以憑借身份證在全省包括該圖書館在內的任何圖書館借書。借書過程中,讀者可通過圖書館信用網站或手機生活號選書、下單。圖書館直接將選好的圖書快遞至讀者所在的省內地址,讀者在45天內按時將其歸還至省內任一公共圖書館既可。這既能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閱讀需求,讓借閱變得更加方面,又節(jié)省了歸還圖書的時間,還促進了圖書的流通。再如,強化弱勢群體及特殊群體服務,比如對于老年人,在閱覽室提供老花鏡、放大鏡,同時要求館員在必要時指導老年人使用館內智能化借閱系統(tǒng);對于殘疾人,開設無障礙通道,提供輪椅及盲人專用電腦;對于病患,設置移動圖書館,爭取將圖書送到他們的手中,同時對他們展開心理輔導。
2.4 關注館員自身發(fā)展
要體現出閱讀關懷的人文價值,除了落實對讀者的關懷之外,還應強調對館員的關懷,注重館員自身的發(fā)展[3]。因為,館員是實施閱讀關懷的主體。筆者認為,在此過程中,圖書館應當從三個層面入手:其一,物質層面,制定科學合理的激勵制度,對館員生活、工作、身體等多方面予以關懷,刺激館員調動自身工作積極性;其二,精神層面,吸取館員對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包容他們的錯誤、鼓勵他們的進步,同時促進他們參與研究工作;其三,知識與技能層面,定期或不定期開展知識與技能培訓,深化他們對現代化圖書館管理知識的認識,提升他們的現代化管理技能,要求他們掌握智能圖書館系統(tǒng)的操作流程,便于閱讀關懷的落實。
3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人文精神的圖書館閱讀關懷,是圖書館發(fā)展必須要落實的重要內容。筆者認為,圖書館要提升閱讀關懷落實的有效性,應當堅持人本管理思想,加強對讀者、館員的管理,協(xié)調好科學技術與人文關懷的關系,讓前者為后者保駕護航,同時從社會群體的閱讀需求入手,拓展閱讀服務范圍,并關注館員的自身發(fā)展,減少人為因素對閱讀服務質量增強的影響,給讀者以良好的閱讀體驗,充分發(fā)揮圖書館的職能,讓閱讀服務更加體現出人文價值。
參考文獻
[1]姜惠芬.基于人文精神的圖書館閱讀關懷[J].中國西部科技,2010,(20).
[2]邵曉嵐.人文關懷在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中的應用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5,(S1).
[3]劉陽.論圖書館人文精神與人文關懷[J].福建圖書館學刊,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