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風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父親在生產隊里當保管員,排名在隊長、會計之后,是個掌印的官,一干就是16年。16年里,父親堅守職責,任勞任怨,先后從村里捧回了15張“模范保管員”獎狀,讓隊里的村民羨慕不已。
父親掌管的印是用木板做的小木匣子,底部木板雕刻著兩個字——公糧,印泥是白色石灰粉。印不用時便放在倉庫值班室里的一個小鐵皮箱里,用三把鐵鎖鎖著,隊長、會計和父親各管一把鎖,蓋印、驗印和保管印則由父親一人負責。那時,隊里每年生產的稻谷除去交公糧、留作種子外,余下部分便是隊里百來號人的口糧,全裝在一個大倉庫里。平時,稻谷上面都蓋著一個一個的石灰印。父親白天干活,晚上便睡在倉庫的值班室里,每天待遇比同等勞力多兩分工。父親還特地養(yǎng)了一只大黃狗,既做伴又防賊,目的是確保倉庫糧食的安全。值班室與倉庫僅一墻之隔,墻的上半部分有一個小窗口對著倉庫,旁邊放著一個小木梯,父親每天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沿著梯子爬到小窗口觀察倉庫里稻谷上石灰印的變化,晚上值班時再查看一次,每天兩次雷打不動。
在那個物資緊張的年代,糧食就是人們的命根子,這石灰印就是全隊人口糧的守護神,有了它,誰也不敢產生邪念而去動它,只有到了每月末這一天,隊里分口糧時,隊長、會計和父親三人到齊了,打開倉庫門,經過反復查看后,確定石灰印沒有動時,三人在記錄本上簽字,才能毀掉石灰印。分完口糧后,三人當面再由父親蓋上石灰印。這活看似簡單,實在責任重大,來不得半點馬虎,父親深諳其中道理,不管風里雨里,一點兒也不敢松懈,硬是把這印管得讓大家放心、安心。
有一年冬天,下著大雪,隊里不出工,父親早晨八點多才起來,和往常一樣去查看稻谷上的石灰印,不禁大吃一驚,只見倉庫一角稻谷凹陷下去,石灰印也沒了,他立即沿著倉庫內外四周仔細查看了一遍又一遍,也沒發(fā)現(xiàn)什么可疑之處。這就怪了,昨晚大黃狗也沒叫,倉庫糧食怎么突然就少了呢?父親來不及細想,連忙將此事報告了隊長和會計,隊長見事態(tài)重大,又報告了村里。村書記帶著兩名村干部踏著沒膝的積雪來到隊里的倉庫,查看了實地,只見倉庫門沒動,鎖沒動,窗戶沒動,四周墻沒動,便對隊長說:“這不像是小偷所為。這樣吧,你迅速組織勞力將那個角的稻谷搬到一旁去,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苯Y果,真相大白:原來建倉庫時怕地面潮濕,稻谷發(fā)霉變質,在離地面二尺處鋪有木板,因年久讓老鼠啃了一個碗口大的洞。稻谷泄到洞里去了。弄清原因后,父親才重重地松了一口氣,照常盡自己的職責,管好印,守好倉庫糧食。
第二年,農村實行了責任制,田地都到了戶,糧食由各家各戶保管,集體倉庫不存在,也就不再要保管員了,父親被精減,不再掌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