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作為校長,我在學生的生命里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能否影響學生一輩子?在20年的校長生涯中,我努力扮演好多重角色,成為那個住進學生生命里、把教育做進學生心里去的人,成為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他人”。
校長媽媽
2019年教師節(jié),我收到了一封來信,寫信的是10多年前的學生明澤的媽媽。在信里,她這樣寫道:“一直記得每一個早晨您在門口迎接孩子們的情景,從不曾忘記,謝謝您。祝校長媽媽教師節(jié)快樂,吉祥如意!”一封來信打開了我塵封的記憶。
我們的相識是從孩子上學的第一天早晨開始的。記得那天明澤媽媽帶著孩子來報到,因為是剛剛從外地來到第二故鄉(xiāng),又是剛上一年級,所以明澤比較膽怯。當媽媽帶著明澤過來和我打招呼時,我摸了一下孩子的額頭,給他一個歡迎的微笑,并對他豎起大拇指,表揚他真有禮貌。因為我的一個大拇指,明澤媽媽給我寫了長長的一封信:“開學這兩天,每次送孩子去上學,總是能看到徐校長那么優(yōu)雅知性明媚地站在校門口微笑迎接每一位孩子。雖然在眾多的孩子中徐校長并不認識明澤,但第一天去報到,校長對明澤微微一笑,并夸贊了句:你好可愛哦!這一舉動還是讓孩子和我的心情因此愉悅起來!心總是被感動著?!驗橐粋€人愛上一所學校,因為一所學校,愛上了這個城市……您就是我們孩子的校長媽媽!”
作為一個教育人,每天早晨在校門口迎接孩子時,我會觀察每一個孩子。有的孩子每天都是那樣欣喜,歡快地走進校園;也有的孩子是那樣沉穩(wěn),安靜地走進校園;有頑皮的孩子,也有哭鼻子的孩子,更有時時對未來充滿著向往的孩子……從他們的表情中,我不僅能看到他們的喜怒哀樂,更能發(fā)現兒童的秘密和教育的智慧。
有一次,一個孩子帶來一大包的石頭,準備上學校的“中國夢舞臺”展示自己的特長。我拉住他和他交流。他告訴我這是石灰石,這是花崗石,這是鵝卵石……他還自豪地告訴我,一塊石頭就是一本無字之書,他讀懂了大自然的文字……我饒有興致地聽著,用校長媽媽的心去捕捉著每一個孩子的細微表情,去尋找他們身上尚未萌芽的種子,去發(fā)現他們成長的無限可能。
“董事長”
在學校,我還兼任“創(chuàng)客公司”的“董事長”?!皠?chuàng)客公司”其實就是大隊部,之所以這么命名,是希望學生實現一種理念的轉變:從小干部當“官”轉向了人人都是學校的小主人,都是學校的管理者、同學的服務者。我們希望,在“創(chuàng)客公司”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崗位,都能扮演自己的角色,都能在這個平臺上中去體驗,去創(chuàng)造。
在“創(chuàng)客公司”里,我和孩子們一起策劃校園生活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競聘上崗的各部門“總經理”會精心運作自己部門的工作。早晨,迎著朝陽,“小太陽”禮儀部的隊員們站在校門口微笑著向師生問好;中午11點,“小米?!辈蛷d部的隊員們準時出現在餐廳為同學們服務;“小水滴”評比部的隊員們總是那么盡心盡責地巡視校園,為校園變得更美貢獻自己的力量;“蒲公英”宣傳部的隊員們在向來賓介紹我們的學校,那么自信,那么神氣;又到周五了,“中國夢”組織部又忙碌起來了,報告廳一場又一場的展示,精彩的背后有他們的功勞;運動時間到了,“小健將”們領著大家動起來了……
作為“董事長”,我會定期和孩子們討論“創(chuàng)客公司”的工作。一次,“中國夢”組織部部長建議利用體育節(jié)舉辦一次“上下五千年”民族運動會,我欣然同意。運動會入場式以不同歷史時期為軸線,呈現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發(fā)展脈絡。前期,在老師、學生及家長們的共同設計下,各年級充分挖掘了各個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并從服裝、道具、音樂等多個方面加以呈現。入場式上,一年級孩子用歌曲《生僻字》唱響夏商周文化;二年級孩子演繹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三年級孩子身著漢式華服,著深衣,穿袍服,戴方帽,綰發(fā)髻,交領右衽,褒衣廣袖,演繹秦漢文化;四年級孩子用舞蹈展現盛世牡丹、柔美絲綢,誦唱唐詩,介紹精美瓷器,展示著雍容渾厚的盛唐氣象;五年級孩子帶領大家欣賞《清明上河圖》,用武術表演再現金戈鐵馬的兩宋風云;六年級孩子的四大名著方陣還原名著的經典片段,近現代方陣著民國服裝、唱《義勇軍進行曲》,用鏗鏘的步伐、昂揚的姿態(tài)訴說著中華民族昂揚的斗志。孩子們的創(chuàng)意迭出令我大為驚嘆。
最難忘的是每年一度的“創(chuàng)客公司”年度總結會,孩子們會交流自己在崗位上的認識、實踐、收獲、思考……孩子們的交流經常讓我大為意外:他們會策劃,會溝通,會協(xié)調,會發(fā)現問題,會研究問題,會解決問題……我深切地感到,小學教育就是孩子走向未來、走向世界的大門。我們的“創(chuàng)客公司”就是引導孩子們一次又一次叩開這扇門,一次又一次發(fā)現世界的精彩,一次又一次看到自己巨大的能量。
閱讀推廣人
我的童年是伴隨著閱讀而成長的。因為父親愛閱讀,我們家最寶貴的財富就是書,小說、散文、詩歌……伴隨著我的成長。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農村沒有電視機,也沒有什么娛樂生活。夏天晩上乘涼時,村上的老老少少都會跑到我們家門口,聽父親“說書”。就這樣,書伴隨著我成長,讓我能夠進入師范。由此,我深切地感受到閱讀對一個家庭的影響,對一個孩子生命成長的影響。因此,當校長這么多年來,我一直在做閱讀推廣人,帶領孩子、推動家庭走進書籍的海洋,享受閱讀的樂趣。
在三井實驗小學,我們研究全息閱讀,努力實現“通過閱讀的教育”。我們開發(fā)了閱香識書、閱讀童話、閱育青苗、閱創(chuàng)科技、閱讀旅行、閱品夢想等主題閱讀活動,創(chuàng)設了豐富的校園閱讀生活,引領孩子們從書本閱讀走向生活閱讀。作為“閱讀推廣人”,我最大的成就感就是在學校內外隨時隨地都能看到孩子閱讀的身影,花壇邊,長廊下,車站里……真正實現了從學校閱讀走向社會閱讀。孩子們的閱讀也帶動了家庭的閱讀,親子共讀一本書、跟著書本去旅行、共建家庭小書房……已經成了孩子們家庭生活的常態(tài)。閱讀讓每一個孩子都能看到一個不同的、更美好的自己,他們尋找到了書中的“我”,也寫就了屬于“我”的書。
家庭教育指導師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學校教育人,我真切地感受到家庭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是如此之巨大。如何讓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哺育孩子成長?我參加了常州市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并在學校開設了家長大學,努力傳遞正確的家庭教育觀。
每年開學初,學校都組織一次五斤廢紙換一本家校聯系本的環(huán)保教育活動?;顒又?,有的家長的做法讓人點贊,如讓孩子自己帶來廢紙、事先稱重必須確保有五斤……但也有家長的做法讓人擔憂,如:有的父母包辦替代,孩子沒有拿到本子哭鼻子;有的爺爺奶奶怕孩子吃虧,不排隊直接搶兩本;有的家長偷工減料,只帶少許廢紙且告訴孩子無所謂;更有家長放任不管,孩子沒有廢紙,只好帶一包未使用過的打印紙……小廢紙,大教育?,F在的孩子,就是未來的社會。活動后,我給家長寫了一封信,告訴家長真正的家庭教育是藏在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中的——廢紙換本子中的種種現象,折射的是每一個家庭不同的教育理念;告訴家長教育就是讓孩子學會做人,需要關注細節(jié),注重育人,讓教育真正的發(fā)生……在家?;又?,環(huán)保教育、自理教育、誠信教育、社會交往教育等就此發(fā)生,學校和家庭攜起手來,理念統(tǒng)一,步調一致,真正結為教育的同盟,讓真正的教育發(fā)生在日常生活細節(jié)中。
(徐燕娟,常州市新北區(qū)三井實驗小學校長,213000)
責任編輯:楊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