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詩秀
1906—1920 年,廣東省新寧縣(今臺山縣)至新會縣間曾修筑一條鐵路——新寧鐵路。盡管它全長僅有一百四十五公里,只存在三十多年就被毀棄了,但它卻是舊中國由民族資產(chǎn)階級修筑、經(jīng)營的僅有的三條鐵路之一。它的創(chuàng)辦人和總工程師,就是美國歸僑陳宜禧先生。
一
陳宜禧,字暢庭,1844年出生于新寧縣一個農(nóng)民家庭。他少時家貧,當過牧童,也做過沿街叫賣的小販。新寧縣是著名僑鄉(xiāng),晚清時期當?shù)貏诳嗳嗣襁h涉重洋,到海外謀生者甚多。陳宜禧隨著這股向海外移民的浪潮,來到了當時稱為“金山”的美國,那時,他只有十五歲。
開始,陳宜禧在一個火車站當清潔工,后由人介紹,轉(zhuǎn)到一個鐵路工程師的家里當傭工。因為他忠厚老實,勤奮好學(xué),頗得工程師夫婦的賞識。當時適值美國修筑中太平洋鐵路,陳宜禧當上了筑路工人。好心的工程師指點他學(xué)習(xí)修筑鐵路的工程技術(shù),工程師的妻子則教他學(xué)習(xí)英文,陳宜禧邊干邊學(xué),在實踐中掌握了許多修筑鐵路的知識和技能。由于那位工程師的推薦,幾年之后他當上了該鐵路局的管工,不久,又成了工程師的助手。中太平洋鐵路完工后,陳宜禧在實踐中已積累了豐富的筑路經(jīng)驗,經(jīng)濟上也稍有積蓄,就在西雅圖定居下來,與叔父陳程學(xué)合開了“廣德”、“萬昌”兩間雜貨店。
1883年前后,美國掀起了一股排華惡潮,許多華僑受到迫害,陳宜禧忿然不平,直接向鐵路公司和美國政府申訴,并打電報給李鴻章,要求他向美國交涉。經(jīng)過多方據(jù)理力爭,美國政府終于同意為無辜受害的華僑發(fā)放撫恤金和賠償損失費。事后,華僑公議付給陳宜禧數(shù)千美元的訴訟費,但他分文未取,都分給了死難華僑的親屬。陳宜禧在西雅圖期間,還發(fā)動華僑捐款對遭受火災(zāi)的同胞進行救濟,并與趁火打劫,欺凌華僑的惡勢力進行斗爭。陳宜禧急公好義的行為,受到美國華僑的廣泛贊揚和欽敬。
二
陳宜禧在美國做工經(jīng)商,生活了幾十年,逐步認識到華僑想要不受欺侮,首先祖國必須繁榮強盛,遂萌發(fā)了實業(yè)救國、富國利鄉(xiāng)的思想。
1904年8月,年已六十的陳宜禧回到了闊別四十余載的祖國。他原本想投資經(jīng)營紡織業(yè),但當時正值全國收回路權(quán)的斗爭方興未艾,陳宜禧便改變初衷,投身自辦鐵路的斗爭,倡議在家鄉(xiāng)修筑鐵路。
陳宜禧對中國路權(quán)多操洋人之手,利權(quán)外溢,很為憤然,引以為恥。他曾說:“洋人說我們愚蠢,不懂筑路,我就不肯承認,待我筑條路給他們看看!”
陳宜禧回到家鄉(xiāng)后便不辭辛勞,爬山涉水,為選定線路親自到各地勘測、調(diào)查。他又邀集一些地方紳商就修筑新寧鐵路進行研討,提出“不招洋股,不借洋債”,工程自辦的口號。他的這一愛國倡議得到大家的贊同。他又與到國外考察過鐵路的鄉(xiāng)紳余灼草擬了《籌辦新寧鐵路有限公司草定章程》和《修筑新寧鐵路估工清單》。
1904年9月,陳宜禧帶著修筑新寧鐵路的倡議到香港集股,得到了旅港同胞的廣泛支持。1905年2月,陳宜禧又前往美國,在華僑中開展集股活動。截至1905年年底,新寧鐵路公司在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加拿大、香港,以及臺山等地共集股銀二百七十五萬余元,超出原定計劃四倍多,其中一半以上是由陳宜禧籌集來的。
當陳宜禧在海外風(fēng)塵仆仆集股的時候,新寧縣的縣太爺卻企圖把修筑新寧鐵路的權(quán)力攫為己有。接著,又有一位鄉(xiāng)紳、廣東商務(wù)局提調(diào)余乾耀出來搶奪筑路大權(quán)。陳宜禧集股回國后,聞此焦急萬分。他兩年來奔走呼號,將前功盡棄,而退股罷議,又如何向海外華僑交待?言念及此,陳宜禧不禁潸然淚下。他只好向當時南下考察商務(wù)的商部右丞王清穆提出申訴。經(jīng)過一番調(diào)查,王清穆表示支持陳宜禧,并推薦他為新寧鐵路公司鐵路總理,余灼為鐵路協(xié)理。直至1906年4月商部才最后奏準立案。新寧鐵路從立案申請到最后奏準,前后幾乎耗費了兩年時間。
三
立案難,筑路更難。1906年5月,新寧鐵路開始修筑,到1920年3月完成(臺城至白沙線),整個工程共分三期,先后歷時十四年。
工程一開始,就受到了地方封建宗族勢力和迷信思想的種種阻撓和破壞。新昌地主以“有礙祠墓”為借口,企圖敲詐巨款,陳不得不將首段工程舍去。當陳帶領(lǐng)工人測量好線路準備動工時,卻發(fā)現(xiàn)路上在一夜之間筑起了高墻;還有的人說鐵路侵占田地,有礙風(fēng)水,以高抬地價相脅迫;甚至有人用茶煲裝尿擲擊筑路工人以“祛邪避晦”。陳宜禧只得一一耐心說服,妥善處理。
在施工中,如何使鐵路渡過牛灣河是陳宜禧碰到的較大的技術(shù)難題。牛灣河雖寬僅百余米,但河水很深,陳宜禧又缺乏筑墩架橋的經(jīng)驗。有人建議招請洋人承建渡橋,但陳宜禧不甘心服輸,最后決定建造輪渡載運火車過河。他自行設(shè)計,在香港定制了一艘長三百五十英尺的渡船,上鋪三條軌道,一次可運載十五輛車卡,用鐵纜絞進。這樣雖然解決了火車渡河的問題,但徒添費用,為以后新寧鐵路的經(jīng)營伏下了隱患。
在鐵路修筑過程中,陳宜禧不顧年邁,事必躬親,和工人們一起勞作。他的行動給員工們以很好的影響,使工程進展較快。
1909年3月21日,新寧鐵路第一期工程完工,順利通車。工程質(zhì)量完全令人滿意。
英國人珀西·肯德在1907年出版的《中國鐵路發(fā)展史》一書中曾斷言:中國人現(xiàn)要自集資金,并由中國工程師監(jiān)造鐵路未免為時過早;讓中國人的公司取代外國公司修造中國鐵路,還得“花上五十年功夫”。僅在兩年之后,由詹天佑主持的京張鐵路和由陳宜禧主持的新寧鐵路幾乎同時建成,它們南北呼應(yīng),在中國人自力修筑鐵路的歷史上率先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四
在修建第二、三期工程時,新寧鐵路公司出現(xiàn)了資金嚴重短缺的危機。為了增加經(jīng)濟效益,陳宜禧想將新寧鐵路與佛山相接,卻遭到粵漢鐵路公司的反對,當局也不支持,陳宜禧只好上書陳情,才算獲準通至江門。但仍未擺脫窘?jīng)r,一直在經(jīng)濟拮據(jù)中掙扎。
盡管困難重重,1920年3月,陳宜禧主持的新寧鐵路還是全部竣工了。鐵路全長一百四十五公里,共有車站四十六個,橋梁二百一十五座,涵洞二百三十六個。工程質(zhì)量上乘。這條鐵路的通車,使當?shù)亟煌ū憷?,?jīng)濟面目大為改觀。過去新寧華僑取道江門回鄉(xiāng)或出國,需步行或乘轎三五天,路上還常有被土匪劫掠的危險;現(xiàn)在當天可達,十分方便。
陳宜禧這一造福桑梓的義舉,得到家鄉(xiāng)人民的贊譽,還被編進當?shù)匦W(xué)教材,以教育后人。1920年6月,新寧鐵路公司董事局的股東們特地在臺山城車站附近立了一尊陳宜禧的銅像,以資紀念。
五
新寧鐵路全線通車時,陳宜禧已經(jīng)七十六歲,仍雄心不已地籌劃修筑白沙至陽江、斗山至銅鼓這兩條鐵路。他的計劃曾得到孫中山的嘉許和支持,被委任為籌辦銅鼓商埠專員,但后來這項計劃卻因為陳宜禧被迫離職而成泡影。
新寧鐵路全線通車一、二年后,經(jīng)營、管理上的諸多弊病,愈來愈暴露出來。加上地方軍閥勢力的巧取豪奪,土匪強盜的明搶暗偷,都使新寧鐵路公司左支右絀,債臺高筑。到1925年至1926年間,公司債款已達一百四十多萬元。為了使新寧鐵路能維持運轉(zhuǎn),陳宜禧傾盡心力。1922年,他把在美國已經(jīng)營多年的“廣德”雜貨店頂給別人,款項交公司救急;1925年,他又把在美國西雅圖的一幢樓房、沙坦市的五間店鋪變賣,得款六萬元全部交給公司周轉(zhuǎn)??墒潜囆?,遠遠解決不了公司的困難。
這時,公司內(nèi)部也出現(xiàn)了矛盾和傾軋。1927年4月20日,董事局被廣東省政府的一些政客強行接管,陳宜禧迫不得已離開了凝聚他后半生心血的新寧鐵路公司,返回老家避居。他含淚對人說道:“鐵路是我修筑的,他們不應(yīng)趕走我。他們帶兵來強搶,官就是賊?!蹦切┱蛡?nèi)圆环潘蓪﹃愐遂钠群?,四處散布流言,誣稱陳宜禧“侵吞公款,徇私舞弊”。陳宜禧眼見新寧鐵路前途叵測,自己的聲譽又遭人謗垢,心情郁悶,最后被逼成瘋。
當時官方曾派人查核新寧鐵路公司的帳目,發(fā)現(xiàn)陳宜禧自創(chuàng)辦新寧路以來,連歷次購買器材時洋行付給他個人的回傭都悉數(shù)上交公司,又有何貪污可言!
1930年,陳宜禧銜恨棄世,身后遺產(chǎn)僅有農(nóng)村住房三間,土地二十余畝。當時有人寫的一副挽聯(lián)至今仍在流傳:“遺憾彌深,銅鼓商場猶未辟;偉人已逝,陽江支路竟誰成?”
新寧鐵路公司被接管后,每況愈下。日寇南侵,鐵路迭遭轟炸;1939年又奉命拆毀;到1945年,僅剩下殘缺斷續(xù)的路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