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像寧蒗河一樣自然流淌(外一篇)

      2019-12-17 17:30:25阿卓務(wù)林
      壹讀 2019年9期
      關(guān)鍵詞:寧蒗彝人彝族

      ◆阿卓務(wù)林

      你說你不會拼讀寧蒗的蒗

      這并不奇怪,與你的閱歷和學(xué)識

      也無關(guān)聯(lián)。它僅僅說明

      你從未到過此地。翻開《現(xiàn)代漢語詞典》

      寧蒗的蒗的確形單影只,孤寡落寞

      它雖然與‘浪’同音,但一點也不浪漫

      一點也不多情。它僅僅和‘寧’字

      組合成一個彝族自治縣

      但對我而言,這個字就是巢

      就是家,就是土豆,就是燕麥

      就是給我生命的母親,就是祖國

      此刻,我就在這個字所覆蓋的土地上

      談情,說愛,娶妻,生子,做夢

      這是我發(fā)表在2007年12月《詩刊》“青春詩會”專號上的一首叫《寧蒗的蒗》的詩。《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蒗”字的解釋,確實只有一條:“寧蒗,彝族自治縣,在云南?!?/p>

      我是土生土長的寧蒗人。我熟悉寧蒗,就像熟悉自己的履歷。寧蒗位于滇西北高原川滇交界處,1956年9月20日成立彝族自治縣。寧蒗的縣情特點,可以概括為五個字:“山、少、偏、窮、特”?!吧健保褪巧絽^(qū)面積大,平均海拔3000 米以上,屬典型的高寒冷涼山區(qū)。“少”,就是少數(shù)民族眾多,境內(nèi)生活著彝、摩梭、普米、傈僳等12 種世居民族?!捌?,就是區(qū)位偏僻,交通閉塞,離市府麗江古城120 多公里,離省會昆明500多公里?!案F”,就是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1986年被國務(wù)院列為首批治理的特困縣,2001年被國務(wù)院確定為全國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特”,就是社會發(fā)展背景特殊,是一個由上世紀(jì)50年代初原始共耕制、奴隸制、封建領(lǐng)主制等多種社會形態(tài)并存的區(qū)域,“一步跨千年”,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特殊縣份?!拜酢弊值墓缕Вc它所覆蓋的這片土地的偏遠(yuǎn),巧若造化。

      寧蒗是生我養(yǎng)我的故鄉(xiāng)。我熱愛寧蒗,就像熱愛自己的母親。從寧蒗縣城東側(cè)流過的那條叫寧蒗河的河流,自二十多年前參加工作以來,我已不知在它的兩岸留下過多少無足輕重的腳印?;蛘咚伎既松?,或者忘記憂傷,晚飯后,我常常帶著家人到河岸散散步、發(fā)發(fā)呆。河流,確實可以讓疲憊的心靈安靜下來。幾乎一年四季,這條河都是溫和的。它沒有大吵大鬧,也從不無病呻吟;它沒有矯揉造作,也從不故弄玄虛。順著河岸走走神,常常有股和它一起流淌的沖動。

      對于河流,我的先輩們向來是懷有敬畏之心的,也許是涼山彝族創(chuàng)世史詩《勒俄特依》極力蠱惑的緣故?!独斩硖匾馈愤@樣告訴我們:“雪山子孫十二支,無血的六支:黑頭草、柏楊、紅豆杉、水筋草、鐵燈草、藤蔓;有血的六支:蛙、蛇、鷹、熊、猴、人?!蔽业南容厒儓孕湃祟愂菑难┲小暮永锓毖芏鴣?,他們至今稱呼人類為“佤蔥”,直譯便是“雪人”的意思。

      我的先輩們個個能歌善舞,他們都是天生的詩人,他們都是山歌王。他們一直堅信“萬物有靈”,堅信真理往往是樸素的、自然而然的。他們把一切動物和植物,都視作自己的兄弟姐妹,當(dāng)成可以與之對話的生命。多年前,他們一直對夢境、幻覺、影子、回聲、疾病等現(xiàn)象的變化深信不疑,總覺得那是神靈通過這些物像,在向自己召喚或言說。他們把這些自然力當(dāng)成神,試圖通過祈禱祭祀等活動,去勸導(dǎo)和影響它們,讓它們護(hù)佑自己和親人,并由此改變命運。這種敬畏山水、珍愛生命的思想,雖屬言傳身教,但在我心里早已根深蒂固。

      談到先輩,談到族人,我想我是應(yīng)該介紹一下他們的生活方式的。彝族是個大坨吃肉、大碗喝酒的民族。在彝人的高山上,除了土豆、苦蕎、燕麥和圓根蘿卜,你無法種出花枝招展的食材來。我曾經(jīng)寫過一首叫《耐寒的洋芋》的詩,它確實是我們彝人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在云南的高山上/彝人像洋芋一樣耐寒/洋芋像彝人一樣普及/人們談到彝人的時候/往往扯上洋芋的話題/人們提到洋芋的時候/也忘不了山上的彝人/人們習(xí)慣在洋芋和彝人之間/畫上手足一樣通感的等號//有一回我的一位前輩/去了一趟歐洲/回來后他驕傲地告訴我們/歐洲也有多子多福的洋芋/我們一下子自豪了起來/好像是心頭的那匹狼/終于跑出了視野”。

      在彝人的飲食習(xí)慣中,值得介紹的有坨坨肉、蕎粑粑和凍肉。坨坨肉嘛,就是把牛羊或豬雞等肉,剁成拳頭大小的大塊燉煮,半生不熟時添加點干酸菜,味道既鮮又香,十分可口。因肉塊成坨,且用手托著吃,故名“坨坨肉”。蕎粑粑呢,可煮,可烤制,據(jù)說是上等的保健品。而凍肉,則用豬腳煮熬后,添加作料,冷凍而成,歷來被視為拜年或待客的上品。此外,彝人以酒為貴,婚喪嫁娶、逢年過節(jié)、設(shè)宴待客、調(diào)解糾紛、驅(qū)鬼求神等等,都離不開酒,民間有“漢人茶貴,彝人酒貴”之說。彝人喝酒,一般是先把酒倒進(jìn)小碗,大家依次輪流喝,這種喝酒方式被稱為“轉(zhuǎn)轉(zhuǎn)酒”。不過現(xiàn)在無論是在哪個地方,都時興“干杯”了。

      彝人的婚戀奇特而有趣,有媒人說親、喝酒定親、新娘挨餓、通宵哭嫁、迎親潑水、搶背新娘等傳統(tǒng)婚俗,部分地區(qū)部分彝人至今實行姑舅表優(yōu)先婚、父母包辦婚等制度。說來,過去的彝人是不談戀愛、不說愛情的,“云南十八怪”之“背著娃娃談戀愛”,說的應(yīng)該就是彝人。彝人有“猴子靠樹林,彝人靠家支”的說法,家譜在彝人社會生活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彝族家譜系父子連名記,大多靠口傳心授,對于記錄成冊的家譜,往往視若經(jīng)書。如果有誰把家譜稱之為彝人的“身份證”,那是一點也不為過的。

      彝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數(shù)“火把節(jié)”和“彝族年”最為隆重。“火把節(jié)”于每年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一般要過三天三夜?!耙妥迥辍币布匆妥宓拇汗?jié),一般于每年農(nóng)歷十月舉行,具體日期擇吉日而定,一般要過五天五夜。彝族的忌諱也很多,比如忌諱夜間在家里吹口哨,忌諱跨越火塘或踩踏鍋莊石,忌諱觸摸男子“天菩薩”,忌諱婦女上屋頂,忌食狗、馬、驢、蛙、蛇等肉,等等,還有很多呢。其實,一個民族的性格,往往可以從他們的忌諱窺斑見豹。哦,差點忘了,彝族先民在很久以前,便創(chuàng)制了與漢文同源異流的彝文,使用至今,并一直溫暖著我。

      我深深愛著我的族人,愛著我的先輩,愛著腳下這片充滿生機的大地,也深深愛著這片土地上活著的一切生命,愛著這些生命創(chuàng)造的過往和現(xiàn)在。這片土地收容了我的軀體,我的靈魂,也收容了我的憂傷。我是這片土地上滄桑生命中長歌短吟的一員,我知道他們的快樂和痛苦,知道他們的浪漫和艱辛,也知道他們的富足和隱憂。

      這片土地不僅給了我生命,還給了我感悟內(nèi)心韻律的天賦,給了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她的神光照亮我夢游的幽徑,她的山風(fēng)滋潤我遠(yuǎn)眺的目光。山水間,人海中,火塘邊,炊煙下。母語,履歷,生靈,塵光,俗戀,頓悟。我的詩歌來源于這里每一間會唱歌的土墻屋,來源于這里每一條會跳舞的河流,來源于這里世代相傳的說唱文化和傳統(tǒng)習(xí)俗。

      因為熱愛這片土地,所以歌唱和贊美這片土地。詩歌是神靈附體那一瞬間讓人眼前一亮的那一束光芒,它可以把魂魄照耀得更加明亮;是春暖花開那一片刻穿透巖石的那一股溪水,它可以把心靈洗濯得更加干凈;是種子破土那一剎那含情脈脈的那一片嫩芽,它可以把人性點染得更加美好。詩歌也是生命個體對世界的呼喚和應(yīng)答,是與內(nèi)心深處“另一個自己”的交流和對白。

      所以我試圖把想象的觸角伸進(jìn)歷史深處,用愛激活神話傳說;試圖把現(xiàn)實融進(jìn)心靈,以現(xiàn)代人冷峻的視鏡去轉(zhuǎn)述。試圖從脆弱而頑強的生命個體身上,尋找原始的美,同時對他們的悲壯表達(dá)撫慰;試圖從生生不息的俗世生活中,尋找佛光和胎記,同時對包含真理的事相和細(xì)節(jié),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直以來,我也常常告誡自己,要靜下來,像祖先的祖先,那最原始的父親,最古老的酋長,他的無比慈祥的臉,無比干凈的心,還有比郵票還窄的夢。靜下來,為了那深藏于內(nèi)心,那因忠貞而從不逃遁,因虔誠而從不叛逆,因憐憫而從不狂妄,因仁愛而從不囂張,那最最真實、最最純粹的“另一個自己”。靜下來,像當(dāng)年走在萬格梁子偶遇的孩童,他的沒心沒肺、純潔無瑕。靜下來,叫醒耳朵,讓它去傾聽人世間一切美妙的聲音。靜下來,打開眼睛,讓它去刻錄人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靜下來,以低飛的姿勢,向著遠(yuǎn)方以遠(yuǎn)的山:“這個人/總是對某個不能回答的人/說話!”

      是的,那些優(yōu)秀的寧蒗人,一個個走向了更為遼闊的遠(yuǎn)方。他們是我們的驕傲,也是我的榜樣。但我會一直站在寧蒗,和我那些以苦為樂、把酒當(dāng)歌的族人一起喜怒哀樂,一起一日兩餐,并代替他們說出快樂和痛苦。因為是他們的善良在感染我向善,是他們的美好在引領(lǐng)我贊美。而我也將順應(yīng)內(nèi)心的召喚,聽從太陽的指引,像寧蒗河一樣自然流淌,像涼山云雀一樣忘情歌唱,用蘸染夜色的筆,記錄彝人的生活變遷和心靈悸動。因為除此之外,我好像再無更好的、善待自己的生活方式了,再無更好的、感恩先輩的報答途徑了。

      每一首詩它都純屬天意——關(guān)于我的詩集《飛越群山的翅膀》

      一、說說寫詩

      世上美事多,美好事甚少。竊以為,上半生最美好的一件事,便是寫詩。詩歌之美,無與倫比,沒有再比“詩人”這個稱謂更悅耳、更美妙、更神圣的詞了。

      1984年9月,上學(xué),從此與高深莫測的漢語結(jié)下不解之緣。漢語真是玄妙,它比舌尖還靈活,怎么說都合宜,只要你會說。一個意思可以有無數(shù)種表達(dá),神奇。

      1992年春天,一個感冒突然收走父親苦難的一生。從此,一種莫名的孤獨感如影隨形,至今無法擺脫,這或許是我寫詩的源頭。

      1993年9月,考入云南省水利水電學(xué)校。語文老師趙景先生喜歡講解一些名著和佳作,深深被吸引。課余時間著實無聊,只好經(jīng)常到學(xué)校圖書館打發(fā)時間,如饑似渴地讀各種各樣的書。一次偶然機緣,在學(xué)校門口書攤上淘得《吉狄馬加詩選》,詩歌原來可以這樣寫,深深被震撼。這部詩集的封面也特別精致,系彝族畢摩神圖,至今縈繞腦海。它是我讀過的書中最美的書之一。

      1995年,開始涂鴉,并走上了一條視詩歌為生命的道路。1997年9月,參加工作,斷斷續(xù)續(xù)寫下所見所聞所憶,所思所想所悟。1998年,《涼山文學(xué)》發(fā)表處女作《我的父親》,至今已有21年。

      詩歌,是我摩挲傷口的避風(fēng)港,也是我踽踽獨行的指路經(jīng)。聽風(fēng)流,聽人流,觀花開,觀云開,悠然自得,不亦樂乎。常常,我也會作一次次洄游,向童年,向故鄉(xiāng),言妙不可言,等閑視之。

      20 多年了,至今筆耕不輟,是因為真的喜歡漢語,喜歡詩歌。一直有個愿望,就是把自己最喜歡的作品集結(jié)出版,有個小結(jié)。幸運的是,詩集《飛越群山的翅膀》前幾日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卻了一樁心愿。詩集《飛越群山的翅膀》,既有舊作,也有新篇,是我20 余年詩歌創(chuàng)作的精華,半生的收獲。它基本涵蓋了我的三個創(chuàng)作視域。

      我曾出版過兩部詩集,《耳朵里的天堂》和《涼山雪》,都很粗糙,耿耿窩火?!抖淅锏奶焯谩罚龅么掖?,甚至來不及校對,很遺憾。《涼山雪》,編排像是內(nèi)部出版物,不忍睹。它們遮蔽了語詞閃熠的尾翼,遮蔽了意旨翻飛的翅膀。也好,不罷休,寫下去。某種層面而言,《飛越群山的翅膀》,是我第一部可以謂之曰詩集的詩集。

      二、說說故鄉(xiāng)

      我于1976年出生在川滇交界處一個叫大觀坪的彝家山寨,生月大概在蕎麥飄香的秋收時節(jié),生日被父母遺忘。生在寧蒗,其實很幸運。身為彝人,心懷感恩。

      我的寧蒗地處滇西北高原橫斷山脈中段,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我的寧蒗風(fēng)景迷人,密不透風(fēng)的萬格梁子,藍(lán)得沒有雜質(zhì)的瀘沽湖水,鬼斧神工石佛山,天宮瑤池青龍海……我的寧蒗民族風(fēng)情獨特而濃郁,彝族十月太陽歷、畢摩文化,摩梭人母系大家庭、“阿夏”婚姻習(xí)俗、達(dá)巴文化,普米族韓規(guī)文化,傈僳族尼扒文化……

      我的寧蒗太為蒼涼了,蒼涼得富有詩意,就連它的名字,也叫小涼山。我那些早不見晚見、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同胞,太為源遠(yuǎn)了,源遠(yuǎn)得讓人心疼,就連他們的對話,也用諺語和格言。哪怕是一匹馬、一頭牛、一只綿羊、一條獵狗,都有無數(shù)關(guān)于它們的神話傳說。哪怕是村莊的一只公雞、山坡上被風(fēng)吹歪了的一棵老樹、節(jié)日里照亮夜空的一枝火把,都有美好的弦外之音。歡樂的節(jié)日、憂傷的葬禮,身上穿的衣服、生活用的工具,都有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男人盤在頭頂?shù)奶炱兴_、女人刺在手臂的梅花紋,為頸項鼓勁的領(lǐng)牌、為耳朵提神的珠璣,都在給人以詩性的召喚。

      我的寧蒗啊,盡管它是那么蒼涼,但它的山,有山的雄偉;它的水,有水的靈秀;它的天空,也有天空的質(zhì)感。說耳濡目染也好,說境域熏陶也罷,所有這些,都是我日常生活和見聞的一部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我比別人收獲更多的寧靜,擁有更多的祥和,就算僅僅以一名翻譯者的身份去詮釋,也足以花費我一生的時間。

      三、說說彝人

      我的民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無論婚喪嫁娶,迎來送往,或是祭祀慶典,無論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或是愛恨情仇,他們都會創(chuàng)作發(fā)自肺腑的歌舞,以表達(dá)自己的記憶和情感。我是他們當(dāng)中的一員,我知道他們的心思和想法,知道他們的快樂和痛苦,知道他們翻江倒海的內(nèi)心,知道他們深藏苦汁的靈魂。

      我的民族也是個害羞的民族。他們不善于傾訴,不善于與人對話或辯解,他們喜歡默默地與內(nèi)心深處的“另一個自己”,展開誠摯的暢談和交流。這與他們的生存環(huán)境有關(guān),或與他們的集體記憶有關(guān),無從而知,也無法明了。他們從不怨天尤人,也從不憤世嫉俗,他們樂于助人并以此為榮,廣施善行并以此為耀。他們疼愛腳下的每一寸土地,憐憫身邊的每一個物種,善待山上的每一塊巖石,認(rèn)為“萬物有靈,不得莫名傷害?!睆倪@片土地上,我學(xué)會了一種叫做愛的東西。

      父輩們一直認(rèn)為,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都住著一個與自己同呼吸、共命運的精靈。他們常常告誡我:“不要驚嚇吉耳,不要鞭撻吉耳,不要辱蔑吉耳?!?“吉耳”是彝語,意譯就是“靈魂”“另一個自己”的意思。他們說一旦“吉耳”失魄,便會慌不擇路,迅即消失,待你策馬追悔,已是無力回天。老人們還說,靈魂一旦逝去,肉體的呼吸也將隨之停止,生命之河就會隨之凝凍。我知道老人們的這些說法全屬迷信,不足為憑。但不可否認(rèn)的是,它們曾是我從小接受并深信不疑的一部分,已經(jīng)在我記憶中留下了無法拭去的印痕。

      四、說說思想

      在這個世上,我們應(yīng)該承認(rèn),大多數(shù)人是有詩心感受力的,他們有自己的主見,有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詩人與他們的區(qū)別,僅僅是能夠?qū)懗鰜矶选?/p>

      顯然,語言是意思表達(dá)最重要的途徑。對于寫詩人而言,語言就是獵人的馬刀,戰(zhàn)士的槍彈,是飛禽的翅膀,走獸的眼睛。如果對寫詩人需要提一個關(guān)于語言方面的要求,我想,是可以用“精確”這個詞來約束的。離開了精確,意象就會變質(zhì),指向就會紊亂,思想就會歪曲。

      思想,當(dāng)然也包括靈感,在大腦一閃而過乃至成型之后,重要的或許不再是思想是否恢弘,觀點是否新穎,重要的是意思表達(dá)是否精確。當(dāng)然了,一語雙關(guān)、寓意深刻、余味無窮等等,與語言精確與否,則是兩碼子事。

      難的是,語言有時確實無法承載我們內(nèi)心所有的情感、思維和秘密,我們永遠(yuǎn)也無法把內(nèi)心波動毫無保留、沒有差錯地表達(dá)出來。包括神靈附體后的想象,包括閉目冥思后的頓悟,我們能否精確地予以表達(dá)、傾訴,的確是個大問題。

      我們也應(yīng)該承認(rèn),相同的原始材料,經(jīng)過不同工匠的“雕刻”之后,生產(chǎn)出來的“作品”定然也會迥然不同,甚至有天壤之別。技巧的至關(guān)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容質(zhì)疑。

      技巧無疑是為了表達(dá)某種思想,借助語言這個工具橫沖直撞的一種手藝。但詩歌不僅僅是到技巧為止,技巧也絕對不可能是詩歌的目的,它僅僅是到達(dá)“彼岸”的手段。對于寫詩人而言,技巧就是獵人的揮舞,戰(zhàn)士的沖鋒,是飛禽的振動,走獸的凝視。我也愿意把技巧比作是串聯(lián)語言之珠的絲線,它能讓散落的珠璣組合成迷人的圖案,散發(fā)出奪目耀眼的光彩。

      如果從形式上拷問,或許我們還可以這樣說,詩歌的形式大多是由內(nèi)容決定的。當(dāng)一件作品在大腦成型之后,它的大致輪廓無疑也是相應(yīng)地一同成型了的。如果用拔高一點的說法,那就是:每一首詩,它都純屬天意。只要是能夠感動人的方式,它必然也是適宜的、恰當(dāng)?shù)姆绞健.?dāng)然了,除了感動人,如果還能感染人、感化人,則是真的好詩。重要的不是方式,重要的是思想。

      五、說說詩歌

      眼里所見、耳畔所聞,腦海所憶、心中所思,都是詩歌的源頭。對我而言,有幾個詞顯得特別重要,其中第一個詞是“看見”。我指的“看見”,它是廣義的,包括眼睛所見、心靈所見、夢幻所見、記憶所見。那些被我以不同形式,從不同途徑看見,并感動我的意象和情節(jié),我向來視若貴賓,馬上迎進(jìn)家門,與之留影并留存下來。寫實手法僅僅是意思表達(dá)的一種手段,其實我更傾心于對心靈所見的捕捉。

      第二個詞是“感悟”。通過耳聞、手摸、身受得來的體驗,會在不經(jīng)意間給我以溫暖,對它們我也絲毫不敢怠慢,趕緊走上前去與之熱烈擁抱,唯恐轉(zhuǎn)瞬即逝。待我轉(zhuǎn)身,它們往往也會給我以新的啟迪,如果言之“善有善報”,我想也是精當(dāng)?shù)摹?/p>

      第三個詞是“天意”。我的心越寧靜,我就越能感受到它翅膀的抖動。有的時候,我似乎都觸摸到了它那柔軟的羽毛,聽到了它微微的鼻息。藝術(shù)的至高境界,向來就是自然而然,返璞歸真。

      當(dāng)然了,寫一首詩,我們肯定很少考慮詩歌以外的因素。詩作寫出來以后,我也很少按照某個體系進(jìn)行相應(yīng)的歸類。很簡單,什么東西迷住了我,我就贊美什么;什么事件感動了我,我就抒寫什么。至于創(chuàng)作理念和追求,則是另一回事。如果非要形容,那么我愿意把自己比喻成一只翻飛在小涼山的小鳥,虔誠地用憂傷的眼睛閱讀靜謐而滾燙、蒼茫而生機的大地。

      六、說說使命

      詩歌在我的生活中占據(jù)怎樣的分量,我想可以這樣說:我寫詩,是因為悶在心里、不便說出的話,寫出來,既不傷人,也拯救了自己;我寫詩,是因為我的這個嗜好,猶如蜜蜂偏愛鮮花、太陽眷念東山,與生俱來,老也改不了。寫詩,是我拯救內(nèi)心之苦的一條有效途徑,就如有的人喜歡運動,有的人喜歡旅游,平常,自然,純屬愛好。我不會把詩歌當(dāng)作一份職業(yè)來經(jīng)營,寫詩從來也不曾是一種謀生的手段。但詩歌早已演化為我命中注定的宗教,寫詩早已變成我習(xí)以為常的風(fēng)俗,這是我能夠沉潛下來的原因。

      記得詩人孫文濤這樣說過:“詩歌來源于一種空氣、水分和土壤,它的命運也取決于這個特定的環(huán)境。”竊以為,無病呻吟,就是踐踏情感;故弄玄虛,就是浪費時間;矯揉造作,就是欺騙自己;閉門造車,就是摧殘生命。

      那么,我要寫什么樣的詩歌呢?我想我應(yīng)該聽從內(nèi)心的召喚。因為我無法漠視自己內(nèi)心的呼喚和吶喊,它們或低沉,或高亢,或激昂,或溫順,或漫不經(jīng)心,或來勢兇猛地?fù)舸蛑傲硪粋€自己”。

      我也無法漠視每一個生命的悲歡離合與喜怒哀樂,無法漠視每一個物種的轉(zhuǎn)瞬即逝與渺小無助。聆聽他們的心聲,觸摸他們的體溫,凝視他們的舉止,感受他們的呼吸,把生活中聽到的精彩語言記錄下來,把夢想中一閃而過的出格意境敘述出來,把經(jīng)歷的“旅程”真實地攝制下來,把體會的情感真實地播放出來,把滄桑彝人的快樂與痛苦形象地“翻譯”出來,以無比沉靜的心態(tài)應(yīng)對風(fēng)云雷電和時世變遷,這或許也是善待生活、敬畏生命的方式之一。這是我的責(zé)任,其實也是很多邊地人的責(zé)任。

      七、說說時間

      誰說這只是美景?此刻一陣風(fēng)輕輕拂過此棵樹,下一刻,如果另一陣同樣輕微的風(fēng)輕輕拂過此棵樹,樹的心情會不會同樣愉悅,或哀傷。此刻一朵云徐徐滑過此片巖,下一刻,如果另一朵同樣徐緩的云徐徐滑過此片巖,巖的臉色會不會同樣輝煌,或黯淡。萬物有靈,萬物皆有生命,只不過形態(tài)萬千、心態(tài)萬千罷了。

      誰說這只是人世?此刻一個人讓你感激不盡,或仇恨至極,如果我們將心比心,這個人在彼人的眼里,也許沒你想象的那么善,或那么惡。換言之,這個人壓根就沒那么善,或那么惡。每一個人,都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總有你觸摸不到的秘密。你所感觸的,只不過是你自己的內(nèi)心。

      誰說這只是生活?此刻一件事讓你欣喜萬分,或悲痛欲絕,如果我們冷靜下來,這件事在彼時的心境,也許沒你想象的那么好,或那么糟。換言之,這件事原本就沒那么好,或那么糟。每一件事,都像一場霧,總有你看不見的謎。你所看見的,只不過是事件簡單的經(jīng)過和結(jié)果。

      誰說這只是歷史?如果一個物種瀕臨滅絕,生生不息只不過是一句夢的囈語。如果一種文字行將消亡,浩繁經(jīng)書只不過是一堆紙的碎片。

      幸好有的人有思想,有的人有良知,在這個世上。幸好,有的人既有思想,又有良知,還有一顆憐憫之心,在這個世上。

      時間碎片借此留存千古。

      八、說說沖動

      上半生,我貌似只寫了一部詩集,就是《飛越群山的翅膀》。說到底,出版詩集《飛越群山的翅膀》的初衷,也是基于此。我關(guān)注吸引我關(guān)注的一切動物和植物,它們都是生命,它們都有靈魂,它們堪稱奇跡。從它們身上望過去,我看見它們身后慈母般無私的山和水。山水有情,山水有愛,山水有菩薩,山水有無盡。這些山水背后的人們,他們神色各異,他們各美其美,他們自成一家。他們的風(fēng)土人情,他們的風(fēng)俗習(xí)慣,他們的滄桑歷史,值得品嚼,值得回味,值得珍惜。他們的酸甜苦辣,他們愛恨情仇,他們的心靈激蕩,讓人感動,讓人感慨,讓人感悟。我常常有為他們抒情立傳的沖動。

      感謝中國作家協(xié)會,詩集《飛越群山的翅膀》幸運地入選了2018年首屆“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xué)之星”叢書,并于2019年6月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至于這部詩集的命數(shù),交由讀者和時間去評說,不過至少有一點我是很欣慰的,詩集里的作品是我半生的精華,是我向小涼山這片土地獻(xiàn)上的誠摯的禮贊,也是我向共和國成立70 周年獻(xiàn)上的誠摯的賀書。我祈愿“它們可以讓小涼山從無數(shù)的山峰中獨立出來,并盡可能地接近蔚藍(lán)的天空”。

      猜你喜歡
      寧蒗彝人彝族
      彝人古鎮(zhèn)
      金沙江文藝(2024年6期)2024-06-27 02:55:19
      麗江寧蒗瀘沽湖
      壹讀(2023年10期)2023-09-27 07:15:14
      麗江市文聯(lián)組織文藝人士赴寧蒗 深入貫徹學(xué)習(xí)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壹讀(2022年2期)2022-03-11 00:28:30
      彝族海菜腔
      心聲歌刊(2021年5期)2021-12-21 06:33:36
      張美寅攝影作品
      海峽影藝(2021年1期)2021-05-19 04:02:44
      彝族養(yǎng)蠶人蘇呷色日的致富啟示
      彝族蕎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寧蒗縣總工會:“兩節(jié)”慰問暖人心
      像寧蒗河一樣自然流淌
      詩選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35
      临沂市| 稷山县| 岱山县| 彰武县| 柞水县| 宁陵县| 扎兰屯市| 昭通市| 民权县| 湖南省| 石柱| 漾濞| 莲花县| 宜兰县| 鹿邑县| 天津市| 栖霞市| 临夏市| 萝北县| 沅江市| 夏河县| 杭锦旗| 东乡县| 绥江县| 奉新县| 花垣县| 区。| 营口市| 文山县| 康乐县| 金门县| 东平县| 邹平县| 怀集县| 中山市| 清水河县| 武陟县| 蓬溪县| 华蓥市| 邵阳县| 东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