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宏偉 胡金祥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邁向世界體育強國之夢應屬于中國夢的重要組成范疇。而邁向體育強國就需要有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競技運動員后備人才作支撐,本論文將探究體育強國新視野下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
【關鍵詞】體教結合;新視野;人才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807.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34-015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4.071
“Combin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 Training Model of Athletic Sports Personnel under the New Vision of Sports Power
HE Hong-wei HU Jin-xiang*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571158, China)
【Abstract】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ointed out that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the greatest dream of the Chinese nation since modern times! The dream of becoming a world sports power should belong to the important category of the Chinese dream. However, to become a sports power,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fully developed reserve talents of high-quality competitive athletes. This thesis will explore the training mode of 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s under the new vision of sports power.
【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new vision; Talent training
1 推行“體教結合”,體現(xiàn)教育基本規(guī)律
體育是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人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只有全方位的教育才是順其自然的教育,人們接受的教育就必須是全方位的、完整的教育。例如,如果一味地對運動員進行專業(yè)化訓練而忽視其德育、智育和美育,那么將會導致運動員退役后難以適應社會,就業(yè)困難,可能連自身的專業(yè)運動技術也難以駕馭;同樣,如果一味地重視文化課而忽視體育的話,也會造成人的畸形發(fā)展,造成體弱多病,即使再有學問,也因身體狀況而無力服務社會。由此可以看出,“體教結合”模式體現(xiàn)了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它能夠解決運動員文化教育缺失的問題,這不僅有利于提高運動員的運動技術水平,還有利于培養(yǎng)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從而避免了人才的浪費,為建設小康社會注入了新的動力。
2 “體教結合”競技運動員培養(yǎng)模式在推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
從1987年到現(xiàn)在,雖然“體教結合”在我國取得很大的發(fā)展,也有許多“體教結合”的成功典型案例。但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體教結合”模式還不盡如人意,在許多方面上還存在難以解決的問題和困難。
2.1 學習與訓練矛盾突出現(xiàn)象嚴重
目前,大部分運動員在學習與訓練之間產生矛盾,這是在推行“體教結合”的過程中還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在緊張和繁重的比賽面前,運動員們要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來進行訓練任務,然而文化課的學習對于運動員來說也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的,在就往往運動員們不能很好地掌握訓練時間和學習文化課時間,這樣既耽誤訓練又耽誤學習。從而產生學習與訓練之間產生矛盾,這樣是對運動員身心健康的忽略,造成學生運動員片面發(fā)展,文化素質不能得到提高,社會生存能力很弱,使“體教結合”失去了所要表達的意義。
2.2 競技體育體制不完善
對于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yǎng),美國是走在前沿的,在推行“體教結合”的過程中,中國根據(jù)自己的國情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借鑒美國的模式,教育與體育本來就是含不包含的關系,它們共同依附于同一載體——學校,在學校的大環(huán)境下相互發(fā)展,從而形成體育后備人才試點小學——優(yōu)秀體育后備人才試點中學——高水平運動隊試點大學的”一條龍”業(yè)余訓練體系。長期發(fā)展下去,勢必會給體育事業(yè)帶來全面的振興。
2.3 培養(yǎng)目標存在較大差距
我國的競技體“錦標主義”的思想根深蒂固,第一固然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但不是我們培養(yǎng)的唯一目標,我國想要成為體育強國,不僅僅是靠拿幾塊金牌就能夠實現(xiàn)的,要實現(xiàn)“舉國體制”我們的培養(yǎng)目標是全民體育,但目前看來與我們的培養(yǎng)目標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人們往往只認為“勝者英雄敗者寇”、“只有第一沒有第二”,體育的“金牌取向”嚴重,這與我們的體育培養(yǎng)目標不符,也與體育精神大相徑庭。
3 “體教結合”模式未來發(fā)展對策
3.1 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保障青少年的體育權利和學習權利
青少年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國家人才儲備質量的好壞。在體育方面。對于普通學校而言,要督促學校保證青少年有足夠的自由發(fā)展空間和時間,鼓勵更多的青少年積極參加體育運動,有條件的學校要舉辦業(yè)余訓練和競賽,為青少年的天賦和天性的發(fā)展提供支持,為國家優(yōu)秀運動人才的選拔打好群眾基礎。對于專業(yè)運動體校而言,則要堅持正確的辦學導向,進一步完善政策,保證這類學校學生運動員的學習權,休息權和全面發(fā)展權,避免過度訓練。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恪守“以學生文本”的原則,一切從青少年的利益出發(fā)。
3.2 以“智能”代替“體能”,加強運動員訓練的科技含量
“體教結合”培養(yǎng)體育人才的模式本身就是一個需要極高科技含量的工程,它融合體育和教育為一體,文化教育與專業(yè)訓練兩者在理論上同等重要,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有所側重,但絕非現(xiàn)行體制下的一邊倒的情況。運動員們需要強化體育訓練來出成績固然是不變真理,但我們也不可以忽略體育的教育功能。乘著科技推動個學科發(fā)展的洪流,體育這一學科的學科面貌也日新月異,其學科內涵的覆蓋面也越來越寬泛,科技文化在學科中的分量較之從前變得越來越重要,還要顧及我國現(xiàn)有國情,在中國特色的旗幟下發(fā)展社會主義的“體教結合”,以真正保證運動員的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
3.3 競技運動回歸教育,實現(xiàn)二者目標的統(tǒng)一
競技體育一直是教育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學生必修的課程內容。重點學習競技體育的體校生首先仍是學生,那么其文化課程就能不應被忽視,文化教育始終是一個學生必須接受的教育。而中國的競技體育系統(tǒng)卻從教育體系中剝離出來了。我國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應轉變觀念,統(tǒng)一思想,充分認識競技體育與教育二者間相互依賴、相互推進的關系,把文化教育合理穿插于體校學生的訓練生活之中,這樣不僅緩解了學生高強度訓練帶來的疲乏感,還有助于他們綜合素質的提升。體育具有教育性,在教育的范圍內,體育應該引導人“向善”、引導人“正派”、引導人“正當競爭”,否則教育就失去了信仰的根基。在運動員培養(yǎng)過程中,必須遵循體育和教育兩個規(guī)律,為運動員的全面發(fā)展負責。
4 結束語
路漫漫其修遠兮,“體教結合”競技運動員培養(yǎng)模式在我國的發(fā)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需要面臨的問題還會更多,但“體教結合”模式符合人身心發(fā)展的科學規(guī)律,有著很大的改革前景,是我國向體育強國推進的必由之路。筆者認為,當前體育和教育還處于磨合期,但體育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隨著體教結合的進一步深入,最后將會出現(xiàn)體育真正融入教育,實現(xiàn)教體的結合,怎樣才能推進“體教結合”競技體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映春.基于科學發(fā)展觀的“體教結合”問題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1):15-18.
[2]鄭婕,陳志偉.“體教結合”的內涵解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1):65-68.
[3]馬伊山(導師:張強),吉林省短道速度滑冰后備人才培養(yǎng)現(xiàn)狀調查及分析,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7-05-01.
[4]池建.論競技體育與高等教育的結合[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3):149-151.
[5]唐紅兵.試析我國競技體育與教育結合的理論基礎[J].內江科技,2008(3):13-15.
[6]王茂仕,戴永冠.后奧運時代體教結合新思考[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1(2):110-112.
[7]戴劍.高校二十年“體教結合”問題的多維度審視[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1(4):42-44.
[8]胡金波.超越途徑依賴推動融合發(fā)展——江蘇“教體融合”新思路.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