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
(山西省陽高縣教育科技局,山西 陽高 038100)
處在科技創(chuàng)新驅動、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各種新的教學方法如春日百花,競相開放,如雨后春筍,適時而生。
在此,介紹一種歷史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的教學內容,使學生盡快的掌握歷史知識,筆者將其稱為:歷史快速教學法。
這種教學方法的產生和運用,是時代的需要,形勢的需要,素質教育的需要,是教學改革的必然結果。歷史在發(fā)展,社會在前進,舊的教學方法被逐漸淘汰,新的教學方法不斷產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必須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改革、創(chuàng)新、提高。下面就談一下如何運用歷史快速教學法,進而顯著提升教學效果的過程。
歷史課教學內容多,課時少,充分合理的運用時間,顯得尤為重要。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要恰當安排好時間。每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一定的,導入、提問、授課、練習、測試各占多少時間,應提前有一個合理的安排和設計。
要合理運用時間,還有一個關鍵的前提條件,這就是提前備好課。備好課,就如同建造樓房一樣,如果建筑材料準備不充分,建樓房就是一句空話。因此,計劃的運用好時間,能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在歷史快速教學的過程中,必須緊緊圍繞“快”字這個核心。所謂快,并不是無規(guī)律、無節(jié)奏的快,而是按照一定順序有規(guī)律的快。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就如同司機一樣,必須按照一定的軌道行駛,更應頭腦清醒,緊握方向盤,瞪大眼睛,看清前方路。要快得穩(wěn),快得準,而不亂,快而有節(jié)奏這就要求,師生在課堂上精力要高度集中。授課時,教師要抓住重點,言簡意賅,學生應精力集中,緊跟老師的思路。師生若稍有疏忽,就會脫離教學進程中的軌道,快速教學法就會落空,所以說,運用快速歷史教學法,師生需要精力高度集中。
在歷史快速教學的“軌道”上,師生之間的緊密配合是十分重要的。如果配合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配合不好,其效果就不堪設想了。在師生的配合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教師是傳道授業(yè)者,因此,要啟發(fā)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學生亦應主動與老師配合,做到眼看、耳聽、腦想、手記四者并用,這樣效果一定優(yōu)良。反之,若老師認真講解而學生精力分散,或者學生認真聽講而老師草率講解,則效果必將不佳。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和學習歷史的興趣,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現將歷史快速教學法舉例如下:
任何事物都要按一定規(guī)律發(fā)展,都有一定的順序,歷史教學也有其自身的順序。故此,學習歷史亦應按其順序記憶。例如,要記清中國歷史的朝代可按如下順序記憶:夏商周秋戰(zhàn)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前)清(晚)民國、共和國(新中國)。
在歷史課教學中,有許多時間或數字需要記牢,我們可以采取數字記憶法。例如,解放戰(zhàn)爭中著名的三大戰(zhàn)役,其時間和滅敵人數:遼沈戰(zhàn)役是1948年9月至11月,殲滅敵人47萬,可簡記為遼沈4891147,平津和淮海戰(zhàn)役均可采用此法,這種電話號碼式的記憶,筆者稱之謂數字記憶法。
壓縮記憶法,顧名思義,即將詞語或句子壓成一個字,但采用此法必須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例如,民國時期的四大家族,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果夫,可壓縮記憶為:蔣宋孔陳。民國時期的文學家: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可記憶為:魯郭茅,巴老曹。
綜合記憶法,即將同一時期發(fā)生的同類事件,綜合概括在一起記憶,使其系統(tǒng)化、條理化,如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國民黨制造的五個慘案,可綜合在一起記憶,即:一二一血案,較場口血案,下關慘案,李聞慘案,五二〇血案。
為加深學生的記憶,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可引導學生一面看圖一面讀書,或者將歷史事件、人物、成就等列成表格,然后讀表記憶。這種教學方法,可使其內容更直觀更清晰,便于記憶。
歷史教學的內容,需要記憶的較多。為鞏固所學的知識,可將其教學內容歸納成口訣,然后安排學生熟讀背誦。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何樂而不為呢?如何將歷史教學歸納成口訣呢?可教師歸納,亦可師生共同歸納。例如,我國隋唐時期的科技成就較多,可將其歸納如下:
隋唐科技
隋唐科技真不少,李春建造趙州橋。
雕版印刷《金剛經》,世界首創(chuàng)它最早。
貞觀年間醫(yī)學校,高宗時代《唐本草》,一行測出子午線,醫(yī)學名家孫思邈。
創(chuàng)新,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是科技發(fā)展的動力,是教學改革的必然,為使教育事業(yè)快速發(fā)展,我們要大膽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