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曉 周紅
1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yè)學院 廣東 珠海 519090 2 珠海香洲區(qū)第十六小學 廣東 珠海 519000
澳門的中式傳統(tǒng)祠廟建筑與嶺南地區(qū)一脈相承,深受嶺南建筑風格和民俗文化的影響,澳門共有各類大小的廟宇四十多座,其中普濟禪院是歷史最為悠久的三大古廟之一。普濟禪院原名觀音堂,乃全澳門特別行政區(qū)里面占地面積最為龐大的寺院與最具體量的祠廟。禪院山門南開,北依望廈山,處于昔日古望廈村的東面。因院內小花園的石圓臺上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而知名。
普濟禪院是一座三軸三進六院的建筑布局。其山門和第一進三大主殿的屋頂山脊上的石灣陶塑脊飾,人物繁多,場景宏大,最早歷史有近兩百年之久,可謂是澳門傳統(tǒng)祠廟裝飾一絕,與廣州陳家祠、佛山祖廟的屋脊陶塑裝飾一脈相承。
建筑語言修辭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建筑語言能恰當?shù)谋憩F(xiàn)建筑師所要表達的內容,更好的實現(xiàn)要表達的效果。從修辭符號學的角度來考察普濟禪院的建筑藝術,從布局、裝飾和構件等方面剖析這個澳門最大的古老寺廟的藝術性語言是很有必要的。
修辭手法和實踐借用到建筑的裝飾中,是常見的建筑修辭表達。建筑裝飾是組成整體建筑形態(tài)和建筑空間的一個基本元素。建筑布局和形態(tài)從整體上塑造了建筑的視覺感觀,建筑裝飾則是從細微處非常靈活的展示了建筑傳播的受眾的所看到、聽到、觸到的細節(jié)符號。例如,普濟禪院的山門和第一進大殿的屋脊彩陶,影壁灰塑,供奉神像的雕塑,磚雕,建筑的表皮,屋檐等裝飾都具有修辭的屬性特征。普濟禪院的裝飾修辭手法里最引人注目和有代表性的就是陶塑裝飾修辭。
普濟禪院的陶塑裝飾在澳門的廟宇建筑中可謂是一絕,廣泛的裝飾在普濟禪院的屋頂正脊、墀頭、檐口等部位。在普濟禪院的建筑群中,山門和三座大殿的第一進屋頂正脊都裝飾有壯觀的陶塑。
圖1 普濟禪院的瓦脊彩色陶塑
普濟禪院的山門瓦脊彩色陶塑全長約10米,由廣東石灣名店新怡璋店號在光緒二年制作,采用了均衡軸對稱構圖,自上到下共有三層:其最上層為“二龍戲珠,”兩龍的尾部分別裝飾一只鰲魚陶塑。山門瓦脊脊尾以一對鳳凰收口,中間放一綠色琉璃寶珠;中層為屋脊的裝飾主體,以樓閣門廳為背景,人物神態(tài)生動活潑,衣飾動態(tài)盡皆不同,構圖完整;下層以花鳥造型為基座,以蝙蝠為中心,并配有不同的圖案做裝飾,是澳門最美麗的琉璃陶塑瓦脊。而廟內三座大殿第一進屋頂上的陶塑瓦脊年代更久遠,由著名的吳奇玉店號在嘉慶丁丑歲(1817年)期間制作。 “吳奇玉”店是石灣制陶業(yè)花盆行早期著名的老店號,目前已知嶺南地區(qū),包括澳門普濟禪院和廣州陳氏書院等,有29條陶脊或墻頭脊飾是“吳奇玉”店所制。經常使用“吳奇玉”、“奇玉”、“石灣沙頭街”、“沙頭街”店號。沙頭街就是該店曾經所在的地點。
陶塑脊飾,也被稱為花脊、石灣陶脊、瓦脊公仔。為我國嶺南廣府地區(qū)漢族傳統(tǒng)祠廟建造的一個重要屋頂裝飾表現(xiàn)。屋頂正脊上的陶塑常常為雙面,前后都可以欣賞,內容也多以南粵地區(qū)居民最為喜愛的粵劇中的人物和舞臺場景為主。垂脊則多以花果、蘭草、鳥獸圖案為主,看脊則是單面。這些陶塑石灣瓦脊裝飾以貼塑為主,均為人工匠制。如新怡璋造陶脊,從落款可知是于光緒二年(1876年)建成,甚至早于久負盛名的廣州陳家祠建筑頂部的陶脊(石灣文如壁店于光緒十七年1891年造)。
圖2 普濟禪院的新怡璋和奇華造陶塑
從晚清咸豐以來,嶺南地區(qū)的粵劇興盛,粵劇題材逐漸也成為嶺南地域重要祠堂的裝飾主題。燒造于嘉慶丁丑年的瓦脊,塑造了五十一個身形態(tài)各異的人物形象,共同組成傳統(tǒng)粵劇《漢宮驚魂》的全部。
圖3 普濟禪院的粵劇陶塑
在宗教傳播中,所有的宗教事物、現(xiàn)象,都具有符號性質,都具有影響受眾的預設,都具有修辭特征。[] 嶺南傳統(tǒng)的祠廟建筑屋脊裝飾與古代詩歌的節(jié)奏韻律一樣,都有修辭的屬性。作為融合了各種民俗符號和文化象征的祠廟建筑,其建筑屋脊裝飾也被賦予了修辭的價值取向。
普濟禪院的脊飾布局修辭采用的是典型的軸線(對偶)修辭方式。軸線的力量存在于參與者的思想中,軸線的表現(xiàn)帶有秩序的約束性和權威感。軸線可以嚴格的控制著建筑或空間修辭符號之間的互相對應位置。中國傳統(tǒng)建筑裝飾,將最為重要的視覺重點和中心分布在軸線之上,而起輔助作用的裝飾分別對稱分布在軸線兩側。
普濟禪院脊飾內容的修辭采用的是再現(xiàn)(比擬)的圖像修辭方式。普濟禪院造型精良工質的石灣陶塑,主要是再現(xiàn)了粵劇的現(xiàn)實場景?;泟∈枪艜r嶺南地區(qū)重要的文化活動,在古粵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文化地位。石灣的再現(xiàn)粵劇場景的脊飾藝術基本分為兩部分,上部分為閣樓中觀看粵劇表演的看客,下部分的主體則為粵劇的演出場景再現(xiàn)。表演的粵劇有《穆桂英招親》、《七擒孟獲》、《封神演義》等。再現(xiàn)的圖像型符號重現(xiàn)了對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的形態(tài)和關注。從中可以看出藝術創(chuàng)造者個人的思想與情感,以及對于自然世界的感知和自身所具備的人文精神的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