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峰 楊帆
【摘 要】中學英語核心素養(yǎng)體系有四個內(nèi)容維度,即: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zhì)和文化意識。在實踐層面,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需要三個課程維度:即:課外閱讀課程、興趣寫作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關鍵詞】中學英語;核心素養(yǎng);課程維度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83-0042-03
【作者簡介】1.劉林峰,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qū)陸慕高級中學(江蘇蘇州,215131)教師,一級教師;2.楊帆,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qū)一禾培訓中心(江蘇蘇州,215131)教師。
當前,高中生的興趣和未來發(fā)展職業(yè)取向呈現(xiàn)出多元化特點,單一的課程結構和統(tǒng)一的學業(yè)要求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因此,高中英語課程設計應從現(xiàn)狀出發(fā),設置多樣化課程。就英語學科而言,課程總目標已確定為發(fā)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對以英語為第二語言(以下簡稱“二語”)的學生來說,他們接觸英語的機會有限,語言輸入量偏低,因此筆者建議在常規(guī)的英語課堂教學之外,還應該開設一些英語課外閱讀課程、興趣寫作課程和綜合實踐課程等,將知識的學習與技能的發(fā)展融入主題、語境、語篇和語用,促進文化理解和思維品質(zhì)的形成,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指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1]
一、開設課外閱讀課程
英語課本所提供的閱讀量有限,閱讀輸入的品質(zhì)和數(shù)量都存在問題,依賴課本無法真正培養(yǎng)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和能力。[2]課堂教學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外語教育同樣必須按照規(guī)律來設計課程,并按本校學生的特點具體實施,如筆者思考開設課外閱讀課程的實施途徑(見上頁表1)。如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課后選擇適合自己的英語讀物,比如《書蟲》《新東方英語》《心靈雞湯》等,每周給學生下發(fā)閱讀導讀單(見表2)。
教師還可以通過設計課外閱讀評價表(見表3)定期向全班展示個人成果以激發(fā)學生課后閱讀的積極性。
教師還可以根據(jù)閱讀計劃表定期在課堂中組織學生開展交流觀點、討論收獲、展示詞匯等活動。豐富開放的英語課外閱讀課程能將單一的課堂教學活動變?yōu)檎系亩嘣慕虒W活動,有助于落實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二、開設興趣寫作課程
二語寫作不能也不必等到二語能力發(fā)展到一定的程度再進行。對初級甚至中等水平的二語學習者來說,應充分發(fā)揮他們母語在寫作中的重要作用。二語寫作者的寫作發(fā)展的一般模式表現(xiàn)為“母語階段—混合語或語碼轉換階段(mixed language or code-switching)—語際階段(inter-language)—標準英語階段(standard English)”[3]。學生進入高一階段后,就可以開設興趣寫作課程。比如筆者給所教的高一學生提供了生活觀察類、觀點評述類、故事成長類、科學技術類等寫作主題,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主選擇,規(guī)定每周至少完成兩篇與主題有關的文章,并填寫表格“寫作反饋小貼士”(見表4)做好進一步反思。
運用主題寫作方式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文化意識等。例如有學生觀察到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學習中文,他在寫作本上寫道:With the rise of Chinese influence, Chinese culture, such as Chinese stories and Chinese wisdom, is increasingly accepted and catching on worldwide, as is vividly evidenced by the given selections....表4中的各類問題還能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在寫作中的思維品質(zhì),如評價(How to assess others writings)、分析(Why do I write it)、建構(What is a good writing)等。
三、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2017年版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提出了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英語學習活動觀,明確“活動是英語學習的基本形式,是學習者學習和嘗試運用語言理解與表達意義、培養(yǎng)文化意識、發(fā)展多元思維,形成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礎是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它將學生的學和社會現(xiàn)實綜合聯(lián)系起來,倡導學生用研究的方式進行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動手能力,讓學生將不同的知識綜合運用到一起來解決問題。[4]
例如:在學習了一篇對“理解幸福”的文章后,筆者設計主要活動如下。
首先,開展圍繞主題的理解類活動。讓學生提煉讀完文章后主人公對幸福的理解。如:What does happiness mean to the authors?What do golden days in this passage refer to?Can you use some words to summarize what made the author happy in his school days?Which items does the author mention?等,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學習能力,如概括能力等。
其次,開展圍繞主題的實踐類活動。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選擇如下話題進行探討。如:What does happiness mean to you, your desk-mate or your parents? 然后指導學生制作“幸福手冊”(如圖1)。課后指導學生制作的步驟如下:write a happiness story; design the cover; write the foreword; make a table of contents; put in illustrations; check the language; type into the computer. 最后讓小組將作品收集并展示(如圖2)。
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內(nèi)化所學語言,充分通過觀察、比較等思維活動,提升語言運用能力、學習能力等。
最后,開展圍繞主題的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教師引導學生評價文本主人公的觀點。如: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authorsopinions?也可以將小組的成員觀點和主人公的幸福觀進行對比,讓學生體會生活背后的幸福價值觀,最后全班交流,提升對這一問題的批判性思考。
以上活動課程課例以話題和語篇為依托,將語言知識學習、文化內(nèi)涵理解、語言技能發(fā)展和學習策略融合在一起。
當然,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實踐途徑還有很多。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該在以“核心素養(yǎng)”為主題的時代潮流中,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將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長遠目標融入日常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王薔.促進英語教學方式轉變的三個關鍵詞:“情境”“問題”與“活動”[J].基礎教育課程,2016(5):45-50.
[2]劉學惠.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 推進英語自主閱讀[J].中學外語教與學,2017(1):38-41.
[3]王志軍.美國中小學二語寫作的教學與研究——兼論對我國中小學英語寫作教學的研究與啟示[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1(2):1-5.
[4]田慧生.綜合實踐活動的性質(zhì)、特點與課程定位[J].人民教育,2001(10):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