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黏膜改變及代謝綜合征的關系

      2019-12-25 03:13:10陳劍群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19年12期
      關鍵詞:患病率胃炎潰瘍

      張 鵬,陳劍群

      1.徐州醫(yī)科大學研究生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0;2.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一種全球范圍內(nèi)有較高感染率的革蘭氏陰性桿菌。我國H.pylori感染率為50%左右[1]。H.pylori借助特有的毒力因子,能夠適應胃內(nèi)高酸微環(huán)境,長期定植于宿主體內(nèi),誘發(fā)一系列H.pylori相關性疾病。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低級別B細胞MALT淋巴瘤等已證實與H.pylori感染有關。近年來多項研究[2-3]表明,H.pylori感染與許多胃腸外疾病相關,認為其引起的慢性炎癥過程可產(chǎn)生大量細胞因子,從而導致胰島素抵抗(IR)增加代謝紊亂的發(fā)生[4]。隨著人民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變,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undrome,MS)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MS是指人體的脂肪、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等物質(zhì)發(fā)生代謝紊亂,是一組復雜的代謝紊亂癥候群,可顯著提高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嚴重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5]。因此,我們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探討無癥狀體檢人群H.pylori感染及胃炎、潰瘍等胃黏膜改變與MS的關系。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選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體檢中心進行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年齡≥16歲;(2)近1個月未服用過抗生素、質(zhì)子泵抑制劑、H2受體拮抗劑、鉍制劑等;(3)既往無胃部切除手術者;(4)無先天性遺傳因素導致的嚴重血脂、血壓、血糖代謝異常,無嚴重自身免疫疾病者;(5)無嚴重肝腎功能異常、惡性腫瘤者;(6)近期無嚴重局部或全身感染者。同時完成BMI、血壓[收縮壓(SBP)/舒張壓(DBP)]、生化、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xiàn)BG)、血常規(guī)檢查及病史采集者7 527例,年齡16~92歲,中位年齡46歲,男4 663例,女2 864例。根據(jù)14C尿素呼氣試驗結(jié)果分為H.pylori陽性組3 218例(MS患者723例)與H.pylori陰性組4 309例(MS患者857例),其中同時完成胃鏡檢查的有1 241例,根據(jù)胃鏡結(jié)果分為輕度胃炎組(245例)、慢性胃炎伴糜爛組(780例)、消化性潰瘍組(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117例)、胃息肉組(99例)。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數(shù)據(jù)的收集:收集體檢人群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齡、體格檢查信息、血液檢查結(jié)果、14C尿素呼氣試驗檢測、胃鏡檢查結(jié)果、現(xiàn)病史、既往史及用藥情況等。體格檢查信息包括血壓(SBP/DBP)、身高、體質(zhì)量指數(shù)。血液檢查結(jié)果包括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FB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CHOL)、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

      1.2.2 診斷標準:根據(jù)2004年中華醫(yī)學會MS診斷標準[6],符合以下4項中的3項或全部者:(1)超重或肥胖:BMI≥25.0 kg/m2;(2)FBG≥6.1 mmol/L,或糖負荷后血糖≥7.8 mmol/L,或已確診為糖尿病并治療者;(3)高血壓:(SBP/DBP)≥140/90 mmHg或已確診為高血壓并治療者;(4)血脂紊亂:空腹TG≥1.7 mmol/L或HDL-C:男性<0.9 mmol/L,女性<1.0 mmol/L。用14C尿素呼氣試驗測定H.pylori,結(jié)果分為H.pylori陽性組及H.pylori陰性組。根據(jù)胃鏡檢查結(jié)果診斷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伴糜爛、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息肉。

      2 結(jié)果

      2.1H.pylori陽性組與H.pylori陰性組一般資料及MS患病率比較7 527例體檢者中,男4 663例,女2 864例,H.pylori陽性率為42.75%。與H.pylori陰性組比較,H.pylori陽性組BMI、DBP、TG、CHOL及MS的患病率均顯著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pylori陽性組年齡、性別、SBP、HDL-C、FBG與H.pylori陰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MS患者H.pylori陽性組與H.pylori陰性組一般資料比較1 580例MS患者中,H.pylori陽性組723例,H.pylori陰性組857例。H.pylori陽性組中,男593例(82.02%),女130例(17.98%);MS患者中有無H.pylori感染性別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pylori陽性組的BMI、DBP、CHOL水平顯著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pylori感染可能是MS進一步發(fā)展的促進因素(見表2)。

      表1 H.pylori陽性組與H.pylori陰性組一般資料比較

      表2 MS患者有無H.pylori感染臨床特征比較

      2.3 各年齡段MS患病率、H.pylori感染率比較不同年齡段MS患病率、H.pylori感染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61~75歲人群中H.pylori陽性組DBP較H.pylori陰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60歲以上人群其他各代謝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5)。≤60歲人群:46~60歲人群H.pylori陽性組BMI、DBP、SBP、CHOL水平較H.pylori陰性組高;31~45歲人群H.pylori陽性組BMI、DBP、TG、CHOL水平較H.pylori陰性組高;16~30歲人群H.pylori陽性組DBP、FBG水平較H.pylori陰性組高,HDL水平較H.pylori陰性組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8)。

      2.4H.pylori感染與胃黏膜改變的關系H.pylori陽性組慢性胃炎伴糜爛、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生率均高于H.pylori陰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pylori陰性組輕度胃炎、息肉的發(fā)生率高于H.pylori陽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9)。

      表3 不同年齡段MS患病率、H.pylori感染率

      表4 H.pylori陽性組與H.pylori陰性組各因素比較(75歲以上人群)

      表5 H.pylori陽性組與H.pylori陰性組各因素比較(61~75歲人群)

      表6 H.pylori陽性組與H.pylori陰性組各因素比較(46~60歲人群)

      表7 H.pylori陽性組與H.pylori陰性組各因素比較(31~45歲人群)

      表8 H.pylori陽性組與H.pylori陰性組各因素比較(16~30歲人群)

      表9 H.pylori陽性組與H.pylori陰性組不同胃黏膜改變患病率比較

      2.5H.pylori感染與胃黏膜改變及MS患病率的關系H.pylori陽性組患有胃黏膜糜爛或消化性潰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者與患慢性胃炎者比較,MS患病率、BMI、DBP、SBP、TG、CHOL水平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0)。

      2.6 不同國家地區(qū)關于H.pylori感染與MS關系的臨床研究2006年NABIPOUR等研究顯示,MS與既往感染H.pylori、巨細胞病毒、肺炎衣原體等有顯著相關性。近年來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研究表明,H.pylori感染增加IR的發(fā)生、增加MS患病率。但NAJA等研究表明,H.pylori感染與IR、MS無關。H.pylori感染與MS的關系仍需更多發(fā)生機制及前瞻性研究加以證實(見表11)。

      表10 不同胃黏膜改變MS患病率、代謝指標比較

      3 討論

      本研究在體檢者中同時觀察H.pylori陽性組與H.pylori陰性組的胃鏡下胃黏膜改變和MS患病率及相關代謝指標的不同,結(jié)果顯示,H.pylori陽性組MS患病率比H.pylori陰性組明顯升高。H.pylori陽性組的BMI、DBP、TG、CHOL水平顯著升高;MS患者中H.pylori陽性組的BMI、DBP、CHOL水平顯著升高;進一步分析顯示,性別與H.pylori感染無相關性。進一步分析不同年齡組H.pylori感染對MS患病率的影響發(fā)現(xiàn),不同年齡組MS患病率有顯著差異,隨著年齡增長,MS患病率逐漸升高,而60歲以上人群H.pylori陽性組與H.pylori陰性組比較,各代謝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由于60歲以上人群年齡增長是代謝紊亂發(fā)生的重要因素。對于16~30歲人群H.pylori陽性組DBP、FBG水平較H.pylori陰性組高;31~45歲人群H.pylori陽性組BMI、DBP、TG、CHOL水平較H.pylori陰性組高;46~60歲人群H.pylori陽性組BMI、DBP、SBP、CHOL水平較H.pylori陰性組高;此結(jié)果與臺灣、日本、黎巴嫩等[8,10-12]地區(qū)研究結(jié)果一致,這些研究樣本量不等,也采用了不同的H.pylori檢測技術和不同的MS診斷標準,但結(jié)果均顯示H.pylori感染增加MS患病率。H.pylori感染不僅使胃炎伴糜爛、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患病率明顯增加,也使MS患病率明顯升高;胃黏膜糜爛及潰瘍患者中MS的患病率較單純胃炎者顯著升高;BMI、DBP、TG、CHOL指標比陰性者明顯升高;胃黏膜糜爛、潰瘍患者較慢性胃炎者BMI、DBP、SBP、TG、CHOL水平均明顯升高,表明H.pylori感染引起的長期慢性炎癥在代謝穩(wěn)態(tài)中發(fā)揮作用。

      H.pylori感染導致MS的機制尚不完全清楚。MS的發(fā)生是多種因素互相作用的結(jié)果,IR是其中心環(huán)節(jié)[19]。研究證明,炎癥因子在代謝紊亂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20]。目前證實參與MS的炎癥因子包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CP-1)、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PAI-1)等[20]。H.pylori感染引起的慢性炎性反應過度上調(diào)CRP、TNF、IL-6等的表達,激活一系列激酶,導致代謝紊亂,同時影響胰島素信號傳導并引起IR[4,21]。H.pylori感染引起的胃炎調(diào)控瘦素、胃促生長素等胃腸激素的分泌,從而影響胰島素的敏感性[22]。相關機制尚需更深入的基礎及臨床研究加以證實。

      MS是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及死亡風險是正常人群的2~3倍,無糖尿病的MS人群發(fā)生2型糖尿病的風險是正常人群的5倍。2010年中國慢病檢測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我國MS總體患病率已達33.9%[23],加強該病的預防、早期診斷和干預是改善國民健康的迫切需要。根除H.pylori對于預防MS的發(fā)生可起作用,多項研究結(jié)果顯示,根除H.pylori可改善IR甚至使患者血脂、炎癥指標降低[9,21]。盡管H.pylori感染者中15%~20%發(fā)生消化性潰瘍,5%~10%發(fā)生H.pylori相關消化不良,約1%發(fā)生胃癌、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等,大多數(shù)感染者并無癥狀和并發(fā)癥,但幾乎所有H.pylori感染者存在慢性活動性胃炎(chronic active gastritis),即H.pylori胃炎,因此,根除治療對象可擴展至無癥狀者[24]。根據(jù)本研究結(jié)果,對于年齡小于60歲的青中年人群,條件允許可積極根除H.pylori,這也許對中青年BMI、TG、DBP、SBP、FBG的調(diào)節(jié)獲益。對于H.pylori陽性的老年人群,僅因TG、FBG等代謝異常而根除H.pylori的證據(jù)尚不足,還需要結(jié)合老年患者的消化道癥狀、消化道腫瘤家族史等作出綜合判斷,已制定預防及治療方案。我國人口基數(shù)大,H.pylori感染者眾多,積極防治H.pylori感染,對于降低H.pylori相關性胃病及糖尿病、冠心病的發(fā)生率和病死率具有一定意義。同時有H.pylori感染或患有消化性潰瘍者患者MS的風險增加,應相應加強其DBP、SBP、FBG、TG、體質(zhì)量等指標的監(jiān)測及管理。

      這是一項以人群為基礎的回顧性研究,有較大的樣本量,使研究結(jié)果更加準確和可靠;此外,研究采用14C尿素呼氣試驗作為H.pylori感染的檢查方法,能較好代表當前H.pylori感染情況,準確性、靈敏度、特異度均高[25-26]。此研究也存在局限性:首先,作為橫斷面的研究,無法判斷H.pylori感染和MS出現(xiàn)的時間先后順序,因此無法作出因果關聯(lián)的推斷。其次,此為回顧性研究,數(shù)據(jù)缺乏關于腰圍的信息,可能造成一部分腹型肥胖者被遺漏,降低了MS的患病率。同時對體檢者的社會經(jīng)濟狀況、生活習慣、生活環(huán)境等未進行分析,可能會導致結(jié)果有一定偏差。因此,需要更多的大型隊列研究和前瞻性臨床隨機對照研究及基礎研究以驗證它們之間的關聯(lián)。

      猜你喜歡
      患病率胃炎潰瘍
      容易導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健康護理(2022年5期)2022-05-26 16:27:58
      2020年安圖縣學生齲齒患病率分析
      昆明市3~5歲兒童乳牙列錯畸形患病率及相關因素
      怎樣預防胃十二指腸潰瘍復發(fā)
      都是“潰瘍”惹的禍
      428例門診早泄就診者中抑郁焦慮的患病率及危險因素分析
      老年高血壓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與血漿同型半胱氨酸的相關性
      潰瘍生肌散治療慢性皮膚潰瘍的效果觀察
      慢性胃炎中醫(yī)臨床治療之我見
      中西醫(yī)聯(lián)合治療消化性潰瘍38例
      皮山县| 屏东县| 景洪市| 准格尔旗| 临海市| 堆龙德庆县| 衡山县| 合阳县| 固安县| 东兰县| 子长县| 金平| 平安县| 乐昌市| 五指山市| 贵港市| 邛崃市| 咸阳市| 银川市| 西和县| 屯门区| 鹿泉市| 台东市| 连云港市| 苍南县| 平陆县| 临西县| 兴仁县| 黔江区| 会同县| 铜陵市| 迁西县| 巫溪县| 屯昌县| 开封市| 阜新| 高青县| 昂仁县| 弋阳县| 木里| 常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