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再見,哥倫布》的互文性解讀

      2019-12-25 08:12:14江蘇師范大學(xué)潘子彬
      外文研究 2019年4期
      關(guān)鍵詞:馬奇奧吉克里斯蒂

      江蘇師范大學(xué) 潘子彬 畢 青

      一、引言

      自從1959年出版發(fā)行以來,《再見,哥倫布》這部小說就受到文學(xué)評論界的普遍關(guān)注,并獲得1960年美國“國家圖書獎”,菲利普·羅斯也因此躋身美國當代最有影響的作家之列。

      目前,對于這部小說的解讀集中在主人公的猶太身份困境、美國夢破滅的主題、菲利普·羅斯的反叛寫作等多個方面。薛春霞(2010: 152)認為,“他[羅斯]的叛逆性寫作[……]是對猶太人生存問題的逆向性思考”;胡欣(2017: 57)從經(jīng)濟學(xué)角度出發(fā),分析主人公尼爾的身份困境,指出“尼爾失敗的戀情其實根源于個體在消費社會無家可歸的現(xiàn)實”;Goldsmith(1979: 51)認為,小說體現(xiàn)了主人公尼爾美國夢的破滅;Tuerk (1994: 722)也認為,小說主題涉及第二、三代美國猶太移民的同化、美國夢以及他們與猶太傳統(tǒng)的關(guān)系。Tuerk(1994)還將主人公尼爾與克里斯多夫·哥倫布相聯(lián)系,打開了解讀文本的外部視角。盡管如此,該文本與外部文本的關(guān)系仍是目前研究所忽略的一點,尤其是這種互文性關(guān)系對人物的塑造以及主題的揭示方面的重要作用。互文性是克里斯蒂娃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它包括兩方面含義:第一,文本間的對話,即“文本意味著文本間的置換,具有互文性:在一個文本空間里,取自其他文本的若干陳述相互交會和中和”(克里斯蒂娃 2015: 51)。第二,主體自身的對話。《再見,哥倫布》與索爾·貝婁的《奧吉·馬奇歷險記》的互文性關(guān)系為我們理解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理論提供了鮮活的文本案例??傆[全文,小說中的互文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在文本對話方面,小說與《奧吉·馬奇歷險記》形成互文關(guān)系。作為探索未知世界的猶太青年,尼爾與奧吉·馬奇在經(jīng)歷一番挫折后,最終實現(xiàn)了成長。在主體對話方面,小說中的黑人男孩作為尼爾“符號生成”的外化,與尼爾對話,在這種對話關(guān)系中,主人公尼爾最終也得以發(fā)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成長。

      二、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理論

      從1966年提出“互文性”概念至2012年在復(fù)旦大學(xué)所做的講座,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理論大致經(jīng)歷了兩個階段的發(fā)展,每一階段都有一位對其影響深遠的重要人物。第一個階段始于3篇文章:《詞語、對話和小說》、《封閉的文本》和《文本的結(jié)構(gòu)化問題》。在這3篇論文中,克里斯蒂娃創(chuàng)造了“互文性”一詞,并對其做了不同的定義,但其核心涵義與巴赫金的對話理論基本相同。托多羅夫認為,“互文性一詞其實就是巴赫金對話主義的法文翻版”(秦海鷹 2004: 20)。這種說法只注意到了二者的相同點,卻完全否認了克里斯蒂娃對于互文性理論的貢獻。正如她自己所說,“我從巴赫金而來,但是我發(fā)展出了被結(jié)構(gòu)主義忽略的兩個方向:一個是話語主體,一個是歷史的維度”(克里斯蒂娃 2016: 192)。所謂話語主體,即肯定作者與讀者的主體地位,將作者和讀者對文本的闡釋歸為文本的一部分。這一點既是對巴赫金三維文本空間的發(fā)展,也是對結(jié)構(gòu)主義中主體消解趨勢的逆轉(zhuǎn)。第二個方面,歷史的維度是指“某一文本與其前文本乃至其后文本的對話”(克里斯蒂娃 2016: 192)。如果說從巴赫金那里,克里斯蒂娃明白了文本不是封閉的個體,而是相互聯(lián)系的有機體,那么弗洛伊德則讓其明白了文本中的人物“不是單一的,人至少有兩個戲劇舞臺,一是意識,一是無意識”(克里斯蒂娃 2016: 193)。這兩個階段的理論看似沒有聯(lián)系,但實際上都有共同的本質(zhì)——對話。從巴赫金的狂歡理論來看,讀者與作者可以對話,某一文本可以與外部文本對話,文本從而是多聲部的。而從弗洛伊德的角度出發(fā),我們則可以進一步深入到每一個主體自身的對話之中,即克里斯蒂娃提出的“人是多聲部的”(克里斯蒂娃 2016: 194)。例如,因為具有意識與無意識,所以作家與自身也有一種對話關(guān)系,讀者也是如此。如果我們將主體的范圍進一步擴大,文本中的人物也可以與自身產(chǎn)生一種對話關(guān)系。由此看來,以弗洛伊德的意識與無意識理論為跳板,克里斯蒂娃深入主體內(nèi)部,對互文性理論做出了更進一步的發(fā)展。發(fā)展至今,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理論已不只是對結(jié)構(gòu)主義封閉文本觀的超越,更是基于復(fù)雜人性之上,對于人的多聲部的解讀。在這一新的歷史時期,克里斯蒂娃更注重互文性中的“互”,而“文”在此則成了一個泛指。不僅文本可以對話,主體也可以對話。

      三、《再見,哥倫布》與《奧吉·馬奇歷險記》的對話

      在小說《再見,哥倫布》中,主人公猶太移民尼爾居住在紐瓦克,向往著更加富裕的生活。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遇到了家境殷實的猶太姑娘布蘭特,并與之相愛,然而他們的愛情只有短短數(shù)月,最后以分手告終。尼爾的愛情經(jīng)歷是一位猶太青年對于未知世界的探索過程,盡管結(jié)局不盡如人意,卻也收獲了難能可貴的成長。

      買琳燕(2008: 126)認為,《奧吉·馬奇歷險記》是一部“現(xiàn)實主義型成長小說,小說的注意力不在情節(jié)設(shè)計上,而在人物歷險的象征意義上。因此,與其說描述的是流浪的經(jīng)歷,不如說是挖掘了流浪的意識”,小說中存在兩條主線:“逃離與尋找”(買琳燕 2008: 127)。主人公奧吉·馬奇從一開始就表現(xiàn)出了對來自勞希奶奶的束縛的反抗,后來他又遇到了同樣想對他施加影響的艾洪與倫林夫人。面對這一切,奧吉·馬奇都選擇逃離,并在逃離過程中追尋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如小說結(jié)尾寫的那樣:

      瞧瞧我,走遍天涯海角!啊,我可以說是那些近在眼前的哥倫布式的人物中的一員,并且相信,在這片展現(xiàn)在每個人眼前的未知土地上,你定能遇見他們。也許我的努力會付諸東流,成為這條道路上的失敗者,當人們把哥倫布戴上鐐銬押解回國時,他大概也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但這并不能證明沒有美洲。

      (貝婁2006: 687 )

      奧吉·馬奇最終成了一個倒賣戰(zhàn)爭剩余物資的掮客,并且與心愛的姑娘相伴,過著富裕的生活。雖然無法確定這是不是奧吉·馬奇最終的追求,但與之前昏昏沉沉、整日受他人左右、不斷變換工作的窘?jīng)r相比,此時的他對于未知的世界不再恐慌與迷茫,而是鎮(zhèn)定自若地自比于哥倫布,勇敢地面對未知的世界,充滿期待,同時也不懼失敗。最后一句“但這并不能證明沒有美洲”更是肯定了自我探索的價值與意義,奧吉·馬奇的精神成長也由此體現(xiàn)出來。結(jié)合索爾·貝婁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此處也像是作者對自己作為一位美國猶太作家不斷嘗試不同創(chuàng)作方式的自我肯定。索爾·貝婁作為美國猶太作家的“哥倫布”,為后輩作家們發(fā)現(xiàn)了“美洲”,鼓勵他們勇敢去探索。

      菲利普·羅斯則是受索爾·貝婁鼓勵的美國猶太作家中的一位,他毫不避諱地談及索爾·貝婁對自己猶如哥倫布一樣:

      貝婁能夠用英語探索那些美國本土著名作家認為他沒有權(quán)力探索的地方。作為美國猶太移民的子孫,許多像我一樣的人開始以美國作家的身份寫作,而貝婁確實是我們前行路上的哥倫布。

      (Roth 2001: 143)

      其作品《再見,哥倫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索爾·貝婁的《奧吉·馬奇歷險記》的呼應(yīng)。

      小說《再見,哥倫布》中兩次提到哥倫布。第一次是羅恩播放自己的畢業(yè)磁帶,里面提到了“再見,哥倫布”。因為羅恩的大學(xué)是俄亥俄州立大學(xué),位于哥倫布市,所以此處只是對地名的指稱,并沒有象征意義。第二次則是在尼爾的夢中。在他夢中,黑人婦女向離開的尼爾和黑人男孩揮手,并高喊“再見,哥倫布”。此處,羅斯將尼爾比作哥倫布。對“哥倫布”這一指稱的使用,是在符號意義上對《奧吉·馬奇歷險記》的互文。Goldsmith(1979: 51)認為,尼爾這個夢象征著尼爾以及幾代美國猶太移民美國夢的破滅。然而,Goldsmith這一論斷僅僅聯(lián)系了時代特征,卻忽略了對小說互文本的解讀。

      在與布蘭特相戀的過程中,尼爾經(jīng)歷了一場內(nèi)心的巨變。剛開始尼爾被布蘭特的容貌與家世深深吸引?!安继m特在她們中間顯得優(yōu)雅而純潔,猶如水手們所夢寐以求的波利尼西亞少女”(羅斯 1987: 111)。面對美麗的布蘭特,尼爾既有對愛情的渴望,也有他對布蘭特所代表的美國猶太中產(chǎn)階級家庭的期待。這在對尼爾開車去布蘭特家所在的郊區(qū)的描寫中有所體現(xiàn),“郊區(qū)的地面雖然比紐瓦克只高了八十碼,卻使人感到更接近天堂”(羅斯 1987: 105)。這些細節(jié)與內(nèi)心活動表現(xiàn)出尼爾對布蘭特所代表的陌生世界的期待與向往。

      然而,經(jīng)過接觸,這種期待則更多地變?yōu)橐环N失落與格格不入。帕丁金一家吃飯就像是《格列佛游記》中的大人國臣民,“與‘巨人們’在一起用餐,一會兒我就感到肩膀仿佛削掉了四寸,身高也矮了三寸,更有甚者,我的肋骨好像已被切除,以至胸脯緊貼背部”(羅斯 1987: 118)。面對豐富的食物,尼爾卻是吃得最少的一位,這種居于陌生優(yōu)越環(huán)境的自卑感緊緊包裹著他。然而,裝飾豪華的帕丁金家的書房中掛的卻是家中3位孩子的肖像,沒有一件像樣的藝術(shù)品,這令尼爾感到可笑。

      面對“水果在他們冰箱里長出來,運動器材從他們的樹上掉下來”(羅斯 1987: 137)的帕丁金家庭,尼爾最初選擇主動適應(yīng)。同奧吉·馬奇一樣,這種主動適應(yīng)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尼爾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尼爾選擇接受布蘭特的邀請,到她家里度過休假時光。他刻意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努力做到與布蘭特同步,連他自己也意識到“我確信她的意思是指我開始像她所要求我的那樣在看問題了,像她本人一樣”(羅斯 1987: 163)。

      然而,經(jīng)過與期待生活的親密接觸,尼爾卻產(chǎn)生了厭煩:“但我對這一切感到百無聊賴,——直覺得肚子空空如也,好像幾個月沒有吃東西了”(羅斯 1987: 170),之前期待的生活現(xiàn)在卻成了失望的原因。至此,尼爾對于未知世界探索的失敗結(jié)果已經(jīng)初現(xiàn)端倪。如果說克里斯多夫·哥倫布環(huán)球航行、發(fā)現(xiàn)新大陸是對地理世界的探索,那么尼爾與奧吉·馬奇作為哥倫布式的人物,既涉足了地理世界的探索,也在這一探索的同時展開了內(nèi)部精神世界的探索。

      “哥倫布”這一指稱從符號意義上將兩部小說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更深層次的互文則體現(xiàn)在主人公尼爾與奧吉·馬奇經(jīng)歷探索后的成長。如小說開頭的猶太諺語“心靈是半個先知”(羅斯 1987: 100)所說的那樣,尼爾的愛情悲劇在一開始就初現(xiàn)端倪。初到布蘭特家做客時,面對奢華的陳設(shè),尼爾深感局促,帕丁金一家粗魯?shù)挠貌投Y儀也令他倍感不適。這是他與布蘭特的生活習慣無法契合的預(yù)示,其他方面則需要他親身探索才能發(fā)現(xiàn)。在這一看似追求愛情的探索之路下,其實隱含著尼爾對生活的嘗試。作為第二代美國猶太移民,尼爾從出生到工作一直都沒離開過紐瓦克,自然對外面的世界充滿著向往與期待。在小說結(jié)尾處,面對圖書館玻璃鏡中的自己,回想起這段戀情,尼爾心里想著:“我知道,現(xiàn)在我已不再愛她了”(羅斯 1987: 227)。他雖然內(nèi)心痛苦,態(tài)度卻十分明確。與之前在紐約教堂中苦苦思索“我不能完全肯定這是否是最美滿的姻緣。我所愛的究竟是什么,主哇?為何我已做出抉擇?布蘭特是什么樣的人?”(羅斯 1987: 193)相對比,此時的尼爾已經(jīng)清晰地知道帕丁金一家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在初次的探索與嘗試下,尼爾雖然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想要的東西,但卻知道了自己不想要的是什么。面對未知的世界,如同奧吉·馬奇一樣,尼爾持有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小說結(jié)尾寫道:“我凝視著正在暗下去的玻璃窗,凝視著自己的影像,接著我的目光透過窗子,越過陰涼的地板,落到一堆亂七八糟的書上”(羅斯 1987: 228)。此處的書可以解讀為尼爾在新的工作崗位上需要做的事,而“亂七八糟”則意指自己尚未準備好,需要時間。尼爾最終還是穿過了表面,看到了表面之下的東西,這種目光的穿透是尼爾經(jīng)歷愛情之后成長的表現(xiàn)。如同奧吉·馬奇在故事結(jié)尾表現(xiàn)出的對自我探索價值的肯定一樣,這種經(jīng)歷探索后的成長是尼爾對奧吉·馬奇的呼應(yīng)。雖然對未來有些擔憂,但在猶太新年的第一天選擇回到工作崗位上,這說明尼爾已經(jīng)與上一段經(jīng)歷告別,準備開啟一段新的旅程。如同哥倫布一樣,在茫茫的大海航行,盡管沒有達到印度,卻發(fā)現(xiàn)了美洲,尼爾具備這種嘗試的勇氣與信心。將尼爾比作哥倫布式的人物是羅斯對索爾·貝婁筆下的奧吉·馬奇的繼承,在新的時代下,主人公開啟了新的旅程,收獲了新的成長。

      四、尼爾與黑人男孩的對話

      克里斯蒂娃認為,語言是一個意指過程,而意義則是生成的(克里斯蒂娃 2016: 23)。她提出了“符號生成”和“象征生成”的概念,用來描述意義生成的兩個階段?!胺柹伞毕扔凇跋笳魃伞?,是“符號意義尚未生成的萌芽狀態(tài),它類似于物理學(xué)中的場,場中活躍著各種各樣的本能沖動”(克里斯蒂娃 2016: 261)?!跋笳魃伞笔恰胺栆饬x的最終實現(xiàn)狀態(tài)”(克里斯蒂娃 2016: 261)。在這一階段,語言已經(jīng)形成,可以被看到或聽到,“‘象征生成’所表達的意義屬于語言與意識層面的意義”(克里斯蒂娃 2016: 25)。意義的生成是從“符號生成”向“象征生成”轉(zhuǎn)化的過程。意義生成的過程包含一個主體,克里斯蒂娃稱之為“言說主體”。“言說主體”就是在小說中說話的人。在“符號生成”階段,“言說主體”的語言尚未形成,此時只有“各種感覺、情感需要和性沖動”(克里斯蒂娃 2016: 22)。但此時卻是“意義生成的母體與基礎(chǔ)”(克里斯蒂娃 2016: 261)。在“象征生成”階段,“言說主體”的語言已經(jīng)形成,態(tài)度與立場也已經(jīng)得到表達??死锼沟偻拚J為,“‘立場性’在意義生成的過程中是一個分界點”(克里斯蒂娃 2016: 24),“立場性”的確立標志著“符號生成”轉(zhuǎn)化為“象征生成”。

      克里斯蒂娃對“符號生成”做了解釋,她認為,“符號生成”“即一個既在運動中又被制約著的未經(jīng)語言表達的暫時性構(gòu)成”(克里斯蒂娃 2016: 24)?!啊柹伞且粋€新的空間,無意識空間,有類似語言的構(gòu)成,但其形成元素是各種感覺、情感、沖動”(克里斯蒂娃 2016: 24)。在《再見,哥倫布》中,主人公尼爾以“我”的視角,展開對故事的講述,并將自己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心理活動展示給讀者。因此,尼爾可以作為故事中的“言說主體”。在主體的言說過程中,“符號生成”與“象征生成”相互作用。小說中存在兩條明顯的情節(jié)線索。第一條是尼爾與布蘭特的愛情故事。第二條則是黑人男孩來圖書館借書的故事。這兩條線索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而連接的紐帶就是主人公尼爾。作為猶太移民的尼爾對于同樣作為移民的黑人男孩有著無限的同情與關(guān)懷。當尼爾前往位于紐瓦克的帕丁金公司取銀器時,面對這片黑人移民居住的土地,他不自覺地想起這里曾經(jīng)也是自己父母居住過的地方,想到黑人男孩也一定居住在其中的某個房子里。這種同為居住在異鄉(xiāng)的移民的處境激起了尼爾對黑人男孩的感情,甚至他在無意識中把黑人男孩當作了自己的影子。因此,主人公尼爾的“符號生成”通過黑人男孩表現(xiàn)了出來,黑人男孩則是尼爾“符號生成”的外化表現(xiàn)。由此,尼爾與黑人男孩的對話實則成了尼爾這一“言說主體”的自我對話。正是在這種對話關(guān)系中,尼爾最終實現(xiàn)了自身的成長。

      在尼爾去布蘭特家做客的第二天,黑人男孩第一次出現(xiàn)在圖書館。他選擇了一本高更的畫冊,并且十分喜歡高更關(guān)于塔西提島的作品。其間,尼爾與他的對話體現(xiàn)了尼爾自身意識與無意識的對話關(guān)系:

      黑人男孩說:“那不是你可去的地方,是不是?像個休養(yǎng)勝地?!?/p>

      尼爾說:“你也可以去那里的,我想,但那里很遠,那里有人住……”

      (羅斯 1987: 131)

      這一對話表面是關(guān)于黑人男孩能不能去塔西提島的事。實際上,這是一次尼爾與自身的對話。如天堂般美麗的塔西提島象征尼爾當時夢想的地方,加上他開車去布蘭特家“感到好像更接近天堂,太陽似乎更大、更低、更圓”(羅斯 1987: 105),塔西提島指向布蘭特一家的住所。黑人男孩認為塔西提是自己永遠到不了的遠方,尼爾則認為可以。通過黑人男孩之口,潛藏在尼爾內(nèi)心的擔憂流露出來,沉浸在初遇布蘭特的喜悅中的尼爾也許都沒意識到這個問題。此時,作為“言說主體”的尼爾處于“符號生成”階段,對布蘭特的愛戀、對她富裕家境的驚喜、對帕丁金一家不甚美好的印象以及性沖動等各種感覺與情感交織、醞釀,為“象征生成”階段做足了準備。

      勞工節(jié)來臨,尼爾受邀去布蘭特家做客。在路上,尼爾想到了小男孩和高更的畫冊,心里有些擔憂,但最終還是說了一句“但我為什么要為這一切擔憂呢?我并不靠圖書館工作糊口啊”(羅斯 1987: 154)。這種外在的語言表達屬于“象征生成”,此時的尼爾因想到即將與布蘭特共度一周的時光而無比興奮,并且對二人的未來十分有信心。在這種鮮明的“象征生成”之下,“符號生成”暗流涌動,之前“符號生成”階段的感覺與情感并不是不存在了,而是在進行新一輪的醞釀。滿懷對愛情的向往與對帕丁金一家富裕生活的期待,他能想到的似乎只有自己與布蘭特的美好未來。但這些只是表面現(xiàn)象。長期居住在紐瓦克,尼爾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期待。到布蘭特家居住是他對外部未知世界的一次探索。探索的開始往往伴隨著冒險者的期待與欣喜。然而,起初的新鮮感過后,諸多不適與困難會慢慢顯現(xiàn)。這些不適與困難其實一開始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尼爾自己也能感受到。在初次遇見布蘭特的哥哥羅恩時,尼爾對他的第一印象是“像剃平頭的海神突然從海里冒出來一樣,羅納德·帕丁金在我們原來呆過的較淺的地方鉆出來,巨大的身軀出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羅斯 1987: 115)。此處的海神比喻暗含了對羅恩四肢發(fā)達的諷刺。在與帕丁金一家吃飯時,尼爾也對他們的暴飲暴食與粗魯?shù)牟妥蓝Y儀感到不適。這些小小的細節(jié)以及由此激發(fā)的感覺與情感一點點積聚,“符號生成”階段慢慢走向成熟。

      在布蘭特家居住的某天早晨,尼爾做了個夢。夢中,尼爾與小男孩在同一艘船上,停泊在太平洋中的一個小島。突然船只不受控制,漸漸駛離小島,島上黑人女子與他揮手告別。小男孩因此責怪尼爾,“我們一籌莫展,他對我吼叫著,說這是我的過錯,我也厲聲呵斥他,說正是因為他沒有借書證的緣故”(羅斯 1987: 167)。夢中的小島是高更畫中的塔西提,同時也象征著尼爾此時的夢想——成為帕丁金家的一員。而船只最終遠離小島,又意味著尼爾遠離夢想,夢想最終破滅。這個夢是對尼爾未來的預(yù)示,雖然此時的尼爾與布蘭特還沉浸在戀愛的喜悅當中,但他內(nèi)心的危機感正在一點點積聚。居住在布蘭特家,尼爾對她有了更深的了解。布蘭特與母親爭吵、帶著尼爾去找自己的錢,這些事令尼爾感覺到布蘭特非常依靠自己的家庭。這令尼爾心生芥蒂。尼爾的父母很早就離開了他,他也曾參過軍,有著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因此,尼爾獨立于自己的家庭,有著獨立的意識。兩人之間的差異表明,兩人的未來是不值得期待的。尼爾當然也察覺到了這一點,這種感覺與情感在他心里一點點醞釀、生成,與之前潛在的感覺與情感相融合,慢慢地增加,但尚未形成語言。所以,此時這些潛在的感覺與情感也屬于“符號生成”階段,有了之前的鋪墊,這時的“符號生成”階段趨于成熟,也在等待著最后的轉(zhuǎn)變。

      小說結(jié)尾,尼爾站在鏡子前審視自己。此時黑人男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鏡子映象之下的尼爾。他最終成功透過鏡子看到了后面的東西。這種視覺的穿透象征著尼爾“立場”的最終確立。此時,集合了各種凌亂與復(fù)雜的情感與沖動的“符號生成”階段結(jié)束,經(jīng)過“立場”的確立,這些情感與沖動得到有機整合,得以以語言清晰地表達,“象征生成”階段因而得以確立。尼爾的目光穿透了自己的映象,看到了書架與凌亂的書籍,這是他對過去的告別,對未來他也有了些許打算。此時尼爾已經(jīng)明確知道自己無法再愛布蘭特,兩人不會有共同的未來。與之前的盲目樂觀相比,尼爾已收獲成長,變得成熟。作為尼爾內(nèi)心無意識的外化表現(xiàn),黑人男孩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將尼爾內(nèi)心的無意識呈現(xiàn)給讀者,同時他也陪伴了尼爾的整個成長過程。黑人男孩是尼爾的一部分,只是這一部分需要尼爾經(jīng)過探索才能發(fā)現(xiàn)其屬于自己,而這種發(fā)現(xiàn)則意味著尼爾的成長。這種成長是在尼爾與黑人男孩的關(guān)系中獲得的,也可以說是尼爾在與自己的對話中獲得的。

      五、結(jié)語

      尼爾在經(jīng)歷了一段由愛情引起的對陌生世界的探索后實現(xiàn)了自身的成長??死锼沟偻薜幕ノ男岳碚撎峁┝恕皟?nèi)”和“外”兩個視角。從與外部文本的互文性關(guān)系來看,這種成長與奧吉·馬奇的成長有著極大的相似性。同為哥倫布式的人物,尼爾與奧吉·馬奇在新奇生活的吸引下開啟了探索的旅程。雖然旅途不如預(yù)想的那般順利,但兩人最終都對自己的追求有了清晰的認知,從而收獲了成長。這種文本間的對話安排透露出菲利普·羅斯對前輩索爾·貝婁的敬重;從“言說主體”的內(nèi)部對話來看,這種成長則根植于尼爾與自己無意識的化身——黑人男孩的對話。在自身意識與無意識的交融與對話之下,尼爾最終發(fā)現(xiàn)并將其無意識歸于自身,真正認識到了自身的追求,由此實現(xiàn)了成長。

      猜你喜歡
      馬奇奧吉克里斯蒂
      好好活著
      北方人(2022年8期)2022-07-20 09:00:10
      好好活著
      北方人(B版)(2022年4期)2022-06-03 14:02:10
      電影《奇跡男孩》人物變裝的隱喻與換喻研究
      克里斯蒂亞諾·阿蒙:擁抱5G時代
      當代貴州(2018年21期)2018-08-29 00:47:18
      奇跡男孩
      《奇跡男孩》:父母的修養(yǎng)里,藏著孩子的未來
      善良,所以勇敢
      天賦
      山寨情人
      廢物
      小說界(2015年1期)2015-05-27 10:23:17
      安乡县| 沈丘县| 乐陵市| 农安县| 宁强县| 宝山区| 黄冈市| 和政县| 白河县| 灵寿县| 和龙市| 渑池县| 昂仁县| 莎车县| 滦平县| 广平县| 乌拉特中旗| 昭觉县| 名山县| 台江县| 类乌齐县| 秦安县| 都江堰市| 绵阳市| 扶沟县| 萝北县| 噶尔县| 赣州市| 长海县| 隆林| 惠东县| 许昌县| 灵石县| 绥阳县| 永新县| 城步| 茂名市| 乌鲁木齐县| 北川| 上饶市| 威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