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智 楊高怡 蘇冬明 王玲玲 孟 君 于天琢
肺外結核以淋巴結結核最多見,頸部淋巴結發(fā)病率占肺外結核14.3%~57.3%[1]。該病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診斷困難,需經(jīng)穿刺活檢進一步確診。為減少患者痛苦,提高診斷結果的陽性率顯得非常重要。本文探討基因X-pert 聯(lián)合病理檢查應用于頸部淋巴結穿刺活檢,在提高頸部淋巴結結核確診率中的應用價值。
2017 年10 月—2019 年3 月入住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結核科的頸部淋巴結腫大患者103 例,每例患者取1 枚腫大淋巴結活檢,活檢腫大淋巴結數(shù)103 枚,其中單側多發(fā)71 例,單側單發(fā)4 例,雙側多發(fā)28 例。所有患者均經(jīng)穿刺活檢病理及基因X-pert檢查證實或經(jīng)手術后病理證實為頸部淋巴結結核。采用簡單隨機分組方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45 例和研究組58 例,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研究對象知情同意。
2.1 儀 器 使用Philips iU22 彩色超聲診斷儀。
2.2 檢測方法 選取淋巴結大?。洪L徑>1.0cm,橫徑>0.5cm,縱橫比均<2,避免選擇緊貼頸總動脈或頸內靜脈的淋巴結。常規(guī)消毒、鋪巾、局麻后,進行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術,對照組45 例術后組織經(jīng)10%甲醛固定后送病理學檢查;研究組58 例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術,組織經(jīng)10%甲醛固定后送病理檢查及基因X-pert 檢查。
2.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應用SPSS 19.0 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45 例,男16 例,女29 例,年齡(36.5±11.7)歲;研究組58 例,男20 例,女38 例,年齡(35.3±9.7)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3.2 兩組穿刺后診斷結果 研究組58 枚淋巴結組織標本,基因X-pert 檢查陽性52 枚,52 枚中病理提示肉芽腫性炎5 枚,明確診斷結核47 枚;6 枚陰性為反應性增生及轉移癌。對照組45 例中,病理明確診斷39 例,分別為反應性增生、淋巴結結核及轉移癌;未能明確診斷的6 枚經(jīng)第二次穿刺后,病理提示肉芽腫性炎,基因X-pert 檢查陽性,證實為淋巴結結核。兩組比較診斷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961,P<0.05)。見表1。
表1 兩組頸部淋巴結結核患者穿刺后診斷結果(枚)
頸部淋巴結腫大的出現(xiàn)可能是某些惡性病變的首發(fā)癥狀,以早診斷早治療為原則,應盡早確診。如鼻咽癌早期癥狀輕微,但鼻咽癌具有早期淋巴結轉移傾向的特點,其首先出現(xiàn)頸部淋巴結轉移的約25%~50%[2],此類患者進行早期的穿刺活檢更具有意義。穿刺病理結果陽性,則穿刺活檢可以替代頸部淋巴結手術活檢,為制定治療方案提供依據(jù),且減少腫瘤切開后種植、轉移的可能,穿刺部位無手術瘢痕[3]。
淋巴結結核超聲影像學上雖有一定的特征性:圓形或類圓形,串珠狀排列,可見液化及粗鈣化,周圍組織回聲增強等水腫表現(xiàn)以及可形成竇道等[4],但臨床仍然需要病理學依據(jù)或者基因學證據(jù),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是目前首選的檢查方法。對于淋巴結結核穿刺后檢查,目前常用有病理學檢查、結核菌培養(yǎng),但結核菌培養(yǎng)周期長,常常導致治療延誤而出現(xiàn)周圍膿腫以及竇道形成。故尋求一種靈敏度高、特異度強以及短周期檢測的實驗方法對結核患者早期診斷至關重要,由美國Cepheid 公司研發(fā)生產(chǎn)的X-pert MTB/RIF 方法操作簡單、快捷,可在2h 內完成整個MTB復合群和利福平耐藥性的檢測過程并得出結果[5]。整個檢測在密閉環(huán)境中進行,對操作者和周圍環(huán)境安全。對于頸部淋巴結結核早診斷早治療提供了科學的方法。本研究研究組中基因X-pert 檢查陽性率高,52 枚頸部淋巴結結核均陽性,且短期內得出結果,結合病理檢查陽性的更能確定診斷,而5 枚病理提示肉芽腫性炎,基因X-pert 檢查陽性確診為淋巴結結核。對照組中6 枚未明確診斷,均為淋巴結結核,研究組與對照組比較,頸部淋巴結穿刺后取得的組織進行基因X-pert 檢查聯(lián)合病理檢查,較單純的病理學檢查在淋巴結核的診斷中,診斷陽性率明顯提高。
總之,基因X-pert 聯(lián)合病理檢查應用于頸部淋巴結穿刺活檢中,可明顯提高診斷陽性率,值得臨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