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華 錢進芳 莫穎 許鎮(zhèn)瀾
長興縣香樟殘次綠化苗木改造提升技術初探
陳光華 錢進芳 莫穎 許鎮(zhèn)瀾
(浙江省長興縣林業(yè)局 313100)
采用截干修剪的方式對20株大規(guī)格(胸徑>15cm)香樟殘次綠化苗木進行為期3年的改造試驗,通過分析試驗數(shù)據(jù)可知,改造苗木平均胸徑增長量小于未改造苗木,但二者差距隨著生長時間逐漸縮??;改造苗木平均樹高增長量大于未改造苗木,且第二年較第一年差異達顯著水平;改造苗木平均冠幅增長量大于未改造苗木,且二者差距隨生長時間持續(xù)增大,改造苗木平均冠幅增長量在整個生長時期表現(xiàn)為顯著性差異水平。通過效益分析可知,改造苗木與未改造苗木每畝效益差距達2.75倍,香樟殘次綠化苗木改造的效益巨大,可根據(jù)全縣實際情況逐步推廣。
香樟;殘次綠化苗木;截干;改造提升
香樟()又稱樟樹、樟木、烏樟等,屬樟科樟屬常綠高大喬木,其樹姿雄偉,四季常青,樹冠開展,枝葉繁茂,濃蔭遍地,是優(yōu)良的園林綠化苗木[1]。其生長較快、喜光、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嚴寒[2]。香樟根、枝、葉均可提取樟腦、樟油;木材堅硬美觀,宜制家具。該樹種用途廣、價值高,被廣泛用作行道樹、庭蔭樹、風景樹、隔音林帶等[3],是我國著名的珍貴樹木。
香樟殘次綠化苗木,是指由于立地條件、外力影響、管理不當、林分密度過大等因素造成主干歪斜、有明顯的彎曲和徑向變化,樹體過高,分支點過高或過低(高于4m或小于2m),冠形特別開張及外力損傷的苗木。香樟殘次綠化苗木改造提升,是指以培育大規(guī)格精品工程苗為目標,通過切根移栽、截干縮冠、整形修枝、密度控制、土地整理和圃地清理等技術措施,對原有香樟殘次綠化苗木進行改造優(yōu)化,以提高苗木品質和經(jīng)濟效益,適應市場需求。
近年來受國家宏觀調控、房地產市場萎縮等因素的影響以及自身長期發(fā)展以來積累的一系列問題,長興縣花卉苗木產業(yè)逐漸進入了瓶頸期[4]。苗木銷量增長減緩,而種植面積仍增長較快,加之長三角地區(qū)綠化工程的整體提檔和外來高檔苗木的進軍,大規(guī)格香樟的需求持續(xù)減少,質量不高的香樟大苗銷售困難。
目前,長興縣有香樟苗圃地面積8066hm2,其中殘次綠化苗木占比高達52%,約為4193hm2。大量香樟殘次綠化苗木占據(jù)苗圃地,經(jīng)濟效益差,導致苗農持續(xù)粗放管理,庫存化日趨嚴重。因此,對殘次綠化苗木進行技術改良,以提升其效益顯得尤為迫切。
試驗地選在泗安鎮(zhèn)羅家地村(地理坐標30°90′N,119°65′E)香樟殘次綠化苗木培育改造示范基地,面積約6.67hm2。該基地地勢高而平坦,土層厚度50cm以上,土壤類型為黃紅壤,土壤肥力較差,試驗地基礎設施健全,灌溉排水方便。試驗地香樟殘次綠化苗木胸徑均在15cm以上,樹高8~11m范圍,冠幅5~7m,分枝點高于4m。
2014年3月,在試驗地選擇胸徑15cm以上香樟殘次綠化苗木20株(株行距5m×6m,面積約為0.067hm2)作為試驗苗木進行改造,同時選擇20株相同規(guī)格和栽植密度的香樟殘次綠化苗木作為對照。
改造前記錄待改造和對照殘次綠化苗木胸徑、樹高、冠幅等原始值,按照相同的測量方法,于2014年8月、2015年8月和2016年8月分別記錄改造苗木和對照苗木的相關參數(shù)。采用Excel2007、SPSS18.0等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和統(tǒng)計分析。改造對象和對照樣本平均胸徑、平均樹高和平均冠幅原始值見表1。
表1 香樟殘次綠化苗木試驗材料詳情(2014年3月記錄)
注:表中數(shù)值為“平均值±標準差”。
試驗中,香樟殘次綠化苗木改造技術主要為截干、縮冠、修剪、切根、整形移植及植后管理等。
2.2.1截干
主干分枝點大于3m的苗木,統(tǒng)一在高度3m處進行截干,要求截口平整、略斜、無裂傷。截干后立即對截口進行封蠟或用干凈薄膜裹住,以草繩繞干,以防樹干水分散失[6]。截干一般選擇在3月下旬-4月上旬[7-8],樹液開始流動,頂芽膨大而未放新葉時進行[9-10]。
2.2.2縮冠
由蒸汽壓縮系統(tǒng)和蒸汽再生系統(tǒng)組成一個閉環(huán)循環(huán)系統(tǒng),循環(huán)利用二次蒸汽已有的熱能,在系統(tǒng)穩(wěn)定后可大幅減少外部鍋爐蒸汽,大大節(jié)約系統(tǒng)的能耗。
分枝點高度符合要求,但冠形較差、樹冠特別開張的苗木,需進行縮冠,在距所留主干頂部20~40cm之間選好骨架枝,留3~5個主枝進行“三定”,即定枝、定位、定向,每個主枝保留長度約50cm。
2.2.3修剪
分枝點高度符合標準,冠形尚可但分枝不均勻的苗木,需進行修剪,剪去過密、過細、平行、重疊、枯死、斷枝、病蟲、交叉、下垂等影響保留枝正常生長的枝條。
2.2.4移植
選擇在3~4月上旬,最好是雨季進行移栽。定植地點要求地勢高、排水性好。移栽要求帶大土球,多剪去枝葉。樹穴要挖地規(guī)整,直徑要比土球直徑大20cm以上,樹穴底部施腐熟有機肥。對分枝點特別低(一般小于2m)的苗木,需移除到別處集中培育,宜在離地5cm高度處截平,以培養(yǎng)多桿香樟。一般栽植一個月左右,截口以下的樹干頂端便會萌發(fā)十幾個不定芽,翌春萌芽前修剪多余的枝條。
定植流程為:大樹入穴→扶正→去除草繩等包扎物→土球周圍噴灑生根粉液→加通氣管→回填土并分層夯實→做圍堰→固定→澆水→繞干→養(yǎng)護[6]。
2.2.5切根
未進行移植的苗木,需進行切根,切除水平分布根系的30%~50%為宜,挖切深度以苗木胸徑的2~3倍為宜。切根時盡量減少根系創(chuàng)口,切斷后要清理傷口,用鋸子將傷口鋸平,并涂抹伴有生根粉的泥漿;切根后應及時回填泥土。
2.2.6澆水
栽后及時澆足定根水,次日再少量澆一次,以后視需要灌水,總的原則是“不干不澆、間干間澆”。
2.2.7病蟲害防治
香樟移栽后若遇持續(xù)干旱天氣,新萌生的幼芽易遭到蚜蟲危害,可用40%樂果乳油2000倍液噴殺;生長季節(jié)易受樟葉蜂、樟巢螟、刺蛾的危害,一般7月上旬防治袋蛾;9月中下旬防治刺蛾,可用40%的樂果乳油或2.5%的敵殺死乳油1500~2000倍液。冬季來臨之前,要及時撤除包扎在樹干上的腐爛草繩,涂刷白涂劑,防止病蟲害。
2.2.8養(yǎng)護管理
香樟截干移植后應設立專人管護,適時進行澆水、除草、施肥、松土、雨季排水、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工作。
由圖1可以看出,改造后苗木的平均胸徑生長量顯著低于對照樣本,但隨著生長時間的延長,改造后苗木平均胸徑生長增幅大于對照樣本,二者之間的差值呈縮小趨勢。
圖1 不同處理方式香樟殘次綠化苗木平均胸徑增長量隨時間的變化
方差分析結果顯示,改造后苗木當年和次年平均胸徑生長量差異達到顯著水平,但改造后第二年和第三年平均胸徑生長量未達到顯著水平。這可能是因為改造當年進行了大強度的截干、縮冠和修剪,造成改造后苗木當年葉片生物量大幅度下降,光合作用能力受到了影響;從改造的次年開始,改造后苗木的葉片生物量逐漸恢復,并且改造活動促進了生長勢恢復,加快了胸徑生長速度。
從圖2可知,改造后苗木平均樹高生長量高于對照樣本,且二者之間的差距隨時間延長而加大,說明改造后的香樟殘次綠化苗木樹勢被重新激活,高生長加快。
圖2 不同處理方式香樟殘次綠化苗木平均樹高增長量隨時間的變化
注:相同時期折線點上不同字母代表差異性顯著。
從圖3可以看出,改造后苗木的平均冠幅生長量大于對照樣本,且二者之間的差距隨著生長時間的延長而加大,改造后苗木各年度平均冠幅增長量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這可能是因為改造后的香樟殘次綠化苗木樹勢被大大激活,因而樹木冠幅生長速度較快。
試驗中20株經(jīng)過改造的香樟殘次綠化苗木,除兩株死亡,其余18株苗木經(jīng)過3年培育,均生長健壯、主干直立,胸徑平均達20cm,樹高平均6m,冠幅4~5m,樹干分枝點高度2.5m左右,3~5個分布合理主枝,樹冠成半球形的優(yōu)美姿態(tài),并有較好的觀賞效果和遮蔭面積,這與李發(fā)奎等[11]研究結果也較一致。
圖3 不同處理方式香樟殘次綠化苗木平均冠幅增長量隨時間的變化
注:相同時期折線點上不同字母代表差異性顯著。
參考2016年春季蕭山花木城、長興花木城、夏溪花木市場綜合銷售價格,改造后3-4年的香樟苗木出圃價為1250元/株,未改造苗木的出圃價為350元/株,扣除改造成本及改造過程中因苗木死亡造成的損失后,改造后苗木每畝利潤為1250元/株í20×(1-10%)株/畝-(4000+625+200+50+750)元=16875元,對照樣本每畝利潤為350元/株í20株/畝-(100+30+750)元=6120元,改造后苗木每畝利潤為對照樣本的2.76倍,說明香樟殘次綠化苗木改造的經(jīng)濟效益巨大。
表2 香樟殘次綠化苗木不同處理方式效益分析
實驗表明,香樟殘次苗改造技術可行,改造后苗木生長量和主要經(jīng)濟性狀均得到明顯提高,市場價格比對照樣本提高約3.5倍,利用現(xiàn)有的大規(guī)格香樟殘次綠化苗木進行培育改造是提高苗木產業(yè)發(fā)展水平和盈利能力的必然之路。
目前,長興縣香樟殘次綠化苗木數(shù)量巨大,但這些苗木的經(jīng)營權分散。鑒于香樟殘次綠化苗木改造成本較高、季節(jié)性較強、工作環(huán)節(jié)多、技術含量高、難度大[12]等特點,部分苗農思想上存在顧慮,改造活動難以大面積推廣。因此,亟需加強技術推廣和典型示范,培育專業(yè)的殘次苗木改造培育主體,以加快全縣殘次苗木培育改造和綠化苗木去庫存進程。
試驗中,如果改造苗木的成活率提高或降低10個百分點,則改造后每畝利潤將分別是對照樣本的3.17倍和2.35倍;如果改造苗木成活率低于47%,則改造后每畝利潤將低于對照樣本,說明成活率是影響改造活動利潤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改造作業(yè)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范,改造后要及時開展科學的養(yǎng)護作業(yè),以提高移植成活率。
[1] 孫乾秋. 喀斯特山區(qū)香樟造林技術[J].中國林業(yè),2008,(9B).
[2] 陳碧珍. 香樟造林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2,(15):151-152.
[3] 薛建輝.森林生態(tài)學[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6.
[4] 浙江大學園林研究所.長興縣花卉苗木產業(yè)轉型升級調研報告[R].2016.
[5] 曹云,黃際來.浙江省長興縣泗安鎮(zhèn)花木轉型升級前景探討[N].中國綠色時報,2016-02-26.
[6] 呂玉奎,羅建碧.大規(guī)格骨架香樟樹移栽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3,(2):122-123.
[7] 姚和金,趙建華.提高大規(guī)格香樟苗木移植成活率的技術[J].林業(yè)科技,2005,30(4):14-15.
[8] 唐梅.香樟截干移栽培育技術[J].安徽林業(yè)科技,2009,(2):47.
[9] 何邦亮,張正文,李秀珍,等.大規(guī)格香樟移栽技術試驗研究[J].四川林業(yè)科技,2008,29(6):74-75.
[10]顧寶崗.香樟截干移栽技術[J].中國花卉盆景,2001,(5):22-23.
[11]李發(fā)奎. 香樟截干移植技術[J].安徽林業(yè)科技,2005,(2):30.
[12]潘華杰.試論大香樟移植的關鍵工作[J].現(xiàn)代園藝,2011,(9):23-24.
2019-05-30
陳光華(1970-),男,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培育研究;電子郵箱:173769984@qq.com。
S792.23
B
1004-7743(2019)04-00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