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返本開新

      2019-12-26 01:55華軍王晨仰
      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 2019年6期
      關鍵詞:本原現(xiàn)代性

      華軍 王晨仰

      [摘? 要]“三綱五?!笔莻鹘y(tǒng)儒家倫理政治思想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漫長的歷史演化進程中,“三綱五?!钡睦碚搩?nèi)涵不斷發(fā)生變遷,距其原初之意愈發(fā)遙遠,由此引發(fā)諸多批判。在博古通今、去粗取精的當代文化傳承中,梳理“三綱五常”的歷史發(fā)展脈絡,追溯其本原之意并深入挖掘其現(xiàn)代性,將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三綱五常;本原;現(xiàn)代性

      [中圖分類號] B22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8-4479(2019)06-0073-06

      “三綱五?!?,是漢代儒學對先秦儒家倫理政治思想進行提煉與整合后形成的一種思想體系。中國傳統(tǒng)小農(nóng)社會的宗法制是其得以生根發(fā)芽的重要土壤。經(jīng)過長期的歷史演變,“三綱五?!痹谒蚊饕院笾饾u成為影響國家政治、社會倫理的重要價值體系。

      歷史上,三綱”、“五?!弊钤绯霈F(xiàn)在董仲舒《春秋繁露》一書中。但董仲舒并未將“三綱”、“五常”并提。在現(xiàn)存文獻中,最早稱“三綱五?!钡漠斒菛|漢的馬融。何晏在《論語集解·為政》中載有馬融這樣一段話:“所因,謂三綱五常;所損益,謂文質(zhì)三統(tǒng)”。隨后經(jīng)過多年的演變與發(fā)展,“三綱五?!钡膬?nèi)涵和地位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在某些情境中,“三綱五?!币殉蔀椤拔幕闫伞钡拇~。例如《中國文化辭典》就明確指出:“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意為君對臣、父對子、夫?qū)ζ抻薪^對的支配權力;臣對君、子對父、妻對夫則只有絕對服從的義務。” 在堅持文化自信、倡導文化傳承的今天,針對“三綱五?!保绾嗡荼厩逶催M而發(fā)掘其積極的現(xiàn)代意義無疑是一項極具建設性的工作。以下擬對此略作闡釋,以就教方家。

      一、“三綱五?!彼枷胨菰?/p>

      歷史上,“三綱五?!彼枷氪嬖谝粋€發(fā)生與演化的過程。其中,“三綱”的內(nèi)涵起碼可以追溯到先秦儒學那里。在《論語·顏淵》中,儒家孔子曾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提法,大意是說君、臣、父、子皆要各如其是,各守其分,做到名實相副,由此社會才能正常運轉(zhuǎn)。李澤厚先生以為這是在“強調(diào)社會群體必須有結(jié)構(gòu)秩序,人畢竟生活在群體中,任何個體均以這種群體秩序為生存前提和條件”。 但是在建構(gòu)群體秩序的過程中,孔子并未強調(diào)君臣、父子間的單向度服從關系,而是凸顯各自的職責擔當。在《論語·八侑》篇中,孔子曾專門講到君臣關系,他指出“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這里面既體現(xiàn)了君臣間的服從關系,但也同時為這種服從關系確立了必要的條件。此外,在子女對待父母的問題上,《論語·里仁》篇講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边@里雖然肯定了子女對父母的尊重孝敬,但又強調(diào)要遵禮而行,并無絕對服從之意?!抖Y記·中庸》曾提到夫妻關系,說“君子之道,造端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但是沒有具體說夫妻間地位尊卑的問題?!睹献印る墓稀吩裕骸笆ト擞袘n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边@里呈現(xiàn)出的是五倫關系。不過,孟子同樣強調(diào)了雙方關系中義務之雙向性,并無單向度絕對服從之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孟子在君臣關系問題上的論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保ā睹献印るx婁下》)這里明確體現(xiàn)了君臣關系中義務的雙向性,看不到一點絕對服從的影子。

      “三綱”一詞在漢代董仲舒那里得以正式提出。董仲舒《春秋繁露·基義》篇中講到:“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取諸陰陽之道。君為陽,臣為陰;父為陽,子為陰;夫為陽,妻為陰。陰陽無所獨行。其始也不得專起,其終也不得分功,有所兼之義……王道之三綱,可求于天?!?在此,董仲舒確定了“三綱”所指乃為君臣、父子、夫婦,并且依照陰陽之道來比附這三種重要的人倫關系,即“物莫無合,而合各有陰陽。陽兼于陰,陰兼于陽,夫兼于妻,妻兼于夫,父兼于子,子兼于父,君兼于臣,臣兼于君”。 盡管在董仲舒的思想體系中,還含有比較濃厚的“陽尊陰卑”的觀念,但上文中的“陰”與“陽”并非是單純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董仲舒的“三綱”在本質(zhì)上是“有所兼之義”的“相合”關系,即“三綱”中的兩方互為存在與發(fā)展的基礎:“陽”離開“陰”不得稱之為“陽”,“陰”離開“陽”也無法稱之為“陰”。故而,董仲舒的“三綱”中的雙方乃是彼此義務雙向度的統(tǒng)一,而非單向度的絕對服從關系。

      至于將“三綱”具體釋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則要追溯到成書于漢代的讖緯類典籍《禮緯·含文嘉》,其言“三綱,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矣。六紀,謂諸父有善,諸舅有義,族人有敘,昆弟有親,師長有尊,朋友有舊,是六紀也”。班固的《白虎通義》引用了這一說法?!墩f文解字》釋“綱”為“維紘繩也。從糸岡聲。”可見,“綱”字本意是提網(wǎng)的總繩,后引申為事物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謂“綱舉目張”“綱目”“綱要”皆是此類?;寿┰凇墩撜Z義疏》中說:“三綱謂夫婦、父子、君臣也,三事為人生之綱領,故云三綱也。”今人虞生先生則認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中的“為”應該訓作“是”,即“君與臣是一綱,父與子是一綱,夫與妻是一綱” 這一解法同樣強調(diào)了三種關系所具有的“綱領性”地位。

      關于“五?!?,學界觀點基本一致,即普遍認為“五?!痹从谙惹厝寮?,是對“五倫”道德的提升與普遍化。 “五?!弊鳛橐粋€明確的概念,第一次出現(xiàn)在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中,其云:“夫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當修飭也;五者修飭,故受天之晁,而享鬼神之靈,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一般認為,孔子雖然分別提過這些具體的德目,但通覽現(xiàn)存文獻,并沒有發(fā)現(xiàn)將五者并提的資料。董仲舒的“五?!闭f,是孟子“四端”說的延伸與發(fā)展?!栋谆⑼x·情性》對“五?!弊鲞^比較詳細的解讀,其云:“五常者何?謂仁、義、禮、智、信也。仁者,不忍也,施生愛人也。義者,宜也,斷決得中也。禮者,履也,履道成文也。智者,知也,獨見前聞,不惑于事,見微者也。信者,誠也,專一不移也?!焙唵蝸碚f,《白虎通義》言及的“仁”是不忍人之心,惠愛與人之心;“義”是“宜”,指行為適當、合乎中庸;“禮”是行事合乎禮儀,有規(guī)矩;“智”是見微知著,遇事不惑;“信”是真誠堅定,專一不移。另外,在出土的《孝經(jīng)注》殘片中也有關于“五常”的解釋:“好生惡死曰仁;臨財不欲,有難相濟曰義;尊卑慎序曰禮;智深識遠曰智;平直不移曰忠;信義可復曰信。”這種解釋與前者大體類似,不做贅述。“五?!彼枷氡旧硎菦]有問題的。無論是孟子的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四端,還是《白虎通義》《孝經(jīng)注》對五常的解釋,都蘊含著人類道德文明的光輝,其所代表的價值觀可以說在任何時代都不過時。

      “三綱五?!睆某霈F(xiàn)到定型,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發(fā)展過程。其后來之所以飽受詬病,主要在于近代以來人們視“三綱”為“維護專制、強調(diào)盲從”之物。但從歷史上看,“三綱”思想發(fā)端之初并無絕對服從之意,反而非常強調(diào)雙方關系中義務的雙向性。對此,當代學界已有認識,如方朝暉先生曾指出:“三綱”只是三種重要的人倫關系,而不是要在關系中確立以誰為“綱”。“三綱”“一方面,要求在下位者以上位為重,尊重上的地位、維護綱的權威……;另一方面,要求在上位者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真正做出綱的樣子,發(fā)揮綱的作用?!边@種說法很好地體現(xiàn)了“三綱”強調(diào)雙方關系雙向互動的本意; 樂愛國先生則指出:“‘三綱與‘五常不可分割,‘五常是‘三綱之本,‘三綱五常的本義蘊涵于‘三綱與‘五常的互相聯(lián)系之中?!薄皬娬{(diào)‘五常為‘三綱的心性基礎,為‘三綱之本,才能確保‘三綱君、父、夫的主導地位在落實‘五常中起到正面的作用?!?他反對元代以后將“三綱五?!备盍训闹v法,很好地詮釋了“三綱”的思想基礎。

      二、“三綱五?!敝畾v史演化

      “三綱五?!痹谛纬梢院笥纸?jīng)歷了漫長的歷史演化。它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內(nèi)涵及現(xiàn)實影響往往差別很大,需要結(jié)合不同歷史背景具體地分析看待。簡言之,秦漢時期是其思想孕育和萌芽的時期;魏晉南北朝一直到隋唐五代,由于連年的戰(zhàn)亂紛爭,“三綱五?!彼枷胩幱诘退ノr期;宋元明以后,“三綱五?!苯?jīng)過理學家特別是朱熹等人的倡導,逐漸成為主導中國社會倫理秩序的核心價值體系。正如劉學智先生所言:“‘三綱五常在歷史上有一個發(fā)生、發(fā)展和演變的過程,秦漢之際是其孕育和形成時期,宋元明是其強化、提升和高漲時期,而在魏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則表現(xiàn)為持續(xù)低迷,這不僅表現(xiàn)在理論研究層面,也體現(xiàn)在社會政治倫理生活層面?!?/p>

      事實上,“三綱五?!痹跐h代造成的影響是比較有限的。董仲舒之后的四部漢代史書《前漢書》、《前漢紀》、《東觀漢書》、《后漢書》極少提到“三綱”(其中還有兩次是“三綱絕矣”);除了董仲舒之外,兩漢的碩儒也較少提及。如揚雄在《太玄》中只提過一次,而《法言》中則遍尋不見;王充的《論衡》也只提過“五?!?東漢文學家蔡邕的《蔡中郎集》僅僅提過一次;王符《潛夫論》、徐幹《中論》均未曾提及。這個現(xiàn)象說明至少在兩漢的學術界,“三綱五?!钡挠绊懯菢O其有限的,因此秦漢時期僅僅是“三綱五常”孕育和成型的初期階段。

      從魏晉南北朝一直到隋唐五代時期,“三綱五?!币膊⑽窗l(fā)生特別重大的影響,至少還不能稱之為“核心價值觀念”。雖然在為數(shù)不多的統(tǒng)一時期里,官方仍然倡導儒家思想價值體系,然而不論是在學術理論界還是在社會生活層面上,“三綱五?!钡挠绊懚急容^小。

      具體說來,在魏晉時期,玄學盛行。很多學者致力于處理“名教”與“自然”的關系。嵇康提出的“越名教而任自然”,其意圖還是要以“自然”為本,打破現(xiàn)實“名教”對人的束縛。阮籍甚至提出“蓋無君而庶物定,無臣而萬事理” ,以為“無君”、“無臣”更好。南北朝時期,經(jīng)學獲得發(fā)展,其中首推《三禮》研究,但大多偏于章句訓詁,極少論及“三綱五?!薄D媳背窌?,譬如《晉書》、《宋書》、《魏書》、《南齊書》以及《北齊書》偶有提及“三綱”、“五?!敝?,多是在嘆息綱常的衰微勢頹。概言之,魏晉南北朝一直到隋唐之前,天下長期處于分裂形態(tài),連年的戰(zhàn)亂早已消解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這兩條重要的社會人倫綱常。

      隋唐時期,佛教興盛,道教也有較大影響力。儒學作為統(tǒng)治者推行的正統(tǒng)思想,遭受了巨大沖擊。為了維護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中唐時期的韓愈排佛抑老,提出“道統(tǒng)”說以期復興儒學。盡管唐朝時期出現(xiàn)了不少鴻儒大家,比如陸德明、顏師古、孔穎達等人,但在他們的思想體系中也較少論述“三綱五?!薄?追f達主持完成的《五經(jīng)正義》也只是引用《禮緯·含文嘉》來解讀綱常,并沒有更深刻的見解。如他所言:“五常即五典,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人之常行?!?值得注意的是,“五典”是家庭成員內(nèi)部調(diào)和關系的個體守則,與一般認為的“仁、義、禮、智、信”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此外,隋唐時期的夫妻關系也比較平等,婦女擁有相對較大的自由空間,可以“習禮言詩”,還可以“彈琴擊筑”、學習聲律知識?!短坡伞愤€規(guī)定了夫妻相處不和睦的可以離異,并且對丈夫休妻做了各種法律上的限制。已婚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已經(jīng)幾乎與丈夫同等。

      到了宋元明時期,“三綱五?!钡膬?nèi)涵發(fā)生了重要的變化,并產(chǎn)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具體而言就是宋明理學家對“三綱五?!边M行了深入的理論建構(gòu),并凸顯其在國家政治、社會倫理層面的重要作用。這使得“三綱五常”的價值地位獲得極大提升,逐漸成為整個社會的基本價值綱領,在社會建構(gòu)中展現(xiàn)出巨大的影響力和統(tǒng)治力。如宋初理學家周敦頤就認為唯有“古圣王制禮法,修教化,三綱正,九疇敘”,才可以使“百姓大和,萬物咸若” 。理學集大成者朱熹更是推崇“三綱五?!?。他認為“三綱五常”是自夏、商、周三代以來古已有之的傳統(tǒng)。由此孕育于秦漢的“三綱五?!本瓦@樣被“人為追溯”到了三代時期,并且成為孔子繼承和發(fā)揚的基本倫理政治原則。此外朱熹又將“三綱五常”提升到理學本體的高度,認為“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天得之而為天,地得之而為地,凡生于天地之間者,又各得之以為性;其張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常,蓋皆此理之通行,無所適而不在?!边@樣一來,“三綱五?!本统蔀樘炖淼谋憩F(xiàn)形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了 。朱熹還以為“三綱五常”乃“禮”之根本,“禮”的本質(zhì)就是“三綱五?!?。經(jīng)過這樣一番論證,宋明學者極大提升了“三綱五?!钡臍v史底蘊和思想價值,推動了其在社會上的廣泛傳播。這一趨勢發(fā)展到元明時期,幾達頂峰。元朝的統(tǒng)治者努力學習中原文化,《元史·耶律楚材列傳》載:“三綱五常,圣人之名教,有國家者莫不由之,如天之有日月也。”可見,經(jīng)過朱熹等人對“三綱五?!钡母脑旌?,“三綱五?!币殉蔀榻y(tǒng)治者推崇的正統(tǒng)思想體系,成為評價社會生活中人們行為得失的規(guī)范,成為整個社會通行的主導價值觀。

      不過,“三綱五?!苯?jīng)過宋明理學家的大力改造后也出現(xiàn)了一些極端化、教條化的傾向,比如要求女子遵從“三從四德”,強調(diào)“餓死事極小,失節(jié)事極大”以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等。朱熹曾強調(diào)說:“三綱、五常,雖衰亂大無道之世,亦都在。且如繼周者秦,是大無道之世。畢竟是始皇為君,李斯等為臣;始皇為父,胡亥為子。三綱、五常地位占得大了,便是損益亦不多。至秦欲尊君,便至不可仰望;抑臣,便至十分卑屈?!?對于秦始皇這樣暴虐無道的君主,朱熹仍強調(diào)固守“君臣”“父子”之義,這恐怕是已經(jīng)背離了先秦儒學意旨。如上所述,先秦儒家眼中的人倫關系,本來是一種雙向的良性互動關系,所謂父慈子孝、兄恭弟謙,雙方各自安守本分,嚴格要求自己,才能促進人倫關系的正常和有序。而朱熹則把“君臣”、“父子”雙向的良性互動關系變成單向度的絕對服從關系,顯然背離了儒家的原旨。再比如在解讀“管仲不死君難”的時候,朱熹引用了程頤的話:“桓公,兄也。子糾,弟也。仲私于所事,輔之以爭國,非義也?;腹珰⒅m過,而糾之死實當。仲始與之同謀,遂與之同死,可也;知輔之爭為不義,將自免以圖后功亦可也。故圣人不責其死而稱其功。若使桓弟而糾兄,管仲所輔者正,桓奪其國而殺之,則管仲之與桓,不可同世之讎也。若計其后功而與其事桓,圣人之言,無乃害義之甚,啟萬世反復不忠之亂乎?如唐之王圭魏征,不死建成之難,而從太宗,可謂害于義矣。后雖有功,何足贖哉?” 程頤在這里的解讀,同樣是不顧具體歷史事實,片面地強調(diào)絕對的“君臣”關系,乃至認為唐朝名臣魏征雖然有功,也不能抵消“害義”之行。這些理學家將君、父、夫視為“絕對權威”。當然,這里講的“絕對權威”并非不會犯錯。但在理學家眼里,無論他們犯了怎樣的過錯,造成了多么嚴重的后果,作為臣、子、妻都必須要無條件的服從,不能有任何不滿和異議。由此,“三綱五?!痹谒蚊骼韺W家的解讀中漸漸走向了教條化、極端化,甚至后來有人公然提出“君雖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雖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雖不賢,妻不可以不順。” 顯然這已經(jīng)背離了儒家“三綱五?!敝?。

      三、“三綱五常”之反思與轉(zhuǎn)化

      宋明以來,“三綱五?!钡慕^對權威流行了幾百年。到了明清之際,特別是清初,思想界已然出現(xiàn)了反對聲音。

      明代思想家李贄以為“雖圣人不能無勢利之心”,私心是人人都有的、天然的存在,不應該強加壓制。他猛烈批判道學家,認為千百年來“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的僵化教條只是道學家欺世盜名的工具。而王夫之則否認“天下無不是底君”的說法,認為這是毫無根據(jù)的生搬硬套。此外,黃宗羲、顧炎武等人也對傳統(tǒng)的綱常觀念進行了批判。黃宗羲提出“君為天下之大害”。他說:“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仇,名之為獨夫?!?他激烈地批評君主專制,反對君主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對傳統(tǒng)思想中神圣不可侵犯的君權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顧炎武的《日知錄》則講道:“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薄氨?,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他創(chuàng)新性地解釋了“忠于君”和“忠于國”的關系,指出:天下不是國君一個人的天下,是全體民眾的天下,朝代更迭是正常歷史現(xiàn)象。天下興亡關乎整個民族的生死存亡,關乎每一個人切身利益,由此旗幟鮮明地表達了反對君主專制的觀點。

      近現(xiàn)代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則更為深刻地反思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某些問題。尤其是陳獨秀等一些學者針對宋明以來“三綱五?!边@類鉗制思想的綱常名教給予了比較徹底的批判??陀^地說,宋明以來的“三綱五常”思想確實在歷史上造成了消極的影響,“五四”以來的批判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也的確有著進步意義。由此出現(xiàn)一些過激的言論也是可以理解的。當代學者陳來先生曾言:“新文化運動的先行者們以極大的激情擁抱‘新文化,批判‘舊文化,凸顯出啟蒙、解放的強烈沖擊力量。同時以‘打倒孔家店為中心口號的‘全盤反傳統(tǒng)特色也極為突出,這與當時中國知識分子所處的客觀歷史環(huán)境有關,也與他們的主觀學養(yǎng)、心態(tài)、情緒、思想方法有關?!薄凹由仙鐣_爾文主義的‘及時引入,救亡圖存的危機意識與急迫感支配了中國知識分子的首要關切,造成了這個時期知識界相當普遍的激動氣氛?!庇盅裕骸拔逅奈幕械幕酒г谟?,一方面把狹隘功利主義引入文化領域并作為評判文化價值的標準,一切與富國強兵無直接關聯(lián)的人文價值均遭排斥;一方面不能了解價值理性在文明發(fā)展中的連續(xù)性,把價值傳統(tǒng)當成與現(xiàn)代完全對立必加去除的垃圾。遺憾的是,這些偏失不僅未能得到認真糾正,而且仍然是近年新的文化批判運動的基本預設。”

      今天,身處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懷著一種反思、求索的精神去審視歷史文化,正視歷史文化。習近平主席曾指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fā)展,需要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批判性繼承。特定時期、特殊需求下“全盤否定”傳統(tǒng)文化的傾向,毫無疑問是有局限性的。而今我們要做的正是在新的歷史時期下來反思與辨析傳統(tǒng)文化中的價值觀念,以期更好地與當前社會現(xiàn)實相結(jié)合,推動時代發(fā)展。僅就“三綱五常”思想而言,一方面我們必須承認和正視其思想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一些消極、糟粕性的內(nèi)容;另一方面也不必因噎廢食、對其全盤否定,而應反本溯源,吸取其中有價值的精華。 前文已述,“仁、義、禮、智、信”之“五?!弊鳛橹腥A民族之獨特的道德品性可謂是早已深入人心,具有著恒久的文化價值。那么所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之“三綱”的現(xiàn)代性意義又何在呢?對此恐怕我們只有回溯到其發(fā)端處方能有所體悟?!叭V”初起時有兩點內(nèi)容是很值得反思體會的:其一、“三綱”著力發(fā)掘的乃是社會人生之大綱,綱舉目張,此為理家治國之要。僅就此而言,“三綱”的提法在現(xiàn)代仍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即今天的中國社會同樣需要舉綱立目,處理好核心關系,而后才能實現(xiàn)家治、民和、國興;其二、“三綱”發(fā)端之初并無絕對服從之意,反而非常強調(diào)雙方關系中義務的雙向性,強調(diào)二者的良性互動。由此出發(fā),“三綱”之義乃有了現(xiàn)代轉(zhuǎn)化的基礎與契機。我們首先來看“君為臣綱”。在中國現(xiàn)代社會中,已無所謂君臣關系,代之而起的當是國、民關系,亦可謂“國為民綱”。民安居樂業(yè),國方興旺發(fā)達;國繁榮富強,更增民之幸福。由此,國、民關系即呈現(xiàn)為一雙向的良性互動關系。這一關系落實在具體行政層面上即是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關系。上級應該履行上級的職責,發(fā)揮表率模范的作用;下級也應該在此基礎上配合上級、服從上級的安排,并且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雙方互相負責,從而推動各項工作高效、有序地開展;其次我們來看“父為子綱”。父母與子女的關系,是最普遍、亦是最重要的一種人倫關系?!案笧樽泳V”其在本原處仍是強調(diào)雙方關系的良性互動,并將其落實在具體義務的雙向踐履中。所以盡管古人很看重孝親敬長之義,但這并不代表對尊長的無原則的絕對服從?!墩撜Z·為政》載: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狈t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狈t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由上可見,所謂行孝之“無違”乃是無違于禮,并非絕對服從之意?!缎⒔?jīng)》更是言道:“父有爭子,則身不陷于不義?!痹诂F(xiàn)代社會中,我們同樣提倡家長與子女之間建立和諧的雙向性互動相處模式。在雙方相處過程中,家長以身作則,做好表率,為孩子樹立正面的榜樣,所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子女則應當在合情、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努力理解并尊重父母之意愿,雙方和諧共處,而非強求單向度的服從,這對于構(gòu)建現(xiàn)代理想家庭倫理關系無疑是具有啟示性的;最后我們來看“夫為妻綱”。夫妻關系同樣是普遍而重要的一種人倫關系。“夫為妻綱”其在本原處所展現(xiàn)的乃是一個雙向互動的整體性存在,而非一方對另一方的絕對支配關系。古人往往以陰陽來論男女夫妻關系,究其要義乃在于凸顯其陽變陰合、互相轉(zhuǎn)化、共成一體之意??陀^地講,男、女夫妻體現(xiàn)的乃是兩種存在屬性,其在天賦、性格、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等方面存在各樣差異,因此需要各自做好自己,各盡所長,互相配合,然后才能成就一個和諧的家庭生活模式。在以自由、平等為表征的現(xiàn)代社會中,建構(gòu)和諧的夫妻關系尤其需要深入體會“夫為妻綱”其本原處所展現(xiàn)出來的人生智慧。概言之,“三綱”的現(xiàn)代價值在于:1、梳理現(xiàn)代社會倫理政治關系框架,努力做到綱目并舉;2、在每一關系框架下,關系雙方做好各自本分,互為基礎,共成一體;3、在維護整體性的前提下,努力建構(gòu)一種雙向良性互動模式以保證雙方關系穩(wěn)定發(fā)展;4、每一關系框架在具體運行中都存在一個相應的價值體系,都會涌現(xiàn)出一個服務于框架系統(tǒng)的主導與被主導的關系。一個完全沒有“主次分別”的系統(tǒng),其生存和發(fā)展能力是難以想象的。在現(xiàn)實操作層面來凸顯自由、平等追求必然導致系統(tǒng)運行效率低下,乃至決策失誤。總之,由其本原意看,“三綱五?!彼枷胫幸廊惶N含某些可供現(xiàn)代社會汲取的積極合理的內(nèi)容。

      猜你喜歡
      本原現(xiàn)代性
      談李少君詩歌的“另類現(xiàn)代性”
      交錯群與旗傳遞點本原非對稱2(v,k,4)-設計
      回歸教育本原的生物學教學
      重構(gòu)現(xiàn)代性
      本原性問題驅(qū)動下的高等數(shù)學變式教學
      挖掘課本原題潛能,煥發(fā)課本習題活力
      哲學上的本體論思維方式
      藝術追問多樣的世界
      關于現(xiàn)代性
      現(xiàn)代性:未完成的和不確定的
      子长县| 腾冲县| 扎囊县| 长武县| 尤溪县| 大埔区| 宁晋县| 景谷| 洪泽县| 德清县| 木里| 大关县| 台山市| 忻州市| 明溪县| 清水河县| 武陟县| 潼关县| 平顶山市| 班玛县| 武平县| 金秀| 突泉县| 娱乐| 华亭县| 互助| 新密市| 神农架林区| 乌拉特前旗| 广宁县| 开阳县| 京山县| 平舆县| 杂多县| 盖州市| 广饶县| 安阳市| 即墨市| 金湖县| 石城县| 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