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
不要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層面上
談論無困境的淚水
一首詩未完,它的高溫已經到達
在最料想不到的語言演變的地步
在形之上下,人的多重、日常與核心這些
被認為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地行進中去拿獲詩神
把握淚水重現(xiàn)
像萊茵哈特擁有了億晝的星辰,哈哈
而不是迷霧中的???、蘭舟催發(fā)的柳永
而不是耗盡了寫作中的星辰與大海
在下一次醒來
盡量延長重新恢復的呼吸
淚水涌現(xiàn)的那一刻,始終是“思維快馬加鞭
的那一刻”
認同影響體系,認同成人的“兩種心靈”
認同兩種降臨的帶來和帶走
你對淚水的控制
你和不能控制淚水者在同等的慈悲中戰(zhàn)役
這就是淚水的不同時空
你始終是確定它不曾發(fā)生的時刻的源泉
有種云集同道的趨勢
因為,在淚水中
詩并沒有獲得任何深淵和記憶
斷裂的,對偶然瞬間的確信
雖然激活了詩學的氣質
卻要盡可能深遠地
重新推進時間之不確定的黎明啊。
[盧輝賞讀] 記得呂布布有過這樣一句詩話:“詩歌給予人的,就是一種可感的內心的力量,如果不服從內心,寫詩有何用?”就拿她的《黎明》這首詩來說,她十分注意語詞的尖銳和張力,以最大化的程度實現(xiàn)著詩意的新生:“把握淚水重現(xiàn)/像萊茵哈特擁有了億晝的星辰,哈哈/而不是迷霧中的???、蘭舟催發(fā)的柳永/而不是耗盡了寫作中的星辰與大海/在下一次醒來/盡量延長重新恢復的呼吸”。在呂布布自成一格的語言體系里,不管是混合的句式,還是雜糅的意象,不管是意緒紛呈,還是詞網交錯,呂布布選擇的寫作路徑,既不屬于客觀敘述,也不拘泥于“詞的陷阱”。她善于把語言的層次感和信息量一一擺開,像是進行一場詩歌的臨戰(zhàn)狀態(tài),將各種先驗的、直觀的、虛擬的、現(xiàn)場的人間萬象融為一體,形成詩的自由王國。她的詩,大多從現(xiàn)狀而不是從現(xiàn)實發(fā)源而來,但她似乎又喜歡用現(xiàn)狀的裂變來抽取想象的翅膀,進而將人們從現(xiàn)狀中帶離,另外構筑一個純凈的世界:“你對淚水的控制/你和不能控制淚水者在同等的慈悲中戰(zhàn)役/這就是淚水的不同時空”。這就是呂布布,一個充滿了智性和情緒化的詩人,一個把“智性的光和具有穿透力的目光”看成是高于一切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