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船舶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北武漢 430050)
隨著內河航運的發(fā)展,內河水上交通安全事故時有發(fā)生。加強內河水上安全管理,完善水上巡航搜救體系,保障人命安全,對于促進內河航運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經過多年的發(fā)展,我國內河水域已初步建立了內河搜救網絡,在主要內河水域實施了海事巡航救助一體化,內河水上搜救管理工作得到加強。
水上搜救需要有精良的裝備和完善的制度,但同樣需要有一支高素質的水上搜救隊伍。目前很多巡航救助人員本身并未學習過內河水運的相關專業(yè)知識,對水運的一些基本知識缺乏了解。有些人員雖然學習過內河水運相關專業(yè)知識,但是很多是“剛出校門,就走上一線”,對搜救程序、應急知識等缺乏必要的了解,幾乎沒有內河水上搜救設備的操作技能和針對事故或險情的處理經驗,難以達到應急救助的要求。有些搜救人員雖然有較強的實踐經驗和理論功底,但其知識長期沒有更新,對新設備、新法規(guī)、新技術難以適應。盡管內河救助是以人命為主的救助,但隨著內河油船和散化船數(shù)量逐漸增多,一旦遇險將嚴重危及長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們的生活用水安全,出于公職人員的使命,海事搜救人員的救助行動由單純的組織施救開始轉變?yōu)榻M織施救和現(xiàn)場救助相結合,但很多救助人員應對危/化船事故的知識和技能相對不足。而在搜救技能訓練方面,長江干線水上現(xiàn)代化監(jiān)管和人命搜救技能訓練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大部分參與水上搜救應急工作的人員沒有經過專業(yè)化的培訓和訓練,相應的專業(yè)知識和實踐技能嚴重缺乏。搜救人員這些專業(yè)素質“短板”嚴重地制約了內河搜救的發(fā)展,難以達到應急反應快速有效的要求。
專業(yè)化、系統(tǒng)化的搜救技能培訓是搜救人員履職前獲得搜救技能的重要途徑,目前系統(tǒng)化的內河水上搜救訓練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在訓練內容、訓練方式、訓練資源、訓練效果評估等方面還不成熟。本文將分析當前內河水上搜救技能訓練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相關的建議和措施。
盡管內河水上搜救工作發(fā)展迅速,但當前內河水上搜救工作主要還是由官方機構承擔,在社會責任和人命財產的壓力之下,其在搜救訓練裝備、經費等方面投入相對較大,人員素質相對較高,訓練也相對正規(guī)。而民間搜救力量有較強的流動性,很多都是社會志愿者、農民或內河船員,需要搜救時召之即來,不需要搜救時又各自散去,加之沒有良好的訓練平臺,使得針對這些民間搜救力量的技能訓練幾乎空白。部分專業(yè)化的救助打撈公司從公司經營的角度出發(fā),也不愿意投入經費到搜救技能的訓練中,因此搜救人員在搜救時“憑著感覺走”,有時搜救不成反而損失慘重。
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了覆蓋較為全面的內河水上搜救網絡,各個搜救機構為了提高搜救技能,都規(guī)定了相應的訓練內容,主要包含在各自的應急預案中。以內河某海事局搜救應急預案為例,其內容主要有1個應急部署和17個須知組成。在《應急訓練和演習須知》中,規(guī)定了局、海事處、巡航搜救執(zhí)法大隊分別按年度、季度、月度組織1次應急知識集中學習。學習內容包括熟悉應急反應程序及如何行動而開展的練習,以及對應急反應設備操作使用的練習等。同時還規(guī)定局每兩年組織一次應急知識更新培訓,主要內容包括船舶航行基礎知識、船舶操作技能、求生與搜救能力、上級有關搜尋搜救工作程序、搜救工作預案和其它有關應急搜救知識。另外,還要求海事處每季度至少舉行一次演習,演習內容包括各種緊急情況的報告、動員、應急措施、通信、效果評價等,并重點考慮船舶事故及險情的應急反應、船舶肇事逃逸的應急反應、船舶造成水域污染的應急反應、惡劣天氣險情的應急反應、戰(zhàn)時交通戰(zhàn)備應急反應、人員落水應急反應、阻航應急反應這些項目。仔細分析這些搜救應急訓練內容,包含了程序、搜救行動、設備使用、實戰(zhàn)演習等,這些知識涵蓋了搜救基本知識和專業(yè)技能,但由于在實戰(zhàn)時,各自的分工和任務的不同,使得各自的救助技能有所區(qū)別,不能夠千篇一律地要求所有人進行相同內容的學習或訓練,也沒有必要某些內容每個月或每次都需要學習。
當前內河水上搜救技能培訓,在培訓方式上主要采用理論與實操相結合的方式。但由于實操訓練需要使用實戰(zhàn)設備,一些海事處出于場地、成本等方面的考慮,在實操訓練時學員以模擬為主。目前,主要開展的實操訓練是拋投救生圈、穿著救生衣等基本的救助技能的訓練,而針對一些船舶操縱技能、防污染方面的訓練,考慮到安全因素,主要是以理論為主。而將電子巡航、立體搜救等聯(lián)合起來的搜救實操訓練目前也只是處于研究階段。
在水運的專業(yè)教材方面,我國在駕駛、輪機、海事等相關專業(yè)都有比較齊全的專業(yè)教材,然而由于內河水上搜救訓練范圍有限,搜救訓練教材市場價值不高,使得一些專家學者沒有足夠的積極性或時間來編寫我國內河水上搜救訓練教材。另外,由于內河水上搜救技能訓練剛剛起步,需要完善的東西太多,現(xiàn)有的培訓機構也由于時間精力有限,還沒有一個機構編寫出一套完整的內河水上搜救訓練教材,使得教學培訓難以有效開展。
內河水上搜救訓練效果的好壞是培訓機構十分關注的問題,通過對訓練效果好壞的評估來確定該項訓練及各個相關因素存在哪些缺陷,以便提出改進的措施,更進一步科學地規(guī)劃流程、環(huán)節(jié),達到最佳的效果和最終目的。由于目前內河水上搜救技能訓練主要是針對海事搜救人員,大多屬于內部培訓,很多時候訓練完了就完了,但訓練效果好不好,學員的實戰(zhàn)技能有沒有提高等幾乎沒有一個評判,使得培訓機構自己也無法知道訓練效果的好壞。
民間搜救力量是我國內河搜救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命救助、船舶救援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經濟、效益等方面的考量,對民間搜救人員的技能培訓幾乎空白,有些人員因技能不足而無辜犧牲,有些人員由于缺少一些醫(yī)療急救知識而錯過最佳的救援時機。在一些發(fā)達國家,基本的救助技能培訓是全民性質的,是帶有公益性質的一項技能培訓,只要志愿者愿意培訓,相關官方機構就會進行義務培訓。為提高民間搜救力量的搜救技能,我國可借鑒這些國家的經驗,投入一定的成本費,由官方搜救訓練機構義務為民間搜救力量進行水上搜救技能培訓。
內河搜救的相關知識和技能覆蓋面廣,涉及的內容多,其中不僅有一些基本的內河船藝,還有內河船舶駕駛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安全知識、法規(guī)程序和救生、消防等方面的專項技能。如果培訓內容太多太繁雜,一方面授課教師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備課,另一方面培訓學員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使得培訓過程流于形式。而進行水上搜救技能培訓的最終目的是提高相關人員的實戰(zhàn)技能,因此在培訓時,應分層次,抓重點,主要強化搜救人員日常搜救中經常用到的應急技能,扭轉一些不好的習慣,使他們學會科學搜救、智慧搜救。
水上搜救技能培訓的最終目的是提高相關人員的實戰(zhàn)技能,讓搜救人員知道在面對某種險情時如何處置,如何有效使用搜救設備等。當前內河水上搜救訓練方式主要有理論知識講解和實操訓練,兩者相輔相成。理論知識講解主要是側重于概念、規(guī)定、原理等,而實操訓練是以真實的搜救設備為基礎,重點在于訓練學員險情應變能力、設備使用能力、緊急救護能力等,這些能力正是現(xiàn)場搜救作業(yè)所必備的技能。因此在訓練時,應以實操訓練為主,理論知識為輔,注重實戰(zhàn)技能的提高。
針對我國系統(tǒng)化的內河水上搜救訓練剛剛起步,很多內容或標準都不完備,建議國家委托航海院?;騼群雍J轮鞴軝C關進行內河水上搜救訓練模式、訓練內容、訓練大綱、評估機制、訓練資源等方面的研究,不斷完善我國內河水上搜救訓練的相關制度,充實內河水上搜救的相關要素,并最終形成一套專業(yè)的、系統(tǒng)的、完整的內河水上搜救訓練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