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悅 孟祥莊
摘要:經過實地調查發(fā)現(xiàn),在城市開放空間中,適于成年人活動的空間越來越多,且種類豐富、內容完善,但是針對各個年齡段兒童心理及行為需求所進行的兒童活動空間設計卻十分匱乏,從而造成了當代兒童的一系列心理及健康問題。基于此,通過對不同年齡階段兒童心理進行分析,提出了營造適宜兒童心理的戶外活動空間景觀設計,以期提供參考。
關鍵詞:兒童;兒童心理學;活動空間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7-0014-02
1 引言
在社會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兒童活動場所對于兒童成長的啟蒙與引導意義日漸被發(fā)掘,與各年齡段兒童相匹配的活動空間便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分析兒童心理需求并將其與活動空間設計相結合,營造適合不同年齡段兒童的戶外活動空間對兒童成長有積極作用,能夠使兒童健康茁壯成長。
2 不同年齡段兒童心理特征
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由于其心理及生理發(fā)育情況不同因此對活動場地的需求不同,其心理會隨著年齡的推移而產生變化,所以需要通過分析其心理特征來設計合適的活動項目及活動場地。根據埃里克森的社會認知發(fā)展理論和弗洛伊德的心里發(fā)展理論,將兒童年齡大致劃分為3個層次:0~3周歲嬰幼兒時期,3~6周歲學齡前兒童,6~12周歲學齡初期兒童。每個階段都有其專屬的心理特點,通過對各個階段兒童心理特點的歸納分析其對活動場地的需求,從而利用戶外活動場地對兒童心智及身體健康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
2.1 0~3周歲嬰幼兒心理特征
0~3周歲屬于嬰幼兒時期,這一階段的兒童具有初步的感知能力,對外界所造成的感官刺激較為敏感,所以在進行景觀設計時可以利用明艷色塊及芳香植物來激發(fā)起感官。此外該年齡段兒童屬于心智的啟蒙階段,利用可塑性較強的材料可以激發(fā)兒童創(chuàng)造力,如水、砂石等,發(fā)揮其想象力。
2.2 3~6周歲學齡前兒童心理特征
這個階段的兒童已經具有一定的認知和運動能力,可以自主進行一些感知和觀察活動,同時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和冒險心理,因此可以打造一些探索性空間,利用場地地形起伏及空間分割等帶給兒童帶來立體感知。此外這個年齡段的兒童開始具有合作心理,喜愛群體活動,具有交友意識,因此可以設置一定的場地方便兒童追逐打鬧。
2.3 6~12周歲學齡初期兒童心理特征
6~12周歲是兒童身心迅速發(fā)展階段,這時的兒童已經有了較為明顯的性別意識,男孩大多喜歡運動類活動,可以設置運動器械、攀爬繩索等滿足男孩活動需求;女孩則偏向內斂、安靜,可以利用空間劃分設置為兒童提供一定的交往空間。
3 兒童活動空間現(xiàn)狀及現(xiàn)存問題
3.1 場地功能結構單一,規(guī)劃不合理
根據調查,目前兒童活動空間設計缺乏合理且相對完整的景觀體系,絕大多數兒童活動場地仍是以“鋪裝、器械”,只是為孩子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活動場地,但是并未對兒童心理需求進行分析,缺少對應各年齡層次的活動場地劃分。同時缺少家長看護區(qū)等相對應的看護場地及低齡兒童親子活動區(qū)域,不能滿足各年段兒童的需求,設計缺少針對性。
3.2 場地游樂設施種類匱乏,缺少吸引力
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各地兒童活動場地內的游樂設施千篇一律,多為彩色塑膠、滑梯、簡易攀爬器材等,缺少地形設計及其他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互動性的活動設施,不能形成兒童與設施之間的趣味互動,不能滿足兒童好奇、冒險、探索的心理,久而久之造成游樂設施使用率較低的情況,局限了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限制了兒童的活動訴求。
3.3 忽視場地植物景觀的設計
植物計作為景觀設計要素之一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植物的認知是兒童活動內容中重要部分,但現(xiàn)有兒童活動場地大多植物種類單一,且以高大能遮陰的喬木類植物為主,缺少觀花、觀果及芳香植物的應用,這類植物給以給兒童帶來相應的感官刺激,對于嬰幼兒階段尚處于感官認知初期的兒童便顯得尤為重要。此外,植物設置多起到圍合場地的屏障作用,并沒有與活動空間形成對話,缺少兒童與自然之間的互動。
3.4 場地存在安全隱患
兒童由于其認知問題,通常會有許多讓大人意想不到的做法,如在灌木叢中捉迷藏,品嘗植物花、果,攀爬造型獨特的雕塑等,這些行為都可能會對兒童身體造成一定傷害。不僅如此,很多兒童活動場地在小品、坐凳等尺度設計上也沒有對兒童的身高尺度進行考慮,如坐凳較高兒童不容易坐等等,都會產生一定安全隱患。
4 基于心理學的兒童活動空間景觀設計策略
4.1 地形
地形設計首先要尊重場地現(xiàn)狀,結合場地現(xiàn)有地勢進行適當的堆土或挖方,塑造出谷地、緩坡等有趣的活動場地,場地地形主要針對3周歲以上具有一定體力和自主運動能力的兒童,通過攀爬、鉆洞等滿足兒童冒險及好奇心理,同時可將不同的緩坡程度與娛樂活動相結合,在坡度較陡的區(qū)域可以設置攀巖活動或滑梯,在坡度較緩的地方設置低齡攀爬類活動,增加設計的可能性。但是,在球類、輪滑等活動場地應注意地形盡量平整。對于0~3歲嬰幼兒時期的兒童則主要是利用下凹地形形成小的沙坑或水池供他們玩耍。
4.2 鋪裝
鋪裝設計主要需考慮兩點:安全性和趣味性。首先可以選擇一些天然材料代替生硬的鋪裝,如木材、石材、草坪等來代替硬質鋪裝。除此之外對于0~3歲尚處于認知初期的兒童則應注重鋪裝的色彩搭配,凸顯其趣味性,簡潔明快的色彩變化可以吸引兒童注意力,刺激兒童感官,提升其興奮感。而對于3~6歲,具有一定認知能力的兒童則可以適當的進行場地涂鴉,將童話故事、寓言等通過彩繪的形式表達在在兒童活動場地中,起到寓教于樂的作用。對6~12周歲體能變化明顯的兒童,在一些特殊活動場地如球類運動場地則可以采用塑膠等起到保護作用的材質,防止兒童在活動中摔倒后受傷。
4.3 植物
植物設計是兒童活動空間景觀設計中重要的一部分,其激發(fā)兒童感官及科普教育的意義也貫穿于整個兒童階段,所以不容小覷。通過植物的發(fā)芽、生長、開花、結果、凋零的過程可以讓兒童親近自然的同時激發(fā)對自然科學的熱愛,并使其在這個過程中產生探索精神。
在植物選擇中可以選擇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植物,芳香植物可以刺激兒童的嗅覺,產生令人愉悅的感覺,果實奇特或者開花艷麗的植物擇能吸引兒童的關注,便于兒童認知。但同時也應注意要選擇對兒童無害的植物,如有毒、有刺、有飛絮、易患病蟲害的植物則應避免選擇,因為可能會刺傷兒童皮膚、導致呼吸疾病等問題。
4.4 游樂設施
游樂設施主要針對于3~12周歲具有自主行為能力的兒童,對他們而言傳統(tǒng)的滑梯、秋千等游樂設施千變一律,已經產生疲倦感。因此可以通過一些新型的無動力游樂設施激發(fā)兒童興趣,如阿基米德取水器,通過簡單易懂的物理原理進行取水,讓兒童在玩耍過程中學到知識,增加互動感。亦或是簡單的小型雨水花園,讓兒童了解相關雨洪知識的同時體驗到不一樣的樂趣,激發(fā)兒童的求知欲。
4.5 安全
由于兒童年齡尚小,自我保護意識較差,所以兒童活動空間的安全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是材料安全,所有的材料都應耐用、易于維護、無毒無害,遵循相關法律法規(guī),如2008年修訂出臺的《游樂設施安全規(guī)范》(GB8408~2008)等。其次,針對0~3歲嬰幼兒時期的兒童,應在活動場地周邊設置家長休息區(qū),以便家長時刻看護兒童,對于3~12周歲體力尚佳,樂于運動的兒童則應注意場地內無可能造成安全隱患的凸出異物或尖銳棱角,同時應注意場地內鋪裝的硬度控制,避免造成二次傷害。
5 結語
通過對各年齡階段兒童心理特征的分析及兒童活動空間現(xiàn)存問題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心理學的兒童活動空間景觀設計策略,從地形、鋪裝、植物、游樂設施及安全五個角度出發(fā),結合各年齡段兒童心理特點,充分考慮不同階段兒童的需求,融入寓教于樂、親近自然的設計理念,營造出符合兒童自身特點的活動空間。通過設計喚醒兒童的好奇心,激發(fā)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使兒童與景觀緊密結合,讓兒童在活動中更好地享受樂趣。
參考文獻:
[1]李娜.兒童行為心理與兒童公園設計[D].長沙:湖南大學,2008.
[2]谷傳華.兒童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0:125.
[3]張家希,張曉燕.基于自然教育的居住區(qū)兒童活動空間景觀設計研究[J].設計,2019,32(14):140~142.
[4]鮑魯泉.兒童戶外游戲場地自然化設計探析[J].中國城市林業(yè),2013(3):38~40.
[5]王珊珊.戶外兒童游戲場地的環(huán)境設計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
[6]彭暢琳.城市兒童公共活動場所的環(huán)境行為研究[J].山西建筑,2008(20):36~37.
[7]毛華松,詹燕.關注城市公共場所中的兒童活動空間[J].中國園林,2005:16-17.
收稿日期:2019-09-11
作者簡介:汪悅(1994-),女,東北林業(yè)大學學生。
通訊作者:孟祥莊(1967-),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規(guī)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