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體詞性成分充任分句之指稱的陳述化研究

      2019-12-30 22:12:50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9年3期
      關鍵詞:復句陳述形容詞

      楊 露

      (上海師范大學語言研究所,上海 200234)

      說話人在單獨使用一個體詞性詞語時,一般都是要表達一定的信息的,不可能只是純粹地指稱。大多數(shù)情況是相應的陳述內容“省略”或“隱含”了。不同類別的體詞性成分所采用的順序與位置也會產生陳述性高低的問題。本文將從指稱與陳述的關系入手,從語用原因和認知原因來研究體詞性成分的陳述化表達。

      本文例句引用自北語和北大語料庫,少量來自百度網、人民網等,均注明來源。

      一、體詞性成分的陳述性高低

      體詞性成分的分句在句法層面上表現(xiàn)為一個體詞性成分加上語調,也就是說,在一定的情況下,體詞性成分的句法功能將從指稱轉向陳述,并有程度上的高低差異。

      (一)被標記化了的體詞中心

      沈家煊認為典型的名詞都是無標記的。根據(jù)我們的調查,能夠作分句的體詞性成分大部分都是帶“的”的偏正結構,該結構的中心也因此被標記化,言語的程度義更高。標記的方式不同,也會產生陳述性上的高低差異。例如:

      (1)幾場煙雨,幾卷荷風,江南已是煙水迷離。(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2)一聲聲凄厲的呻喚……,她閉上了眼睛,身邊留下了一個孱弱的嬰兒……。(北京文藝《桃花船》1978第4期)

      (3)這么大的雨,吳師傅恐怕來不了啦。(張光本《礦山的主人》)

      以上例句都是偏正短語,例(1)復句的前兩個分句是體詞性成分的連用,在謂語句的附加狀態(tài)下,前兩個體詞性成分具有了陳述對象。受量詞短語修飾的“煙雨”“荷風”,比光桿物質名詞更加豐富,“幾場”“幾卷”作修飾,它可以看作是說話人在對語言使用時幫助陳述化的標記?!皫讏鰺熡辍薄皫拙砗娠L”以“數(shù)量名”結構連用,重在表達時間上事件發(fā)展的狀態(tài),最終需要以謂語句來超越前兩個體詞性成分的本來價值,而使陳述性意味較濃厚作分句。

      偏正短語中由于定語的屬性表達,因此陳述性的信息也可以在定語位置上表現(xiàn)出來。趙元任(1979)認為在正常情況下,句子的主要信息總是要擱在謂語里。在這些體詞性成分中,主要信息被提到定語的位置上[1]。

      例(2)“呻喚”本身為動詞,此處表現(xiàn)為名詞性,本身就會在語言使用者的心中具象化,加之“凄厲”的修飾,分句的中心語更具動態(tài)性和具體性,故而“數(shù)量形的名”的體詞性分句可以表達事件發(fā)生的意義。此外,在該句中,由于動態(tài)性較強,甚至不需要后續(xù)分句的幫助即可判斷體詞性成分的分句性質。例(2)的陳述性比例(1)的陳述性高得多,主要是因為體詞中心被標記化的方式存在差異。

      例(3)的體詞性成分較(1)(2)似乎在分句的陳述表達上阻礙更少,后續(xù)句的存在從側面幫助強調表達“下了這么大的雨”,而非成句的關鍵。

      像以上例句,語義不完整的體詞性成分加上后續(xù)的句子,才能使語義完整。也就是說,無標記的體詞性成分可以與不同的句子組合,即適應更多的句法環(huán)境,但單獨出現(xiàn)時,在句子表意上,陳述性更弱一點。

      從其他角度看,體詞性成分作分句是一種標記化的現(xiàn)象。帶“的”的體詞性分句標記化程度較高,不帶“的”的體詞性分句程度較低。修飾語使體詞性成分的語義程度更深。

      簡單的體詞相較復雜的體詞性成分在表述上更加自由,但是更難融于復雜的語用表達之中,因而在表達陳述性時,我們較多地使用復雜的體詞性成分。例如:

      (4)杜醇覺得自己要再次陷進那個深不見底的漩渦了,心痛的感覺再次來襲,她慌亂得打開窗門,讓春風吹醒自己,耳邊的發(fā)絲在風中亂拂,令她想起了半個多月前,也是這樣的一個晴天,微風,她與林媽媽走在田間小路,林媽媽對她說了很多很多。(關就《醇醇的森林》)

      (5)家霆倚著圓洞形的窗戶朝下張望,藍天白云,飛機平穩(wěn),陽光燦爛。(王火《戰(zhàn)爭和人》)

      例(4)中簡單體詞“微風”表示“有微風的氛圍下”的意思,例(5)“藍天白云”屬于體詞性成分內部的連用,相比之下,可知越簡單的體詞性成分缺乏其他幫助,越難陳述化而成句,因而作分句時,陳述性較弱。體詞性成分連用各自作分句時,往往需要后續(xù)的謂語分句幫助成句,但是也有部分多個體詞性成分連用的句子借助修辭來各成分句。

      體詞性成分能夠作分句,主要是部分具有動態(tài)性或經過語境等附加條件而具有陳述性的偏正短語和聯(lián)合短語,如“煙雨”“荷風”等光桿名詞本身無定,且較抽象,單獨使用更側重概念義,指稱性強,受“幾場”“幾卷”修飾,動態(tài)感增強,也使得整體邏輯與外延性擴展,而使其陳述性增強,與后面的分句語義上更加有層次。名詞可以被標記化產生強弱差異的陳述性,偏正短語或簡單體詞由于標記與否或方式差異,它的陳述性也有強弱的差別。

      (二)性狀化的修飾詞

      趙元任、朱德熙等認為形容詞的主要句法功能是充當謂語,而謂語的典型語義特征是臨時性和運動性,這為體詞性成分作分句陳述化表達提供依據(jù)。由于體詞性成分多由形容詞作定語修飾。例如:

      (6)蔚藍的晴空,火紅的晚霞,雪白的大地,蒼綠的山林,炊煙裊裊的小燕林,山坡上蠕動著的牛羊群,江山秀麗多姿。(曲波《山呼海嘯》)

      (7)靜的街市,清冷的路燈,稀少的行人……夜很靜,空氣非常柔和。(巴金《春天里的秋天》)

      (8)破舊的門,歪斜的墻。(1957《獨幕劇選·金鳳樹開花》)

      以上的三個例句中,修飾的形容詞大部分是狀態(tài)形容詞,如“蔚藍”“火紅”“雪白”等。狀態(tài)形容詞在表狀態(tài)的同時,就已經在深層次上有一定的陳述性,比如“蔚藍的天空”表示“天空蔚藍”,而且在原有的性質上已經有了程度上的加深。其中,例(8)是體詞性分句連用成復句,狀態(tài)形容詞“破舊”“歪斜”作定語修飾,作隱含的謂語。同樣是沒有后續(xù)分句,性質形容詞作修飾語會有分句陳述強弱的差異,以至于影響到能否成句。

      性質形容詞修飾體詞作分句時,也往往需要依靠其他分句或者語段中其他句子使語義完整。例如:

      (9)黑的煙,紅的火。(汪曾祺《橋邊小說》之一《詹大胖子》)

      (10)漆黑的天,明亮的星的網,白的星,綠的星,紅的星。(巴金《春天里的秋天》)

      例(9)“黑的煙”“紅的火”中“黑”“紅”屬于性質形容詞的范圍,性質形容詞作定語時是無標記的,較抽象且屬性較強,一般是一種持久、靜止的性狀,在語段其他句子的幫助下,陳述性才得以產生,但陳述的量較低。如果將“黑的煙”表達成“黑煙”,“白的星”表達成“白星”等,則它本身幾乎不能隱含陳述性,“的”本身可以提供一定的主觀量。與性質形容詞搭配的“的”與狀態(tài)形容詞搭配的“的”也因此產生了區(qū)別。

      也就是說,一個體詞性成分能夠表陳述成為分句,與其概念義并沒有多大的關系,關鍵在于它的表達傾向。中心語單獨使用無法表意,定語的修飾才使其具有表意功能,傳遞信息而成為復句的分句。即體詞性成分能陳述化表達的一個主要特點是:在無定體詞的基礎上,修飾詞的出現(xiàn)可以幫助體詞豐富整個分句的陳述化的內涵,為分句的完句功能提供條件。

      體詞性成分能夠表陳述不是內部決定,而是外部賦予其在特定場合的功能,是說話人在特定表達下的一種主觀使用。例如:

      (11)老王,你想,不是我負責任,這么大的雨,誰肯來找你?”(茅盾《蝕》)

      (12)下這么大的雨,就不要在路上耽擱了,徑直回家吧。(川端康成《少女的港灣》)

      例(11)的“這么大的雨”是“程度形的名”結構的偏正短語,程度義使其具有較強的陳述性,且對“雨”作出了更加具體的描述?!坝辍碧峁┝苏J知基礎,“這么大”作修飾提供了更深層的內涵。其中的語義是“雨已經下得這么大了,是不會有人肯來找你的”,也蘊含了這個雨已經下這么大了,有一個量跨越到質的轉變,重點更加放在程度義上。例(12)則使用了典型復句的分句用法,“下這么大的雨”雖符合傳統(tǒng)的句子標準,但同非典型復句分句相比,語義重點的強調性稍弱。

      典型復句的分句和非典型復句的分句,雖形式和語義重點有所不同,但是二者分句的性質基本是一樣的。也因此可以說明,一個指稱性的事物經過修飾往往可以牽連出許多陳述性的表達,但是在特定的語言使用情境下,卻無法使指稱轉變?yōu)殛愂鍪降谋磉_。例如:

      (12)這么大的姑娘了,心里應該有點兒回數(shù)!(霍達《穆斯林的葬禮》)

      (13)小秋道:“哦!她沒有來,這樣大的姑娘,還會逃學嗎?”(張恨水《北雁南飛》)

      “這么大的姑娘了”和“這樣大的姑娘”的“姑娘”是指稱的事物,以“這么大”來修飾“姑娘”是在陳述對象,但是例(11)中“了”是出現(xiàn)在句末的語氣詞[2],聽話者在接收話語信息時,接收到的往往是一種狀態(tài),而非一種事件。該狀態(tài)是一種已然的、新的信息,因其陳述化,“這么大的姑娘了”是復句的分句,被“了”修飾的體詞性成分的陳述性是相對較強的。而(12)的表達是一種話題性標記,它為前后的語義表達提供了基礎并進行了銜接,因此該句的體詞性成分“這么大的姑娘”不是分句。

      除了“了”的修飾可以使陳述性增強,上文我們還提到“的”的主觀量化的作用。例如:

      (14)街口小雜貨鋪的張阿姨常常握著杜醇的手說,“醇醇,阿姨瞧得出來,那么多孩子,你林媽媽最疼你,長大有出息了,要好好報答你林媽媽,瞧她為你們瘦成什么樣了?!泵恳淮?,醇醇也是堅定地點點頭。(關就《醇醇的森林》)

      例(14)可以與例(13)作一個對比,在這一句中,“那么多孩子”表示的是一個范圍,如果我們將其換成“那么多的孩子”,即語義轉向了程度上的強調,也具有了陳述性,成為復句的分句。

      陳述性的增強需要依賴語境的填補功能等方式,體詞性成分的指稱性越弱,陳述性越強,相應,修飾詞的主觀性越強,才使得前后分句在語義上更加和諧。語言的使用在這一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將概念化的體詞性成分從抽象中脫離,更加具象,使得語境在語義中構建關聯(lián)。朱德熙曾指出:有指稱,不一定有陳述;有陳述,必有指稱[3]。張斌強調,轉化為陳述的指稱,并不包含內容[4]。也就是說,指稱與陳述并沒有明確的界限,而只是剛好大部分體詞性成分作分句時,在語用表達上,發(fā)生了陳述或特殊的陳述化。

      不管是性質形容詞還是狀態(tài)形容詞等,在作定語修飾時,總會產生程度上的差異,因此,分句中形容詞與句法功能之間存在很大的關聯(lián)。像一些具有程度差別的修飾詞在意義上由于比較性增強,陳述性也會更強一點。

      總之,大部分體詞性成分作分句是用指稱式的形式來表示陳述式的內容,因此在表達上受到了形式的限制。而且,體詞性成分在作分句時,指稱式的形式表達陳述式的內容,是漸漸被語言的使用者認可并采納的,從而使得體詞性成分的分句陳述性內涵顯性化。

      (三)被界定了的體詞性成分

      張斌(1998)認為,人類認識客觀事物,從感覺開始,逐步形成概念,然后加以命名,這就是指稱[4]。從復句三域的角度來說,指稱屬于知域,但是在具體的語用表達中,體詞性成分已經具體化到話語結構。

      指稱形式表述陳述內容,體詞性成分前置作分句和后置作分句相較,存在表達等方面的差異。在復句三域中,體詞性的分句往往較多地側重于三域中的知域和言域,與它相組成的分句更多地側重行域。例如:

      (15)“叫你不要怕,那么直的路,油門踩到底,不會跟別人撞上的。”(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16)兩聲脆響,石碑斷裂了。(陳忠實《白鹿原》)

      (17)我將苦心拉拔大的九棵盆景放在新的屋頂下,一片新綠。(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這三個復句均以因果關系為根基,例(15)表示因果關系,是推理上的因果關系,“那么直的路”是不會跟別人撞上的原因,體詞性分句是知域范圍的,但整個復句據(jù)因斷果,屬于行域范圍。另外,“指代形的名”結構“那么直的路”以指稱的形式在表陳述式內容時,“那么直”的陳述對象是“路”,“那么直”給予“路”的屬性,而形成知域,整個復句順應事理作出推理,便是行域。最后,該句說話人以話語的形式發(fā)出,是信息傳遞的過程,而對于聽話人來說,是接收信息的過程,當屬言域。

      例(16)表示因果式遞進,例(17)表示因果式解說,均為前因后果,體詞性分句“兩聲脆響”作遞進時的因,“一片新綠”作解說時的果,雖然位置不同,但因體詞性成分陳述化時,陳述化的對象是體詞,因而缺少行為的產生,體詞性的分句也因此較少地屬于行域,多屬知域和言域。

      上一小節(jié)我們提到,連用的體詞性分句往往需要用謂語句來使分句自足。例如:

      (18)這么多的干部,這么大的一個攤子,我真的是不能斷定有沒有問題呀。(張平《抉擇》)

      (19)這么多年的相識,這么多國家單獨的流浪,就為了這一點錢,到頭來我在他眼里還是個沒有份量的虛榮女子。(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以上兩例,兩個連用的體詞性分句之間是并列關系,以上的四個體詞性成分,均缺少行為的產生,整個復句的行域也依據(jù)復句的其他分句。也有一類復句類型是祈使句,這里不作具體討論,由于祈使句后續(xù)的分句是謂語句,整個復句的構成將行域落在謂語句上。

      從有界和無界的框架考慮,形容詞如性質形容詞沒有程度上的限制,因此屬于無界,而狀態(tài)形容相反,屬于有界。數(shù)量詞和“的”的加入,可以使無界事物成為有界。也就是說,在這里,數(shù)量詞和“的”使體詞性成分產生形態(tài)上的有標記現(xiàn)象。如例(16)“兩聲脆響”中數(shù)量詞使體詞性中心具備了描寫性而被界定。

      以上,從整個體詞性成分的框架來看,它能表陳述一方面就來自它是被界定了的結果。

      總之,體詞性成分在作復句的分句時,從指稱而具有陳述性,陳述對象依舊是體詞,因而體詞性的分句較側重知域和言域的表達,而行域的表達將主要是復句的其他分句來承擔。體詞性成分的陳述性也主要由其修飾性成分來承載,也因如此,體詞性分句的陳述性的表達效果更強。

      綜上,體詞性成分在作分句時只不過回到了句子的根本狀態(tài),而能完整表意,在這個過程中,它的變化歷程是從句到詞組再回歸到句子的過程。那么,也就是說,在分句的形成過程中,產生陳述或形成了特殊的陳述。但是,目前,體詞性成分也只有在進入具體的句子中,我們才能對其陳述或指稱功用進行具體的判斷。體詞性成分作分句這一過程中,陳述化的關鍵在于為體詞中心提供修飾的部分,同時也在表達與被表達的過程中,指稱性弱化甚至為零,陳述性量化到一個較高量的程度。

      二、體詞性陳述化小句的信息表達

      體詞性成分作分句時,符合漢語使用的省力原則等,同印歐語系的語言相比,漢語中體詞性成分的分句與其他分句間的停頓必須采用有形的標記,而在不可缺少謂語的印歐語系的語言中,沒有體詞性成分作分句這樣特殊的表達。

      (一)信息簡省與人際強化

      體詞性成分作分句的優(yōu)勢之一在于,能夠較日常但又不過于隨便地表達,介于口語與書面語之間。它形成的最大機制并非省力,而是人際功能強化的表達效果。最經濟方式表達足量的信息,體詞性成分能夠以簡單的形式表達復雜的陳述關系非一蹴而就。這種表達方式不僅是語體表達上的需求,也是語言交際中自然產生的變化,適應自然發(fā)生的言談交際,適應語言動態(tài)發(fā)展的需求。例如:

      (20)他瞧見一個圓圓的下巴安置在乳白色的褶領里,一張啞嫩的臉,深褐色的大眼睛,溫柔的嘴唇,一頂黑寬邊女帽罩著頭發(fā);身子輕倚在椅背上,蹺著腳,褶子下面露出一只漆皮鞋的鞋尖。(高爾斯華綏《有產業(yè)的人》)

      (21)從機場出來,我的心跳得很快,我很難控制自己內心的激動,半生的鄉(xiāng)愁,一旦回歸這片土地,感觸不能自已。(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例(20)(21)的體詞性成分都屬于靜態(tài)描寫,如“一張啞嫩的臉”是“數(shù)量形的名”結構,“深褐色的大眼睛”“溫柔的嘴唇”是“形名”結構,“臉”“大眼睛”“嘴唇”本身概念性較強,本身不存在可以被激發(fā)出來的陳述性,因此這樣的表達需要被說話人發(fā)出、聽話人理解,需要修飾詞的配合以及語境的幫助,這樣才能以最經濟的方式表達最足量的信息。例(21)“半生的鄉(xiāng)愁”由于指稱性較強,沒有上下文語境的幫助,甚至無法判斷分句的性質。

      在中心體詞概念性較強時,就需要其他能夠幫助表意的表達,也就是前面我們提到的修飾語對體詞性成分能夠作分句至關重要。出于語言如何最大化的省力考慮,這樣的體詞性成分需要依附上下文語境或語句表達完整意思作分句。也有一些中心體詞本身屬性就含有一定的動態(tài)性,但是即便是這樣,也需要其他成分幫助使其陳述化。例如:

      (22)兩聲槍響,槍口冒出一縷淡淡的青煙,三個掐秒表的計時員在槍口冒出青煙那一霎,按下了秒表的機關,比賽開始。(莫言《三十年前的一次長跑比賽》)

      (23)我還沒有跳起來,荷西一拍桌子,砰的一聲巨響,站起來就要上去揪那個人打架。(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以上兩例屬于動態(tài)描寫,例(22)中的“兩聲槍響”的“槍響”本身就蘊含了“槍響了”這一動作行為,數(shù)量詞的修飾也只是幫助激化了述謂性的表達,有一定的“出現(xiàn)”的描寫義。例(23)加入擬聲詞也使得聲音更加具象化。與簡單的中心體詞相比,對這種語義本身就帶有動態(tài)的中心體詞來說,在作分句時,信息量相對來說更高,自由度也相對更高。同樣,本身對其他分句的依附性、對語境的依賴度也會降低。例如:

      (24)隨后,兩聲槍響。(瑪格麗特·杜拉斯《印度之歌》)

      例(24)的“兩聲槍響”即使沒有其他分句,也可以依靠言談語境以及認知語境成句,雖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但總的說來,理解的過程和方式大致相同,因此“兩聲槍響”作為信息在被接收時,即便句子成分簡單,也能使聽話人準確明白說話人的意圖。不同的體詞性成分作分句,由于本身的概念義,在陳述化后,自由度與依賴度也會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別。同樣,也會導致修飾詞的再疊加情況有所變化。例如:

      (25)他們正要搶出房子逃跑,那兩個戰(zhàn)士的手榴彈已經飛到屋里,轟轟兩聲巨響,屋子里發(fā)出一片慘叫聲,燈光也頓時熄滅。(魏巍《東方》)

      例(25)也是“數(shù)量名”結構作分句,同例(23)一樣,添加了“轟轟”表示聲響的詞之后,對“兩聲槍響”的陳述化更加明確。這是因為“槍響”本身可以添加此類帶有擬聲作用的詞,加與不加都不會對體詞性成分的分句有太大影響,但是有擬聲詞的修飾,會使分句的自由度更高,它們的表達較傳統(tǒng)的主謂結構相比,靈活性較強,信息自足而簡省的表達,更符合口語的表達習慣。

      關于信息簡省與人際強化表達,我們還可以將漢語與其他語言比較,諸如英語、日語等,漢語能夠以體詞成句。例如:

      (26)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27)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溫庭筠《商山早行》)

      在(26)這句詩中,“藤”被“枯”修飾,“樹”被“老”修飾等等,名詞的集合形成了非典型范疇,產生標記,在被讀者接收的過程中,屬性義更加具體,畫面感增強,謂詞的“缺失”使其在語義表達上更具意韻,不僅符合“象似原則”,達到客觀語言在人腦形成的主觀想像,也符合語言的“經濟原則”。這些體詞的連用在語義和語用的功能上建立起了自然的關聯(lián);同理,體詞性成分的指稱作用與體詞性分句的陳述表達也建立起特殊關聯(lián)。

      同樣,由于體詞性成分作分句時,體詞性成分中心一般是較熟悉的事物,在漢語使用者的認知角度上也更易被接收。例如:

      (28)滾滾車輪,聲聲汽笛,鐵路的發(fā)展與這座城市的經濟發(fā)展密切相關。(百度網《新余記憶|一聲汽笛,一段鋼軌,幾代鐵路人道不盡的情懷》)

      (29)一束鮮花,聲聲問候。(江蘇工人報《用鮮花和掌聲禮遇先進典型》)

      (30)望著那豆粒大的小桃子,孩子可真有點著急,一場大雨,桃子又落了一半,他差點哭出來!(當代報刊《最甜的桃》)

      以上的幾個例句中,體詞中心都是我們較熟悉的事物,在我們調查的語料中,關于“雨”的用例頻率極高,由于體詞性成分的中心熟悉度極高,因此結構的復雜或簡單與否并不造成認知上的困難。像這樣熟悉的體詞中心反而越簡單越易形成具象化的理解。

      因此,體詞性分句形成的原因:從語用原因來看,說話人想要傳遞精確信息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省力。另一原因:從認知角度來看,它是一種自我調適的結果,是主觀與客觀的融合。這是一個雙向箭頭,是傳遞與被認知的關系,也是為了達到交流目的自我適應的結果。

      除了以上的語用原因和認知原因,必須要著重說明,語境以具體的情景為考慮,因此在作分句時,即便是陳述性較弱的體詞性成分也可以通過言語背景來為自己提供認知。此三者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體詞性成分能作分句的這一話語形式、話語的適配以及話語意義。同樣,這幾個原因也使得體詞性分句在信息傳遞上具有簡省經濟與人際功能強化的表達效果。

      句法為語義服務,語義為語用服務?;诱Z言學認為語言表達者與接收者是在具體語境中進行互動交談的[5],而我們的體詞性成分在作分句表達語意時,必不可少的就是語境。以上的體詞性成分以自然簡單的語言作基礎,輔以上下文等語境,最終達到了表意目的。體詞性分句的省力表達也反映了語言自然發(fā)展的趨勢。同“名動分立”的印歐語相比較,漢語中體詞性成分可以具有陳述性而成句,體詞性成分的分句反映了漢語是沒有形態(tài)變化的語言,體詞性成分能作分句成為其重要反映之一。

      (二)體詞性成分陳述化的重心

      趙元任(1979)認為句子可以分為整句和零句,名詞性詞語包含在其中,不同的是,此“名詞性詞語”更加傾向于省略了謂語部分而表意。我們認為體詞性成分作分句在形式上是一種特殊的零句,它本身在表達上是自足的,部分體詞性成分所在的復句也可以構成特殊的流水句[1]。它沒有形式上的特征,更加側重意義上的表達。

      體詞性成分的中心一般都在中心體詞上,定語表屬性,由于體詞性成分作分句時,指稱性被大大減弱,因此,在作復句的分句時,重心便會轉移到陳述行為以及陳述對象上來。雖然體詞性成分作分句無法補出形式上的主語和謂語,但是它在隱性層面可知動作的發(fā)出者與具體的動作行為或表現(xiàn),說話人希望突出它的主要信息,故意采用這種表達方式。

      (31)那江心有幾只小船在浮動,一忽兒小船被推倒浪尖,一忽兒小船又埋在浪頭下,好大的風浪??! (李心田《閃閃的紅星》)

      (32)一陣嘩啦嘩啦的聲音,似乎連抽屜一起拿過來了。(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李盈春譯)

      例(31)中,體詞性成分“好大的風浪”作分句,陳述的對象是風浪,陳述的內容是該分句所表示的語義內容,經由語境等幫助來傳遞話語含義,重心在程度修飾詞“好大”。雖然作為修飾語對“風浪”進行了程度上的描述,但是通過命題這一方式使得該體詞性成分最終實現(xiàn)了陳述功能。例(32)“一陣嘩啦嘩啦的聲音”如果刪去“嘩啦嘩啦”,則該體詞性成分無法作復句的分句,因此,雖然陳述對象依舊是聲音,但陳述的重心是對聲音性質或特點的傳遞,這里有了聲音特點的描述,該分句才能和后續(xù)分句產生邏輯上的聯(lián)系。也有一些體詞性成分,所陳述的對象也是聲音,但是以另外的表達方式來陳述對象。例如:

      (33)啪嗒一聲,蓋子合上了。(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李盈春譯)

      例(33)“啪嗒一聲”表達上更加簡潔,陳述對象是某種聲音,“啪嗒”是對該聲音進行的描述,并以此產生了陳述化現(xiàn)象,這也為分句成立提供了最關鍵的一步。該句也借陳述表現(xiàn)言語中的主觀性,使之產生話語重點,強調了事物發(fā)出的聲音,以此進行上下分句的連接。聲音作為客觀事物而存在,“啪嗒”來對其進行主觀描述。

      趙元任(1979)認為主謂關系的存在是作為話題和說明的,而由于體詞性成分的分句并不存在形式上的主語,因而體詞性成分從根本上就無法充當句子的話題[1]。名詞性詞語可以作謂語而不必補出確切的謂語部分,如在獨詞句中,我們可以用“鬼!”來表達情感與傳遞信息,體詞性成分在沒有形式謂語的形況下,在表達上同樣也起到了話語強調的作用。例如:

      (34)一串話語,一片掌聲,一陣歡笑。(《當代》1994年報刊精選)

      (35)但料不到的是這樣開了一次玩笑,一切的忙碌,一切精力的耗費,一切悲壯的預期,結果太平無事,等于兒戲。(沈從文《會明》)

      例(34)和(35)是并列式的幾個體詞性分句連用,分句間緊密度較強,也通過幾個體詞性分句的連用突出情感基調。

      總之,一般情況下,我們單用指稱也可以來傳遞某種信息,但是體詞性成分進入句子系統(tǒng)中,即便它在作用上可以表陳述義,單用來表意卻有很大的限制。也就是無論是陳述還是指稱,都只是進入語用的一種功用,最終表意需要內容的傳遞。因此在陳述上也產生了相對應的語義重心。該重心是會話內容對原本中心體詞所作的內涵的再延伸,是借由語境等會話雙方已知信息所傳達出的信息。

      綜上所述,信息的編碼與解碼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形式的連貫是建立在意義連貫的基礎上的[5],在概念義不具有任何語境的基礎下,體詞性成分仍能以其獨有的形式充當復句的分句,也即形式和意義匹配一致才能保證分句的成立。體詞性成分在進入分句中陳述化這一過程中,實則對信息進行了再加工,使得其在語用上得到了充實,產生了獨有的表達效果。

      三、結語

      我們所討論的體詞性成分的分句從形式上來看,是帶修飾語的零句,本文主要討論其對陳述主體的敘述方式與表達效果。通過上面的分析可知,大部分體詞性成分在進入句法結構中,實則是經過了言語的高效選擇,經由陳述化來傳遞主要信息。

      指稱和陳述與體詞和謂詞雖然不是一個層面上的概念,但二者存在某種關聯(lián),它們之間也存在著某種過渡帶[6],因此,在語義相通的條件下,體詞性成分在作復句的分句時,是語用層面上指稱向陳述的轉變,發(fā)生陳述化或被我們稱為特殊的陳述化的同時,也產生了陳述性的強弱與高低的問題。同時,在客觀內容與主觀表達上,也會產生一個良好的銜接與深化。體詞性成分作分句的陳述性的強弱與體詞性成分的生命度有關,也與其有無定性等有關。這樣多的等級或量度上的差異構成了漢語體詞性分句的豐富變化,豐富了分句系統(tǒng)。

      猜你喜歡
      復句陳述形容詞
      虛假陳述重大性
      連動結構“VP1來VP2”的復句化及新興小句連接詞“來”的形成
      漢語復句學說的源流
      認識形容詞
      韓國語復句結構的二分說
      東疆學刊(2021年4期)2021-02-12 01:51:18
      陳述劉
      心聲歌刊(2018年4期)2018-09-26 06:54:14
      形容詞找家
      兒童繪本(2017年6期)2017-04-21 23:20:41
      《蘇東坡·和陳述古拒霜花》
      中華詩詞(2017年9期)2017-04-18 14:04:38
      復句內部不應當用句號
      形容詞
      金湖县| 乌海市| 梁山县| 无锡市| 竹溪县| 仲巴县| 长阳| 新民市| 柳江县| 武城县| 呈贡县| 金华市| 滁州市| 宁津县| 龙泉市| 龙游县| 灵山县| 额敏县| 永寿县| 施甸县| 阳江市| 黔江区| 囊谦县| 巧家县| 许昌市| 波密县| 耿马| 抚顺县| 镇原县| 灵台县| 孝义市| 闸北区| 大竹县| 宁远县| 广宁县| 凤阳县| 汉川市| 沂源县| 湾仔区| 达尔| 洪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