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誠 劉歡 閻繼博
【摘要】 目的 探討莫西沙星與左氧氟沙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合并感染的療效。方法 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感染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100例。對照組給予美洛西林鈉舒巴坦鈉聯(lián)合莫西沙星治療, 觀察組行美洛西林鈉舒巴坦鈉聯(lián)合左氧氟沙星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9.00%(99/10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7.00%(87/1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060, P<0.0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00%(5/100)明顯低于對照組24.00%(24/1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4.559, P<0.05)。結論 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在急性加重合并感染時選擇莫西沙星展開治療, 臨床上治療總有效率較高, 且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對更低, 藥物的抗菌廣譜更強, 安全性能更高, 值得推廣。
【關鍵詞】 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感染;治療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4.06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即臨床所說的肺病, 這是一種呼吸氣道受限引起的疾病, 患病群體多發(fā)于老年人[1], 但近年來由于空氣質量下降, PM 2.5的加重, 各地霧霾情況有明顯的增加, 進而使得這類病情趨于年輕化, 患病率較往年也有了更大的提高[2, 3]。這類病癥嚴重時也會出現(xiàn)感染的情況。在激素和抗生素使用比較失節(jié)制的現(xiàn)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現(xiàn)急性加重合并感染的人數(shù)也是越來越多。其中患者一般以真菌感染為主, 這對患者的病情又會起到較大的反作用, 使得病情更加嚴重, 更容易引發(fā)呼吸衰竭。對此本院展開藥物治療分析,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100例。觀察組男62例, 女38例;年齡54~85歲, 平均年齡(71.09±2.77)歲。對照組男54例, 女48例;年齡52~81歲, 平均年齡(70.29±3.1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排除標準:患有嚴重的心血管、肝脾腎疾病的患者, 對患有惡性腫瘤的患者進行排除[4]。納入標準:均在本院確診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診斷標準的患者, 患者資料齊全, 對患者的感染情況均符合衛(wèi)生部對此頒布的診斷標準, 患者行至少2次標本培養(yǎng), 能夠分離出長有相同菌株的患者, 并有較高依從性的患者, 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后進行研究。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美洛西林鈉舒巴坦鈉3.75 g/次,
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中靜脈滴注, 3次/d, 同時患者需進行常規(guī)的治療, 包括進行平喘、戒煙以及霧化化痰、吸氧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莫西沙星(Bayer Schering Pharma AG, 國藥準字J20090132)治療, 以0.4 g莫西沙星聯(lián)合0.9%氯化鈉注射液行靜脈滴注, 1次/d。對照組則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左氧氟沙星(浙江京新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 H19990060)治療, 靜脈滴注, 劑量為0.4 g/d, 1次/d。兩組均在治療7 d后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觀察。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療效判定標準:痊愈:患者的臨床病癥基本消失, 影像學表示病灶基本吸收;有效:患者病癥得到較大改善, 影像學表示病灶有較大程度減少;無效:病灶和影像學均顯示無改善。總有效率=(痊愈+有效)/總例數(shù)×
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 觀察組痊愈87例, 有效12例, 無效1例;對照組痊愈67例, 有效20例, 無效13例。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9.00%(99/10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7.00%(87/1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060, P<0.05)。
2. 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有2例出現(xiàn)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不適, 2例出現(xiàn)消化系統(tǒng)不適, 1例出現(xiàn)皮膚反應不適癥;對照組有5例出現(xiàn)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不適, 5例出現(xiàn)消化系統(tǒng)不適, 14例出現(xiàn)皮膚反應不適癥。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00%(5/1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4.00%(24/1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4.559, P<0.05)。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最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就是持續(xù)性的氣流受限, 這類患者的病情有兩大特點, 即不完全可逆性以及進行性, 患者在三期或者四期時病情較為嚴重, 因為支氣管的組織結構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改變, 患者非常容易感染, 且是一種反復性很高的肺部感染, 需要住院接受持續(xù)性的治療。這種呼吸氣道受到不完全可逆的限制疾病, 對患者的機體造成一定的傷害, 嚴重會導致患者的氣道正常交換受阻, 使得患者出現(xiàn)低氧狀態(tài)、二氧化碳潴留狀態(tài), 使得自身的生理功能受到限制, 新生代謝紊亂, 最終患者可能出現(xiàn)呼吸衰竭。感染后患者不僅僅需要承受身體上的痛苦, 還需要支付較大金額的治療費用, 這對家庭的經(jīng)濟負擔有明顯的增加。加上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 患者年齡本身偏大, 治療的病程長, 患者的脾氣也會更加暴躁。期間多次反復需要選擇抗生素進行治療, 對患者的耐藥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針對這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在急性加重合并感染階段應該非常慎重的選擇抗生素, 使得患者的臨床病癥和提高效果更加顯著, 降低患者的痛苦和耐藥性[5-8]。